请先后再发布主题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30天
选择浏览方式:


泽聚慧智的审美情结 ——序李泽慧诗集《朝阳升起》

  李泽慧是个10岁的小女孩,刚上小学四年级。  我与小泽慧素未谋面,认识她只是她的诗,且有两个年头了。  生于广州的小泽慧虽与我不相识,但却有一个与我共同的根——那由着几个湖泊与一条河流环绕着的黄潭老家严伍台。在那里,她的祖父的青年与中年正好贯串了我的童年与青年。那人在我老家的公社与区都是个长官,却长年行走乡下。我记起最深的是抗洪,他一块塑料围腰间,一条麻线袋顶头上。麻线袋的一个角凹进去形成有角的帽子且带披风,遮风挡雨。累了时我就见他睡在堤上,塑料片是床单,麻线袋是枕头。家乡的父老都叫他坚决。他就是个认真且坚决的共产党员。这一点是真的。他对我也很好。一次,他说:“意发,讲个故事。”这区长也知道我会讲故事。  “要讲,一分钱。”一个故事一分钱。他真的拿给一分。“从前,高高的山上有个红头发妖怪。”他已逝去很多年,刚退休不几年就没了。我父亲就说他是累死的。我说他太认真与坚决了。  小泽慧没见过祖父,可是她的基因承接了祖父的认真。至于坚决与否,她太小了,还远没到表达坚决的时候。于是我在她的诗里得到的全是一个认真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审美释放。一颗认真的童心在对接这个世界的时候,她的情绪与意绪都打印着天性美印记。于是我读着读着,竟然情不自禁地为她写起了序。而且我坚信,这是我人生所读到的最美的诗章;也坚信,这是我人生写得最让我感动的序。  一、宽体审美视界。  读小泽慧的诗,我是基于两条审美支撑:情绪与意绪;四个着眼点:从心灵向客观世界传输渴望的兴趣;从大自然求得童心的乐趣;从日常的“物”里拣拾生活的意趣;从人与人关系“事”里收获天伦的情趣——从而不由自主地由她审美情结牵引,就仿佛来至在一个从未见识过的花的原野,依靠一条逻辑的线牵引得信马由缰。  审美情结里的情绪与意绪。  这一点我是在细读罢了小泽慧作品后的宏观概想。解释而言就是小作者以她的视界收拢她所面对的所有客体,以情绪与意绪两种心理审读面对。情绪处理所得到的是,从客体得到的启发,从而形成她的抒情的出发点。这是虚的一面。而意绪处理所得到的是,从客体映像得到的感受,从而形成她的叙事的出发点。这是实的一面。简言之,情绪是启发性的,意绪是感受性的。  从心灵向客观世界输出渴望的兴趣。  小泽慧视界与成人并无不同,但其受外界启发而产生的情绪,除了与她是个孩子和成人不同外,还有着她与同样是孩子的别的孩子也有所区别。她的情绪是她自己的,且是独有的。由受外界启发而生的情绪虽是虚化了她对外界意象的描绘,但却抒发了一个孩童对于这个世界的渴望:渴望世界由着自己的想象来塑建。那就必然有了鲜明的理想主义的特点。其中《夜的梦想》《寻找秋天》《责任》《爱》《我的梦想》《童心》《我想写的诗》等就是代表。  黑黢黢的夜居然生长出银光熠熠的头发(《夜的头发》),小作者的突发奇想让我为之一振。由夜给予的启发所激发的情绪太独特了。当然,小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想象停留在这情绪上,而是由此展示自己的渴望与追求。这对于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她的渴望与追求虽不如成人那么高大上,但也“凝聚着人们希望”,让人们有一个“心平气和”的院子,向往亮如白天的美好。  还是小小孩的小作者并不因为与这个世界交结不久而没有思想。“我想飞,向远方”就是小泽慧的梦想(《我的梦想》)。可是世俗的束缚总是羁绊她的想望。但这也绊不住她对于未来的追求。于是她想到有一天,大手与绳子都没有了的时候,她“便能展开梦想的翅膀。飞到想去的远方。”我们可以想象,那“想去的远方”一定是美丽的所在。总之,小泽慧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停留在外界给予的启发上,她总以理想的未来为追求。  这一点在她的诗里是充分展示的。与其这么说,还不如说她在人生就无时无刻都充满着向往。
  朝阳升起  迸发出无人能及的力量   朝阳升起  花朵争相开放  公鸡便一声一声鸣叫   朝阳升起  伴着微弱却坚定的光  你望见了  一个你爱的人  一个爱你的人  (《朝阳升起》)
  世界给予小作者的都是生机勃勃的爱与渴望。其实这应该说都是小作者给予这个世界的。她用渴望美好的心灵去看待世界,输出了自己的美好心灵,于是这个世界自然就可爱了。这就是心态!心态灰色的人的世界是灰色的。而我们的小作者的心态是亮色的,她给予世界美好,世界便把美好还给了她,让她的诗来感染众生相。读罢《朝阳升起》,你能不感染吗?  如果说小泽慧从外界得到启发而激发的情绪,使得她向对象输出自己的渴望,这是小作者对于外界的一种主动。那么这样输出总有休歇的时候。小孩子总是小孩子,那么,她在大多时光里应该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给予她的印象,她便从这印象里被激发童心里的意绪,从而又反弹出乐趣、意趣与情趣。  从大自然求得童心的乐趣。  大自然是孩童来到这个世界上较容易理解的对象。因为大自然相较于人类,相应地要简约一些,直观一些,一个涉世不深的孩子更容易从中得到童心所需求的乐趣。我们从《太阳花》、《常春藤》、《芦苇》、《勿忘我》、《一棵石榴树》、《白云》、《月亮》等诗作中都可以看到小泽慧由大自然里寻得的快乐。
  我种下一颗种子  九十天以后开了花  它的花轮了一圈又一圈  像平常吃的薄饼  那么香那么脆  它的花瓣一片一片又一片  像麦当劳吃的小面包一样  是那么软那么柔  ……(《太阳花》)
  如果一位成人来写太阳花,是不能写出这么有童趣的意境的,也决然写不出这样具有通感意味的句子。这首诗是2015年写的。这个小女孩才8岁。太阳花像薄饼那么香脆,像小面包那么柔软。这是何样的感觉?读到这里,我就跑上楼顶看我小花圃里的太阳花,对这女孩大胆而别样的想象都忘记了我是在品读她的作品了。
  月光下的月亮湾  湖面  闪闪发光   小鱼以优雅的姿势  跳起了水上华尔兹  彩虹之上  宇宙之下   噢!月亮湾  美丽的月亮湾  (《月亮湾》)
  同样是大自然的一份美丽,在小作者那里与前一首《太阳花》的感觉更为纯净,一份唯美的意象。小作者把自己从对象中求得的意绪点染在印象里,直接地感受那份纯美的乐趣:在明净的湖面,“小鱼以优雅的姿势,跳起了水上华尔兹”,美么,当然!就是我们这般理性的成人,也会被她带引至一种唯美的境界里,与她一起感受乐趣。  从日常的“物”里拣拾生活的意趣。  这也是客观世界反映在小作者童心而引发的审美意绪的折射。也就是说,面对司空见惯的生活里的“物”,小作者由诗心去审视,一样地生起诗兴,并把这诗兴移化为一种意趣,使自己的人生平添一份快乐与收获。《一幅魔镜》、《茶意》、《信》、《路》、《水杯》、《纸巾》、《漫画书》、《红领巾》、《秋千》、《笔》等都是小作者快乐后的收获。
  我有一副美丽的镜子  它每天对我笑嘻嘻  我对它笑嘻嘻  镜子里的人也对我笑嘻嘻   树叶落下来  镜子照过去  叶子黄了  镜子里那片翠绿翠绿的叶子也黄了  我看着它  眼睛直溜溜地盯着它  里面的小人也看着我  直溜溜地盯着我  我大喊  镜子里的小人跟我一起喊  (《一副魔镜》)
  同样的照镜子,我们成人可能会什么也不想,只是照一照自己的头发顺是不顺,脸上有否尘灰,这样子的心态,定然得不出小作者所拾取的意趣,更做不到“我大喊,镜子里的小人跟我一起大喊”。这就是生活的一份意趣,更是一份童趣。写这首诗时,小泽慧只有8岁,你可以想象,在8岁孩子的眼里,这份情趣也是人生的一种快乐啊。但愿我们成人也一样地这样容易地得到快乐。——小作者不就是这样地在教导我们吗?——快乐并不是件不容易的事啊。  从人与人的关系里携取天伦的情趣。  在小作者笔下,人世间并非都是静态的审美对象,人也是她的一种审美客体。只不过在这一审美意绪中所感受的是亲情友情与人情,总之是人伦之乐。这与成人是大不一样的。成人间往往有利益的争执,世界观的论辨等,小作者还小且又敏锐地感受着人伦的情趣,她不能体味也不能理解那些争执与论辩,在她心里天伦之乐是何等美好。这固然与她还小,还不需要去寻求利益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小作者心地的善良与纯洁让她与成人有着别样地人伦观。我们如果认真读了《写给中风的外公》、《一些》、《谎言》、《父亲》、《差距》等就会明白她的内心的美丽。
