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与李冶——大唐诗坛的佳话与悲剧

2016-10-03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2.2万   回复 5


陆 羽 与 李 冶

——大 唐 诗 坛 的 佳 话 与 悲 剧
陈 玉 祥

茶圣陆羽与湖州女冠诗人李冶(字季兰)的情谊,是中国诗坛千百年来盛传的佳话。陆、李情谊迷雾,世代茶人众说纷纭。 ——“情侣”说的作者们撰文称:李冶聪慧早熟、才华横溢,十一岁(一说六岁)被父亲送入剡中玉真观出家。她风姿绰约,浪漫多情。豆蔻年华,不甘道观寂寞,荡舟剡溪,与青年名士朱放一见钟情,彼此相恋相爱。不久,朱放到江西做官,无暇眷顾情人。李冶也曾眷恋青年诗人闫二十六,闫后赴剡县不返。失恋的她又幸遇前来拜访的陆羽,两人品茶论诗,一见如故,心心相印。陆羽的情爱弥补了她失落的情怀。李冶也曾心仪僧皎然(谢灵运十世孙),但这位诗僧心如止水,遂以“共是忘情人,何由劳相忆”诗句婉谢。皎然寻陆羽不遇,“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经追问,人云陆羽,“探访李季兰去了”…… ——“不相恋”的一派专家“考证”说,李冶生于唐景龙三年(709),又说生于开元初(713)。她既然大陆羽(生开元二十一年,即733年)二十一至二十四岁,辈分相差,陆羽岂能与前辈老妇人相恋?两人出身、经历、地位、志趣“绝然不同”。李冶给陆羽的诗,只是文场上的酬唱。斥“相恋”派为“无稽之谈!”认为“相恋”说歪曲了茶圣的形象,是制造陆、李的“绯闻”…… 历史“贵疑求证”,李冶出生年月不详,但细剖其诗文,考证与其交往诗友之行踪,不难揭开历史的面纱。
萍踪江南 情同手足

竟陵茶学界与香港学者据传说论证,唐开元二十一年(733),龙盖寺智积长老在西湖之滨将大雁翼覆一弃婴收养入寺,寄养于宦游竟陵的湖州人李氏(李冶家)之家。冶字季兰,羽字季疵。自幼姐弟相称,情同手足。佛门寺院不能哺育幼婴,寄养于民间施主、善男信女之家,虽无正史为据,也属情理中事。李冶回湖州后十一岁(一说六岁)入道观,之前在竟陵也应该是髫龄幼童。 代宗大历年间,生活在湖州的李冶正是青春浪漫时,而非花甲妇人。文史界一般认为朱放为李冶初恋情人——这位来自襄州的青年才俊,史载于大历四年(769)游历至湖州,与李冶相识。读李冶寄朱放《明月夜留别》诗:“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寄朱放》:“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忘经年月。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全是热恋中青春少女幽怨之情怀,绝非六十余岁老妇应能抒发的情感!还有论文称唐玄宗曾传旨已四十多岁的李冶入宫月余,这是把唐德宗朝李冶奉旨入宫事上升到隔几代的唐玄宗朝了,不足为信。读李冶临行留别友人诗:“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岁月往矣,大有美人迟暮之叹。既然天宝年间她已四十多岁,到大历年间应为六十余岁老妇了,尚与青年才俊们寄诗相恋相爱、相思相盼?! 《唐才子传》载:季兰“美姿容,神情潇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形气既雄,诗意亦荡……时往来剡中,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李冶与薛涛、鱼玄机、刘彩春誉为唐四大女诗人。她参加乌程开元寺、广陵(杨州)诗友聚会上即席赋诗,巾帼不让须眉。其诗句“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名噪诗坛;被诗人刘长卿评赞为“女中诗豪”。李冶藐视封建礼法、道观戒律,大胆歌颂爱情,性格浪漫不羁。存世情诗独出心裁、别具一格:“朝云暮雨镇相随,去雁来人有反期。玉枕只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感兴》)“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送闫二十六赴剡县》)。当然她与诗人朱放、闫二十六等也只是因缘相识相恋,曾有过一段感情而已;并没见李冶脱籍还俗,以身相许而嫁之。她永远是自由之身。在开放的唐代社会,一代青春靓丽的才女,身边自然不乏倾慕追求者,这一切无可非议。 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陆羽在竟陵东岗茶园整理《茶经》,只得携带初稿,随离乱人群乘舟东下江淮。身处乱世的陆羽,含泪作《四悲诗》:“胡尘蔽上苍”,“烽烟似虎狼”,“欲悲民失所,被驱若犬羊”,“悲盈五湖山失色,梦魂和泪绕西江。”谴责叛乱,忧国忧民。建中二年(781),节度副史刘展兴兵作乱,江淮涂炭无一方净土。陆羽又作《天之未明斌》,痛斥地方军阀“夜枭肆虐,豺虎横行”,“戕残生灵”的暴行! 上元初(760)陆羽隐居湖州东苕溪,闭门著书。初隐苎山,住僧皎然杼山妙喜寺,后迁苕溪草堂、青塘别业,结草庐于山中,往来多名僧高士。常独行野中,悲歌啸吟;或一叶扁舟往来山寺,终日进山采茶(品鉴长兴顾渚山紫笋茶第一,荐太守作“贡品”;自此名声大噪京城。皇室在顾渚建“贡茶院”派官督造。唐、宋、元三代相沿六百余年)。访泉品水(评定庐山康王谷帘泉第一;吴锡惠山泉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诗友们描绘他“太湖东西路,时宿野人家”,“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行随新树深,梦隔重江远”,“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清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陆羽博览群书,精通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对山川河流、地理物产、园林建筑、名人传记、方志学均有很深造诣与研究。除《茶经》外,还先后著有《君臣记》、《江表四姓谱》、《南北人物志》、《吴兴历官记》、《湖州刺使记》、《顾渚山记》、《天竺灵隐二寺记》、《武林山记》、《杼山记》、《吴兴记》、《教坊录》、《游惠山寺记》等著作。陆羽诗艺卓绝盛名于当世。以青年才俊布衣身份,交游于公卿御史间,太守刺使竞相邀其做幕府宾客,名山古刹聘请其作品题。

