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西湖志(上部)

2013-11-07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6万   回复 19


天门市西湖志(上部)刘文龙编著 一、概述 西湖,俗称锅底(覆釜)湖,唐代茶圣陆羽出生地。位于天门市中心城区西部,竟陵办事处陆羽社区居委会境内。西湖因地处天门城区西部而得名。清乾隆三十年《天门县志》载:“西湖,县西城外,广次东湖。中有洲,曰覆釜,唐浮屠,积公与陆羽所居”。又据《天门民间故事集》载有《锅底湖》传说,即西湖在民间的俗称为锅底湖。 西湖属地质变化与洪水冲刷潴水而成,其形成与发展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汉末两晋西湖建有青云寺,“茅庵肇起,十分简陋”,支公曾于此传授佛典;南北朝竟陵王萧子良在西湖青云寺重建浮图,冠名方乐寺;隋文帝仁寿二年钦命送舍利至竟陵西湖方乐寺遗址置塔兴殿,则方乐寺更名龙盖寺;唐开元二十一年陆羽出生在复州竟陵西湖,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收养并授业,学成后游历巴山蜀水,专心茶事,著《茶经》成为茶学名家;唐武宗会昌五年秋下诏废佛,竟陵西湖龙盖寺也在被废之列;唐大中元年,宣宗敕命复建“会昌五年所废寺”,龙盖寺众僧尼在西湖重新立寺造像,改龙盖寺为西塔寺。 自陆羽《茶经》传世,来西湖西塔寺寻访、凭吊陆羽的文士茶客往游不绝。由宋至清,朝庭屡屡修缮西湖西塔寺,囿于对陆羽的纪念。明《永乐大典》记载全国名为“西湖”的有三十六处湖泊,其中就有“竟陵西湖”。清末民国年间,西湖虽有水面0.34平方公里,但连年水患加战乱,致西湖一度沦为芦苇岗材和茅草丛生之地。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秋,西湖兴建300亩陆羽渔场。1984年,修建以宏扬陆羽茶文化为主题的西湖公园。1985年,竟陵办事处在陆羽渔场的基础上组建陆羽村渔业开发公司。1993年,西湖公园更名为陆羽公园。1996年,陆羽公园归口天门市园林绿化管理局。2000年,天门市政府投资1500万元,改建扩建总面积0.43平方公里陆羽公园。2010年11月,市政府投入1.2亿元对陆羽公园进行全面改造,并将陆羽公园更名为陆羽故园。2012年13月底,改造后的陆羽故园新建有一带(城市滨水生态景观带)、三湖(龙井湖、普洱湖、茉莉湖)、三岛(覆釜洲、走马岭、生态离岛)和四区(主题人文纪念区、主题茶文化展示区、主题茶文化体验区、公园水上娱乐区)等景点和功能区。 进入21世纪后,湖区周边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2013年,湖区版图面积为1.85平方公里,新建的陆羽故园总面积为0.52平方公里。湖区周边有陆羽、江河、孙湾、西龙等4个村(居)民委员会的部分村(居)民小组,有陆羽广场、天门市体育局、天门市中医院、竟陵办事处、竟陵啤酒厂、西湖苑小区、基督教堂、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湖北鑫港建设实业集团等98家企事业单位和642家个体私营工商户。湖区村(居)年末总人口25024人,其中乡村人口5291人,城镇人口19733人,年创工商农贸总收入403928万元。湖区既是畜、禽、鱼、菜、藕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又是天门城区工商农贸物流配送中心,同时还是天门市湖泊旅游胜地。 湖区新建的陆羽故园,处处体现以陆羽茶文化为主体的地方文化特色。陆羽茶文化通过以茶学、茶道、茶事、茶艺等为主要特征的活动,彰显陆羽的光辉实践和丰功伟绩,弘扬陆羽筚路蓝缕,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诗句盛赞:“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茶经》的问世,成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茶学专著。在陆羽故园北部以陆羽文化命名的陆羽广场,属西湖湖区展示的又一重大景点。陆羽广场是集文化娱乐、观光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陆羽广场共分为市政广场、中心广场、步行商业区、人防工程四大功能区。