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能否点成金——兼答林歌先生《耐人寻味的<鬼罐>》

2015-10-20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4万   回复 65




石头能否点成金——答离离小叶先生回贴及林歌先生《耐人寻味的<鬼罐>》 文/波罗蜜

离离小叶先生在与我对《鬼罐》一文的探讨中意见分歧,小叶先生说:“‘鬼不在罐子,鬼在人心。国海装神弄鬼,闹来闹去最终闹在了自己身上,贪欲和狡诈是隐藏在人内心的鬼,国海把它们闹了出来,结果自己就见鬼了。小说还是很有趣的呀~~’,‘……没有无中生有,这难道不是本文的中心思想么?’”我在回贴时说:“这是先生提炼出来的中心思想。我还真没想到先生说的这些‘思想’,先生的反问让我沉思了颇久。”
老实说,我个人初读《鬼》文时的直觉是:小说的包袱有点平淡无奇,情节也平淡无奇(望本文作者见谅,当时阅读时就是这样一种感觉,也许是我欣赏水平有限)。有趣倒是有些许“趣”儿 ,但说到“味”,我并没有从中读出太深的意味——农村象国海这样自私自利的人还真不少,你捡到一块砖头,他看着都可能眼红。
小说中先是明确交待了两人“并不怎么聪明”,国海也只多读了两年,“坚持”却没混完初中,他们是光屁股一块长大的。在这种相同的环境下,这发小两人对知识或者说科学常识的认知是不会有太大差距的。难不成只有平山在学校课本中没见过“文物”或者“古物”的相片与相关知识?小学课本中有没有关于中国地大物博的介绍?有没有灿烂中华文化与国宝的介绍?有没有茶叶与瓷器的介绍?再怎么说平山也小学或者高小毕业了吧!凭什么平山刨出个罐子,自己不知道它的价值当盐罐用而国海看了一眼就立刻认定它是个宝,费尽心思半夜不睡觉去平山家装神弄鬼?而平山在国海的简单言语下就积极配合交出了罐子。作者在这个小说情节的设计逻辑上我认为是一厢情愿的。跟说相声的捧哏与逗哏一样,或者像在演双簧,再或者如赵本山的卖拐一样默契——平山虽然不聪明,“脑子更不好使”,却也不会弱智到这种地步吧,用我们老家的话说就是“像盘砣”。
虽然我们说小说要讲含蓄,不应写得太“满”,但必要的交待还是少不得的,特别是在小小说这种篇幅极为受限的文体中。如果在文中一笔带过交待国海平时想发财、喜欢逛市场、喜欢研究并对坛坛罐罐之类感兴趣,这个逻辑或许就通畅了。
小说就写了这么一个用计骗宝,倒卖古物,终至犯罪的事儿,很平常。我们撇去骗宝情节与对平山憨厚形象的刻画,仅就“倒卖”一事,也可提炼出小叶先生所说的那些“中心思想”。如此说来,这些情节,实际是很普通的“非典型”事儿,故事性质多于小说意味,并不特殊、新奇或者稀奇!从小叶先生的的评论可以看出其对这篇作品的偏爱。但很遗憾,我并不以为《鬼》文是一篇好小小说。
再来看林歌先生的观点。
林歌先生在《耐》文中说,“平山淳朴敦厚,海国狡诈奸猾,这是人性使然,与读书多少无关。”“国海心里想这东西可能是文物……这种心机,与读书多少无关。”貌似有理,实则诡辩。在对罐子的认识与判断问题上,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与常识,或者说你没有读过相关的书,你就是再狡诈奸猾,也不可能想到它是文物!狡诈奸滑失去了知识的内核,必然会变得虚弱与轻飘。你要让国海在平山挖出罐子的第一时间就认定、看准这是一件宝物,并立即动了占有它的念头,你就必须让他获得关于罐子是有价值的是值钱的认识,这种认识,只能从他身上的知识储备里来反射出来。知识从何而来?与读书多少无关吗?离开学校从社会上学来的知识就不是“读”来的?
林歌先生又说,“鬼叫”的情节里,“读者都在为平山的憨厚朴实、海国的奸滑贪欲而伸颈、侧目、摇头、叹息。”这只能说是林歌先生自己个体的阅读体验,怎么能妄揣他人,判断到“读者都……”呢?至少,我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农村里半夜鬼叫猫叫或者半夜时辰不到鸡就叫的事,并不奇怪,他们一辈子在那个环境里生活,况且,村子里的村民是群居的,平山与妻子并不是独居于深山老林,他们心理上有那么害怕?仅仅凭作者的一句“半夜老是听到凄惨的叫声,吓得平山老婆整夜紧搂着他,捂着被子大气也不敢出。”的描写,就想到国海的“奸滑贪欲”,甚至林歌先生自己也“伸颈、侧目、摇头、叹息。”有这么大的感染力么?这是不是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夸张与臆断?
林歌先生还说,“……(《鬼罐》)小说不长,故事不多。但是却一波三折,让人读着如啜春茗、如饮琼浆。”我要先夸一夸《鬼》文作者的语言简洁老到。但是小说的描写,是沉浸在“鬼”气氛围之下的,充溢着林歌先生所说的“奸诈狡猾”与“尿骚气”,一个沉睡在地下的的“尿罐”,林歌先生竟能够“如啜春茗、如饮琼浆”,我只有叹而观止了!
综观《鬼》文,语言与叙事的起承转合是颇见功力的,但小说的主题,我以为并不那么有意味或者说深刻。这个罐子,作为文物,本来就是国家的,并不是平山的私人财产,在平山眼里,罐子在不在,对他并没有损失,他的生活一如既往地简单或者清贫。或许有人会说,国海的行为,伤害到了平山的心灵。我却并没有从小说中得见。平山的世界观就是那么简单,那货,本来就不是自己的,自己,本来就没有动心,国海再怎么对他这个发小欺骗,并没有实质改变。平山的内心,可谓“本来无一物,何以惹尘埃!”可以说,他们两人再怎么性格对比鲜明再怎么老实憨厚或者奸诈狡猾,也不能抬高小说的主题。
小叶先生与林歌先生通过点评与专论,试图让石头变成金子,我只能说,这是小叶先生与林歌先生的欣赏权利,当然也是小说作者的福气!
而我认为,这篇小说仅仅只是,一块石头。
(本文就文论文,再次向相关各位声明,并无个人攻击之意。分歧,在探讨中是很正常的。)



  • 回复65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波罗蜜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32

2015-10-20

粉丝 4

2015-10-20

粉丝 131

2015-10-20

粉丝 116

2015-10-20

粉丝 116

2015-10-20

粉丝 976

2015-10-20

粉丝 976

2015-10-20

粉丝 976

2015-10-20

粉丝 976

2015-10-20

粉丝 976

2015-10-20

粉丝 976

2015-10-20

粉丝 1

2015-10-20

粉丝 976

2015-10-20

粉丝 976

2015-10-20

粉丝 32

2015-10-20

粉丝 320

2015-10-20

粉丝 1

2015-10-20

粉丝 976

2015-10-20

粉丝 976

2015-10-20

粉丝 320

2015-10-20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