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回到天门

2013-02-16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9.8万   回复 96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E0Njk0NjE2/v.swf DV剧本:生命的礼赞 以一个人(鄂籍天津税务写手)对成长足迹的人文思索为线,时间跨度30年,地域从南到北,到城镇到乡下,细致刻划了江汉平原的地域特色和风俗,深情唤醒一个家族、一代人集体的尘封记忆,侧面反映了这个国家(人们大部分都是不出名的平凡人)的沧桑巨变,体现了某个时期、某个地域人们的生活风貌,不由让人感叹生命之伟大、生活之美好。在这部DV剧本里我找到了来时的路,不是为了回去,而是为了获取精神力量,在前面的天空里飞的更高,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在07年春天的4月,我们一家从天津回到湖北天门,回到了我生活了19年,离开了16年的故土,在天门城关期间,我们在陪伴家人的同时,游览了街景。4月底,我父母和我们一家人到净坛乡青家湾村走亲戚,到净坛乡老屋咀村看了我生活过的地方。名词解释:1、题目:即这段DV所要表达的主题2、场景描述:对DV画面作的简明扼要的介绍3、背景音乐链接:在网上淘的适合意境,渲染气氛的音乐4、 底端字幕:配合画面内容,力求简短,在天门文坛淘或是我自己度身定制5、背景链接:分别出现在重要的小主题画面后的纯文字版面,作为看DV观众的文字补充说明6、照片链接:在DV的开头出现一组照片,在12个小主题的起始部分和出现一张照片7、剧本的结尾有:导演,编剧,摄像,录音、剪辑,后期制作者名单。8、整个DV时长50分左右。第一次准备制作10个拷贝。 制作方法: 拿出一个思路,一个大主题,12个小主题,把这些画面剪辑组合在一起,把在网上淘的音乐部分链接自对应的画面,把网上淘的文字和自己写的文字编辑后一少部分链接到底端字幕,大部分用作背景文字附在小主题的画面之后。 题目一:回家真好(温暖、真挚、纯净)场景描述:沿着人民大道一个曲折的巷子里往里走,一直走到我家的门口,小巷的转角处,抬眼可看见“茶社”二字背景音乐链接:王菲<雪中花>“飞,飞满天”王杰<回家>“回家的感觉就在不远的前方,古老的歌曲还唱着童年的梦想,我在岁月里改变了模样,心里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底端字幕:近乡情怯 题目二:小巷童趣(主题童年的欢快、天真纯朴)场景描述:在人民大道的一个小巷子里,我家3岁小孩和邻家不足小孩在追逐嬉戏背景音乐链接:孟听苇<往事>底端字幕:“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芬芳,门前的小河流是否依然轻唱老歌。” 题目三:小巷情深(主题亲情)场景描述:下雨的小巷,由我们家往外走,穿过人民大道,走到雅斯商场歌曲:1、孟听苇<红雨>“想起说过的誓言,就是一场下过的雨,叫我如何能够相信把自己给你,倾诉我想你的心”2、现场背景音乐,王容<爸爸妈妈> 底端字幕: 背景链接:我到天津参加工作后,回天门10回,对这个小巷很熟悉文字支援:天门本土作家晋平散文<小城石巷>片断题目四:老屋情怀一(主题进取岁月沧桑)场景描述:老屋咀县河北侧用于住的50年历史的老屋,老屋大门上方我三叔(75年参军)的“军属光荣”的特写,30年前栽的小沙树,现在已经能遮住太阳,看不到顶端了歌曲:罗大右<闪亮的日子>底端字幕:我父亲有6弟兄最初都是在这里,后来都成家立业了,1985年前因参军、上大学、进工厂离开了天门,现分布在武汉、天津、北京、杭州等地题目五:老屋情怀二(主题怀旧)场景描述:现在的老屋已经是一片荒芜,杂草很高,我父亲正在小卖部前讲解:“原来这里十分繁华,三邻五乡、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这里赶集”歌曲:陈雨佳<故园之恋>文字支援:晋平<老屋情怀>题目六:静静的县河<主题守望>地点:县河净坛乡老屋咀村段歌曲:<弯弯的月亮>,一段竖笛文字支援: 