意甚相得 诗坛挚友

宝应元年(762),陆羽重游钱塘灵隐。西子湖畔,与李冶不期相遇。西江水,竟陵城,彼此分别二十余年!童年旧梦,往事如烟,李冶心驰神往。邂逅名贯江南的陆羽,她异常兴奋喜悦。后写《遥忆江南》诗寄陆羽:“遥忆江南景物佳,湖清水秀竟风华。何当共品山泉水,细雾升腾慢着茶?”。殷切期盼再与诗人同游。 建中元年(780),陆羽《茶经》定稿问世。其时李冶久病已从观中迁燕子湖畔调养。陆羽闻讯,急忙离开青塘别业,驾一叶扁舟,冒着茫茫冬雾,再次到湖上探望。病榻殷勤照料诗友,李冶感慨万端,吟《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诗记其事: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这是一首感动无数读者的千古名诗!陆、李真情厚谊如画卷跃然纸上。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出自佛门,一个来自道观,红尘飘零,远隔天伦,凄风苦雨在人间。欣闻自己敬重、渴盼的诗友前来探望,惊喜交加,欲语哽咽,热泪盈眶。她不顾病躯强起挽留,把盏相劝。品着陆羽带来的新茶,两人以吟诵晋、宋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名句,排遣胸间愁绪,向往美景人间。 久病之躯,“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湖上云雾迷蒙,“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秋霜虽萧瑟,“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 寒冬更冷艳,“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春天总会来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能相聚水乡江南,与知己悠闲品茶吟诗,乃人生最大乐事。 有学者称,李冶为出入皇宫的女道士,在唐代属特权阶层;陆羽只是个寄人篱下的布衣难民,他们身份悬殊,不可能产生友谊感情。诚然,崇奉道教的李唐王朝优待道士,下令道士、女冠犯了罪,“所以州县官不得擅行决罚”。但李冶毕竟为民间女冠,绝非杨太真、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金枝玉叶身份的特权女冠。湖州时代的陆羽“词艺卓越,为当时闻人”,刺史、太守敬为宾客。他们以诗文交往,“意甚相得”是不争的事实。 人间贵真情,陆羽对李季兰是欣赏赞叹其气质才华,关爱其久病之躯,既情同姐弟,殷勤照料;又视为诗林挚友、红颜知己。李冶对陆羽更是敬重、仰慕其品德才智,喜爱其为人个性,“飞鸟依人”(钟惺在《名媛诗归》中评语),渴盼能与之相聚,寻求高雅的精神家园。无奈逢乱世,时局多变幻。各地节度使加剧叛乱。朝庭调派忠良大臣李皋坐镇长江中下游,以保东南漕粮、财赋,指挥平叛战争。忧国忧民的陆羽改变初衷出山,接受李皋之邀赴湖南、江西等地为节度使幕府宾客。李冶思恋不已。吟《相思怨》诗:“人道海水深,不及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寄诗“春风又染一年绿,楚客更伤千里春。”盼望诗友们回湖州相聚。