天门市博物馆位于陆羽故园东部,1985年建馆。博物馆和陆羽纪念馆两馆合一,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博物馆珍藏的文物资源十分丰富,而且价值独特。2013年底统计,湖区周边与博物馆相配套的文物古迹有188处,其中以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古遗址76处,古墓葬79处,古石刻20处,古建筑9处,革命历史纪念地4处。经国务院、省、市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保护单位9处,市级保护单位11处。 二、自然环境 (一)位置、面积、容积 位置。西湖地处何山干渠、天门河以北,汉北河、江家河以东、天门东湖、天门市中心城区东部,位于天门市竟陵办事处陆羽社区居委会境内。东邻西寺路过后壕至东湖,南邻人民大道经西湖电排站至天门河,西邻西湖路接汉北路至汉北河,北邻樱花路连陆羽大道至孙湾村。地理座标跨东经E113°09′07〞,北纬N30°39′36〞。 面积、容积。据1989年版《天门县志》载:清末民国初西湖水域面积为0.34平方公里,1985年为0.07平方公里。2013年9月,西湖改造为陆羽故园,东西横距东起西寺路,西至西湖路,最宽处为600米;南北纵距南起人民大道,北至陆羽大道,最宽处为920米,园区总面积为52.17万平方米,折合0.5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0.1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0.34平方公里,绿化面积0.13平方公里。湖底高程24.0米,主路面高程27.0米,正常水位26.0米,水深2米,最大承水量67.22万立方米。 (二)地质地貌 西湖地层由棕黄及棕色粉砂、细砂、亚砂土、黄褐色亚粘土、淤泥质亚砂土等组成。粉砂、细砂结构松散,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厚1~18米。亚粘土呈透镜状,厚5米。亚砂土松散,遇水易崩解,厚1~26米。地层基底构造处于永隆河隆起至天门河断阶层之间。根据地质现象分析,西湖由地壳运动和汉江洪水冲刷形成。西湖地处天门河与汉北河的交汇处,属浅水型河间洼地湖。西北有汉北河、江家河环绕,而汉北河北为岗状平原,南为河湖平原,西湖正处于岗状平原与河湖平原之间。西湖是在地质活动和洪水冲刷背景下形成的,所受营力相似,水深一般不超过3米,湖盆呈浅碟形,湖底平坦,湖底淤泥深厚。 (三)水文气候 西湖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各有特点。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大,回升快。3-5月阴雨连绵,总雨日年均42天。初夏常有大到暴雨,暴雨日占全年暴雨日数的40%。盛夏天气炎热,极端高温日30℃、35℃以上分别占全年高温日的60%、90%以上。秋季会出现秋高气爽的稳定晴朗天气,10月、11月平均气温比上月下降6℃左右,天气迅速转凉。冬季平均5~7天有一次冷空气侵入,寒潮频繁。气温降低,常带来雨雪天气。湖区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日照时数1966.2小时,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22天,年平均降雨雪量1101.4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337.8毫米出现在1995年5月30日,一日最大降雪量25.7毫米出现在1954年12月28日。 (四)自然资源 湖区自然资源丰富,分布在湖区及周边陆羽、江河、孙湾、西龙等4个村(居)民委员会境内。 农作物类有棉花、稻谷、小麦、大豆、大麦、蚕豆、荞麦、粟、玉米、薯类、花生、芝麻、苎麻、黄红麻、甘蔗、烟叶等。 水产类有“天门四珍”之一的“西湖白莲藕”和 “东湖鲫鱼”,以及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鳊鱼、鲷鱼、鲶鱼、银鱼、黄鳝、黄牯,泥鳅、蹩、乌龟、螃蟹、虾、螺蛳等; 飞禽类有鸡、鸭、鹅、鹄、喜鹊、乌鸦、翠鸟、啄木鸟、猫头鹰、云雀、麻雀、白鹭、八哥、黄鹂、大雁、野鸡、野鸭、家燕、杜鹃、鸽子、斑鸠、鹰、鹦鹉、画眉、布谷鸟; 兽类有马、牛、羊、骡、猪、兔、狗、猫、狗獾、黄鼬、水獭、刺猬、家幅、穿山甲; 虫类有蜜蜂、长脚蜜、蚕、蜻蜓、螳螂、土鳖虫、屎克郎、萤火虫、蝉、蝴蝶、蚂蚁、蟋蟀、蟑螂、蚱蜢、蜈蚣、蚯蚓。 