题目七:希望的田野<主题绿色>地点:净坛乡青家湾村、老屋咀村的麦地,以及在亲戚家交谈、吃饭的场景歌曲:西蒙<寂静无声>文字支援:荟容老师<菜花黄了>题目八:伟大的母亲(主题母爱)场景描述:父母、我一家人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婆婆游览东湖,我们刚在桥南吃完黄潭米粉回来,在巧遇保姆推着我婆婆出来晒太阳,老屋根深叶茂的树由摆动的树叶延伸至树干,一个特写镜头。歌曲:直接选用东湖现场背景音乐零点乐队<让我们荡起双浆>阿敏<绿叶对根的情意>迪恩<The power of love>文字支援:母亲节征文题目九:东湖美景场景描述:天门东湖,我们一家人拍照的场景歌曲:直接选用东湖现场背景音乐零点乐队<让我们荡起双桨>题目十:都市彩虹<主题繁华>场景描述:五一夜晚的人民大道经营者开业表演歌曲:威猛乐队<无心化语>背景链接:热闹的程度和上海有一拼,只是整天的高分贝不仅让人民大道上的行人掩耳而走,也打扰住户,反映了时下人们浮躁狂热的心理。题目十一:洪山新景<主题展望>歌曲:汪峰<越飞越高>英文歌曲<壮志凌云>场景描述:在武汉洪山区,我们坐上了开发商为我们准备的 免费电车,我们戴上施工帽,坐在疾驰的电车上,旁边郁郁葱的树木、生机盎然的绿地、波光闪闪的湖面,以及蓝天下拨地而起的建筑从眼前一掠而过,不由感叹沧桑之巨变、生活之美好、变化之迅速,题目十二:天津新家场景描述:1、我家小孩的儿歌独唱“小儿郎”,2、新小区的画面3、我在新家里打电脑, 音乐:竖笛,英文歌曲男女对唱<一个全新的世界>“萍水相逢,你我都拥有同样的梦” 我的制作经历 当时我把微电影称为作家DV,我在07年买了一个摄像机是JVC的,4000多元,80万像素,买的目的就是为了回老家里拍摄。07年2月,我想回湖北一次,并摄下回乡的情景,于是买了一个JVC,07年4月底回湖北后,摄了一百个片断,此时我有了一个宏大的构想,把这些片断进行编辑制作一个短片,可是这些片断互不关联,而且此时文章尚未写,回津后的五六月写了一些文章,写了剧本,也明确了制作微电影的价值,可是思路仍不明确,可是以后因制作技术不熟,加之贪心于上论坛玩和聊天,眼睛比长颈还高,手却比蚂蚁还低,理论上很完善,行动却很缓慢,虽然到处宣称高谈我的制作蓝图,然而实际进程却十分缓慢,而且短片的定位仍没明确,加之贪图于上论坛和和QQ聊天,制作被无限期搁置了,即理论上设想上十分完善,制作技术却很低,不会标题,不会效果,不会链音乐,不会剪辑,几乎都不会,07年8月我摄制了一个婚礼的短片,在08年2月5号刻录了第一个盘,虽然一直制约我的微电影技术有了很大进展,然而,《江汉平原》的制作依然被无限期搁置,主要原因是定位主题不明确,因为摄制的视频太多,不知如何选材,另外贪图于上论坛和QQ聊天和写文章,一切都依然在空想阶段,设想的尽管很美,最后的目的――刻录光盘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直到08年7月12号,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爱人跟我说,她把摄像机里我摄的视频全删了,当时我感觉慌了,尽管我已把大部分的视频储存到电脑里,我跟她说,我今天什么也不干了,开始制作微电影,自上午10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2点,制作完成了《江汉平原》,基本上达到了我关于微电影的一些设想,之后每天用几个小时进行完善,一周后基本完工了,制作了光盘,并上传到博客里。拍摄后,进行后期制作时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我先是发现找不到JVC自带的编辑光盘了,找了一个月,才在一个CD包里发现。问题又来了,家里的光驱坏了,单位的电脑也没有光驱,我保好在其它电脑上运行编辑光盘后,在网上邻居共享,却发现文件不能共享。我只好找信息科借了一个移动光驱,把单位电脑和家里的电脑都装上了编辑软件,可是这时,又找不到编辑的使用说明书了,找了一个月才找到。