  太阳   已没有光芒  花园里  紫罗兰黯然神伤  但是您  却带给这世界美好  您种的花儿  依旧是那么动人  芬芳  您面带微笑  容光焕发  慢慢地朝我走来  爷爷  您站起来了  我是多么的高兴  我连忙把这振奋人心的消息  传递给远方  《写给中风的外公》
  令人心醉!这样由天而降的人伦情趣从一个孩子的心里流淌出来,便为这人间的美好平添一道风景。尤其“我连忙把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递给远方”,小作者天伦的情趣自然而然流露。看似朴简,却情趣横生。这不会让爷爷看不懂,这更不会让爷爷不高兴。就是小孩子这样质朴的凡心流露,远胜了那些连作家们也看不懂的所谓新诗。
  二、纯粹感性的触美情态。  小作者对客观与主观的视界是宽泛的。那么她对于所面对的这一切是用孩子所独具的纯粹感性去碰触的。她不想用理性把她所碰触到的东西过滤为一种思想。与其说她还没有这样的能力,还不如说,这个世界就需要孩子们用自己别样的感性触碰,才可以把生活的美好展现给成人们看。小作者显然不会有成人们的“看穿了”的消极——那恰恰是人生最无用的东西,但是她却有成人不具有的童心,因而显示的纯粹感性碰触便给我们带来人生的美丽展望与活下去的勇气。请大家读一读
  从前  你也被唾弃过  也被残害过  可因为抱着思乡的心  才未沦落   你可否知道  那些被丢弃的地  是多么需要你  回来吧  回来了你才会明白   从此  你拥有了一个新名字:  生机勃勃  (《致荒草》)
  在我们看来,荒草等同杂草,自然在除去之列,因为我们太明白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有用的。我们是以有用与否来思辨这个世界的,有这样的认识也不算是不对。但小泽慧不一样。在她的心灵里,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那么荒草也一样,因为它“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生机勃勃”,这里感性是纯粹的,无功利的。也正因这样的无功利,才会觉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丽美好。“因为你有一只笛/什么时候都在吹/发出美妙的声音。”(《风筝》)。“空白时/自认为空虚/无价值/人认为的相反/充满符号时/骄傲/神气/人说:烧了它吧。”(《本子》)。“丝丝乡愁/伴着露/步入荷花睡梦殿堂/让梦更甜/清早/露又把荷花/打扮得如西施。”(《露·荷花》)。“月光破了/女孩儿就呷着酸奶/把想说的/爱的人/爱的事/全部藏了进去。”(《酸奶》)。很有意思,这小作者的纯粹感性就是别具风味,别样得让你有时想不到。这里的纯粹感性是小作者处于审美状态最深浓时的表达,之所以说触美,是指小作者自然地放弃了思辨,也许是有意也许是无意。没有思辨,审美的表达便是对于美的碰触而自然流露。这不比深思熟虑不好啊。  当然在这本诗集里,由这样的纯粹感性地触美情结的迸发而出的作品自然是不胜枚举。这也是小泽慧的优势,也是所有小孩子的优势。但先机而发的小泽慧表达出来了,这也便成为她的诗作的一个独有的艺术特色。  三、流淌孩童天性的述美语言。  如果从整体来看小作者的诗,她的情绪表达是从碰触到美的事物之后以纯粹感性表达出来,那么她的语言则是小孩子天性的表述,这便自然地带有孩童的童心流露。这当然与小孩子的心理不成熟关系。小孩子涉世不深,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审视多是根据自己内心世界而决定的,也就说,他们想到了什么,也就把什么说出来。因此,小孩子说真话已成为我们成人的共识。中国有句俗话:童言无忌。小孩子为什么无忌?因为他并不知道,他所说的有什么对与不对。他们还不具有清明的判断标准。  小泽慧在诗里就把自己做为一个孩子的心地,用孩子独有的语言向世界说了出来,也就成了孩子们的代言人。她在诗中,用了不少的大白话,可就是这些大白话,让我们的成人读者惊喜不已。为什么?我们大多的成人把自己掩藏得太久了。当我们读到小泽慧的诗作时,一定有羡慕她能够纯真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感觉。当然小泽慧的诗里肯定不仅是大白话,她的不少诗句都能体现一个小诗人的——那不仅是孩子的——而是诗人的灵性。这便构成了她的创作的语言特点。为此我们归纳了两点:一是天真里直白美语言。二是质朴中飘逸美语言。这二点都直指我们的论点:流淌孩童天性的述美语言。  1、天真里直白美语言。  小泽慧在诗里住藏有大量的直白美语言。  “圆的/尖的/就静静地立在/树上/篮里(《果子》)。”“大雨/情不自禁地落了/暴风/不受控制地吹了/如此猛烈的冲击/也许能让一片片玉米林/倒下/可是/它们没有倒/它们撑过来了/好像在示威:/我们永远怀着/爱乡的心/为了家乡/为了见到亲人/我们永远不倒(《玉米林》)。这样的语言,我们不会不明白,但是这样的直白,是带有小作者孩童的天性的,也是我们成人可能想说却又说不出来,也就未说出来。果子是立在树上和篮子里的。它不是一个没有思想与情感的物,而是一个有思想与情感的人。它立在那里等待什么或者想什么,所以作者最后才说,“难道真的没有/思想?(《果子》)。同样,玉米被大风劲吹而不倒,是因为“永远怀着爱乡的心”。这样的立意或许我们会想到,但表达却是未加修饰的,“它们没有倒/它们撑过来了/好像在示威”。有人或许会说,诗怎么能这么直白啊?但是你只要体味那天真里的童心,就会体味它的美妙。——这样的美妙是成人说不出来的啊。也就是说,成人们即使说出来,也会让人觉得他们是在装嫩。成人的嫩惹人嫌是因为嫩不是他们的本真,所以面目不好。而小孩子这样,却是出于他们的本真,因此很可爱。生活里的本真是人们都会赞美的。因此孩童的本真自然而然为人赞美。这也是我们赞美小泽慧诗的语言的直白美的深层次原因。  当然,如果我们认为小泽慧的诗中语言仅是直白,那就让人觉得,只要是个孩童,就都会写诗了。这显然未附合小泽慧诗作的语言真相。下面我们将说明。  2、质朴中飘逸语言美。  “古道边/一丛芦苇/思索心事/一块石头飞来/折断了纤细的腰/你抚脸哭泣……”(《芦苇》)在这里,你可能难以找到一个小孩童直白的语言。这里,灵动与飘逸闪烁着熠熠光彩。一个只有十岁的孩子,用她那天真的童心唱出古道边的芦苇不是自然的立着,而是在思索着什么。把物拟人化,赋予它一个活的灵魂,便使得小泽的语言灵动起来,让读者感受那一份飘逸。如果说天性中的直白可能在所有的孩童语言中都可能会出现。那么有着诗意的灵动却不是所有孩童都能说得出来的。这便需要一种天分或者说需要一份薰陶。总之小泽慧她有这样的才能,是天分还是后天薰陶,我们认为前者的可能要大一些。因为只有十岁且才刚上四年级的孩子,后天的薰陶实在有些来不及。因为薰陶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在这部诗集里,小泽慧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  “意外地看到两年前领养的猫/嗅到小时候汤圆的味道/听见两种苍老的声音/可喊我名字的声音/却那么甜/我的步伐加快/落下了几颗亮晶晶的/珍珠”(《回乡》)。这是小作者回乡探望外祖父母时的心情。两种苍老的声音(外公与外婆),都是一样的甜,甜得让自己的脚步化作一路珍珠。这样诗意的语言,轻灵飘逸,是小泽慧所独有的。  “披着蓝天织成的风衣/咧嘴笑笑”(《新衣服》)。“我想飞,向远方。/可一只大手,/牵扯着我的思想。”(《我的梦想》)。“阳光洒进屋/享受/让大自然到家里跑步/这才是本色生活”(《生活》)。“小鱼一跃而起/看到的便是你/温暖慈祥的面庞/子们徘徊四周/看见你那强壮的双臂/将万物生灵/使劲托起”(《太阳湾》。“风来了,/它像个开心的小娃娃。/它叫醒了大树,/叫醒了小鸟,/还叫醒了河流。/它吹过,/叫醒了每一个人。”(《风》)。“那时的感觉像是一场雨/淋湿了我”(《选择》)。这就是小泽的语言特点,是一种在质朴里闪现的飘逸。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四、向未来发问与远眺。  小泽慧虽然只是个10岁的孩子,但她的对于未来的那份向往一点儿也不比成人少。她的诗中,她的向往总是有一股天真的童心味儿,让人们品读时,不自觉地变得年轻而天真起来——这就是她的诗作的感染力。《我的梦想》是这一内容的代表作。
  我想飞,向远方。  可一只大手,  牵扯着我的思想。   我想跑,向草原。  可一条绳子,  束缚了我的一切。   如若,丢下大手,  挣脱绳子,  我便能展开梦想的翅膀,  飞到想去的地方。