还有林木类水杉、樟树、冬青、桃树、梅树、青竹等,花卉类菊、兰、海棠、百合、牡丹、玫瑰、杜鹃等,中药材类半夏、当归、黄莲、生地、白芍、党参、桔梗,全草药材类益母草、紫花地人、马鞭草、马骨水、蒲公英等约1100个品种。 (五)自然灾害 1.洪灾。西湖紧邻天门城区,明清至民国,汉江洪水连年自钟祥段遥堤“狮子口”直冲入天门河,再冲溃天门河堤漫溢于天门街道城区,注满大小湖泊河流,西湖也随之连年受灾。据《天门百年灾害纪实》载:自明初(1368年)至1949年的581年里,天门因汉江溃口致灾186次,平均3.12年一次。1949年10月1日至2013年,汉江虽然每隔几年要来一次大洪水,但没有一次溃口。 2.旱灾。据《天门百年灾害纪实》载:明朝(1368-1644年)276年,天门有48个受旱年,平均约6年一次。清朝(1644-1911年)267年,天门有29个受旱年,平均约6年一次。民国(1911~1949)38年,天门有8年受旱,平均5年一次。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日至2012年,天门总共有25个受旱年,平均2.5年一个。其中较大的干旱年份有15个年份。较为严重的是1978年,夏、秋干旱,时间长达8个月,汉北河断流,西湖鱼塘见底。 3.风灾: 大风在天门全年各月均可产生,经西湖上空的大风主要有寒潮大风、雷雨大风、南洋大风。其中在春夏季的雷雨大风中又出现带旋涡状的破坏力极大的龙卷风。天门从1955~1995年有气象记录资料的41年中,共出现大于8级的大风日数411天,平均每年出现10天左右。据《天门百年灾害纪实》载:1958年4月22日,石河、九真、竟陵西湖龙卷风,拔树倒杆,作物受损。 4.冻灾。据天门市1955~1995年历史气象资料分析,湖区冰冻灾害一般四年一遇。冰冻灾害最大的是1954年底至1955年初。1954年12月25日降雪直至1955年1月4日停止,连续降雪11天,并伴有雨淞天气出现,最大积雪深度为31厘米。1954年12月28日汉江开始结冰,至31日西湖水体全封冻。西湖上可以行人、骑自行车、走板车等.水面封冻达26厘米,湖区周边农作物、树木大部分冻死。 (六)水质及其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湖水清如镜,清澈见底,水质透明在1米左右,是沿湖村(居)民的饮用水。1958年,城关镇在西湖兴建陆羽渔场,湖水仍可饮用。1960年以后,湖区周围农田开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水质逐渐被污染。1973年,西湖扩渔塘、辟藕池,养鱼一般用粪肥、水草和粗糠、麦麸等。养藕用农家肥、类肥和化肥等,西湖水质一片污黑,湖区居民再也没有饮用湖水。1980年以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废水、废气、废渣增加,西湖的水质逐年下降。1984年,西湖渔场改建西湖公园,湖水通过治理,水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1985年,环保部门对湖水进行检测,经化学分析PH值为6.5~8.3,呈中性、弱碱性,溶氧量适度,营养盐丰富,适于水生植物生长。 2000年,天门市政府对西湖进行再次改造时,通过西湖泵站提水对湖水进行更换,经检测,当年西湖水质有所改善。2010年11月,天门市东湖公园综合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破土动工,天门市水利局同时启动天门河生态补水综合工程,通过引汉灌区何山干渠和天门河对西湖进行生态换水(补水),改造后的西湖水质经检测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2013年6月25日,天门市环境监测站对西湖按国家规定的湖泊水质标准进行监测,被检测的24个项目中有高锰酸盐、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6项指数超标,其余18项符合Ⅲ类水质标准。附西湖水质监测表如下:
点位名称月日水温水位pH电导率溶解氧
℃M ms/mmg/L
西湖62522.3 7.1227.85.3