下载歌曲时,家里的电脑又没上网,只好找网通装宽带,谁知因为我的电脑是98系统的,光驱又坏了98系统只能以光驱来装,不能用U盘来装系统。我只好把主机拿到镇上,重装了系统,为了制作后能刻录光盘,我又装了个刻录机。 于是,看着说明书开始了编辑,可是给图片加文字不会,书上说的容易,可实际编辑却难,用了一个月才学会链接文字。这时又不会给视频链接音乐,过了一个月,突然有一天就会了。解决了所有技术问题,我就开始大显身手了。我从拍摄到学微电影制作载歌曲编辑用了100天每天制作2小时,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了。现在的制作技术要是有人教几个小时就学会了,可是没人教恐怕得自己摸索大半年,我就摸索了大半年,我的强项是写作音和音乐,可是微电影制作技术不行,所以后期制作就长期原地踏步, 短片的背景文字: 1、小巷童趣的:16年前我到天津参加工作时,邻家小孩也是3岁,她总是趴在我们家的台阶上做作业,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邻家小孩的父母都在福建石狮打工,是老人在带,浑身土,我们家小孩叫她“脏小孩”,有些疯可是又特别会看人的眼色,我抱了她几回,她就不愿离开我了,吃饭也不愿回家,竟然下意识地含糊叫我“爸爸”(大概只是过年时叫过),大概是她缺少父母关爱的原因,所以我在上街时总是抱着她牵着着我们家孩子。不能想像:下一个16年。 2、老屋,实为小卖部,是当时辖区内的个体第一家,有时到卢市进货,有时到天门进货,提起“下汉口”,周围的人几乎没有人去过,感觉那是一个很繁华遥远的地方,有2个营业窗口,原为刘集公社老屋咀管理区的的街中心,在供销社和饮食街的中间,我的爹爹婆婆(天门人这么叫,可能现在有了变化)在这里开了10年小卖部,近90平米,东头的30平米用作经营,中部的30平米用作住,西部的30平米会客做厨房,我也参与当营业员,最高营业额一天近千元,卖汽水、文具、烟酒调味品、榨菜海带粉丝、农药农具,那时的人们习惯于赊帐,他们总是说等下一季稻子或棉花卖了后,很让人头疼,可是因为是亲戚和邻居,最后还是赊了。还硬是把对面的供销社卖垮了。小店门口是一个菜市场,我爹爹在交易所(隶属饮食街),为四邻八乡来这里买卖菜的供需双方服务,算盘打的特别好,为不识秤的农民把秤算钱,收取一些手续费(或占地费),80年代一个月能嫌50元(相当当时的一个本科生工资),忙完了交易所后我爹爹又回到了小店经营自己的生意,用这些钱供几个叔叔上大学、结婚。我小学到高中的10年暑假都是在这里度过,在小店里吃喝都是顺手就拿,生活质量很高,我婆婆特别宠爱我,不让我洗衣和洗碗,认为这不是男孩做的事,早上跟我买麻锅盔油条,还有油很厚的“包面”,理发前都是带着我去,叮嘱理发的熟人理的好一些。我还在一年的6、7月份出租过小人书呢,像<特殊身份的警官><特高科在行动><保密局的枪声等>,租一本书2分,还卖过茶水,一杯水5分,给那些挑着一担谷子到粮站卖粮的人喝。在饮食街里有我的一个房间,还有我的一个初中高中的少年玩伴吴涛(他在夏天总是不知羞地穿着一个半头裤子到处转,后来读竟陵中学),我在这里看了香港小说家的<大唐游侠传><碧血剑>和<今古传奇>杂志连载的<玉娇龙传>。 3、老屋一:1980年前的记忆,那时的老屋,真是一个热闹的大家庭,我7岁前在这里度过,那时没有奶粉,听说我喝的是爹爹(天门人这么叫)多外地带来的奶水浓缩,然后冲稀后喝好长时间;有一次,我在供销社里买了一瓶汽水,舍不得喝,营业员打开后叫我别把汽漏了,我用手捂着瓶口狂奔一里多路到家里与家人一起;因为司子多,还有白色的几子(现在叫头皮屑),对付的方法是拿煤油;夏天的晚上,搬出一个大竹床,大人坐着,小孩躺着,讨论着天上的七仙女之一的织女;秋天在路边,大人们则巧妙地把稻草编在一块,小孩们用绞子绞把子(8)和要子,边绞边往后退,用作做饭的燃料,灶前堆满了把子,县河边有光着背的人力纤夫正在拉纤,后部印有“汉川”“枣阳”的轮船汽笛在县河里泛起一阵浪。我五叔高考回家,正在家里练书法,偶尔打升级。5岁的我正领着几个小孩打没完没了的“拖板车”。 