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歌者——熊衍东诗集序

2014-04-27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2.2万   回复 15


土 地 的 歌 者——熊衍东诗集《平原上的竖琴》序文/文 清
衍东的诗稿放在我的案头已有近二十天了,可我一直没能动笔,主要原因不是过年家务忙,而是厚厚的诗札带给我的沉重。这些天,我总思考着两个问题:诗是什么?土地是什么?而诗人对土地寄予的真情和现实的反差,又像无形的东西噬咬着我。 早在25年前,衍东和我因诗而结为莫逆兄弟,无论是人生还是事业,以及爱情、家庭,没有谁比我更了解他。漫长的二十几年,我们携手并肩淌着一条充满欢乐幸福,也饱含艰辛苦痛的人生之河;然而,当面对他半世的结晶——《平原上的竖琴》诗稿时,我却找不到表达的角度,一切皆因太熟悉、太情深的缘故。 我不是专业理论工作者,更不是名家,作为兄弟,为这本诗集作序,就少了些套套。不管是什么文学作品,都与作者的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是诗人,就更要追溯他的心路历程。 衍东的经历说简单也简单,1958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家,高中毕业后当兵,复员回老家任村干部,因创办《业余诗人》诗刊,被组织重用,任拖市乡、佛子山乡文化站长,后调天门市经济开发区工作至今。事业—诗歌—家庭,三点一线。49年的人生,他基本没离开过土地,土地是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重要情结。 《平原上的竖琴》是他的第二本诗集。第一本诗集《三叶草》和白守成、刘芳合著,那是1986年;之后,他从未间断过诗歌创作,他常说:“诗,是我的第二生命”。 诗集《平原上的竖琴》共分为四辑:第一、二辑,主要是抒发对土地的挚情;第三辑是爱情诗;第四辑题材多样,表现了诗人博大的情怀。 常言道“文如其人”读衍东的诗如同与他面晤一般:憨厚中包涵着深沉,质朴中透出灵气。 《平原上的竖琴》情感朴实,诗意隽永,思维深巧 ,文笔灵动。捧读这样的诗,仿佛聆听着灵性的天籁,又像与一位土地的歌者合声共鸣。 我们欣赏一首委婉动听的音乐时,最撼人心的却是单弦演奏的主旋律。《平原上的竖琴》中土地的主题,好似一根黑色的单弦。土地,几乎是本集的全部主题,即使写爱情、军旅和市井生活,其诗的骨质也出于同一土壤。诗人灵魂的根须深扎于土地,思维的触角摇曳在乡村的枝桠上。 第一辑《月下田野》中,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意象描画与平原有关的事物。诗人经历了共和国的两个不同时代,又从父辈身上感知了黑暗的岁月,所以,诗人的审美思维是复杂而特殊的,更多的是对土地所赋予的传统精神和对土地相关的亲情的释然。“雨在前村吵闹/后村阳光的手还在把晾晒的谷种检验/那首古诗的意境/在这里任意翻开都是一个出色的表演//墓地与村庄保持平衡的寂静/两军对垒/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而早年的磷火/已走失在干涸的河边//”(《平原写意》)。看似一幅乡俗画,诗人复杂的情绪跃然纸上。“就是有了那些人生的体验/你才毫不保留地敞开心扉/爱/不仅仅是肌肤摩擦/重点是心与心的交换//一个人同一个的配合天衣无缝/既然选择了一个帮手/就是春铁也让铁/温柔如泥//”(《石臼》)。用石臼这一生产工具写爱情,将农村夫妻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至爱像豆浆一样溢出来。这是传统的爱之美。“无数的麦芒样举起的小手争相发言了/我们就开镰//当晨雾像面纱一样揭开生活的羞涩时/我们就开镰//豆蔻的心事让季节琢磨不定时/我们就开镰//”(《开镰》)。这是传统的精神之美。“这水是面波平皱展的平湖/风走过/蹑手蹑脚像怕惊动什么/今夜路很滑/田野结冰/查夜的庄稼人/不小心就跌进了上古的那轮乡愁”(《月光下的田野》)。这是意念的乡愁之美。 诗人在家排行老大,且父母至今仍生活在乡下,应该说生在一个十分穷困的农家,最知甘苦的就数老大了。在第二辑《父爱如山》中,诗人借以对亲情的表述,体现出诗人善良、孝顺的品性,是对生养自己故土的一片深情。无论是写爷爷、外婆,还是写父母、兄弟、姊妹,以及邻里的长辈,诗人常以最朴实的语言,像与亲人对话似的给我们铺开一个被亲情所感动的诗意空间。“爷爷/你是饿着肚子赶路的呀/咬碎了那么坚硬岁月的牙齿/却怎么也咬不破白糖精果的包装/把遗憾像铁水倒进无法更改的模具内//”(《白糖精果》)。“补丁的口缄默不语/而多想一吐为快的是粗粮样珍贵的心愿//”(《父亲的小棉袄》)。“为什么我的外婆出门了/跌一跤/就再也没有找到人间那扇虚掩的门//”(《外婆走了》)。我不忍再举例,好多篇章让人掩卷泪泣、思绪绵绵。诗人对活着的和已故的亲人的倾诉,让我们不禁沉思上一辈的艰辛与苦难,也让我们内心承受了一次历史的鞭打。 如今,城市与农村在生存质量上的差异,让诗人痛楚不已。