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铅化学需氧量
mg/Lmg/Lmg/Lmg/Lmg/Lmg/Lmg/Lmg/L
7.275.499.410.0370.0010.00005L0.01L54.8


总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
mg/Lmg/Lmg/Lmg/Lmg/Lmg/Lmg/L
12.740.180.001L0.05L0.1050.0002L0.0001L


镉六价铬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透明度
mg/Lmg/Lmg/Lmg/Lmg/L个/Lcm
0.001L0.004L0.004L0.0560.122247264.3

(七)环保现状 1996年,天门市园林绿化管理局、陆羽村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市直有关部门依法采取一系列控制湖水污染的措施。在湖区大力宣传贯彻《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增强湖区养殖户和周边村(居)群众保护湖泊环境的意识,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系统。1999年,在陆羽居委会和湖区周边企事业单位推行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污水处理池26个。2009年,市能源办公室在沿湖农村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工程,资助养殖大户修建沼气池,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2010年,针对湖区投放化学肥料养鱼的问题,陆羽公园管理中心在与养鱼承包人续签承包合同时,规定只准用经过配方的氨基酸、菌种等进行生物养鱼,不准使用化学肥料。 2010年11月,天门市水利局启动天门河生态补水综合工程,构建生态水网。主要建设内容为:(1)城市水系连通工程:新建何山干渠至西湖引水闸1座,埋设引水管道1500m穿过天门城区,新建天门河倒虹管,拆除重建西湖排水闸,新建4座截污闸截断人民路两侧城市污水管道。设计引水流量为4m3/s。(2)城区下游生态用水保障工程:在天门防洪闸下游5km处(前进倒虹管下游约100m)新建一座雍水建筑物,正常蓄水位确定为25.10m。利用何山干渠沿线涵闸在雍水建筑物上游就近向天门河、东湖、西湖补水。 三、历史变迁 西湖的形成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远古时代,受地壳运动和洪水冲刷的影响,潴水成湖。据陆羽村、西龙村老人讲述,西湖为古代汉江钟祥段狮子口溃口,泗港河、南港河、三汊河、天门河等汊流之凶猛洪水冲刷而成。又据1989年版《天门县志》所载天门城区地质状况推断,西湖的形成蕴藏着地壳运动的痕迹。所以说西湖的形成既有地壳运动的过程,又有洪水冲刷的表象。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竟陵西湖久传不衰,除它地处竟陵城区外,还有覆釜洲、西塔寺、陆羽等人文历史陪伴着它的兴衰与繁荣。 西湖的传承与发展,汉末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史书均有记载。汉末两晋(公元480年以前) 西湖建有青云寺。明嘉靖时西塔寺真清禅师之手抄本刊载有“东汉—茅庵,青云寺名传”。这说明,当时西湖的青云寺极为简陋;南北朝(480-574年) 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在西湖重建青云寺,依释论教化之意冠名方乐寺;《隋东都上林园翻经馆沙门释彦琮》载:“隋文帝仁寿次年(公元602年),又敕送舍利于复州方乐寺,今名龙盖寺也。本基充毁……才有余址,而处所显敞堪置灵塔。”皇诏钦命送舍利至西湖方乐寺遗址置塔兴殿谓之“龙盖”,方乐寺更名龙盖寺;唐开元21年(公元733年),陆羽出生在复州竟陵城,被遗弃在西湖之滨。幸有一群大雁哀鸣不止,展翼保护这个弃婴。西湖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慈悲为怀,将其收养。陆羽《陆文学自传》写道:“上元初,结卢于苕溪之湄,……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学成后,专心茶事,著《茶经》、成为万世名家。 “盛唐以来至代宗朝,崇佛盛兴峰极以至愚昧。至武宗时,佛产已占天下三成,僧尼众而兵农寡,国力不支。”