4、静静的县河, 现在,让我放开思维的野马,时光倒流,顺流而上,缓缓地上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游泳的黄金时代!整整十二年的暑假,我都有在河水里度过,一条长约50公里、宽约120米、深约5米的河水,横贯整个市区,这里的孩子们最盼望的事是夏天下河游泳,他们的水性都很好,可以一个猛子扎50米,可以隔20米钻到水里去摸别的孩子的脚,白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泡在水里,在烈日下全身晒的黝的。在吃完晚饭后,游泳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的装备都很简单,一条背心短裤,一个手巾,不会游的带一个白色塑料水壶,一块香SOFA,没有SHAMP,用SOFA代替,当时广州宝洁公司和上海LUX公司没有进入中国,不会游的小孩子在河边嬉水,15岁以上的开始往水的深处走,尝试横流120米的河流,这是需要一定勇气的,20岁以上在一番热身后,开始顺流而下或是逆流而下游更远的,做一个浪里白条,也有的,像我,仰躺在水面上,拿脚轻轻地拨动河水不致下沉,看着蔚蓝色的天空,完全忘记了身边的喧哗和流淌的河水,体验着天、地、自已,想像自己是一个哲学家。有些学游泳的孩子,父亲大胆把他往深水区里带,突然,孩子呛了两口水,父亲也不会惊慌,只是轻轻托一下,几个回合下来,很快学会了。在岸边的孩子会搅起泥土,把水弄的很浑浊。没有人感受到疲劳,也没有人想到游泳有舒展颈椎、削减脂肪、保持体形的功效,只不过觉得在水里游泳的感觉很快乐,可以完成在陆地上无法完成的动作,思想和身体好像是在月球上。一小时后,父亲开始催促河水的远处贪玩的孩子:“玩的时间太长了,该上岸了”孩子也在远处向父亲喊:“再游一个来回,行不行?” 我回忆的不是河水,只是河水所见证的我的少年时代学生时代,喧哗和笑声,都消失在家乡的碧波 故乡,在江汉平原中部的一个小村庄,我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在镇上的高中毕业后,我离开了这里,到北方一个滨海城市参军,一转眼,已有16年了,今年4月底的一天,已从军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我,和家人一起踏上了返乡探亲的列车。列车,沿着京广铁路快速奔驰,22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仿佛是对我16年人生历程的一次穿越,到武昌后我们转坐开长途客车到县城。第二天,顾不上多作休息,我们就骑着自行车,去寻访故乡的老屋,寻访我的童年记忆。自行车,在坑洼不平的乡间土路上行进,沁入心脾的,是浓郁的绿植芬芳,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优美的农村风景画,蓝蓝的天,清澈的渠水,参天的树木,金黄的小麦,微风拂过,麦田里泛起的微小波澜,迅速向远方传递。耕牛,正把大半个身子浸在路边的水沟里,悠闲地打着响鼻。在远处的麦田里,有一对农村夫妇正在耕田,男的在前面把犁,女的在后面挥鞭赶牛,慢慢地走来,好一幅江汉平原的田园风景画!对这样的场景,我既陌生又熟悉,它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现在,这些记忆就像海底的波涛一样突然浮出海面,把我带到以往的时空里。 二、爹爹的老屋 记忆里的故乡,越来越近了,越来越近了,…, 没着县河骑了约半个小时自行车后,看见在河边的一侧有一片树林,在一片密林深处,我很快发现了童年的村庄, 就是我30年前住过的小村庄,走进村庄,发现它没有很大的变化,只是房子比前多了,树比以前高了。走近老屋,老屋已完全荒芜了,孤独地屹立在那里,门却紧锁着,充盈耳朵的,是鸡叫声,以及我们脚踩在灌林丛里吱吱嘎嘎的声音,映入眼帘的,依然是大门槛上熟悉的条形青石门槛,上面不知留下我们多少脚印,大门的正上方是红色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右上角有一个黄色隶书的“军属光荣”牌子清晰可见。