  可以看成,小作者代表孩子们向我们成人提出要求:让成人们不要束缚孩子们天性的挥展。他们说了:只要我们能够放开手,他们就能“展开梦想的翅膀”,飞到理想的地方。这是小作者的希望。也可以看成:小作者代表我们所有的人,要求解放被束缚的人性的自由。当然,对于后者,小作者可能没有想得那么深远。她更多的是结合自身的体会,要求成人们给予孩子们多一些自由,让他们尽可能把童趣放飞得更高远与宽广一些。  “我曾想:/站上屋顶/是不是就能抓住白云/和它一起飘呢?”(《屋顶》)。“我想写书本的诗,/照片的诗。/自行车的诗,/写花朵的诗,/海浪的诗。/写关于梦想的诗。/……这么多可写的诗,/我都想写。”(《我想写的诗》)小泽慧抓住生活的点滴来充分寄予自己对于未来的远眺和向往。读到这里,你不想心疼都止不住,多么可爱的小作者啊!他们的追求应该得到尊重与保护。这也为我们成人提出了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  再将视野拓展得更宽泛些,我们就会发现小作者似乎无时无刻都在渴望理想渴望未来。“每个时刻都在笑/渴望/放飞成长的风筝”(《童心》)。“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段童年的时光/可是那时光是有限的有限的/我多么希望/童年像天上的星星太阳月亮/是永恒的”(《童年》)。“一轮红日从东边升起/红红的他/照着大地/每一个角落里/带着希望以及梦想”(《红日》)。在小作者的眼里,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可以承载她的梦想的,她就是这么高兴地歌唱,高兴地梦想,丰富了她的童年,也更进一步让她的希望生长得更为高远与辉煌。  让我们与小泽慧一起渴望与梦想。   2017年9月11日于四楼居
  李泽慧小诗人,2007年10月8日生于广州,黄潭镇黄咀村严伍台人。那老家三面湖波,两厢树亩,一围清流,终究孕育出了小泽慧这样有灵秀的儿女。以致我读她的诗时,情不自禁到像是我也写诗一样地未能自己。 10岁的李泽慧已经在国内21家报刊上发表了作品。另有几篇作品还入选精选作品集。  其父李冬平系军旅诗人,其诗写得很好。我在今年的解放军文艺读过他的作品。父女二人都承继了青山湖的灵脉,自是别有亮色。  等稍闲暇,我把小泽慧的诗作,部分给家乡的网友们,但愿你们像读了青山湖那样心旷神怡!  小泽慧的诗集《朝阳升起》,文学博士张德明教授第一序,序得日月同升,亮到了极处。青年诗人张乾东另序,道出了小泽慧诗作的精当之处。我继二位大方,拣拾他们的遣珠,于是丑媳妇先亮相,给老家的父老乡亲们作个揖,以迎新年了。  2017.12.21于四楼居

李泽慧诗集《朝阳升起》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定价38.00。有欲购者,留下地址,让李冬平邮寄。定价包邮资。




在熊荟蓉新书《玉笛飞花》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我的书柜里,这是荟蓉的第五本书。第一本是我先认识的书,后认识的人,那本书的书名叫做《心香一瓣》,给我的印象极深。我是看了这本小书以后,由胡华介绍我认识的她。据说这本书后来获得过首届钟谭散文奖。从那时起,到现在应该有十年时间了。十年来,先后读到了荟蓉的《心是莲花开》200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念天堂》,2009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心灵北斗》2011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现在拿到的第五本,《玉笛飞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差不多是每两到三年出一本。其实,她的文章除《心灵北斗》外,其他文章在结集出版前,大都在报刊和网络上发表过,我也差不多都读到过。 荟蓉的书我的确读的不少,也非常喜欢她如行云流水、清丽隽永的文字。但由于本人对文学的理论修养和艺术修养都不到位,对文学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和研究,对文学作品关起门来自己欣赏欣赏、自得其乐还可以,要我作出公允的评价觉得有点勉为其难了。记得当年考文学概论我是补考了两次才通过的,可见我对“文学批评”这一块简直就是不摸门的。 现在我在这里只能从一个读者的角度,以欣赏的眼光来说几句个人的体会或者感受。 从我接触荟蓉的文字起,自始至终没有改变的一个看法就是一个字——美!读她的文章,给予我的总是一种美的享受,要阅读的过程中总有一种舒爽的感觉,有如在春风里行走的赏心悦目。 本来,美是散文的生命,也可以说是文学的生命。给人以美的享受原本就是文学作品的“天职”!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散文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表现出客观事物的内在美的。相反的,有更多的文字平庸无奇,吸引不了人;清汤寡水,打动不了人。为什么荟蓉的文字始终能够深受读者喜爱,为什么她能够让她的文字给人以美不胜收的畅快?如果翻开她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她的文章题材虽然广泛,但都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小事物、小人物、小事件,也没有记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描写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但她的文字就是与众不同,读来给人以美感。究其原因,就是在小事物、小人物、小事件中蕴涵的社会意义和哲理意义,一般人要么难以发现,要么在朦胧中感觉到了,总会与之擦肩而过,就是不会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用文学理论中讲的“人人眼中所有却心中所无,或者是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现象。翻开手中的这本新书,使我再一次地感受到了荟蓉的文字美的魅力,再次从如下三个方面加深了我的印象: 第一、她有一双唯美的眼睛,所以在她的眼里,这个世界无处不美。我们知道,任何文学形象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都是来自于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捕捉。所以一个好的作家总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荟蓉在这方面似乎自有她的观察社会的天赋。在别人看来极不起眼的小事物,比如,一声鸟鸣,一滴水响,一阵风过,都要能撩起她不尽的情思;一棵树,一朵花,一根项链,一只手镯,都要会让她浮想联篇,至于说一个人,一段生活,一段情感,更是使她魂牵梦萦。这些生活中我们天天都能遇到,无时不被人们忽略的小事儿,只要被她遇到,她都能敏捷地捕捉到其中的美。这些只要我们看了她的文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书中引发她思索,引导她阐发深刻人生哲理的事物,都是被我们一般人轻易放走的小事儿。比如《鸟鸣室生香》中鸟儿的鸣叫,《滴水之音》中的水滴,《感一叶之玄黄》中的那片梧桐叶,等等,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所以具有一双唯美的眼睛,对她的创作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她有一方唯美的内心世界,具有别人难以企及的超凡悟性。任何事物,能进入她的眼睛,能被她的眼睛留下来,可以说是事物的幸运。然而,这事物一旦进入她的大脑,就已不是原来的事物了,经过她那大脑的一番思索,一番加工,就能悟出一番引人思索、得到启迪的生活哲理。让人获得教益。室外的鸟鸣,引发室内人的思索,在她看来,是鸟给了这个世界无限的生机,给了人不尽的慰藉。在《鸟鸣室生香》中,她是这样表述的:只要听到鸟的歌声,即使身在闹市,也如处荒野,如回故乡,如返童年。再忙碌的日子也会有一角闲暇,再疲惫的心怀,也会有一丝从容,再乏味的人生,也能有一缕诗意。你看,这叽叽喳喳的鸟鸣经她这么一悟,富有多深的哲理!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多么富有诗意!当我们与鸟儿邂逅时,怎能不记起她的这番深情?正因为她的善于思索,她把那些生活中的小事赋予了深刻的哲理,让它们充分发挥着对人们心灵的感化、净化、美化作用,让她的读者都拥有一颗阳光、善良、纯洁、温婉的心。 第三、她有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底,娴熟的表达能力。具有情趣、富有活力、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达是散文的漂亮外衣。我们说荟蓉文字给人以美的享受,从很大的程度上说,得益于她语言的清丽,得益于她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这是最见她功力的一个方面。一个鸟鸣,在她的笔下,真是多姿多彩!小鸟的鸣叫,一会儿是“回报我以最热烈的问候”,一会儿是“唤我归去的呼声”。一会儿又是“对着窗子、对着马路、对着疾驰车辆执着而深情的歌唱”。有人说,写文章的人能够妙笔生花,看了荟蓉的文章,让我感到,妙笔岂只是生花,简直可以流金吐珠了!她文章的感染力很大的程度上得益天她精美、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 上面我只就她文章的一个小侧面谈了三点感受。最后我还要说一下的是荟蓉对文学的执着爱好与勤奋。这些年来,她个人的工作压力应该是比较大的,她从乡镇中学考入华泰中学,从教初中部到教高中部课程,而且一直担任班主任。个人的学历从中专修到大学本科,这都需要精力,需要毅力,需要时间的。她做好这些别人看来相当困难的繁重事务之后,还能从事如此高质量高数量的文学创作,这与她的勤奋是密不可分的,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真是可喜可贺。我要说的是因为她还年轻,还有很大潜能没有发挥出来,真心希望她能在今后的文学创用中坚持不懈,把创作路子拓展得更宽一些,脚步走得更扎实一些。写出更多、更有影响的好作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天门、走出湖北、走向全国和世界!


