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的铁壁为何拦不住黄牛

2014-10-10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3210   回复 3
国庆长假最后一天,记者在北京站、天津站探访发现,国庆返程的客流高峰期中,有许多黄牛,通过各种途径带无票旅客上车,并收取高额手续费,日收入上万元。黄牛提供的身份证、用于接送旅客的“爱心卡”,成为了他们在检票口“通关”的工具。(10月9日《新京报》)
自2012年元旦起,全国所有旅客列车所实行的“车票实名制”,一度被舆论认为是绝杀“黄牛”的终极大招。因为,一张身份证对应一张票,显然极大地压缩了黄牛的囤票空间,只要进车站验票时确保人证票一致,“黄牛”基本上就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更何况,后面还有进站台检票,和车上检票两道关卡,防御体系堪称铁壁铜墙!
看上去无懈可击的“实名制”,为何在防御黄牛时失灵?毫无意外,是操作上出现了漏洞。根据记者体验,通过车站入口检票口时,车站工作人员只核对了身份证信息和车票信息是否一致,并未核对身份证和持证人是否一致,接送人员用的“爱心卡”也缺乏相关的信息核对。主要关卡失守,让“实名制”的约束力大为削弱。那么然后呢?相信坐过火车的人都了解,由于客流量大、时间仓促,一些车站在进站台时,只检查票面,连身份证都不会查,拥挤之际,即便没有车票,也很容易浑水摸鱼。至于车上检票,更是十分“随机”,越是藏身于人员密集的车厢,越可能成为“漏网之鱼”。
显然,在三道上车关卡中,只要有一处的工作人员尽职尽责,严守人票证一致的标准,核对爱心卡的持卡人身份,“黄牛”便不可能如此大行其道。
当然,诚如北京铁路局相关负责人所言“每次出台一个规定,有些人就会研究其中的漏洞,钻空子”,这确实很让人恼火。但话说回来,规范执行相关举措,努力堵住漏洞,防止钻空子,不正是有关方面的应尽之责吗?眼下“实名制”成了摆设,“黄牛”依然猖獗,谁该脸红?谁该担责?不能简单的一句“以后加强管理,以后采取措施”就含糊了事。保障“实名制”规范运行,打击“黄牛”违法行径,究竟是“不能”还是“不为”,还是查查清楚,有所结论为好。
  • 回复3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2

2014-10-10

粉丝 4

2014-10-10

粉丝 13

2014-10-10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