门前的沙树长的已是遮天蔽日了,我的目光也顺着树干移至树梢,移到了初夏的天空,天空,依然和30年前一样,遥远而湛蓝,几朵宁静安逸的白云悠闲地过,把我的思绪,也带到了30年前...... 春天,村里好多女孩头上长虱子,还有白色的几子(以前江汉平原的人这么叫,现在叫头皮屑了),大家都相信,虱子是几子变来的,可是那时没有洗发露,甚至连肥皂都没有,村里人想了一个土办法,拿煤油洗头,这可谓对付司子的一大发明,还很灵的呢。 夏天,在我们到县河里游泳后,家里搬出个大竹床,用2条长凳把它支起来,我们孩子们已近不及待地躺在竹床上,让炽热的身体和竹床来个亲密接触,很是惬意的,大人们让小孩横七竖八地躺在竹床上,轻轻地在一边摇扇,为床上的小孩驱赶蚊子、散热,一边娓娓讲述着牛郎和七仙女在遥远的天空里的爱情故事,他们都是天上的神仙,只隔很近的距离,可是要相见却要等一年才能在鹊桥上相会,我们边听着大人们的讲述,边望着繁星密布的星空,慢慢地进了梦乡。夏天,能用来解暑的只有水果。瓜果,农村向来是不缺的,家家菜园里都有。可是能冒汽的汽水却是稀罕的东西。记得一天,我到村里的供销社买了一瓶汽水,营业员把盖打开后,我舍不得喝,因为那时大家都没喝过汽水,营业员叫我别露汽了,让我用手堵住瓶口,我就快跑了3里路,回到家里和大家一起喝,让大家都尝一下汽水。奶粉,更是没有的,有一次,爹爹(江汉平原部分地区的人叫爷爷为爹爹)从外地回来,带来了一小瓶浓缩的奶水,我家里用水稀释让我一天喝一点,喝了好长时间。秋天,农人们在收获了一年的果实后,开始准备冬春做饭时的燃料。在马路边,是一垛垛堆如小山的稻草垛前,大人们坐在小凳子上,巧妙地把稻草编在一块,小孩们用弓状的“绞子”绞辫子状的"把子",边绞边往后退,然后大人们用灵巧的手把这根粗辫子编成8字状,一个“把子”就这样制作成了。秋后,家家户户的灶前堆满了堆满了"把子",足够一冬的燃料了。78年秋后的一天,有一个场景,在我的记忆里印象很深刻,那年,我五叔高考没考上,整个秋天,他都在家里用毛笔练小楷,房间里,桌上,放着笔砚,地上,满是他练过字后的旧报纸,练字后,他也偶尔和一些同龄人打升级,一手好字,成了他以后参军后在部队立足的资本。 86年,他参军到了新疆哈密某空军地勤部队,凭着一手好字,他在部队顺风顺水,很受领导器重。5岁的我,则领着几个小弟妹,坐在地上或小凳子上,打没完没了的“拖板车”。过新年了,是我们小孩最盛大的节日,小孩们都穿上了新衣新帽,一群10多岁的孩子挨家挨户到各家拜年,一起对老人们说“恭喜您郎过年了”,然后收一根赏烟,全村走下来,能收20多根赏烟。我们家的几个小孩,则盼着在外地工作叔叔回家能给我们押岁钱,在县城工厂里上班的叔叔给的是有印钢铁工人图像的纸币(5元),在天津工作的叔叔给的是印有各行业大团结图像纸币(10元)。每年过年,我们都要把村里最好的摄影师请来,摄下一张全家福的黑白照片,这是这个大家庭最难得的相聚,也是最温馨的时刻。解放前,我爹爹是开酱坊的,在56年“反右”时,全家自县城下放到30公里外这个村子,建造了这座老屋,至今有50年历史了。在我童年的印象里,爹爹对下放到农村一直忿忿不平,只要一有人跟他提起这件事,他的火气上来了,说话声音也大,他总在下决心--每天都在下决心,盼望着有一天回到城关,那里还有我们很大的房产(近40年的不懈努力后,我们全家是93年回县里城关的)。 三、爹爹的小卖部 为了养活这一大家20多人,83年,有商业经营头脑的爹爹到离老屋3公里外的集市上,自已动手搭了一个近90平米的平方开了一个小卖部,位于刘集公社老屋咀乡的最“繁华”的街中心,在供销社和集体经营的早点店的中间,近90平米,东头的30平米用作经营,中部的30平米用作住,西部的30平米会客做厨房,有2个营业窗口,是当时全乡的第一家个体户。爹爹管进货,有时到镇上进货,稀缺一些的物品则到天门进货。卖汽水、文具、烟酒、调味品、榨菜、海带、粉丝、农药。寒暑假期间,我也从镇上来到这里度假,也参与当营业员,因为价格便宜,货物充足,硬是把对面集体所有的供销社卖垮了。那时,村里的人们习惯于赊帐,他们总是说等下一季稻子或棉花卖了后还,爹爹不想赊,可是因为来买东西的不少是亲戚和邻居,最后还是赊了。