离合悲欣 幻灭人生
唐代诗坛巨匠,大凡艺术眼光独到者政治上往往短视。诗仙李白持才傲物,自比管仲,张良,诸葛亮,谢安,政治抱负要“申管晏之教,谋帝王之术”,“辅弼帝王,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看不出太平天子唐玄宗只是要他当个歌功颂德的辞章翰林。受冷遇放归后,既错投永王李璘与兄(太子肃宗)争江山,打内仗的行列。兵败被捕,经大臣极力营救,才判刑流放夜郎。五十八岁的暮年之躯,饱受羁押之苦。山水诗人王维也因叛逆安禄山攻陷两京,被迫接受伪职而身败名裂,经其弟托情奔走,为之削爵赎罪,才免牢狱之灾。名噪江南的女冠诗人李季兰恃才上诗,也不能幸免。 建中四年(783),李冶奉旨入长安,正是多事之秋。各地藩镇割据称王,乱兵攻陷京城。唐德宗携贵妃、太子仓皇出逃,车驾西奔奉天。乱兵拥载被软禁京城的原太尉朱泚为主帅。朱泚利令智昏,公然自称皇帝,改国号为汉。大肆捕杀唐宗室郡王等七十七人。强逼大臣就范。滞留京城的李冶身陷贼窟,失去人身自由,被迫上诗献赋,为新朝唱赞歌,以至埋下杀身之祸根。不久,各路勤王兵列,两京克复,朱泚兵败身亡。清查余党中,李冶顿成诛连罪犯。据唐人赵元一《奉天录》载,德宗怒视抄出的诗篇,召李而责之:“汝何不学严巨川诗,‘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下令乱棒扑杀之。一代红颜才女,因文字之祸,血肉横飞,惨死在乱棍之下。 《敦煌残卷》有李冶《陷贼后寄故人》诗:“鼙鼓喧城下,旌旗拂座隅。仓皇未得死,不是惜微躯。”叹息不能随皇室逃出城,身陷泾原叛兵中的无奈。另一首“故朝何事谢承朝,木德O天火O消”,“闻道乾坤再含育,生灵何处不逍遥”。这首是否为李冶被迫献给朱泚新朝的贺诗?诗意故朝已倾,火德已消,新朝治下的黎民唯求世道安宁…… 唐德宗昏愦失政,委社稷、臣民而去,侥幸复位,便大肆清算。怪罪屈于凶威的一弱女子,则令扑杀;足见封建帝王的凶残本性。消息传来,陆羽无比悲愤,久久陷入深切怀念之中。当时政治高压之下,只能借咏《会稽东小山》诗寄托哀思:“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在情爱上陆羽永远是“边缘人”。君子发乎情,止于礼。陆、李情谊迷雾,面对现实,总是选择无奈与理智。女冠诗人李冶孤零飘泊,因文字祸惨死京城长安——身前不见还俗嫁作人妇。茶圣陆羽萍踪江南,与李冶交游密切时已过中年;孤寂人寰,终身未娶也是史实。贞元二十年(804)离世,葬杼山。 陆羽胸怀功于人类,有利民生的大志,毕生不做歌功颂德侍臣,只写济世益民茶文章。“天下士子半与之为友”,足迹踏遍江淮三十二州县。使他对朝政得失,民生疾苦洞若观火,了如指掌。无心仕途,鄙弃功名利禄,皇帝诏拜他为“太常寺太祝”、“太子文学”,均不就。《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精行俭德之人”的茶道精神才是他的人生理想、价值观。《茶经》出,“天下益知茶”。这是划时代的科学文化巨著!大唐茶道传播天下,传之世界饮茶成风。 陆、李情谊,为“意甚相得”的忘形之交;有“小鸟依人”的厚谊真情;离合于乱世,走过悲欣幻灭的人生。品茶读史之余,随笔成文,求海内方家教正。

2013年秋初稿于湖州 2016年秋修定于竟陵

作者单位:天门陆羽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后记:坊间陆羽传记,罕见上乘之作。有作家将李冶写成“堕入青楼卖笑的妓女”;那清高的陆羽、僧皎然会与之交往?唐德宗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将一妓女宣召入皇宫?还有人颠复历史,戏说陆羽与茶商妻(妾)之生死苦恋,与皇宫织绢女相爱缠绵……应该还原茶圣人生际遇的真象,以免误导读者。
  • 回复5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320

2016-10-04

粉丝 21

2016-10-04

粉丝 11

2016-10-04

粉丝 5

2016-10-09

粉丝 178

2016-10-14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