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保送资格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2017-01-10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1.2万   回复 1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对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艺术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等4项特殊类型招生工作加以规范。根据《通知》要求,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将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条件;从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人民网1月8日)  高考保送制度起始于1958年,1988年重新被引入高考,至2000年全国保送生达到2.5万人。2001年,教育部将保送生规模压缩至每年5000人。高考保送制度有其良好的初衷,譬如作为“唯分数论”之外的绿色通道,可以避免一些优秀学生因高考发挥欠佳而被淘汰。然而实践证明,保送制度乱象丛生,弊大于利。  一是滋生弄虚作假。1995年,河南鹤壁市一所中学保送的8名学生中有7人成绩作假;1996年,湖北某市教委主任利用职权将儿子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使其被保送到名牌大学;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清退3名成绩作假的保送生;2000年,湖南某地14名保送生有13名弄虚作假……保送制度成了某些人弄虚作假的温床,在高考公平越来越成为社会重大关切的背景下,必须要进行一场深度变革。  二是制造教育不公。统计数据显示,保送生名额往往被大中城市的“超级中学”所垄断,偏远农村地区的考生几乎与保送无缘。2012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称,省会城市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城市学生获得保送的机会,更是农村学生的17.2倍。穷乡僻壤的学生,在小学、中学时本就只有较少、较差的教育资源,参加高考时却再次遭受歧视,双重不公使得城乡教育鸿沟越拉越大,“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抬头,很多农村孩子初中毕业就辍学打工,贫穷代际传递。  如果某个学生真的很优秀,为什么不能通过正常高考考上好大学?何况现在还有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这一绿色通道。在一个讲求公平的年代,高考保送制度是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湖北日报
  • 回复1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