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门之名

2013-01-20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3.4万   回复 40


天门,古称竟陵。
竟陵:陵之竟也。以竟陵描述了江汉之间广袤的平原,我觉得是中国最含蓄最富有文化底蕴的地名之一。
纵观中国历史,从战国到晚清,如同它的名称一样,以深深的文化内涵写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
三国演义开篇即讲的幽州牧刘焉,作为汉室宗亲,徙封竟陵,足以证明当时竟陵在西汉时期的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期间,齐武帝萧赜之次子竟陵王萧子良好结儒士,召天下有才之士,以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萧衍、谢朓、沈约、陆倕等称竟陵八友,拉开竟陵文学演义大幕.同时也奠定了竟陵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茶圣陆羽,弃婴长于龙盖寺,十二岁离寺闯荡,历经波折,终成大器,领茶圣美名,而他的<<全唐诗>>讲述了他对故乡竟陵的无限依恋.陆羽的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也为成为家乡竟陵最弦丽的一张名片.
不羡黄金罍,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
——《全唐诗第308卷007首〖歌〗》
自此以后,竟陵历史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文学大匠,
皮日休: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
鲁铎:著有《戒菴文集》二十卷。《鲁文恪公文集》十卷。《明史》有为其列传。
钟惺、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
天门自春秋得名为竟陵,西汉时,新朝王莽将竟陵县改名为守平县,至东汉又改回竟陵县。
随唐时期,为复州府治,郡治设在竟陵。(《神探狄仁杰》里的复州府即指天门。)
北宋时期,为避宋太祖赵匡胤祖父之讳,改为景陵,一直延用至清朝。
雍正时期,竟陵之名被彻底颠覆。为避康熙陵墓之名,景陵二字被封杀,不得以之下以境内天门山而命名为天门县,直至今日。
天门二字的浮华似乎迎合了许多人的浮燥心理,令许多人飘飘然,然后自更名天门之后,不复有往日的风流。天门也再不似竟陵一样在国内赫赫有名,而是消声匿迹。而为天门命名的天门山,风头完败于张家界的天门山,天门的腰竿子也不那么硬朗。
在外漂泊多年,屡屡被人问起是哪里人,当我回答“我是天门人”时,无论年轻的还是年长的,没几个人能接上话来。我只能自嘲“天门是个小地方”,同时向朋友普及“天门古称竟陵,是茶圣陆羽的故乡”。。。。。。
也曾臆想有朝一日我们能用回竟陵的称谓,但限于地名更名的条条框框,加上襄阳更名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有太多奢望。
其实回过头来想一想,名字也许真的只是一个代号,只不过原先被叫的响亮的代号被弃而不用之后,新的称谓还不能建立自己的声望,一如在论坛的马甲一样,换个名字就得从新来过。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异常发达的社会,我们何不从现在开始重新叫响天门的名声,集大家之所成,为天门再印一张更加炫丽的名片?

  • 回复40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烈日当头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13

2013-01-20

粉丝 2

2013-01-20

粉丝 5

2013-01-20

粉丝 1013

2013-01-20

粉丝 4

2013-01-20

粉丝 10

2013-01-20

粉丝 2

2013-01-20

粉丝 4

2013-01-20

粉丝 621

2013-01-20

粉丝 621

2013-01-20

粉丝 3

2013-01-21

粉丝 2

2013-01-21

粉丝 2

2013-01-21

粉丝 1

2013-01-22

粉丝 1013

2013-01-24

粉丝 1013

2013-01-24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