1.jpg 冷血谋杀中的人性原罪
----- 令箭小说作品《四盘菜》探讨
文/牧夫

令箭新作小说《四盘菜》描写拆迁事件中丑陋的灰色地带,以一种“高冷”的笔调描写残忍地谋杀和亲情的失落,从而揭示人性的冷酷与生存空间的阴森。作品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也充分展现了他自己“不一样”的写作风格。
百岁将至的张老太熬得过那棵古老槐树,却倒在干孙子恩将仇报的残忍杀戮之下。普世价值中所理解的温情被冷漠与暴力肢解得支离破碎。小说给人梦魇般的惊异与恐惧。这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卡夫卡作品中对人类扭曲变形的原罪的特殊敏感,这种贴近物象却又在真实与幻觉中摇摆以及碎片或连缀或叠加的表述方式,也许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生存现状的极端刻画和解读人性罪恶的极好表达。
张老太的悲剧自然是人为,但她所经历的悲剧毫无疑义地与她所处的环境有关。地产开发商勾结地方势力与强权融合来极度摄取则是罪恶之源,这是作者笔下对生活的敏锐感觉。这个悲剧是具有引申意义的,给了读者深沉思索意味。
干孙子于精美的“四盘菜”的绚丽之光笼罩下,异常冷峻地将张老太的生命定格在喜庆的寿宴之日,故事核略显荒诞但不奇怪。故事以小见大,深刻揭露了道德的极度沦丧及社会底层人物的“无序”生存状态。作品抓住了这一时代的表象,通过社会最底层一个小人物、一个小事件作为大社会的一个因子,让人清楚的看到了现实世界中良知的泯灭及对人性摧残的原罪。作品从开篇到结束,不动声色的将人物推向一个绝境,张老太切近死亡却浑然不知。眼前这四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却是亮丽外衣包裹的剧毒之物,视觉味觉交融的“道具”实在叫人不寒而栗。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反讽。这样的描写也创造了一种颇为奇怪而相对的真实,同时把读者带入一个迷幻而诡异的领域。地产商狰狞的面目,干孙子血色淋漓的密谋,作品中触目惊心的罪恶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对比:灰色怪圈与晴朗天空,冷血谋杀与明媚阳光。
在《四盘菜》里,作者把一个残忍的杀人事件平静地讲述出来,呈现出一个扑朔迷离的隐喻世界,使文本中弥漫着血腥的杀戮气息,人性所呈现出来的美好,高尚等得到了完全的颠覆。小说中的叙述不作诠释,也不对阴谋者做人物心理分析,只是冷冷地将“暴力”呈现在我们面前。 结尾部分作者借剧本之“口”,将上世纪1937年日军侵华情形与现实图景互相映射,似乎在告诉我们,暴力仍会以其他方式肆虐和承继下去。
  令箭先生在这个小说中构建了冷漠的世界,袒露的是社会极端的人性之殇,实质上是通过这种虚实之间转换的表现方法,映照真实世界人们的生存形态。谈到对于人性善恶的揭示,我以为,令箭小说发现了现实的另一面或者说提供了观察世界的另一种视角。这就是:现代文明的某一面某一点远远抵挡不住黑暗与凶残。《四盘菜》残忍的故事及悲剧结局,给人们的也许就是一种疼痛,从疼痛中不难理解,卑劣、无情、贪婪的干孙子的杀戮并非有趣的游戏,而是将人性的柔韧和道德价值肆意践踏之后,裸露出一种真面孔。即作品以审丑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人性中最丑陋、最残酷、最肮脏的断面----亲情在暴力本能的迸发中无情地毁灭。尽管没有直白的、细腻地暴力场景描写,但我们已经感受到扭曲人性的异己力量将冷血谋杀的残忍升华到了另一个高度。
这个小说也让我想到了先锋作家余华。余华善于精彩地展示他的暴力美学。他说,“暴力因其形式充满激情,它的力量源自于人的内心渴望,所以它使我心醉神迷。”有人说余华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冷漠”,是他在先锋精神的浇铸下,为达到冷酷和残忍的效果而精心设计的一种被称为“情感的零度”的方略。但不管如何,对“恶”的极度直视和揭露,带给读者的,一定是强烈的,不一样的内心体验。
倘若我们仔细阅读令箭小说,便可以发现其许多作品具有悲剧意识,悲剧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如影随形的忧患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令箭先生的这类作品是对人性深度的探索,对生存状态的直面揭示。
在文学作品中展示人物无法摆脱的生存苦难,其实更能开掘出相互体恤的温情,让人们领悟到悲悯和亲情所具有的坚忍,感受到人类求生的宏大力量。恰如莫言所说,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令箭先生是有这种大悲悯情怀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令箭的许多小说作品对人性的拷问、对生存环境进行形而上的求索,当然值得称道。

  2017年9月23日于竟陵
附令箭小说 《 四盘菜》
  没有什么奇怪的风或者云能够吹来这个地方,没有什么暴戾的雨或雪可以覆盖这个地方,小张庄的张老太熬死村口那棵古槐以后,那以后的风霜雪雨一路施虐到了小张庄突然温顺地拐个弯溜边而过,继续施虐天地,独独不敢招惹小张庄。
  据说张老太是玉帝私生女落凡间,而小张庄是张老太的简陋宫殿,木墙木楔茅草盖,热炕热饭热脸面,一杆烟袋九尺长,两把砍刀门后掩。   差一岁就是满数之年,99岁的张老太给干孙子圈定菜谱祝寿之用:小鸡炖蘑菇,韭菜炒羊肉,牛肉炖萝卜,葱爆黑鱼片。
  干孙子继续说,黑水小鸡,白山蘑菇,宁城韭菜,乌兰羊肉,承德牛肉,盘锦萝卜,章丘大葱,辽河黑鱼,奶奶,黑鱼换成朝鲜海蜇不好吗,好好,不换。
  张老太听干孙子说换海蜇,只是没晃长烟袋杆,干孙子就赶紧改口。其实干孙子是好心,奉天城酒店厨师长高帽子上有五颗星,朝鲜海蜇是招牌菜,但张老太的烟杆继续晃是最符合他心意的。
  当初他被人排挤,过得极其不堪。张老太正好在那儿吃饭,吃了葱爆黑鱼一口,她便要求见见厨师。厨师长引着厨师来见,张老太提出要比试一下。结果却没吃出原先的味道。原来炒这道菜的厨师只是个帮厨,并未戴上帽子上灶。张老太不悦,总经理赶紧赔不是。那以后,这个帮厨成了张老太干孙子,后来做到东北菜一哥。
  干孙子起初并不了解张老太为何那么喜欢葱爆黑鱼,但后来了解了张老太为何如此被人敬重或者说是畏惧,她身上有股魔力,但并非是因为某种传说,而是很多人都看见了。比如,某次棚户区改造强拆,那些带着钢盔的拆迁队员精壮悍勇开着拆迁车,气势轧过了不远处的几辆警车。但张老太出手了,不,出烟了。她那杆大烟袋好厉害,一口烟喷过去,好几十个精壮小伙很帅地倒在地上喘气。于是,这个事被各种视频发到网上,一个字,牛逼。两个字,真牛逼。但某位科学院院士不服,做了详细调查,并对某杆大烟袋做各种物理、生物和化学上的科学实验,结论发在中科院朋友圈,结论三个字:假。
  房地产界富豪多,主意也多,比如派个杀手什么的。但他们得到一封信,东北杀手联盟明确表示,没人敢杀张老太。莫非东北某种势力太怂么?后来日本某个组织给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东北杀手联盟在对张老太长达十年的追杀过程中,累计死掉一星杀手12人,二星杀手5人,三星杀手3人,五星杀手一人。结论是,不是他们太怂,而是这个删除对象被死神庇护了。
  既然遇到不破死神,那就井水不犯河水吧,见面多说吉祥话,背后不论人是非。   但这个事被一个作家知悉了,那可不得了了。作家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聊的物种因子,他们能发现戴安娜的透明胸罩是什么胶纸然后弄出曲折盘旋的文字,也能发现张柏芝的内裤可以半秒内被脱掉的科学原理然后贴出旖旎婉转的文字,遇到了死神代言人,头钻裤裆也不会放过的。那都是红红的绿绿的珍品。
  比如,某个作家就挖掘到了当年张老太的英姿照片。五十岁的张老太是某造反司令部高级顾问,在一次武斗中一口烟气摧毁对方的五辆坦克。那天天很蓝或是很亮,张老太蹲在一辆缴获的坦克上拍了照片,那杆著名的长烟袋叼在嘴里熠熠生辉,但似乎皱着眉头。这就有故事了,先不告诉你。哦,不是不是,其实我也不知道,猜的。
  请原谅我对作家作假的大不敬,其实也有良心没有坏完的作家,比如在英模典籍里就发现张老太在1998年给下岗工人施咒的正能量素材,那时候张老太正值当年,八十一岁亲自坐坛施法,收纳八方妖孽,保住了很多人免受天地妖魔荼毒。
  这个社会无限光明,这个社会无限辉煌,让1937年见鬼去吧。在某网站惊异发现有关张老太1937年被五花大绑押赴刑场的伪满洲国报纸残页。那后面竟然有无中生有的毁谤言语,但更多的是故人来。舌战持续两年之久,结果抓了几个犯罪分子这才尘埃落定。
  某编剧突发奇想,这是绝妙好辞哦。于是张老太横扫千军,一人抵挡一个日军联队的奇战思维展现在荧屏。战史专家们偶然有爆粗口的,但大多数的主流的战史专家们纷纷撰文论证其战略战术的超前性和可借鉴性。这些战史专家们所带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纷纷更改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为自己的导师点赞发红包。
  但张老太听着干闺女念诵那些专家文章并不表态,抽完一袋烟说,淑贤,我去尿一泡。   也有人来采访,提纲有圣经旧约那么厚。张老太用烟杆挠挠头说,你说真就真,你说假就假,有什么分别,反正不重要了。   有人说话粗糙度仪,张老太手一伸,孤猿摘桃的架势,某个人的手背上烫出一个心碎的伤痕。坏事传千里,来访者就寥寥了。
  后来张老太死了,熬死了老槐树,眼看要熬死千年古柏,却死在了百岁寿诞的宴席上。有人说小张庄的水污染了,有人说牛肉有杜亚杆菌,有人说她干儿子从日本传来消息说她当初的恋人投了日军梅机关救了她出狱而他自己再也上不了岸后来只好在大洋洲某个小国当了首相但已经死了将近二十年才受打击跑了魂魄的,也有人说他干儿子是地产商协会派来下毒的,但没有人怀疑她干孙子的四盘菜。
  或许这四盘菜是她和恋人在白桦林小屋的最后纪念。这盘菜是甜萝卜,恋人说这是小鸡炖蘑菇,香。这盘仍是辣萝卜,但恋人说这是葱爆黑鱼,香。被叫做牛肉炖萝卜或被叫做韭菜炒羊肉的仍是一盘腌萝卜丝和一盆白菜汤。或许她每年咂摸四盘菜的年代记忆盼着万一的相见,或许这四盘菜没了味道,不死也就不是死神的反常思绪了。
  于是有一个剧本在撰写中:两个人在小木屋热炕上亲昵,炕桌上有四盘菜,有红烛火苗微动,边上放着双刀双枪,而小屋外是漫天大雪。延伸到白桦林,延伸到白桦林外,延伸到一只东北虎的眼睛里,山大王瞳仁里有一队日军正在逼近,逼近……
2017-10-12 22:19











