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也是生产力(摘自8月11日《湖北日报》)

2015-08-18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1.6万   回复 1
采访枝江大大小小的企业家,民风是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民风是什么?
民风对企业发展有何影响?

  企业不是唐僧肉
  锅里有了碗里才有

  “民风好,是我们落户枝江的重要原因。”海通食品总经理助理陈引达说。
2009年,陈引达考察枝江时发现,不少农户白天出去办事,家里竟然不关门。在他老家,家家户户至少两道防盗门。“凭直觉,选址就是枝江!”他说。
落户5年多来,他的直觉多次被证实。
海通在枝江和外省某地同时建了原材料种植基地,外省基地种的几千亩洋葱,收获季节,竟有一半被附近村民采走。 陈引达说,在枝江,种多少收多少,从没人偷。
即便在老家总部,车间换季生产时拆卸下来的生产线,到第二年组装时,总会丢失一些配件,有的是内盗。“在枝江工厂,没人会拿。”他说。
湖北东兴盛防火材料公司落户枝江市仙女镇时,企业围墙施工影响到村民胡俊家的房子。只有一墙之隔,胡俊却从未找企业扯皮,而是到镇政府寻求解决。
在仙女服饰上班的女工侯振芹骑车上班途中,摔断了腿,除了企业买的意外伤害保险,她没提任何要求。她的想法很简单:“企业不是唐僧肉,人人都来咬一口怎么办?锅里有了碗里才有,没有企业,哪有班上。”
“我以前在家务农,现在在仙女服饰上班。”53岁的贺玉凤说,一亩水稻年收入约2000元,现在她一个月工资就2000多元。
数据显示,去年枝江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准,位居全省同类城市第三。

  话出一口戏出一台
  赊账本后的契约精神

  “8月9日,谢加芳,草药,21元。”
昨日,翻开枝江董市镇向祖红自营的农资门市部记账本,这样的赊账记录,满满记了一本。
他说,在枝江农村,农资先赊再还,很平常。
向祖红除了自营农资门市部,还是枝江绿景鑫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为农民做病虫害防治服务。“与农户的合作模式是,农户先预付100元,其余款项等我们的服务全部到位后再结账。”向祖红说,目前与合作社签协议的农户有4000户,服务面积达3万亩,他私人垫付资金达600万元。
不怕农户赖账么?“没问题!”向祖红胸有成竹地说,合作社成立5年来,赊账的农户有因为各种原因推迟还钱的,但还没有一例故意不还的。
垫付的钱从哪里来?“市里落实农村合作社+金融的政策,当地农商行给合作社授信500万,再自筹一部分就够了。”
农户守信可以赊账买农资,合作社守信可以得到银行贷款。“这就是契约精神的良性互动。”董市镇镇委书记姚迎九说,农户长期生活在当地,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必须遵守契约、遵守规则。“话出一口,戏出一台。”向祖红说,当地老百姓很看重好的声誉,一旦不诚信,名声受损,再赊账就难了。

  企业提升农民素质
  新民风激发内生动力

  “当地龙头企业三宁集团有6000多名员工,一半员工来自董市镇。”姚迎九说,好民风吸引企业落户,企业用工培训也大大提升农民素质,形成良性循环。
他曾观察董市镇的红绿灯路口。相比普通村民,在三宁上班、受过企业约束和规范的农民工,大多能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在姚迎九看来,除了勤劳、诚信的传统民风土壤,这种良性循环形成的素质提升,形成的更守契约、更守规矩、更有组织化的深层次民风,将激发新的内生动力。
向祖红的到来,印证了这一点。
在他的带动培训下,8位技术过关的普通农民,成长为综合服务站带头人,辐射周边一批农户。“民风,是沉淀在一个地方的价值观。”枝江奥美董事长崔金海说,当好民风和企业形成良性互动时,一个地方的发展会越来越可持续
  • 回复1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