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的不同境界

2015-01-19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5322   回复 3
近日,两条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相关的消息,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着也撕扯着公众的目光和情感。
其一是“布鞋院士”李小文的追悼会在京举行,众多师友、学生,或素不相识的敬慕者前来送行。这位因一张赤足、布鞋照片而意外“走红”的院士,生前、身后,都收获了公众发自内心的敬仰和追慕。
另一则消息却让人颇觉不堪和纠结。新年伊始,新版中国工程院章程正式实施,按照章程规定,曾经身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院士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成为第一个被剥夺院士称号的科学家。
时间上的耦合,并不证明两件事情之间有何关联。但同为院士,同为所从事领域的顶尖专家,一备极哀荣、一身败名裂的强烈反差,于同一天在世人面前呈现,还是令人不胜唏嘘。
毫无疑问,李小文院士身上具备了这个时代极度稀缺的性格和品质:不修边幅,放达不羁,一袭布衣出入各种场合,一杯二锅头就足以“感觉良好”。科研上却极具才华和开拓精神,在其所从事的遥感领域成为顶尖专家和领军人才。在一个“成功学”盛行,视追求物质回报为至高价值的时代,这样一个顶尖学者,无疑让人重新看到了另一种价值的存在和可能,并因此而具有极强的道德感召力。应该承认,李小文院士的行止,与其独有的性格特质和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未必能够成为他人效仿和学习的榜样。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在看上去由独特性格主导的行为背后,却有着完整的价值追求的自觉和支撑。
反观李宁,虽然案件性质尚需法律的认定,其所不当转移的科研经费中,究竟有多少为个人贪污或侵占,尚需细致的法庭举证、辨析才能判定,但李宁在科研过程中不断四面出击、跑马圈地式的做法,却充分表现出一个科学家被追求成功的欲念所驱动乃至绑架的典型特征。追求卓越不是错,因为卓越而获得物质回报也应该是常态,但成功和金钱一旦成为最终的目标和最高的价值,不择手段就可能成为常规的手段,踩到红线也就成为大概率事件。
李小文与李宁分处一条价值光谱的两个端点,更多的人则分布在其间的不同位置。目前的情势,李宁所处的那一端喧闹不堪,李小文所处的那一端则人烟寥落。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够自觉地向李小文所处的那一端移动,则我们将少很多人心不古的慨叹。
  • 回复3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4

2015-01-19

粉丝 4

2015-01-19

粉丝 3

2015-01-19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