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市一中以文兴校纪略

2017-12-11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5700   回复 0
创多元文化 铸特色品牌

地处我市西北角的拖市一中,是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但就是这所看起来朴实无华的农村中学,因为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拥有多位全省知名的教师作家,还有一大群爱好文学创作的“小记者”、勇于拼搏的足球运动健儿、牵手传统戏曲的小戏迷……这里蕴含着与众不同的文化气息。 以文化兴校为战略目标,拖市一中学进一步深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教师作家群、基层党建、校园足球、戏曲进校”等多元特色活动,以文而立,因文而兴,文化是她的优势积淀,也是她的魅力所在。
教师作家群提升文化素养 拖市一中有唐道明、敖维、朱国前、朱青苓等教师作家20余人,省作协会员5人,市作协会员10余人。这些教师作家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业余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反映校园生活的文学作品,成为拖市一中校园文学的引路人,吸引了一大批爱好文学的年轻教师和中学生。《中国教师报》曾在头版头条刊登长篇通讯,报道拖市一中的乡村教师作家群,被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现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点赞。 拖市一中从领导、教师到学生都非常重视文学创作,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坚持文学创作,经常开展文学笔会、作品研讨、专家讲座,实行新老结对、传帮带,老教师对新教师毫无保留地给予指导,文脉传承,薪火相继。学校设立了“教师文学创作之家”、“幼林文学社”等10多个文学活动场所,在校园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网、微官网等开辟读书及文学创作园地,展现教师创作作品。同时,拖市一中每周组织一次教师文学创作活动,全力支持年轻教师写自传、写小说,协助结册出版,每年在校刊、教师创作出版出书、社团活动上的投入从来不打折扣。目前,拖市一中教师中有十几个社团,建立起了各类微信群,成立了文学影视协会,定期组织各种文学活动。 在这群教师作家的引领下,一个个发生在孩子们身边散发着人性光辉的故事被挖掘出来,给更多人带去温暖。 在2015年的湖北省第十届黄鹤美育节中,拖市一中的校园情景剧《六号球衣》代表我市参加文艺类优秀节目展演,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并代表湖北参加了全国比赛;由拖市一中创作的舞台剧《红雨伞》,曾在湖北电视台展播……
基层党建助推人才培养拖市一中十分注重建章立制,学校支部与党员签订《双管三评目标管理责任书》,半年初评,年终总评,每个党员时刻处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中。并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新党员发展工作,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强化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考核,严格“三会一课”制度,通过一系列公开竞聘工作,选拔出年纪轻、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一线教师补充到学校领导班子中。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将优秀骨干教师培养为党员发展对象,让业务骨干中的80%成为党员教师,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设立“党员教育教学示范岗”,开展岗位大练兵、党员教师上公开课等活动,全力打造一支热爱教育、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党员教师队伍,推动教学管理和教研工作上台阶。
多元文化彰显特色内涵作为国家级首批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拖市一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践行了“足球从娃娃抓起”的目标,学校积极探索校园足球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活动模式,不断完善保障措施,有效推动了校园足球活动在全校师生中的广泛开展。学校足球队多次在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上名列前茅,在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中勇夺佳绩。 开展戏曲进校活动,以艺化人。拖市一中成立了楚剧、花鼓戏、京剧等十余个师生艺术学习表演团体,成为师生学习戏曲、展示才华、快乐生活的舞台。学校还组织教师编写了多本校本教材,为戏曲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和载体,与其他艺术表演团体结对互动,组织教师观摩专业戏曲课堂,牵手名家票友接受艺术指导。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拖市一中等校被我市确定为戏曲进校园试点学校,在校园内形成了浓浓的戏曲氛围。 创建多元文化,铸就特色品牌,拖市一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累累硕果,学校教师作家出版个人文学专著30余部,教师合集多部。2017年,拖市一中正逐步实施省委宣传部、省全民阅读办组织的省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的一个子项目《读书的力量》文学创作项目;学校被省委组织部授予“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并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湖北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第一批示范点”;学校连续三届获省足球联赛第七名,有50余名足球特长生走进了省级示范高中,多名优秀队员被省体校录取;此外,教师创作的《红雨伞》、《六号球衣》、《桔林情深》、《小手拉大手》等剧目在省市乃至全国获得较大影响。如今,拖市一中已成为校园文化之花盛开的乐土,教师快乐兴教,扎根农村,文化建设真正成为教师队伍素质及学校办学品位提升的推动力。天门日报

  • 回复0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