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的书

2011-12-08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6782   回复 17
“三更有梦书为枕”,我倒没有这样,但却一直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躺着看书。枕边自然少不了放几本书了。记得宋代词人蒋捷有一首《虞美人》,说是人在不同时期听雨的感受是不同的,而枕边的书也一样。


追溯起来,最初放在枕边的应该算是小人书了。我接触聊斋故事就是从小人书开始的。那一个个狐仙鬼怪的神奇故事让当时幼小的我总有一个念头,什么时候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到荒郊野外走走,幸许也能碰见一位美丽的狐仙,只是我是一个女儿身,她们帮助的对象都是年轻的落魄书生。

上了初中,爱上了外国文学,这真得感谢我的班主任,那个时候的中学生不象今天的孩子有那么沉重的学业负担,那时的我对书有一种如饥似渴的需求,但当时出版业不象现在这么繁荣,加上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你随心所欲地买书,能够借到一本书对我来说就象过节一样开心,这丝毫也不夸张。那个长长的暑假,我是在班主任借给我的《牛虻》、《红字》、《大卫科波菲尔》……的陪伴下度过的。记得小时候看电影《牛虻》,对影片的结尾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为什么琼玛看了牛虻写给她的信会泪流满面?看了小说以后终于有些明白了。从此,这封信成了此书最打动我的情节,它让我领略到革命者作为人的另一种情怀。这大大有别于当时国内作家创作的红色经典作品。


十六七岁正是做梦的年龄,那时候风靡一时的琼瑶小说无疑是满足了许多爱做梦的人的要求,于是有了帐中的唏嘘,缠绵的文字,红肿的眼睛……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好笑,但青春就是这样。张爱玲说生活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是“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对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此话不假,尤其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转眼之间,那些“灰姑娘”之类的故事就被人们摒弃了。

读书读得最惬意的时候要算上大学了。此时摆脱了高考的压力,人一下子仿佛轻松了许多。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晚上我的大部分时间就沉浸在呼啸山庄的凄风苦雨中,感受着郝思嘉重返桃乐、手握黑土的倔强,也希望青春的阳光能驱走张爱玲作品中那种总是灰扑扑的感觉……

如今,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枕边的书不再象过去那么单一。心境平和时,可以是《浮生六记》;心绪不宁时,“我喜欢你是寂静的”,这时手边可能是聂鲁达的诗集;雨打窗棂,配合的许是一本宋词,“闲窗听雨摊书卷”,我想也不过如此吧!
  • 回复17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西窗竹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3

2011-12-08

粉丝 3

2011-12-08

粉丝 2

2011-12-08

粉丝 3

2011-12-08

粉丝 2

2011-12-08

粉丝 2

2011-12-08

粉丝 2

2011-12-08

粉丝 2

2011-12-08

粉丝 1

2011-12-08

粉丝 2

2011-12-08

粉丝 1

2011-12-08

粉丝 1

2011-12-08

粉丝 2

2011-12-08

粉丝 3

2011-12-09

粉丝 1

2011-12-09

粉丝 2

2011-12-10

粉丝 3

2011-12-10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