土地毕竟是诗人精神的故园,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诗人,内心的悸动在所难免。那些饱含分寸和思辨的语言,让我们直面了诗人的隐痛。“一个农家培养一个大学生/就沦为了贫困户”(《山村里的贫困户》题记)。“那路比惊蛰的闪电还敏感/小路还没有出村/大道已通向天边//”(《平原写意》)。《应城农民杨小运》是诗集惟独的叙事体。诗人以上世纪八十年代种田大户杨小运的事迹切题,颂扬农村的免税政策,审视历史,珍视现实,不落俗套。“早知道能多种土地/你超卖万斤粮把楼房又要加高几许/种粮还有补偿/这天上真有掉馅饼的事/你索性把那条路拓宽/让春风的车轮能轰轰烈烈开进村子//”最后,诗人的感叹夸张而奇绝:“如果我能骑上你的永久自行车(当时国家给杨小运的奖品)/周游世界/我会告诉所有种粮的人/中国以一颗感恩的心在反哺它的臣民//”诗人高度关注农民的现实处境。如此角色转换的抒情,实属少见! “万事万物均人诗,一草一木皆有情。”这是我对衍东诗的评价。“水落在荷叶上身价倍增/当阳光从水珠上反射出来/整个太阳就属于荷叶了//”:社会现象的哲思。“野枸树/野枸树/孤零零地站在田埂上/谁在唤你回家//”:同情乡村贫穷孤苦的人。“野草莓/我纯洁的一尘不染的小妹妹/在这个丰收的晚宴上/我会沿着月芽梦把你娶回//”:对村姑的爱或怜悯。“油菜花开/油菜花开/油菜花开了/我就等我的姐姐回来//”:盼“姐姐”踏着油花香归来,象征对弱势群体的祝福。“赶着马车的汉子/把回家的路交给打着响鼻的马/草帽下的鼾声/像园子里熟透的瓜//”:农家汉子的幸福全在草帽的掩映之中,包罗丰富,温存如画。“麦秸垛上总还残留着一些麦子/就像农家调皮的孩子//”:散失的麦粒仿佛无人看管的乡下孩子,多么细腻入微的关怀!……好的句子不胜枚举。诗人对土地对平原上的一切描写不是留于慨念和表面,而是充满人性化;顺着诗句的流向,我们可循着诗人的血液一起融入他所关心的事物之中,同时,也真切地得到这些事物的感应。土地是父母之邦,她的痛痒紧紧连接着诗人的生命之魂。 “深厚的激情、灵动的诗感”,是我对衍东诗的又一特别感受。诗人的激情来自于对生活对土地的爱,来自于平时的积累。表面的激情(群山大海)、浮艳的激情(风花雪月),这里没有。它像一座活火山,沸点和力量隐藏在底层。诗人对社会、人生、爱情、友谊,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极,偏执沉郁,而是始终激情充沛、昂扬向上,俨然一缕阳光,透明而闪亮:“春种秋收粗食布衣/在只有二人的世界/我会让你枕着我的呓语老去//”:写爱情。“就像足球队员/力量来自狂热的眼神/我的人生的力量/永远来自我贫寒的母亲//”:写感恩。“荆棘情牵梦萦的/是我橄榄枝般庄重的军装。留念的补丁缀满时代的亮点//”:写对军旅生涯的怀念。“山顶伸出来的绳索/是一双有力的大手/把希望牢牢抓住//”:写信念。“祖国/我是大雁/我正践行着那个深爱着你的诺言//”:写祖国。 灵动的语境是衍东诗的最大的特色,这正是作为诗人最可贵的一面。至此我就不再一一列举。读者可从他的诗中去感受、去寻觅、去领悟。诗是诗人精神的形象的外观,诗是神的指引;我们感觉和视觉的美,是诗人用生命的体验和智慧创造的神韵。 这里还要提到的是,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切实关注土地的前途,关怀目前还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艰难生活的人们,是这本诗集的珍贵之处;弘扬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精神,是这本诗集的闪光点。在物欲横流、文化变异的神州大地,最值得推崇的是诗人的良知。我们炎黄子孙灵魂的根脉紧系着这块土地,土地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土地之于我们,永远不能背叛。 很高兴看到衍东的大集出叛,希望他继续以土地为主题,写出更深沉、更精美的作品。期待他在近几年出叛第三部诗集,走进土地的更深处,成为一名更丰满的土地的歌者! (载2007年熊衍东诗集《平原上的竖琴》)
写于2007年冬
  • 回复15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子衿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21

2014-04-27

粉丝 131

2014-04-27

粉丝 131

2014-04-27

粉丝 5

2014-04-27

粉丝 320

2014-04-28

粉丝 21

2014-04-29

粉丝 98

2014-04-30

粉丝 98

2014-04-30

粉丝 3

2014-05-03

粉丝 98

2014-05-04

粉丝 98

2014-05-04

粉丝 3

2014-05-04

粉丝 3

2014-05-05

粉丝 316

2014-05-06

粉丝 5

2014-06-28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