红枫之恋(15章)——纪念中国共产党95华诞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诗



文/文清



此刻正是春天


此刻正是春天,遍地的姹紫嫣红都是圣婴;她们的美丽,叫顶礼膜拜、感激涕零。没人敢说我不在其中,没人敢说我不是一种颜色孕育。窗外是昔日的梦境,亿万如花的儿女,出出进进;他们和蝴蝶一样,未曾栉风沐雨。一片林荫之内,落下稀疏的花叶;阳光依旧,点点金黄。温暖的风,有些微的刺骨;苍老的树皮,伸出的感叹号,格外鲜嫩。……一种血,让我的童年萌生敬仰。历史是一座教堂,我用风云洗礼;以至死不移的灵魂,把她供奉。2015.3.11


一朵莲花腐烂的过程


一朵莲花腐烂的过程,与一片枫叶赴死的意义绝然不同;大雁无家,芳草不故。丰腴并非果子的真正涵义。在一条悠久的大河前,人可一起奔流,也可沉淀与凝固。生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死是一次简洁的涅槃。燃烧的理想,就是化为一堆无悔的灰烬。没有什么比升华更优雅,没有什么比沉静更美。时光只记住优良的亡魂。天籁只给予无尘之心。2015.3.11



所有理由太沉重


所有理由太沉重。我不想再说。我只说,我曾用一杆猎枪,将你害怕的豺狼赶走。河山曾一夜苍老,它们衔走了我亲人的白骨。你忘了伤痛,贪馋地舔着腥味的发毛;我痛心疾首,回不到桑葚年华……一切理由都太蹊跷。我还是想说。亲近你,再去呵护我病中的黑色小马。2015.3.17


漫山红枫铺开的早晨


漫山红枫铺开的早晨,亿万优秀儿女,浩浩荡荡、蜂涌而至。漫山红枫飘落的黄昏,想起骨肉兄弟倒于血泊的情形。春天年年提着缤纷的花篮,前来凭吊,清明缀满了感恩的泪滴。一片血海换取的阳光不曾炫耀;一片阳光掩埋的血海不曾翻腾。雨后的腐殖物疯狂繁茂,深处的灵魂不安起来……是的,一切都在嬗变,什么都可颠倒,唯有日月和定律不可倒置,古老的良知更不能沧海桑田……红枫,并不仅是一种颜色;红枫,绝不是某种概念;红枫,象征成吨的热血写就的今天。用一万个美梦呼唤你,用十万个来生重塑你——我心中绝对完美的神。2013.3.13





一片从血海里绽开的精魂

放不下的,不是那片呛人的浓烟。这些,我并没亲身经历;我只是放不下,那千万条年轻鲜活的生命。将颗颗涂满阳光的橄榄,放进墓地的嘴唇,还有鲜嫩的腰肢,一个未给出去的吻。他们有享受爱的权利。一串遗言,不是动物的本能,它带走了我的睡眠,叫人痛不欲生……他们不可能再回来,他们回来了——风的歌声,雨的舞蹈。
一片从血海里绽开的精魂,滋养了美丽的春花;即使我能入梦,有一群身影仍然明亮,那也只是青鸟归巢的方式2015.3.28


热泪滴在尘上


热泪滴在尘上,就像星光落在艾略特的荒原。流尽血的石头,有着苦难的经历。在北方,雪狼飘舞;在南方,胭脂沸腾;广袤的国土找不到一丝无忧的麦浪。遗骨复苏,正气轩昂。
鼠,唇亡齿寒。被啃食的脂肪逃出了庙宇,辉煌的厅堂逮住了恣肆的蟑螂。与光芒又一次相遇,黎明是我的兄长。暴雨敲窗,鬃毛炸起。风吹来,一面焦糊的旗帜又在高空飘扬;耀眼的泪,滴哒在尘上。2015.3.17



含泪的老英雄

鹤,雪的浓眉垂向深谷。冬阳肃静。苍老的石屋,苔藓脱落。日月的抛物线,拉满镶金的弓弦;已锈的星光,还耿耿于怀于那块化浓的伤口;后面山顶,古塔是部巨著,飞鸟依依不舍,盘旋在历史的中央。藤蔓曲折万里,歌声窒息于唇边;耄耋耷拉,紧迫的时光,跳动的心脉,是燃烧的血液最后的河床。“我理想的幸福是乎这样,又并非这样”。眷念蓝天,晚风流畅。鹤,含泪的老英雄,雪一样忠贞,他是我的第一所教堂。2015.3.17


为了那片尾声


我还想用春光接下这片花瓣,把你装进去、把他装进去、把我也装进去,让我们拥在一起,盛放一世的礼花和歌声。有些路要重温,并非回头;有些歌要再唱,不仅是怀旧;为了钟爱,为了诺言,为了那片尾声。“我又一次走过这儿”,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好时光。烟雾。遗产。马蹄。温床。我只要一支竹笛,把颤音吹奏得美妙而悠长。2015.3.17





愿望


把翅膀还给蓝天;把马匹还给疆场;把殷实还给土地;把真相还给词语;把舌头还给绽放。时光是一条柔软的蜗牛,正义从来不会生锈;一面高墙,拦得住风却挡不住视野;膨胀的气球,飞得过屋脊飞不过苍天。一朵花红到极至便糜烂,一枚果脱离了枝头就腐朽。河流的生死在于源头,大海的容量也不是没有限度。蚂蚁个子再小,也有我们看不见的尊严;饕餮胃口再大,也吞不下一个地球。“生活就是用牙齿咬着一朵花成长”。草芥只要有根,就会葳蕤八方。2015.3.17


