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

2017-12-12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万   回复 8



红包,从传统意义上说是长辈给晚辈的压岁钱。明清时期,人们把钱用红绳串起来送给孩子们。民国之后,用红纸包裹,红色喜气,象征着好运的到来。扑克牌大小的纸包里大有乾坤,给人一种神秘感。
红包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它给人带来的心里感受是一样的,得到它的孩子们就是最幸福的。它是小孩子的专属产物,没听说过哪个成年人还要红包的。长辈把红包送给孩子们,红包里装的不只是压岁钱,还有长辈们对孩子的期望与祝福。孩子长大了,就不经意间变成了掏钱包给别人红包的人。
我小时候也得到过红包,但不是用红纸包裹的,农村接触新鲜事物的节奏始终要慢些。一般都是几张崭新的五元钱,我那时没有红包这一概念,只知道那是钱,可以买东西吃。其实,那年月在农村很多人都不知道红包是什么东西。
后来去城里的人多了,在加上网络时代的到来,这些人便慢慢的主导潮流,红包就传开了。村里哪家要办事(请客)了,其他人家就要去送份子钱(有些地方也叫人情)。有在外地的便直接用手机微信发红包,但这是很让人头疼的,城市打工者和乡村劳动者之间的差异也决定了红包的大小。份子钱没有明确给多少,这是一场心理战,有时甚至会因为这个而伤了和气。
六百多年前的农民领袖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当上洪武大帝后更是心系百姓。他曾发布乡里之间互助互济的文告,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的“随份子”。
时过境迁,当份子钱遇上红包,已经变了味道,这时候的红包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随着网络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微信、支付宝、各种关键词为“红包”的APP充斥着我们的视野。红包已不再是压岁钱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商家与顾客间的游戏形式,一种互联网派发福利的工具。
2014年春晚,腾讯公司的微信平台推出“新年红包”应用,手机抢红包诞生了。这应该算是一种潮流,它有一定的趣味性。
我曾经写一个网络段子,是这样的:

少壮不努力,长大抢红包。
举头望明月,低头抢红包。
红星闪闪亮,照我抢红包。
春眠不觉晓,醒来抢红包。
生当作人杰,死亦抢红包 。
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抢红包。
夜夜思君不见君,原来君在抢红包。
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使劲抢红包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抢红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天到晚抢红包!
车间突然很安静,全厂都在抢红包。
为衣熬得人憔悴,再累也要抢红包。
辗转反侧夜无眠,只因还要抢红包。
七月放假干点啥,空调房里抢红包。
亲朋好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
多年以后,垂死病中惊坐起,为了继续抢红包。

看了之后,我们可能呵呵的笑,但更多的是应该反思,为什么几角钱甚至几分钱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呢?可以让我们疯狂到如此地步,它值得让我们去浪费时间吗?我绝对没有轻视几角钱的意思,只是觉得红包文化不应该以这种方式来传承。后来想一想,这个抢红包的“抢”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没有必要太介怀!
2017年,手机抢红包已不再那么火热,开始流行商家送红包,电台送红包。微信和支付宝针尖对麦芒,其中马云最为疯狂。
今年的双十二是最振奋人心的,我们平民百姓也过了一把免费得红包的瘾。这好像又回归了本质,由强势方发给弱势一方,心理上和以前相似,不管得到多少,最终都会得到一份好心情。
这两天听到很多人用调侃的语气说:“马云给的钱,不要白不要”。是,真是这样,没有人会拒绝好运的。但要明白一点,红包,它只是属于孩子们的。我们只是被一种“人类与支付网络和睦共处”的假相所蒙蔽,有一天,还是要从你这里双倍的拿回去。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如今,红包以各种方式取悦着人们,已经偏离了传统文化的轨道。它给人们带来的辛福感或许只是一种错觉吧!


还没有人进入打赏大厅,快来打赏吧
  • 回复8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小楼听雨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25

2017-12-12

粉丝 215

2017-12-12

粉丝 12

2017-12-12

粉丝 215

2017-12-12

粉丝 19

2017-12-13

粉丝 215

2017-12-13

粉丝 8

2017-12-19

粉丝 215

2017-12-19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