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背砣,换酒喝……天门这些传统儿歌,你还会唱吗?

2018-03-02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2.6万   回复 12

“天门传统儿歌”是指20世纪50年代前(包括其前后)在小朋友中传唱的儿歌。如今已是白发皓首的老妪、老翁,都曾受过传统儿歌的熏陶。传统儿歌是小朋友接受启蒙迪智的有声读物;传唱儿歌是小朋友认识事物、感受生活、感知事理的重要途径。从历史角度来看,传统儿歌的认识价值、美学价值、教育功能是不可忽视的。
天门传统儿歌,从传唱方式上可分两类。幼儿咿呀学语时,由照护的人如爷爷、奶奶传唱。如“背背砣,换酒喝;酒冷了,我不喝,还是要我的背背砣”。这是把幼儿背在背上,晃晃悠悠,边走边唱的。走着,走着,小朋友在极有节奏的哼唱中,慢慢睡着了。
“月亮哥,跟我走,走到南山卖巴篓” “洗金菜,洗银菜,洗到半夜里不回来;鸡子叫,狗子咬,半夜里一个撒尿宝”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类儿歌,充满着柔情、爱抚,再爱哭闹的孩子,在爷爷奶奶的背上,几番哼唱便不哭不闹了,成了爷爷奶奶的“乖乖”“娇娇”。
另一类是小朋友们在游戏中,自己相互传唱的。这类儿歌在传统儿歌中占的比重极大。
不少传统儿歌的教育功能体现在语言训练上。一则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连句的儿歌,堪称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精品。“三岁的伢,会放牛。放的什么牛?花牛。什么花?菜籽花。什么菜?辣家菜。什么辣?胡椒辣。什么胡?洞庭湖。什么洞?狗洞。什么狗?豺引狗。什么豺?劈柴。什么劈?斧头劈。什么斧?豆腐。什么豆?黄豆。什么黄?蚂蟥。什么蚂?蚵蚂。什么蚵?南京来的一条大花蛇。”这则儿歌,语言简练,一问一答不足百字。儿歌中出现的同音字有“胡”与“湖”、“豺”与“柴”、“斧”与“腐”、“黄”与“蟥”等,小朋友们唱来,饶有兴味。涉及的名物,则有二十多种。动物之属则有牛、花牛、狗、豺引狗、蚂蟥、蚵蚂、花蛇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物则有花、菜籽花、辣家菜、胡椒、斧头、豆腐、黄豆等。一则儿歌组织了近三十个词、词组,且句句环扣,对于蒙童来说,这不是最好的词汇教学吗?
天门传统儿歌创作立意上天真、率性、童趣,符合小朋友富于想象追求新奇的心理特征。在儿歌中,儿童是中心,是主宰。好多儿歌都体现出尊重儿童、顺从孩子天性自然的思想,所以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如“三岁的伢,会栽葱,一栽栽到河当中。走路的,不伸手,等它开花结石榴” “张打铁,李打铁,张家的门口卖茶叶。茶也香,酒也香,十个鸡蛋摆过江。大姐骑龙马,二姐骑海棠。海棠过沟,踩到泥鳅;泥鳅告状,告倒和尚;和尚打鼓,打了阎王的屁股。”在成年人看来,儿歌中出现的事物是荒诞不经的——“葱如何能栽到河当中?” “葱又如何能开花结石榴?” 可是小朋友们说行,就行。这些儿歌体现出来的灵性,是小朋友们成长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小朋友们往往在游戏中传唱儿歌,游戏就是小朋友们的社会实践。小朋友们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充当某个角色,并且独立自主地完成好角色扮演,是对家庭(孩子)、学校(学生)中角色的转换,是离开家长、教师监护的一种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讲,天门传统儿歌的传唱,有利于小朋友们的独立成长。小朋友们在儿歌传唱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助、谅解宽容、友善融洽,而这些正是社会成员所需要具备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大量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新儿歌,逐渐取代了旧时传唱的儿歌。新儿歌的认识价值、教育功能可能都强于旧儿歌,但传统儿歌的作用又是新儿歌所不能完全取代的。


你还知道哪些天门传统儿歌?
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 回复12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天有好大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12

2018-03-02

粉丝 12

2018-03-02

粉丝 29

2018-03-02

粉丝 21

2018-03-02

粉丝 274

2018-03-02

粉丝 712

2018-03-02

粉丝 11

2018-03-02

粉丝 9

2018-03-02

粉丝 9

2018-03-02

粉丝 7

2018-03-02

粉丝 128

2018-03-02

粉丝 44

2018-03-02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