唐武宗李炎于会昌五年(公元844年)秋下诏废佛,竟陵西湖龙盖寺也在被废之列。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新即位的唐宣宗为缓和矛盾,敕命“会昌五年所废寺,有僧能官茸者,听自居之,有司毋得禁止。”至此,西湖龙盖寺众僧尼得返寺门,在西湖重新立寺造像,改龙盖寺为西塔寺。 自陆羽《茶经》传世,事茶日盛。来竟陵西湖西塔寺寻访、凭吊陆子的文士茶客往游不绝。唐咸通末年镌《陆文学自传》、《煎茶记》于碑石。后唐诗僧齐已从江陵来游竟陵西湖,赋《过陆鸿渐旧居》诗,读碑寻传,感慨不已。晚唐五代裴迪路经竟陵西湖,竭西塔凭吊陆羽。由宋至清,朝庭屡屡修缮竟陵西湖西塔寺,囿于对陆羽的纪念。明《永乐大典》记载全国名为“西湖”的有三十六处湖泊,其中就有“竟陵西湖”。清乾隆三十年《天门县志》载:“西湖,县西城外,广次东湖。中有洲,曰覆釜,唐浮屠,积公与陆羽所居。民国年间,西湖虽有水面0.34平方公里,但连年水患加战乱,致西湖一度沦为芦苇岗材和茅草丛生之地。 新中国成立后,天门县人民政府组织动员民工兴修水利,疏通西湖进出口,整修天门河堤,鼓励湖区渔民利用湖水养鱼种藕。1958年秋,城关镇在西湖兴建陆羽渔场,安排员工35人,开发养殖水面300亩,年产鲜鱼约80吨,白莲藕约50吨。1978年,日本作者诸冈存在研究陆羽《茶经》的基础上编著的《茶经评释》和《外篇》再版后,在中国兴起以天门县为中心的陆羽研究会活动。1984年,天门市政府决定修建以宏扬陆羽茶文化为主题的西湖公园,在公园内修建起陆羽纪念馆、陆羽石像等景观和游览通道等基础设施。1985年,竟陵办事处在陆羽渔场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陆羽村渔业开发公司,继续利用西湖公园水面养鱼种藕。1993年,为纪念“茶圣”陆羽,市政府将西湖公园更名为陆羽公园,相应加大对陆羽公园建设的投资力度。1996年,市政府决定陆羽公园归口天门市园林绿化管理局管理,并将陆羽村渔业开发公司从业人员成家庭建制连人带地划转到园林局,当时共划转42户159人。1997年,陆羽公园各项建设工程基本竣工,分别建成主进口建筑群、古雁桥、西塔寺、新开三舍、陆羽茶楼、涵碧堂等景点。2000年,市政府又投资1500万元,改建扩建陆羽公园。改扩建后的陆羽公园总面积0.43平方公里。园内建有亭台楼阁和游乐中心,设有风味酒楼。种植各类珍贵绿化林木8千多株。 2009年,为传承、扩大陆羽文化影响力,让城市拥有独具特色的主题公园,天门市政府投入1.2亿元对陆羽公园再次进行全面改造,并确定将陆羽公园更名为陆羽故园。2010年11月20日,陆羽故园的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开始。2013年底,第一期改造工程基本竣工。改造后的陆羽故园新建有一带、三湖、三岛和四区等景点和功能区。岛上重点兴建茶经楼(又名天下第一茶楼)以及一系列以陆羽生平经历为内容的情景雕塑、主题人文雕塑等诸多景观。 四、湖区自然风光 “西湖,县西城外,广次东湖。湖中菡萏迎风,菱蒲送雨,渔舟唱晚,农埠翻书胜与东”。西湖与“汊水”(天门河,又名义河、县河、西江)一脉相通,水域辽阔,蒹葭茂密,荷花映日,杨柳夹岸,湖区及周边自然景观无不引人入胜,现择录如下。 (一)西江水 茶圣陆羽有: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清乾隆《天门县志·地理》载:西江水,县西门外,由姜家河至截河口是其处。如今西江,盛产义河蚶。而义河正是陆羽称羡的西江(天门河)的一段,水质特好,两岸林木葱笼,景色秀美,清澈见影。生活在此段的蚶子称义河蚶,其它河中均难见到它的身影,即使在义河段的上下游,也没有义河蚶生存。这里的蚶子具有金黄和墨绿的外壳,晶莹璀灿。是天门颇具传奇色彩的独有的水产品,它有两枚坚硬扁长的贝壳,合拢时如一柄短剑。肉呈奶黄色,用以氽汤,鲜美可口,是天门著名的筵席用菜。 (二)覆釜洲 有西湖就有覆釜洲,这在汉末两晋时就有记载。汉末两晋覆釜洲上建有青云寺,南北朝改建名方乐寺,隋唐重建名龙盖寺,唐大中元年以后再重建名西塔寺。从青云寺到西塔寺,每次改建重建都在西湖覆釜洲上。清乾隆《天门县志·山川》绘有西湖图,覆釜洲四面临水,洲上建有西塔寺。四面湖水潆回,蒹葭丛生,加之洲上古木参天,修竹长青,奇花点缀,百鸟争鸣,是一个湖洲秀雅胜地。2013年复建的覆釜洲,位于西湖中心,洲上建世界茶文化第一楼,名茶经楼。唐代建筑风格,共九层,通高53.85米,占地面积948.9平方米,建筑面积5308平方米,被誉为古今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三)陆羽泉 陆羽泉位于西湖以北30公里处的金杯山,原是一个天然的泉眼,每逢多雨天,泉水从泉眼溢出,源源不断流入山脚下的夫子堰,灌溉百亩良田。即使干旱年间,泉眼里的泉水也保持恒定的水位。