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从首届到应届,五代高考生的人生蜕变

2017-06-06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1.9万   回复 3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年。在这段历史中,高考是很多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无数人难以忘记的青春记忆。郑春福、郑莲慧、刘英杰、李玉、王晔晗分别在1977年、1987年、1997年、2007年、2017年参加高考,摄影师也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的高考记忆。图为郑春福,1977年10月,恢复高考后,当时已经25岁的郑春福决定奋力一搏。


为了高考,郑春福白天劳动,抽出清早、晚上的时间看书复习。没有复习班,没有老师,甚至没有教辅书,复习材料也只有当年留学的高中书本,但他更努力地复习: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有时候挑灯夜读,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因为种种原因,郑春福第一次高考落榜。1978年,他重新参加高考,如愿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如果没有高考,郑春福想着自己可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郑莲慧,50岁,1987年7月参加高考,同年考入河北大学中文系。目前是一名司法系统的公务员。当年,郑莲慧成为他们村第二个本科大学生,第一个是她的二哥。郑莲慧当年所就读的高中条件艰苦,考前大家压力都很大,晚自习熄灯后都会打着手电复习。大学给了她尽情展示自己的空间,也教会了她专业知识、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高考改变了郑莲慧的命运和人生,让她从一个农村姑娘能够在省会城市扎根。参加高考这件事,让她懂得感恩,感恩当年倾心倾力辅导她功课的老师;懂得拼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懂得做人,在高考的压力下,学会管理自己、管理时间。


刘英杰,1997年参加高考,同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现在是一名高中老师。高考让他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也让他的人生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飞跃。


刘英杰上初中时,同龄人很多选择辍学打工赚钱养家,像他这样的并不被大家认可。甚至连他自己也曾经动摇过,到底该不该继续念书,继续花着父母每年几百块的学费。升入高中后的他,学到了更多知识,让他坚信即便考不上大学,也见识了很多辍学者无法看到的世界。在刘英杰看来,高考是人生中难忘的记忆,是可以带来一生自信的事情。高考更是一个挫折教育,经历了高考的人,当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当明知道可能面临失败,也会坚持到底。


李玉,80后创客。2007年参加第一次高考,分数不高,复读了一年,在正定中学复读。2008年,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因为学校里的老师大多数是海归,跟学生们讲了很多关于国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从未踏出国门的他心生向往。后来,他申请通过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面试,开始出国留学。


李玉当年就读于石家庄第42中学,当时学校采取住宿制度,每天早上5点40分准时起床,6点半跑完早操后上早课,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学习。参加高考这件事,让他学会了最重要的东西——纪律。生活习惯、时间安排等都影响了他今后的人生。


王晔晗,18岁,2017年高考生。每天晚上10点20分,上完晚自习的王晔晗骑自行车10分钟,回到家。从高考倒计时100天开始,他主动复习到11点才会休息,写备考日志。高考冲刺30天的时候,他和班上的高考学子都放弃了假期,周末都在学校上自习。


尽管回家已经很晚了,妈妈还是会贴心地为王晔晗准备好水果和牛奶,却什么也不多说。王晔晗明白父母和姐姐的苦心,他知道家里人对他今年高考这事高度紧张,为了照顾他的情绪,选择不讨论、不过问。王晔晗并不认为高考是唯一出路,考上好大学就意味着是人生赢家的开始。要想实现人生的开挂状态,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生活。王晔晗备考很轻松,高考对他来说,能够让他走出自己从小生活的城市,到远方去看一看,这或许就是这场考试给他带来的最大意义。




还没有人进入打赏大厅,快来打赏吧
  • 回复3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27

2017-06-06

粉丝 1371

2017-06-07

粉丝 1371

2017-06-07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