曙光的兄弟


清晨,傍晚,喜欢去踏草地的露水;看一片白杨树叶怎样告别夕阳,怎样迎来星辰?我心中有一个秘密,知音匮乏;那是一团火焰,无处燃烧!我不知道我名字里的水,来自哪里,又流向何处?我平凡的目光中,包含着无数甜蜜的婚礼;我美丽的心脏也是个星球,上面安居着亿万儿女。活着,死去,我都是曙光的兄弟。2015.3.18


谜底


所有谜底,不需探索;浩荡的风,自知底细。收获春花的人,已远去,原野蹁跹着一伙衣钵上的硕蜂。爱,储藏在敬仰里;恨,成了爱的证据。谁是盐?谁是糖?谁是霜?没有什么比心更细腻。感受无用,那就尽量正常呼吸。长河如龙,古墙似蛇;雨不过半日淫威,伞由自已撑起。2015.4.18



我所渴念的


我所渴念的,不是太阳的颜色,而是那颗太阳培育的河流的胸襟,以及两岸动植物的纯朴与恭顺。那时,呼吸不存在学习,也不担忧心灵会在焦虑中突然暴裂;浅黄色是我们共同的母体,再微小的事物也不存在分离;向日葵越过千年,好不容易找到了重心。燕子降临,“燕子并不总是以这种方式降临”。它们就这样来了,突然来了!黎明登陆,彩发飘飘。贪馋的尖喙,啄食着平民的屋脊。我与他们同饮一条浑黄的江水,但我至今还不认识他们。2015.5.19


光辉的斑痕


事物,不是一根竹竿,事物原呈三角型;一面深、二面浅、三面是深渊。一片枫叶,指向凸凹,染着永不褪色的血红;壮美的肌体上总有一些肉虫,咬出一座座陡峭的山峰,诱人攀登;啄个洞,把自已掩埋。结论在前,时光在后。魍魉在上,人民在下。阳光曾是见证,风雨浏览了整个过程;历史典籍,常将此作为光辉的斑痕。2015.3.11





殷红曾是摇篮


殷红曾是摇篮。枫林曾是故土。血色的海洋之上鸥鸟成群,寒骨的高山之巅阳光如雨。风声的老歌,在一块土地上空经久不息,浪涛卷来,泥沙俱下,金沙分明。百鸟欢歌,簇拥中心的,鹤立鸡群。谁把持着庙堂?敲着木鱼的方丈有荤腥的嫌疑。由一根青草,再也觅不到芳魂;从一条润色的野径,怎么也走不回故乡。发芽的尸骨拱出黑土,朗诵起振聋发聩的诗句。谁在遗忘?谁在反悔?谁在背叛?谁把传统,贱卖给了荒冢?2015.3.11


纹理
顺着枝桠,寻找记忆中的小路;那条小路的两旁,有我感恩戴德的映山红;映山红的芬芳中,座落着几间用太行山石垒筑的房屋;房屋里竖着万杆红缨枪和支支呛人的烟斗;烟斗指处是黑夜的尽头。黎明的湖里,鱼儿的腾跃,唤起一个个勇敢的氏族。……手掌的纹理并没有退化,山间的霓云已面目全非。高速公路上的金甲虫,爬上了玉皇大帝的寝宫;仙人崖边的别墅,美女千金的口红;老槐树上的铜钟,怎么也敲不出当年的韵味!万人坑、石界碑,无影无踪。高粱还是那么火红,炊烟还是那么朴素,稻椒还是那么谦恭;老人孩子住守的村庄,眺望着南方的海腥;山顶少了那棵消息树。……我回来了,我来寻找一碗井水的甘冽;我回来了,我还想睡一次你的热炕头;我回来了,我真想再与大爷把酒夜话水乳交融。2015.3.11




宿命的娃娃——雪落梅花小说《振动娃娃》赏析文/波罗蜜
  一个文艺女青年,在去小城与情人相会途中,买了列车推销员的振动娃娃,肉体之欢过后,又无奈收回了她送给情人的玩具娃娃,悄然诀别。这就是雪落梅花为我们讲述的一个婚外情的故事。
  
  婚外情,一般都是见光死的畸情。婚外情之所以让人欲罢不能,就在于这种“偷情”的刺激、这种双方无须负责、无须为对方的感情投入实施终极买单的诱惑。
  
  这篇小说的看点,在于玩具娃娃这个意象作者所寄托的、隐喻的东西。婚外情是一种成人之间的感情游戏,它需要双方的默契,而且,这种默契或者说需求的平衡,最好不要被点破与打破,否则,就会“the game over”!因此,它又是只能开花不能结果的。或者说,婚外情的产物,因为缺少光明正大的阳光照耀,注定会成为畸形与孽根。
  
  但是,小说中的这个女人,在最后一次约会前(个人是这么理解的。小说结尾,她是昂着头,一去不不复回)仍然幻想着有一个美好的结果——为男人生下一个宝宝。她还想借买来的推销员的玩具娃娃,给自己“一个好兆头”。但她又不能打破这种精神与感情上的契约关系。他们都是有品位的文化人。她们知道这个游戏规则。因此,她对男人暗示而不是明示,自己已经怀了他的骨血。下了火车上了他的车,她就把玩具娃娃亲在了他的脸上,而他在“一惊”之后,显然读出了这种暗示,但是,他逃避了这种暗示,他真正需要的,是她的肉体与精神露水的欢愉。她呢,并不甘心,还想与他较量,于是“得意地将玩具娃娃在他面前晃”,继续强烈暗示。可她不是他的对手。他通过制造肉体之爱的欢场与轻松氛围,轻易就俘虏了她,让她“乖乖闭上了眼”。也就是说,这次较量,以她的妥协而告终,显然她被打败了。这个老道的男人!自己本来想用肚中娃娃来跟他摊牌,但却被轻易化解。所谓游戏,就是一种激烈但又轻松的较量,即使游戏过程中受伤了,也得保持轻松的笑脸与姿态,这才是高级玩家应有的姿态。但是,游戏结束,他忽忽睡去,她才有机会坐到镜子前看清自己。最后,他说,你再看看,你的东西都收拾干净了吗?这实际是一种隐语。而正是这句隐语,让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带走属于自己的所有东西,包括那些毛发甚至体味。但他要她带走的,不是这些他迷恋的东西,而是她的“娃娃”,这才是最核心最关键的东西!对于这个有事业、有地位、有老婆有儿子、有车有房的男人,她最后仍然逃不脱婚外情的宿命——如果你爱他,就离开他。她以自己的遍体鳞伤或者即将遍体鳞伤(也许她会去打掉腹中娃娃),让他全身而退。
  
  那么,小说中关于列车上那个小孩与其年轻妈妈的刻画,以及关于“他”的“神”的交待,是很有必要的。在列车上,在去与情人摊牌的前奏,她迫切需要推销员的玩具娃娃的暗示,更需要母子温情的鼓舞与鼓励,那个年轻妈妈的一言一行,都对她的信心是一种提升与帮助!而对于“他”的交待,可以让读者体会到她所爱的或者与之订立游戏契约的人,是一个多么优秀与优质的男人,爱上这么一个有品位的男人,自己的确也会有品位。所以,这两个人物的细描,我认为,一点也不多余或拖沓,而是她心理逻辑的充要支撑!
  
  这个玩具娃娃意象的运用,是这篇小说意义的旨归。玩具,是用来游戏的,如同他们的婚外情,你可以如那个小孩对娃娃的振动无比迷恋般迷失在偷爱的欢场,但你必须像接受玩具娃娃的突然“停电”般接受感情的悄然“潮落”,甚至露出坚硬咸腥的礁盘!玩具娃娃的命运,总会被孩子们玩过后抛弃。玩具娃娃最后被“他”还回了“她”,那她肚子里的娃娃呢?显然也是宿命的。
  
  说这么多,似乎是在表扬这篇小说或者雪落梅花这个作者。好罢,再说一句,也来个平衡:这不就是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压缩版么?

