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茶经楼赋》

2014-02-26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2万   回复 21
前天深夜,草草急就了一篇《陆羽之我见》,很是引出了一些争议和误解,尤其令几位写过《茶经楼赋》的老师不爽,我想很有必要做些澄清。
从在大天门论坛发帖至今,我依然和哪位老师都不认识,《陆羽之我见》文中所谈我对陆羽和《茶经楼赋》征文的一些看法,虽然语气不乏戏谑的成分,但那纯粹是调侃,决没有讥刺谁的意思,之所以这样,是我觉得《茶经楼赋》这篇文章实在太难把握了。我对几位老师的《茶经楼赋》有看法,不是站在文学素质的基础之上的,我只是觉得他们的内容都不够饱满。
茶经楼建成,日后是要接纳无数游人观光的,《茶经楼赋》虽然可能只是寥寥几百字的一篇文章,但它承载的责任之重,却是我们丝毫不能轻视的,它既要文笔精炼的介绍陆羽和推广天门,又要阐明兴建茶经楼和发展天门,壮大天门的辩证关系,余外,作者还可加些自己对如何加速天门发展的想法和方法,内容庞大却又得将文字压缩再压缩,能不难吗?另外,写过《茶经楼赋》的几位老师可能还忽略了一个千万不能忽略的问题,就是这篇《茶经楼赋》决不仅仅只是要展现文学功夫,更重要的是得让将来茶经楼的游客看得懂,而现在,普遍的中国人已经没有多少古文化素养了,要让他们在一篇极尽咬文嚼字功夫的《茶经楼赋》前驻足玩赏,我怕真的很难。几位老师发在大天门的《茶经楼赋》,好像每篇都加了注释,将来刻在茶经楼里的《茶经楼赋》是不是也要刻上注释呢?我不知道,但我还是觉得即使把这些注释刻上去,也会让读者因为觉得晦涩而失去雅兴。好像有位文豪说过,一篇文章好歹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至少得让人看的懂。《茶经楼赋》的征文要求也应该不会脱离这个原则吧?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矛盾,《茶经楼赋》既要符合赋的规范,又要让一般游人感兴趣,可能吗?
再者,天门的人文积淀,也是此赋难写的因素之一,尽管天门文化界一直如数家珍的在向外兜售天门的几大人文成就,但我看除了陆羽,真再难得有第二个确实叫得响名头的。如民间工艺天门印花布,考古发现石家河遗址,诗文钟惺,谭元春,饮食天门蒸菜,好像出了天门就无人知晓了。有人会说这些史书上都有记载的,就拿钟惺,谭元春的竟陵派来说,好像他们的哪篇诗文都没给后人留印象,当然了,专门研究他们的学者是不能算数的。关于茶经楼,我去年曾在大天门看到一个人发的帖,说天门之所以没有杭州出名,是因为天门人不擅像杭州人会炒作,我觉得这看法很可笑,杭州的人文积淀是世界都可排得上名次的,仅仅一个白娘子的传说,也足让天门难以望其项背,何况还有西湖的苏,白堤之类的大名头的历史文化遗存呢?杭州的西湖名满天下,天门的西湖也许很多天门人都不知道。
另外,地理环境也是天门一大短板,她不依大江大海,不傍名山名岭,一眼望去,就是大块的庄稼地间点缀着一些毫无文化特色的村落。中国人哪个都在说自己的家乡如何如何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但说说可以,真要落在像《茶经楼赋》这样的文章里,我看还是慎重些好,不然一点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尤其是外来的游客,那时会遭人嗤笑的。我看了几位老师写成的《茶经楼赋》,有的类似《阿房宫赋》,有的类似《滕王阁序》,什么北依大洪山啊,西接荆襄啊,不仅文无新意,读来也苍白牵强。
天门的物产,也好像没有独属自己的东西。尽管自谓“棉都”,其实就那点规模,连自己说来也怪觉腼腆的,何况还非得压迫人家来认可。陆羽是茶圣,世上的茶叶却没半片是长在天门地上的,颇有些嘲讽味。当初陆羽是怎么接触到茶的?那时天门产茶吗?陆羽生平简介里没有介绍,反正后来他是走出去了,游荡了很多地方才写成《茶经》,据说死都没再回天门,这也是今天茶经楼的一大尴尬处。去年,听说政府准备在天门整一个5000亩的茶基地,让茶圣的家乡不再无茶,这看似一个不错的策划,其实全不在道上。茶的生产,对地理环境是有很高要求的,没有合适的气候水土,绝对产不出高品质的货色。不晓得这个策划还在继续否?
思前想后,我觉得《茶经楼赋》绝对是一篇大文章,既要作者有高深的修炼,又要政府和主管单位有卓越的睿智,决不可草草。而赋是一种十分难把握的古文体,为此,逍遥子老师专门发帖给我做了介绍,让我更觉困难重重了。我想不通,为什么征文单位非要把茶经楼局限在“赋”这种体裁里头呢?只要能最佳程度的推广茶圣文化和天门这方水土,何必在乎体裁!茶经楼主人每每拿茶经楼和已经成名的江南三大名楼比,据逍遥子老师说,《滕王阁序》是骈体文,《岳阳楼记》是记,它们都不是赋,却对滕王阁和岳阳楼的成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历史记载,滕王阁作序,当权者闫公起初本来是想让自己女婿来做的,不料猛丁里冒出个王勃,写出的序又无与伦比的精致,就让闫公在折服的同时立马改变了初衷,这是文坛历史的一段佳话,也当是提醒我们的茶经楼主如何保证不拘人才,慧眼识珠的一个教材。
茶经楼这篇大文章到底应该怎么做好呢?我觉得《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的经验足可借鉴的,它们除了精炼的介绍滕王阁和岳阳楼,还加了很多作者的自身因素,比如王勃的仕途不得志,壮志难酬,范仲淹的先忧天下后忧己的思想,虽然这些看似与滕王阁和岳阳楼本身没有可以瓜葛的线索,但正是由于作者的别出心裁和思想光辉,才得以让这两大名楼也罩上了金色,永耀后世。茶经楼这篇大文章是否也有别出心裁的独到写法呢?这全在茶经楼主们的把握,只要有特色,不该把作者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
《茶经楼赋》将来是要和历史并存的,我觉得,没有把握写好它的文人,最好还是不要轻易出手好,假如我们的茶经楼主一个马虎眼,让这样的文章被认可,将来把它刻于茶经楼里头,不仅对茶经楼造不成声势,还极有可能留下笑柄的。
我们谁都不希望好好的一个茶经楼在历史上蒙羞。
不晓得被征上的《茶经楼赋》有没有润笔。
  • 回复21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无_言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131

2014-02-26

粉丝 2

2014-02-26

粉丝 2

2014-02-26

粉丝 3

2014-02-26

粉丝 3

2014-02-26

粉丝 9

2014-02-27

粉丝 9

2014-02-27

粉丝 5

2014-02-27

粉丝 5

2014-02-27

粉丝 1

2014-04-29

粉丝 1

2014-04-29

粉丝 3

2014-04-29

粉丝 320

2014-04-29

粉丝 976

2015-10-28

粉丝 3

2015-10-28

粉丝 139

2015-10-28

粉丝 139

2015-10-28

粉丝 3

2015-10-28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