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纯朴的拜年

2013-02-11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3.4万   回复 35



春节到了,中国的每个家庭只忙着两件事;一是弄好吃的,二是拜年。如今经济条件好了,再没钱的家,除夕弄它个十碗八碗鸡鸭鱼肉,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天天有荤已是“小菜一碟”。拜年,就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了,可以说拜年成了一个家庭一个成年人一年之中第一件头等大事。中国春节的本意是亲人团圆,凝聚亲情,“拜年”的产生是源于为了疏通社会关系,以便日后和睦相处。据考证,“拜年”礼俗起于宋代朝廷,后兴起于民间。“拜年”的真正内含古时是“在礼规中实现人文教化”,到了现代有人提出“用春节的礼仪实现文化归属”,其实两者都是同一个道理。这只是古代现代士大夫文化人的一厢情愿。我过了50几个春节,在我的记忆中,纯朴文明的春节世风在我大脑中还是占主要地位的,印象不好是近20年,尤其是近些年,“拜年”这一美好的传统已完全变质,简直成了一种大交易。俗话说“穷人怕过年”,现在应改为“穷人怕拜年”了。说到此,我不禁追忆童年在老家和那世风清净的时代。 在我老家张截港过年拜年有个一惯性的礼俗,那就是拜年的礼品统一用酥饼,一种用红色的纸卷着的甜饼,饼像大象棋那么大,用面粉作主料,加白糖、棉油起酥,黑糖、红糖作馅,一口咬下去,满口香甜,准有焦酥的片末从嘴角漏出。作包装的红纸,有的用水红色,有的用大红色,一般多用水红色,看去有种浓浓的春节喜庆味道。这些酥饼都是供销社副食品公司制作的,那时没有个体作坊。用几盒酥饼拜年也有讲究,按老家说法,10个酥饼一卷为一筒,二筒为一盒,平辈送一盒,上辈送二盒,如既有同辈又有上辈也送二盒,如有曾祖辈就加一盒送三盒了。无论嫡亲、叔伯、表亲或朋友,都一律用这酥饼拜年,再没其它礼品。从正月初一的早上起,人们都穿着新衣服,一家人锁上门,去拜年,如没孩子,就归女的提酥饼,如有孩子辈就归孩子提了;那时没皮革类的包,就用一个新的或洗得干干净净的手帕包酥饼,拜年时连手帕一起送给亲戚,不能拿回。到了亲戚家,客人都要向平辈作揖、给上辈下跪磕头,然后打座,女主人用一个红色的木盘子端出用非常讲究的细瓷盅子装的红糖茶,请客人吃事先摆在堂屋方桌上的麻叶(用炒米和糯米糖配制而成的方形食物)、荷叶(用油发的糯米片、薄薄的,像荷叶)、翻饺子(用油发的面食卷)等。一盅茶喝完后,近处的亲戚说还有几家要拜年起身告辞;稍远点的亲戚就要留下玩一天,先吃“早茶”,说的是“吃茶”,其实是吃酒,也就是喝完茶后接着吃以卤菜为主的酒。老家把这卤菜酒不称作正餐,说是“吃茶”,丰盛的正餐是在中午和下午。两种“茶”一般都不会要多长时间,主、客人都知道这只是种礼节。回拜也非常讲究,一般要比对方多拿一盒酥饼,以表尊重。这个数可不能搞错,主要是女人要心细,记住对方拜年拿来的是几盒,过去的妇女没文化,只能用心记了。如果弄错了,唯恐得罪人,那心中的疙瘩就要搁很久。 几盒酥饼我拜给你、你拜给我,浓郁的真情像“接力棒”一样在春天的阳光下传递着。小时候不懂事,认为这几盒饼子没多少意义,甚至觉得太轻。对比今天拜年的昂贵和奢侈,那时候平民的心理并不像现在如此沉重。一盒酥饼几毛钱,即使在生活水平不高的过去,这开支每个家庭也是拿得出的,至少不是负担。过去盼亲戚朋友来拜年,现在怕人来拜年,也怕给人去拜年。经济诚然是个压力,更重要的是拜年的现实文化心理的错综复杂性。人们的攀比,对利益的追逐,让情义自然贬值。拜年变成了“拜金”。我实在不想去助这个热闹,趟这个浑水,只有淡然自若,深居简出。 回想十年前陪一个朋友去给某领导拜年,他夫人直言我拿的酒档次低了,受的侮辱至今难以释怀。人不求人一般高,我并没什么事要求他,只是朋友要我去给他作个伴,壮壮胆。我是出于礼仪才在街上买了两瓶我认为有点高档的酒,两瓶酒一百多元,作为工薪阶层已是捉襟见肘了,没想到官家夫人这么没教养,这么沉不住气?!这件事是典型的世风日下,官场腐败,有权的人把传统佳节当成了敲门砖、发财日。从那以后,我就从不给谁拜什么年,特别是权贵。无欲则刚,错过谄媚的机会并非不好,活得坦然,比出卖自身强之万倍。 朋友在这节日也变得十分敏感,亲与疏、真与假,水落石出。于是,真诚和自尊如同法码挂在心中。原来,每逢春节,我作为朋友之中的年长者总要劳妻烧煮,一片激情之后,马上又归于平淡。近年,人们变得更浮躁更现实了,真正的友情相聚很少见,“朋友”像一根铁打的链子,实惠的互相帮扶环环相扣,紧紧相系。纯真的友情,不如一杯无色无味的白开水。出于日后好见面,一个短信,了却心愿,一毛钱的开销,“千斤重”的情义!先进的网络、电迅代替了过去麻烦的“拜跑年”。我在朋友这个圈的“年”中,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处之泰然。 …… 年的文化属性,除了辞旧迎新外,我认为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仪式来重构人际关系。晚辈给长辈拜年还包含着“感恩”意识的培养。长辈对晚辈的爱通常是自然而然地传递,而晚辈缺乏回报长辈的人性自觉。拜年不但是提升亲情密切度的民间礼规,也是民间社会精神操练、人文教化、道德修养的自治活动。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时人们看重的应该是“情”,而不应是其它东西。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寻求文化的归属与心灵的安顿,应是春节的主题;奉祀家族祖先,亲人聚会欢乐,让精神在亲情的浸润交融之中得以升华。今天是网络化时代,同时也是情感陌生化的时代,我们的民族需要有一个亲情汇聚的节日,春节作为极具精神价值的文化传统,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映射出异样的光芒,对于我们来说,它是光明而温暖的,而不应掺杂阴暗的东西。 在这里,我不能不说“还是过去好呵”,民风质朴,节日醇厚,满地的鞭炮声没有一丝虚情假意,没有一点儿铜臭。此刻,又是万家团圆,明天一早,人人都要拜年。我好想提盒老家的酥饼,去亲戚朋友家作上几个揖,喝上一盅甜甜的红糖茶……
  • 回复35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了空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41

2013-02-11

粉丝 41

2013-02-11

粉丝 965

2013-02-11

粉丝 591

2013-02-12

粉丝 17

2013-02-14

粉丝 98

2013-02-16

粉丝 98

2013-02-16

粉丝 98

2013-02-16

粉丝 3

2013-02-16

粉丝 4

2013-02-16

粉丝 4

2013-02-19

粉丝 10

2013-02-20

粉丝 1163

2013-02-21

粉丝 98

2013-02-24

粉丝 98

2013-02-24

粉丝 98

2013-02-24

粉丝 98

2013-02-24

粉丝 98

2013-02-24

粉丝 10

2013-02-25

粉丝 2

2013-02-25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