附:《振动的娃娃》(作者:雪落梅花)文


  在火车上找到座位坐下来后,她才拿出手机,看到他已接连发来两条短信,一个问几点的火车,一个问上车了没有。
  她低头回短信的当口,一个声音响起在车厢里,不用抬头就知道是火车上特有的推销。好消息,好消息,振动按摩器原价98,现在只卖58了啊!那个声音由远而近,在她身边停下来,她还没反应过来,就感觉肩膀一麻,一个娃娃头的振动按摩器被一双胖手按在了她的肩上。
  感受一下感受一下,效果是相当好的啊!一个58,两个100元啊,买一个吧姑娘——两个?不由分说,两个娃娃头便躺在了她的怀里。
  每次坐这趟火车,总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小物件推销兜售,她从来不去理会。她对这种不由分说就将东西塞进怀里的做法颇有些不适应。打算将他们送回去,但那人并不等她表态,也不急于收款,就自顾边喊边往车厢前面走,隔几排座便将她的娃娃送几个出去。
  她尴尬地抱着这两个小东西,就像抱着一对双胞胎娃娃,一个红裙子,一个绿裤子,大头大眼,一脸痴笑,模样倒是蛮可爱的。她一手拿着一个娃娃头,将它们往腿上轻轻一按,娃娃立即在腿上振动起来,像两个不安分的小家伙按捺不住想跳舞。腿上有麻酥酥的感觉。把它们从腿上拿开,振动立即停止。第一次这样细致地端详这种卡通娃娃造型,心一下子变得柔软。她歪着头看看他们,悄悄抚抚自己的腹部,微微红了脸。她摇摇头,觉得自己可笑。忍不住抬眼看看周围。
  斜对面的座位上,一个两岁多的小家伙躺在妈妈怀里,一只手指放在嘴里,睁大眼睛盯着她手中的娃娃。她对小家伙眨眨眼,小家伙立即扭着身子溜下地,挣脱妈妈的怀抱,歪歪斜斜奔到她身边来。年轻妈妈在那边看着,对她笑一笑。小家伙嘴角挂着一条清汪汪的口水线,肉乎乎的小手试探着伸出来。她拿出纸巾擦了擦他的小嘴,笑着将娃娃往那小手上轻轻一按,那小手一下子受惊似地缩回去。忍不住又伸出手来,去碰那娃娃,娃娃一动,他的手又缩回去。几次三番,小家伙来了劲,咿咿呀呀地靠在她身上,反反复复,乐此不疲。等那双胖手来收款时,她便递上了一百元。
  这小家伙和这振动娃娃给她带来了好心情。这是个好兆头。以前她都不怎么关注孩子,更不会哄孩子,这一路竟与这小家伙耍得很开心,浑然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他。等她想到要看手机时,手机里已有五条未读短信。
  到哪里了?
  还得多久??
  怎么不回话???
  你在干嘛????
  说话呀!!!!!!!!!!!!!!!!!!!!!!!
  看着那一大排的问号和感叹号,她哑然失笑。快了,不晚点的话,8点03分到站。她打了几个字发过去,显得波澜不惊。
  现在7点38分,还得等25分钟,加上出站的时间,天啊,见到你至少还得大半个小时!他的短信很快就出现在手机上。看到他表达出的这种急迫,她很受用,内心里有一点小小的满足。
  车已经减速了,前方小站就是他的小城。这是一个小小的干净的城。她想起他的话,干净这个词不应该用于这个小城,这个资源型的小城污染严重,并不像她所看到的那样美。她不以为然。他这样说依然阻止不了她对这小城的亲近和好感。有爱的地方便充满诗情画意。这是他的总结。她认同这一点。
  她多次设想自己生活于这个小城,每天傍晚挽着他的手漫步街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遇到这夜行的火车停站,看看车上或走或留的旅人,又会是怎么样的感受?会不会来一番评论和感慨?可惜这些都只是她的想象而已。她在这个小城每次只停留一夜的时间。
  好多人忙着清理行李,准备下车。年轻妈妈走过来要抱孩子,小家伙竟不愿意走,一只小手揪住她的裙子不放。那年轻的妈妈有些歉疚。她笑笑说,没事,小家伙挺可爱的。
  年轻妈妈再次要抱孩子走。小家伙这次干脆哭起来。她连忙将那个绿裤子递给孩子,哄着他说,不哭不哭,这个给你。小家伙破涕而笑,伸手抓住娃娃,小脸上还挂着泪水。年轻妈妈过意不去,想从孩子手中夺过娃娃还给她。孩子抓紧娃娃放声哭起来。她不忍,连忙说,没关系,送给他了。
  这哪行?您等等,我给钱您,算我买的吧。年轻妈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去拉包的拉链。
  人们已经开始下车了,过道里拥挤不堪。她觉得堵在那里等着拿钱实在是挺尴尬的,便对年轻妈妈挥挥手说,不用,送给他了。
  她跟着人群向外走,将剩下的那个红裙子娃娃塞进包里,刚拉上拉链,包里便振动起来。她以为是手机,打开一看,却是娃娃。这振动娃娃没有开关,只要稍稍碰到一点压力,便会振动。她只好将娃娃拿在手上。
  从站里出来,她一眼就看到他的车,泊在他每次接她的老地方。她拉开车门,却发现他不在车里。向四处看看,发现他正站在不远的地方打电话。他显然看见她了,笑着向她挥了挥手。她钻进副驾驶座,想他肯定是在跟那个人打电话,说话的内容一定是,今晚有事不回来了,明天一早就回去。
  他好一会才打完电话,走过来拉开她这边的门,居高临下地低头看着她。她仰起脸,给了他一个明媚的笑容。他将门关上,绕到另一边,坐到驾驶座上,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侧过头来看着她。
  多久没见面了,你还记得吗?他问。
  多久?不就两三个星期吗?她故意轻描淡写。
  不就两三个星期!他说,一十九个昼夜再加一个白天,你算算,有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钟!
  你算了吗,那你说说有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钟?
  哼,就知道你没良心!为我这么苦苦等你,你不应该亲我一下,安慰安慰我吗?他故作一本正经。
  为我这样千里迢迢奔波受累,你不应该先亲我吗?她撇撇嘴。
  你先亲我吧,求你了!他作出可怜状。
  好吧好吧!她歪着头问,亲哪里?
  先亲这里。他用手指指自己的左脸,扭过身子侧向她这边。
  她顽皮地凑上前去,将手中的娃娃按在了他的脸上。他一惊,大叫,你搞什么鬼!
  她哈哈大笑,得意地举起她手中的娃娃给他看。火车上买的,据说对颈椎、肩膀有帮助,送给你,让她替我给你按摩?
  这么关心我啊丫头。他伸手拍拍她的头,就势将她揽到自己怀里。
  她闭上眼,将脸埋在他的胸前,听得见他的心咚咚咚的跳声。这样的感觉真好,她抵抗不了。一次次暗下决心,却总是在他面前瓦解。他给不了她未来,他不可能为她离婚,但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他的语言,声音,眼神,动作……真要命!不能不让她意乱情迷。
  她推开他,示意他开车。这样的小城,无时无处都有可能遇到他的熟人。她得为他着想。她奇怪自己为他考虑竟然比为自己考虑多。他有没有为她考虑过?她觉得有时候有,有时候又没有。她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若不是上苍眷顾,让他们有缘一见钟情,她到哪里去找这样有感觉的人,这样情投意合、心神默契的人?
  他确实是个很神奇的人。曾经在体制内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虽然薪水不高,却安逸清闲,他却不留退路地辞了,靠一枝笔谋生,把房子买在了大武汉,把儿子送到了大武汉读书,老婆跟过去陪读,他自己却留在了小城,不愿意投入到大都市的滚滚红尘中去,说那样会丧失灵感,泯然于众人。每个周末,他从小城驾车回他武汉的家,得两个多小时。而她坐火车到他身边只要九十分钟,这种时间上的距离让她错误地感觉了空间的距离和心灵的距离,使她觉得他离自己更近。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他依然只是人家的男人,她甚至连个小三都不是。一夜情?不,不。他们岂止是一夜?或许这样的状态会是永久呢?但能够永久吗?她曾经努力想通过物质来使自己与他的世界建立某种联系,比如给他买衣服、皮带、领带之类的东西,让自己感觉并非与他完全无关。有一次甚至在他一部作品获得大奖后还试探着向他索要礼物,但他显然不这样想,他没有给她买过任何东西,也不接受她买的东西。他说,宝贝儿,这些俗物,我们之间不需要它们。
  那我们之间需要什么呢?她张口想问,却没问出声来。她只能在心中问自己。她曾经强迫自己去相亲。但马上她就厌倦了。她劝自己,就这样过下去吧,也挺好的。女人真的需要一纸婚姻吗?她想到父母的婚姻生活都会不寒而栗。不,女人需要的是爱情。这个男人给自己的感觉太神奇了,精神的,肉体的,都让她迷恋。她承认他是自己的小宇宙,在他面前,她感觉自己是美好的,妩媚的,优雅的,也是迷人的。他们说着书面化的语言,就像在演着室内剧,舞台剧,话剧,大量的台词,对白,如泉水一样咕咕往外冒。她惊讶于自己的灵感。当然也有些是她一个人独处时早就设计好了的,要说哪些话,要讲哪些故事,情节,细节,词语,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她也跟他讲自己的相亲经历,当然也是真真假假。那些人她都瞧不上。一个快三十岁的剩女在她所在的三四线小城能有多好的男人等着她去挑三拣四?事实上,她已经懒得去相亲了。但她喜欢编些离奇的故事骗他玩,故事里有形形色色的男人,小老板,暴发户,公务员,网友,七七八八,有的沉闷,有的有趣。
  有一个差点儿就看上了。她说,他外表英俊……
  有我英俊吗?他打断她,认真地问。
  她扑哧一笑,你能算英俊吗?你别糟蹋“英俊”这个词好不好?她故作正经地凝视他,嗯,你眼睛小了些,嘴唇厚了些,鼻子蹋了些,脖子粗了些,个子矮了些,肚子大了些……
  怎么这么多“些”啊!我又不是蟹(些)老板!他扑上来,作势要掐她的脖子,她咯咯笑着想闪开,却还是被他捉住。
  然后呢,你真的动心了,想嫁给他,是不是?他扳住她的肩膀,着急地问。故意的着急。她知道。但她喜欢这种故意。
  她也故意挑衅似地看着他,是啊,动心了,我准备……
  你这个没良心的!他扑上来,一把搂紧她,用嘴堵住了她未说出的话。
  她心里一荡。那真是演戏的好感觉。一个成功的演员会陶醉于所演的戏中,为自己的演技折服。央视那个《谢天谢地你来了》的节目,据说没台词,完全由演员临场发挥,她看过两期,觉得不怎么样。她想,他们都没我们演得好。她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也就是说演戏上,他与她应该有心照不宣的默契。每次见过之后,他都会产生新的灵感,写出让自己得意的作品。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满足的了。因此,她与他之间的“游戏”,带给他的,不仅仅只是肉体的激情与满足。看得出来,他对此有着欲罢不能的迷恋。是的,他迷恋着这样的游戏。应该说,两个人都乐此不疲。就像火车上那个伸手去摸振动娃娃的小家伙。想到这个比喻,她嘴角隐隐露出笑意。
  这次却不同,他一边开车,一边滔滔不绝地诉说着他的思念,他作品中根据她而写出的情节,读者的评论等等,但她显得有点儿心不在焉。她忽然有些厌倦这些。看他眉飞色舞,她心里却只有忧伤。他感觉到了她的异样,便侧过头,探究似地望着她,宝贝儿,怎么了?
  她摇摇头,没怎么。
  有心事?告诉我嘛。
  怕吓着你。
  说说看,能不能吓倒我?
  嗯——你喜欢娃娃吗?我们的娃娃。她轻声说。
  什么?他显然受了惊,车明显晃动了一下,她伸手拉住了扶手。
  哈哈,真吓着了吧?还说不是胆小鬼?她拿出那个振动娃娃,得意地在他面前晃了晃,一副恶作剧的顽皮样子。
  他腾出一只手来,敲打她的脑袋,你这个小坏蛋,敢故意捉弄我,看我等会怎么收拾你!
  她机敏地让开,嘴里故意大惊小怪地嚷嚷着,小心开车,小心开车!
  回到他家里,戏便进入到高潮部分。他抚摸着她的身体,一串串词儿从他嘴里蹦出来,高雅的,粗俗的。描述的,抒情的。动词,形容词。他的手指与语言一样具有魔力,他一碰她,她便水灵灵的,湿润,柔软。她抵抗不了被他融化的诱惑。
  他在她耳边说,你就是一个专门来诱惑我的小妖精,是不是?
  她眼睛里闪着亮晶晶的光,笑而不语。
  你是最理解我的,你是我的女人——你说,是不是?
  她的脸娇艳红润,眼里波光粼粼,嘴里含含糊糊地答应着,泪水却忽然沿着眼角没入鬓发之中。
  当一切沉静下来的时候,他沉沉地睡过去,她却实在睡不着。眼睁睁地看着他,忽然怀疑起这戏的真实性。床头柜上,那个振动娃娃静静地站在粉红色的柔光里,没心没肺地嘻嘻笑着,完全不知道她满腹的心事。
  还是什么都不用说了吧,说出来,所有的一切就全都结束了。她想到刚才车上他的受惊吓的样子,心里忽然很痛。他迷迷糊糊睁开眼,发现她还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他。他伸出手,温暖的掌心覆盖在她的眼睛上,乖,闭上眼,乖乖地睡。
  她果真乖乖地闭上眼。当她迷迷糊糊眯过去的时候,晨光已悄悄从厚重的窗帘边透进来。他悄悄起床洗漱之后,返回到床上吻她,抚摸她,将她弄醒。看着他意味深长的笑容,她知道,这次的戏即将剧终了。她将赶早上的火车回去,而送她到火车站后,他会向另一个方向,回他该去的地方。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各奔东西。
  她不情愿地从床上爬起来,裸着雪白的身子,抱了扔在床边的衣物,去卫生间洗漱。他整理着床单枕头,清理着被弄乱的房间。
  她站在卫生间里,看着镜子中的那个女人发呆。看她半天没动静,他在外面说,你稍稍快一点哈。
  她没回应。不过,他很快听到了水声,哗哗哗的很大很响的水声。终于,她从卫生间走出来,穿戴整齐,神色安然。他说,快清清你的东西,别落下什么了。
  她麻利地收拾好东西,依然没言语,自顾背上自己的包,站在门口等他。
  他又说,再看看,你的东西都收拾干净了吗?
  你放心,我的东西我会全部带走的——不留下一点儿蛛丝马迹!她好不容易收敛好的情绪还是爆发了,眼泪一下子涌出来。她返回床边,低垂着眼睑不看他,呼地翻开被子,仔细地检视床上的毛发,然后将目光落到地板上,她甚至弯下腰,夸张地将头俯到地板上去搜寻,将她的长头发一根根捡起来,团在手心。
  他愣愣地看着她,脸上带着忧虑和尴尬,知道自己的话让她受伤。他从后面抱住她,将脸埋在她的脖颈处,说,别这样,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她打断他,走吧,该出门了,不然迟了。
  打开门,清晨的凉空气一下子拂面而来。她背着包兀自一个人走出小区大门,站到马路边上,等他将车开过来。
  昨夜热闹拥挤的长街此时空旷得没有边的样子。街道两边的绿化带里繁花盛开,提示她,正是春天。
  一路无语。
  火车站很快就到了。她打开车门,正准备下车,他忽然说,等等。
  她回过头。她以为他会像以前那样说,你是不是应该亲我一下再告别呢?
  然而不是。他伸出一只手递过来,你的娃娃。
  她愣了愣,一把抓过那个振动娃娃,转身下了车。
  她昂起头往候车厅走,一直没有回头。她将娃娃塞进包里。奇怪的是,它并没有像昨天那样振动个不停,不知是坏了还是没电了,此时它悄然无声的,没有一点动静。
(作品来源:太虚)

