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深尽头的一抹亮------简评牧夫小说《微光》

2015-04-17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4万   回复 36
我没见过牧夫,但神交已年余,读他的诗文,品他的言谈,感觉常常一个字:杂!
会的东西多。古诗词,能作;现代散文、杂谈、小说,通吃,只是诗歌一类,好像还不曾着笔。
心思玲珑,性情时刚时柔,从不像我这样的直筒子,一眼可以洞穿。他可能做什么都三思而后行。
文笔杂性格也杂,是我对他一贯的看法。这在小说《微光》里,可见一斑。
这篇小说,篇幅虽小,但人物命运,思想,以及它所呈现的长达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态,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复杂的层面,假如我们读这篇小说,如坐飞机俯瞰地面,一掠而过,那些复杂的丝丝缕缕是无法看个清楚明白的。
初读这篇小说时,我首先是被小说的名字给困惑:微光一词是个么意思?小说写的是一个落魄老人的悲惨一生,与“光”是怎么一种关联?反复读多遍,才略有所悟。所谓的微光,敢情是那些冷血学生在可怜的尹老头死后,铁板一块的心地稍稍有了点悔意,让“我”相信,他们毕竟还没有良心尽泯?
在整篇小说中,作者通过讲述学生的顽劣,和尹老头的两次失恋,最终身陷囹圄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态的可怕退变导致的人性泯灭和道德沦丧,这些大课题,经由作者一个个故事细节的渲染,让我们不免要思索:这个民族的道德教化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了?
作品一开场,是一个中学的学生拿吃剩的馒头当子弹,拿一个孤苦的老头当靶子,恣意取乐,当“我”对其行为给予批评时,他们不以为耻,还当面顶撞。作者花两个小节写成这一段,很令我困惑和失望。一个育人的基地,为什么“育”得如此乏力?已经不是少儿的中学生,不知惜粮,是教育之一失;戏弄老弱,不懂友爱,是教育之二失;跟老师油腔滑调,全无怯敬,是教育之三失。作为老师的“我”,虽有心纠正,但风气使然,只能听之任之。写到这,我相信作者内心是灰暗的,看不到当前教育的正确出口在哪里。
尹老头的两次失恋,是导致他一生悲剧的导火索。第一次失恋,女儿为保政治前途不惜与生父划清界限,是政治导致的人性畸变;第二次失恋,女友为找经济出路不惜贱卖贞操,是社会风气导致的道德滑坡。尹老头的不幸,像幽暗隧道里苦苦挣扎的一个生物,让“我”看了难免寒心,感觉眼前一片黑。
在第八节,尹老头摔伤后,学生毫不介意,“我”告诉他们,人要有悲悯之心,尽管学生反应木然,但我就像在一幢黑屋的墙上给硬性开了一个口,能否洞穿,“我”没有把握,只是尽人事而已。
尹老头死后,遗嘱仍念“我”和学生的好,托人一定请大家吃一顿,学生先是茫然,继而稍有悔意,这使我相信,当孩子们有了更多人生阅历后,懵懂的冷硬也会变得温情起来的。
对于尹老头的“赠饭”一节,可能有人想不通,而我觉得是合理的。尹老头是个有学识,有见识,宽宏大量的老人,对于孩子们的顽皮表现,他始终是以“爷爷”心态看待的,从不觉得孩子们的戏弄是在欺辱他,对比“我”的愤怒和无奈,足见老人要豁达、从容很多。其中,两个细节写得很精彩。一个是尹老头接诗,一个是尹老头写字。
小说取名《微光》,整体基调虽然不是很亮堂,但也还没有眼前尽黑,人民注定无出路。于我看,牧夫可能对当前学校教育是伤透脑筋了的,在自身这份工作中,他可能就像小说中的“我”一样,面对学生的强硬,他也处处表现无力,难免不愤怒和失望,却走不出这圈子,因此,他所谓的“微光”,在我看来却颇为牵强,好像一部作品为了过政审,在先前极力渲染负面情绪后,最终来一笔所谓的正能量。
道德之墙虽岌岌可危,但毕竟没垮塌,我只能替牧夫这么打圆场。
他的“正能量”,虽然像一块骨头卡在我喉间,一时咽不下,但把《微光》读过多遍后,我更加坚信,牧夫写小说其实比玩那些古诗词更有搞头。他写的古诗词无论怎么雍容典雅,总不及他的小说富有冲击力,这很难得,何况,他如果要把文字变金钱的话,写篇小说的稿费总比几首小诗要多吧,何乐而不为?
  • 回复36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花果山老孙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1

2015-04-17

粉丝 131

2015-04-17

粉丝 131

2015-04-17

粉丝 131

2015-04-17

粉丝 131

2015-04-17

粉丝 3

2015-04-17

粉丝 3

2015-04-17

粉丝 4

2015-04-17

粉丝 4

2015-04-17

粉丝 4

2015-04-17

粉丝 131

2015-04-17

粉丝 259

2015-04-17

粉丝 4

2015-04-17

粉丝 1

2015-04-17

粉丝 3

2015-04-17

粉丝 3

2015-04-17

粉丝 3

2015-04-17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