陆羽在唐天宝五年,上天门山求学于隐士邹夫子门下。陆羽嗜茶,在山坡上种下一片茶树,用泉水煎茶饮用。泉水清甜醇香,煎出的茶别有一番风味,这就是陆羽始创的煎茶法。后来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出游考察茶事,终于著成世上第一部《茶经》而闻名于世。“陆羽泉”是后人为纪念陆羽而命名。1989年秋,佛子山政府在此立碑,嗣后又建亭,与西湖东部“文学泉”旁的陆羽亭遥相呼应。 五、湖区经济开发 (一)工贸企业分布状况及规模 1.陆羽楚天鳖场。1989年,湖区东北部陆羽集团创办的楚天鳖场,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安置员工2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水产工程师共5人。建有水产科研实验大楼和6个钢架结构的立体温室,以及稚鳖池、成鳖池、亲鳖池等,年产成鳖近百吨,在全省村级养鳖场中,被誉为“湖北之最。”2009年,鳖场进行企业改制,通过招商引资,吸纳社会资金,盘活企业存量,投资400万元,辟地2000平方米,开办波力羽毛球馆,共设立20个标准羽毛球场地,于2010年11月8日开业。 2.天门塑料花总厂。天门塑料花总厂创办于1973年,老厂址位于西湖东部。其生产的塑料花和盆景有834个品种,整体构图清晰,设计精巧,颇有自然情趣,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1978年至1984年,天门塑料花总厂先后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河南厅制作迎客松、紫滕等大型盆景,为毛主席纪念堂制作君子兰盆景,还为《枫》、《花墙会》、《挺进中原》等影片制作场景花卉。“常青牌”盆景畅销全国,远销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改制转产。 3.天门陆羽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市场位于西湖东北部,2000年开工兴建,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设立经营门栋80个,经营摊位300个,主要从事农副产品综合批发经营。市场内设有旱货、蔬菜、果品、水产品、土特产等10个交易区。2001年8月投入运行,年成交额1亿余元。2007、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湖北省文明诚信市场”称号。 4.湖北天门圣羽金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位于西湖西南南洋大道特66号,于2013年7月24日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注册商标为陆羽当年汲水烹茶的“三眼井”。公司在福建安溪辟有500余亩铁观音种植基地,建有保鲜冷藏库1000余平方米,安装无污染、可降解、高防伪镭射转移铝纸复合包装生产线多条,首家将全息激光防伪技术用于茶叶包装。公司在天门市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对生产场地、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与全国各大名优茶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部分优质茶的包销商。
  • 回复19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前方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2

2013-11-07

粉丝 1236

2013-11-08

粉丝 3

2013-11-08

粉丝 7

2013-11-08

粉丝 131

2013-11-08

粉丝 6

2013-11-08

粉丝 10

2013-11-08

粉丝 6

2013-11-08

粉丝 2

2013-11-09

粉丝 2

2013-11-09

粉丝 131

2013-11-09

粉丝 5

2013-11-11

粉丝 131

2014-01-20

粉丝 98

2014-01-21

粉丝 14

2014-01-21

粉丝 6

2014-01-21

粉丝 7

2014-01-21

粉丝 3

2014-01-23

粉丝 5

2014-01-23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