怀念张爱玲

文苑 2016-09-14 阅读 5875 回复 7


bg9.png 1995年9月8日阴历八月十四,二十一年前的今天,张爱玲被发现离世于洛杉矶的公寓。感谢张爱玲给予我们的文字盛宴,这世上充斥着太多的套路,而她的小说不带任何政治色彩,远离了假大空和说教,只还原真实的人性。张爱玲一生的败笔就是曾经爱上过一个灵魂锈迹斑斑、生活劣迹昭著的男人胡兰成。写小说,不仅要有才气,还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在这个一切都速朽的快餐时代,很难得看见如此有生命力的小说了。再次重温经典,怀念张爱玲。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早已死了,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也完不了。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有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园、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一个人出名到某种程度,就有胡说八道的权利。
一个人能够,并且应该让自己做到的,不是感到安全,而是能够接纳不安全的现实。关于安全感这事,我发现有人能给你一碗那么多,有的人能给你一个游泳池那么大。能给一个太平洋的永远是自己。
悲观者称半杯水为半空,乐观者称半杯水为半满,我享受现在半满的生活。
每一只蝴蝶都是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它前世的身。
“我一个人在黄昏的阳台上,骤然看到远处的一个高楼,边缘上浮着一大块胭脂红,还当是玻璃窗上落日的反光,再一看,却是元宵的月亮,红红地升起来了。我想着:‘这是乱世。’晚烟里,上海的边缘微微起伏,虽没有山,也像是层峦叠嶂。我想到许多人的命运,连我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
自己生活贫乏的人才喜欢刺探别人的私事。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chun。谁都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我也并不赞成唯美派。但我以为唯美派的缺点不在于它的美,而在于它的美没有底子。溪涧之水的浪花是轻佻的,但倘是海水,则看来虽似一般的微波粼粼,也仍然饱蓄着洪涛大浪的气象的。美的东西不一定伟大,但伟大的东西总是美的。只是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因此容易被人看做我是有所耽溺,流连忘返了。虽然如此,我还是保持我的作风,只是自己惭愧写得不到家。而我也不过是一个文学的习作者。

以前读张爱玲李碧华的小说,每一部都是那么吸引人,而现在很难得完整的读完一部小说了。读张爱玲的小说,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
正在努力加载...
提示
请使用手机APP发布,去快速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