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家教

2012-05-12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3.4万   回复 28



讲家史

母亲是文盲,典型的家庭妇女。父亲虽有点文化,但他要养活一大家人,没时间管孩子们的其它事。所以,管教儿女的事就很自然地落在了母亲身上。
母亲讲不出大道理,但很有心计,如同她只放入少量的佐料,就能让菜很有味道一样。记得母亲教育我们几个儿子很少动手打动口骂,只有在我们擅自去游泳或与别家的孩子打了架,她最多罚我们跪搓板,即使我们有些道理,她也说是我们的不对,非要我们承认错误,并上人家门去赔礼。一般情况下,母亲教育我们就是讲家史,有时是我们不听话时,更多是在她心情较好的时候。
母亲讲的家史不是别人的家史,而是我们家的家史,具体说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内容,全是她和父亲成家后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怎样吃苦受累地养活我们。每次讲的都是那几件事,我们喜欢听,不觉得母亲罗嗦、唠叨,因为父母的故事已懵懵懂懂地在我们幼小的心灵活跃了起来;我们那时虽很小,但对父母的吃苦耐劳耳濡目染,平时并不懂得孝心是什么,感恩是什么,只知道好好听话才能让母亲放心,才能对得起母亲对我们讲的苦难家史。
几十年过去了,那盏煤油灯摇晃的样子依稀可见。母亲讲家史不是随时随地有感而发,她是有安排的,如果今夜讲,她都会提前通知我们;并早早地吃饭后为我们洗好澡,再由父亲将我们一个一个抱到床上,母亲帮我们穿好衣服后,我们端端正正地坐在父亲摆好的板凳上;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成半圆形围坐在母亲身旁,听母亲讲述;那样子就像正规的课堂。母亲生前没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现在也只能揣摸,可能母亲认为只有规规矩矩,孩子们才能记得住。
母亲的家史讲得最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她和父亲生养了我们12个子女,死去的是怎样死去的,活着的是如何活下来的;二是怎样逃过兵荒马乱为我们弄吃的。一个仅靠父亲做点手艺过活的家庭,要养活12个孩子,不说也知其中的难和苦。印象最深的是母亲为了多弄点茅草回家,她明知一人不可能同时挑几担回去,但母亲看见粗长的茅草,想起拮据的灶堂,就不禁忘了自身的力量;等捆好茅草时才发现有两担,怎么办,总不能割了再丢吧,丢了真可惜!于是,母亲想了个好办法,她挑一担走段路放下再回转挑第二担,就这样,母亲用几倍的时间和力量,才把四捆两担穷人的柴火弄回家。小日本也去过我的家乡,父亲为了少交一块木板被鬼子用竹竿抽打,悲痛而心细的母亲数过,说打断了10根。只要乡亲报信说鬼子来了,父亲带上食物,母亲用一根绳子牵系着大大小小的一群儿女(怕走散),姐姐们的脸上都摸上黑毛灰(油烟),一家人躲着豺狼的追击……
抚养子女是作父母的责任,功德只在其儿女的心上;
母亲的家史不是《道德经》,它用一言一语一字一句的斑斑血泪教给我们一个天大的“孝”道。
家史是我们成长壮大的另一种营养。

用谚语

母亲虽一字不识,但她记得很多谚语。古老的谚语通俗易懂,浅显而深刻,乡下人大多的精神食粮就是谚语了。我们小时在课堂只学“人口手、鸡羊鱼……”许多做人的道理其实就是母亲教给的。母亲对谚语烂熟于心,并且针对性很强很准,平时只要一发现我们说错一句话或做错一件事,她马上就说出一句谚语纠正我们的错,我们当然是不懂了,母亲知道我们不懂,她说了谚语后,接着就用她的话作些解释,直到我们懂得为止。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条谚语。我们家世代都穷,没出一个读书人,更没人当过官,这一历史事实让身为女人的母亲心中萌生出一个前人所不敢想的计划,她要把她的所有子女都读上书读好书,从而走出那个偏僻小镇。解放后,我们存活下来的五个子女在母亲的影响教育和安排下,真的都读了书真的都走出了那个世世代代死守的地方。年长我10岁的姐姐是母亲的第六胎,也是我们五个子女中的老大,是母亲唯一命大的女儿,姐读初中时,正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看着一窝鸡雏样的弟弟,姐多次想弃学回家,但母亲软硬兼施,才让姐放下了弃学回家的念头,后来姐书读的最大,成了老家那个小镇上第一个女大学生。
“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这也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谚语,无论我们做没做什么,她都经常用这句话教育我们。母亲最怕的是儿子们在外做坏事,那么小的我们又能坏到哪去呢?母亲又说“针尖大的眼,棒头(槌)大的风。”有两成意思:一是说小事也能败坏一个人和一个家的名声;二是小坏事不制止就会变到做大坏事。还有:“钱财如粪土,人意值千金。”有次,我在乡下拾柴时竟动心把一农户准备给儿子打家俱的树木从几里外扛回了家,谁知人家发现了跟到了我家,大“柴火”未得成,反而让我罚过跪的膝盖疼了好一阵子!正是那一次,母亲告诉了我这一辈子都不忘的这条谚语。
诸如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等方面,母亲的谚语无计其数,如“书是医憨头的药”(学习)、“人要实心,火要空心”(谦虚谨慎)、“前客让后客”、“六月不挡风”(人情世故)、“人心都是肉长的”(同情心)、“一个萝卜一个坑”、“摸脚走路”(工作)、“宁可乱吃,不可乱说”、“传言过话,自讨挨骂”(谈吐)、“酒狠不喝,人狠不缠”、“不想锅巴吃,不到锅边站”(劝 戒 )……如果把母亲的谚语都录下来,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母亲的谚语,每一条都充满哲理,说实话,一个人哪怕用一辈子的时间真正要做好某一条都是很难的事。我们几个子女的品性不敢说最优秀,但总算没辜负母亲。特别是世界观的形成与串串谚语有很大关联。
遗憾的是唯独母亲没告诉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一句,那可能是出于母亲善良、仁慈、开朗、慷慨的个性。致使我们几个子女的性格中都或多或少地有着“不设防”的缺陷。“吃亏是福”也是母亲教给的,至少我们做到了“害人之心不可有”,也可告慰九泉下的母亲了。
母亲的谚语不是教科书,但比教科书更丰厚,它以简短、形象、生动的启迪,教会我们怎样做人。
时代注定了那个时代的人的命运,上辈人的付出创造了人类血缘亲情之最。
母亲的“家教”是我们人生受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2010。5。8

  • 回复28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南阁仙子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1

2012-05-12

粉丝 3

2012-05-12

粉丝 1

2012-05-12

粉丝 1

2012-05-12

粉丝 1

2012-05-12

粉丝 4

2012-05-12

粉丝 2

2012-05-12

粉丝 2

2012-05-13

粉丝 10

2012-05-13

粉丝 1180

2012-05-13

粉丝 10

2012-05-13

粉丝 10

2012-05-14

粉丝 2

2012-05-14

粉丝 5

2012-05-14

粉丝 98

2012-05-16

粉丝 98

2012-05-16

粉丝 98

2012-05-16

粉丝 98

2012-05-16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