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武汉新定位中部中心”

2010-03-12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1.7万   回复 4
今后10年,武汉城市建设蓝图绘就。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武汉未来怎么发展?如何体现滨江滨湖的城市特点?居住环境如何改善?昨日,负责武汉此次总体规划修编的武汉城市规划院专家,一一进行了解读。
【城市定位】
去掉“重要”实为更重要
国务院明确武汉的城市性质为:“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专家解读:
对照上一轮的国务院批复,此轮总体规划将城市性质由“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调整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对比国务院一前一后两种表述,虽然只是两字之差,但“含金量”很高,突出了武汉全国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了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龙头城市的地位,反映了中部崛起“龙头”之争中国家的区域政策选择和导向。
这一定位与国务院对于批复的天津“北方经济中心”,重庆“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相对应,武汉的城市定位再次上升到国家高度。
【城市规模】
未来城市面积增两倍
《总体规划》确定的8494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专家解读:
上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面积为3086平方公里,本轮总体规划首次将市域全境8494平方公里作为城市规划区范围。
主城区依托“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自然格局,逐步完善汉口、武昌、汉阳的功能,促进一体化发展;按照“多中心组团”式布局,依托“双快一轨”复合型交通走廊,由主城区向外布局六大新城组群,形成“主城+六大新城组群”的开放式空间结构。
【人口规模】
城区人口控制在502万
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主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502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以内。城市空间布局积极引导人口合理分布,避免主城区人口过度集聚。
专家解读:
本轮总体规划遵循集约节约发展的原则,按照人口超千万的世界级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确定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为11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90万人。目前武汉中央活动区人口密度较高,部分地区甚至高达10万人/平方公里,超过东京、纽约等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
【交通优势】
“九省通衢”优势辐射全国
发挥武汉区位优势,建设国家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专家解读:
“大交通”明确了天河机场三期扩建,构建“十”字形的京广、沪汉蓉快速铁路系统,建设联系区域中心城市的4条城际铁路,建设武汉城市圈“三纵五横”的公路主通道,形成1小时通勤圈等规划设想。
重点解决过江交通,使跨长江、汉江通道各达到11个。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到2020年将建9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82公里。预计到2020年武汉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大于3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宜居城市】
六台“生态电扇”构建“低碳城市”
国务院批复中特别强调,武汉城市发展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专家解读:
《总体规划》在市域构建了“两环六楔”、“两网交融”的生态框架——给城市划出风道和生态走廊,“绿楔+城市风道”构成了武汉的六台“生态电扇”,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武汉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对“低碳城市”理念的率先尝试,赢得了“全球杰出贡献奖”。
城市规划提出的“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2000米见水”目标,将让武汉更生态、更宜居。
此外,武汉将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
  • 回复4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2

2010-03-12

粉丝 7

2010-03-27

粉丝 2

2010-03-27

粉丝 3

2010-03-30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