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的床位

2016-09-20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6585   回复 2
9月16日,投资48.5亿元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这使得医院的总床位将达到1万张,总床位数位居全国第一。令人尴尬的是,尽管医院越建越大,床位越来越多,但医院的拥挤状况却没有缓解。(9月19日《新京报》)
这样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合情理:既然病人拥挤的原因是医院的接待能力不足,那么医院扩大了,接待能力就会增强,即便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其拥挤情况总应该有所缓解吧,为什么真实的情况会截然相反呢?
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看病难的主要症结,不是大医院的接诊能力不足,而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接诊能力欠缺。每天各大医院繁忙景象的背后,是这些医院在越俎代庖地做一些本该是SQ医疗机构完成的医疗工作,由此挤占了这些大医院大量的医疗空间。
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医院的任性发展,还会对周围的医疗市场形成极强的“虹吸”效应,其日益显著的地区老大地位,不但会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还会将周边低级别医疗机构中的医务工作者也吸引过来,其结果就是大医院每增加1张床位,背后可能吸引10名潜在患者,而低级别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更加狭窄。在这样的过程中,患者的感觉肯定是看病更加困难。
此外,还会逐渐形成大型医院在一个区域的垄断地位。因为大,所以能招揽当地主要的高水平医生,进而在学术以及服务中占据垄断地位,而垄断带来的必然是服务理念的下滑。加之过于庞大的医疗空间,都可能加剧患者看病难的体验。
事实上,我们国家这几年三级医院不断扩张,本身就源于一些负面的动因。首先,大医院之间、大医院与SQ医疗机构之间,缺乏互动,在患者大量涌入甚至滞留在大医院的时候,缺乏一个分流的机制和路径,不断扩大自身的规模,其实也是各个有条件的医院,最为“本能”的选择。其次,当前医院的效益与收治的患者数量呈非常明确的正相关,各级医院之间,是竞争关系大于共生关系,这也一定程度上刺激大型医疗机构产生“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识,通过不断扩大规模来保证医院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超级大医院的形成,某种程度上,其既不是为缓解“看病难”而生,也不是优化医疗资源带来的产物,它只是放大了我国医疗发展不均衡的痼疾。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这些医院规模越大,患者看病越不方便的原因了。

  • 回复2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12

2016-09-20

粉丝 12

2016-09-20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