店门口是一个菜市场,我爹爹兼职在蔬菜交易所,也算是正式员工,为四邻八乡来这里买卖菜的不识秤的农民把秤算钱收取一些手续费(或占地费),爹爹的算盘打的特别好,乡亲们都很信任他。他在80年代一个月就能嫌50元(相当于当时的一个本科生工资),忙完了交易所后我爹爹又回到了小店经营自己的生意,他用这些钱供几个叔叔上大学、结婚。离开了老屋后,我到镇上上学,可是我小学到高中的10年暑假,我都会回到乡下来,来到这个小商店度假,我婆婆管洗衣做饭,有时也卖商品,她特别宠爱我,不让我洗衣和洗碗,认为这不是男孩该做的事,早上跟我买麻锅盔(类似烧饼,只不过是条形)油条,还有油很厚的“包面”(类似饨馄)吃,在小店里吃喝都是顺手就拿,生活质量很高。理发时都是带着我去,叮嘱理发的熟人理的好一些。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有了商业头脑,上小学的一年,我把自己的小人书攒起来,办起了个小人书摊,像《特殊身份的警官》《特高科在行动》《保密局的枪声等》,租一本书2分,还卖过茶水,一杯水5分,给那些挑着一担谷子到粮站卖粮的人喝,一个夏天竟也赚了30多元。我自己也租书看,在这里看完了香港小说《大唐游侠传》《碧血剑》,最让我着迷的,是《今古传奇》杂志连载的《玉娇龙传》,这部小说后来被李安改编为电影。 提起“下汉口”,周围的人几乎没有人去过,感觉那是一个很繁华遥远的地方,凭无端的想像,觉得汉口应在江边有很多顶部是园的尖顶的建筑。
梦游故乡的河
  我的家乡,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湖泊星罗棋布,小河更是如蛛网密布,可以说,有河流的地方就有村镇,有村镇的地方就有河流,村镇因水而兴,河水滋润了土地上的万物,锻造了村镇的灵魂。
  我的家乡就有这样一条河流,它是汉江的支流,在江汉平原中部,它自市中心开始,横贯全市的乡、镇、村,然后进入邻县,境内全长约50公里、宽约120米、深约5米,河的两侧是依河而筑的民居,一只浆划的木渡船则把河岸的居民密切地联系成一个整体。有过河赶集卖小菜或者是到对岸上学的人来到河边,恰好船停在对岸,他们就会在河边扯着嗓子喊:“趟渡——船的,过河喽——”,渡船转过船头,慢慢地划过来了。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河水永远泛着清波,倒映着天上的白云朵朵,油油的水草在河底招摇,调皮的鱼儿在白云碧草间游乐,童年的小伙伴们遍布芳草萋萋的河滩,在波光粼粼的河边尽情放歌。上个世纪80年代初,河里还没有国营的大型轮渡和小型私营动力机船,我们在河边总会看到河里纤夫拉着船只逆水行进,听到咿呀的摇撸声,夹着激荡的水声,伴着粗犷的船工号子,我们总是惊奇地盯着那弯腰赤足的纤夫,背负着长长的纤索,迈着沉重的脚步,吃力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心里老是想:他们累不累?他们要到哪里去?这样沉重的日子何时是尽头?这些困惑,只是一闪而逝,年少的轻愁总会被船家豪放的歌声所驱逐。那本是船家为破除迢迢旅途寂寞的号子,在儿时的心里却是扣人心弦、耐人寻味的人间天籁。
  河里水产丰富,有鱼、虾、螃蟹、甲鱼,还有一种很鲜美的特产叫义和蚶,是这条河里的特产,跟海里的扇贝有些类似,不过有自己独特的风味。站在岸边,偶有透气的鱼儿跃出水面,在平静的河面上泛起涟绮,河里边你总会看见鱼在水里游,如果你到岸边钓鱼,只要水平不是太差,2个小时下来总会有不少的收获,一些以捕鱼为生的渔民,用网在河里捕鱼虾,然后就近到集市上卖,还有专门捕甲鱼的,他们都特别有耐心,能凝心静气地在岸边坐上几小时,当河水里有甲鱼游过时,他们手里专用的工具――小铅铊击打甲鱼的背部,把其击晕后,用尼龙绳慢慢拖到岸边,有时一上午也只能捕一个,物以稀为贵,甲鱼的价格也比其它的鱼贵不少。河水清澈透明,可直接饮用,那时没有自来水,水井也很少,居民做饭用水都是每天在河里挑,回家后倒在缸里用明矾沉淀,两岸居民到岸边淘米,担水洗衣,木捶捶击衣服的声音在河两岸回响。一些村民也总是牵水牛来这里饮水,吃水草。逢上大雨时,雨水会把岸上的泥土杂物冲到河里,从上游飘来一些木头和水草等杂物,河水会变得很浑浊,不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沉淀后,河水很快清澈如初。
