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酒”现象透视,“借酒敛财”何时休?

2016-03-23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2.7万   回复 4
近年来,八项规定、反四风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党风民风。但在一些地方,借孩子“满月”、升学、搬迁等理由大摆“无事酒”的风气依旧浓厚。“新华视点”记者多地采访发现,在偏远地区尤其是山区农村,办“无事酒”已成为一些干部敛财工具。有的干部借办酒席收一次钱,相当于农民10年的收入。
何为“无事酒”?顾名思义,就是除了婚丧嫁娶等酒宴之外,没事找事趁机敛财的一种酒席,诸如升学宴、乔迁酒、满月酒等。“无事酒”现象有多猖獗?在一些偏远地区,各种荒诞无稽的酒席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如母猪生崽要办酒,砌了围墙要办酒,子女考大学落榜也要办“安慰酒”,还有的甚至租借人家的房子来办乔迁酒……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笼统的说是社会风气使然。追根溯源,却是一些党员干部“带坏了头”而引发的跟风效应。解析“无事酒”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脉络:
首先是畸形的人情观念。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亲缘氛围很重的人情社会,天大,地大,人情最大。家里有事,不邀请三五几个亲戚朋友热闹热闹,不仅自己感觉面子上过不去,别人也会觉得这户人家小气。尤其是领导干部,不请好像都显不出自己的人面。在这种思想下,办酒几乎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而请谁不请谁,都容易得罪人,所幸但凡认识的都请个遍,至于来不来是人家的事情。而被邀请的人,被人情所“绑架”,不管愿不愿意来最终都会咬牙送上一份贺礼。
其次是变异的礼尚往来。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有来有往才是人情。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收入的增加,一来一往之间,在礼金上难免“涨个价”,比如甲办酒,乙送的200,当乙办酒时,甲一般就会回礼300。在一些地方,送500回600,送600回800,送800回1000,送1000回1200几乎已经成了尽人皆知的“潜规则”。若以低于此的比例回礼,往往会造成双方暗生龃龉甚至翻脸的下场。
最后是不吃亏的市侩心理。许多地方,不少人家办酒的目的是热闹,而前提则是不亏本甚至希望能够赚钱。这就导致了跟风效仿心理,如果只是送礼不收礼,那岂不是太吃亏?更何况,一次办酒所得足抵好几个月收入,堪称一本万利。平心而论,有这种想法和行为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作为领导干部,他们是“无事酒”的最大受益者。因为他们不仅人脉广泛,而且手握着资源分配的大权,在人情、利益需求之下,送礼之人自然趋之若鹜。这就为其敛财创造了条件。只是,这样一来,不仅给别人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也恶化了社会风气,更甚者,这成为了权钱交易的另外一种渠道。因此,严禁“无事酒”势在必行。这既是当前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题中之旨,也是重构地方良好政治生态,用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好转的应有之义。
  • 回复4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7

2016-03-23

粉丝 12

2016-03-23

粉丝 7

2016-03-23

粉丝 255

2016-03-24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