  这里的孩子们最盼望的事是夏天下河游泳,一些贪玩的男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泡在水里,全身在烈日下晒得黝黑,油光可鉴。最爱的是黄昏时分,在吃完晚饭后,游泳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的装备都很简单,一条背心短裤,一个手巾,一块肥皂,不会游泳的还要带一个白色塑料水壶。游泳的大人小孩搅碎河水的平静,不会游的小孩子任由他们在河边嬉水,稍大一些的,由父亲教游泳,这些学游泳的孩子们在岸边来回游,他们用脚背击打水面激起很大的水花,岸边的淤泥也被搅起来了,水变的很浑浊。学的差不多了,父亲就把孩子往深水区带,突然,孩子呛了两口水,父亲也不会惊慌,只是轻轻托一下,就这样,用不了一个夏天,他们就学会了游泳。一番热身后,一些15岁的半大小伙开始尝试横渡这条120米的河流, 20岁以上的小伙则开始顺流而下或是逆流而上游更远,做一个浪里白条。与在城里的泳池被禁锢的感觉不一样,这里有蓝天养眼,和大地河水拥抱,映入眼帘的是参天的树木,沁人心脾的浓郁的绿植芬芳,让人心旷神怡,没有人感到疲劳,也没有人想起游泳有舒展颈椎、削减脂肪、保持体形的功效,他们想的很简单,只是觉得在水里游泳的感觉很快乐。也有不喜欢热闹的伙伴,像我,仰躺在水面上,拿脚轻轻地拨动河水不致下沉,看着河水上方的蔚蓝色天空,遥远而湛蓝,几朵宁静安逸的白云悠闲地过,耳边的伙伴喧哗和击水的声音似乎离自己很远,体验着天、地、自已,想像自己是一个哲学家,偶尔有鲫鱼来啄自己的背,感觉痒痒的。
  当太阳快下山时,整个河流都沸腾了,我们打水仗,赛泳技,在落日余晖里追逐,清澈的河水洗却一身积垢,在星辉斑斓里嬉戏,清脆的笑声揉碎在河藻间,本来无瑕的年少时光更加纯净透明。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一小时后,父亲开始催促河水的远处在水里的孩子:“玩的时间太长了,该上岸了” 只见远处,贪玩的孩子浮出水面,抹一把脸上的水,向父亲喊:“再游一个来回,行不行?”
  小学到高中的整整十一年的暑假,整个八十年代的夏天的晚上,我都是在这条河水里畅游,它见证了我快乐天真的少年学生时代。而今,喧哗和笑声,都消失在家乡的碧波里,一块消失的,还有水的清澈纯净,随着城市的工业化进程,都市五光十色的霓红灯开始闪烁时,钢筋水泥的森林开始疯长,这座河不再是从前的河,几次回到家乡,看见这条河水污染越来越厉害,不仅不能饮用,而且不能游泳了。然而在故乡河里的游泳场景,已藏在我心里。在无数个夏天的晚上,在这个北方城市,我都会想起1000公里之外的故乡的河,在无数个梦乡,我正在水里潜游……
  • 回复96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LLL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3

2013-02-16

粉丝 2

2013-02-16

粉丝 3

2013-02-16

粉丝 3

2013-02-16

粉丝 3

2013-02-16

粉丝 3

2013-02-16

粉丝 3

2013-02-16

粉丝 3

2013-02-16

粉丝 3

2013-02-16

粉丝 8

2013-02-16

粉丝 4

2013-02-16

粉丝 3

2013-02-16

粉丝 1

2013-02-16

粉丝 35

2013-02-16

粉丝 9

2013-02-16

粉丝 3

2013-02-16

粉丝 3

2013-02-16

粉丝 101

2013-02-16

粉丝 3

2013-02-16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