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难为一季秋思

2019-09-09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6027   回复 0


秋,泛起人特多的遐思,更唤醒人特多的神往,尤其是人到中年的时候,即遭遇许许多多的外因斥排,也会不例外的被内因所困。

人这一辈子想完完全全的一帆风顺的不是蛮多,但如果是一点苦头都不尝的话,也很难出人头地,说到出人头地的问题也不是没有,过分的追求完美或者享乐的出人头地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就像人们常说的:“狗肉上不了正席”一副肉架子。

命运的版图上,人类越来越爱把自己包装的好上加好。于是把自己所经历的过往和心酸抛诸脑后。有的稍微比别人好那么一点点就像刚脱毛的鸡公,幻想着上树。这是人类的劣根,谁是真正的扰乱视听的罪魁祸首谁又是真正的为大自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一时三刻还很难分出胜负。因为,很多的东西在当下的时空已经没有实际的用途和意义了。

市面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话尽管风趣,但似乎还没有完完全全的揭开人类生存的本来面目。毕竟社会上还是要有点真材实料的好,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去遛遛 ,可这个时代的马真要是拉出去遛的话,还不得累个半死。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做派是否要三思而后行呢?

这又应了农谚所述:赚钱的不费力,费力的不赚钱,数十年的生活积累,我还是真信了。我信贫瘠的土地长不出活命的庄稼,我信人是累死的也是被气死的,我更信贫穷只能玷污善者的生活质量而不能缩小向上的意志和生命的存在感。凡此种种,在生命迂回曲折的生死线上,不过是一来一往,来生与去死这是生命无法逃避的事实。对于生死理解的程度不同,生活的变数也就不同。尽管如此,但更多人都向往生,而不乞求死。如果以比例的砝码来概述生死,那应该是最大的不公平了吧?

所以,改变贫穷的现象及生与死的概率,首先还是从改变生态环境着手比较有效率些。恶劣的环境只能磨练人类的意志与毅力,浑然不能改变一片森林的根系!

许多功成名就的例子摆在面前,就不必赘述了,试想,假如环境真的围困你的时候,不妨换个环境,中国的俗语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树挪死,人挪活。兴许对有部分人还是用得着的。

余生很长,余生很短。秋思很长,秋思很短,抓住每一个美好的瞬间,调整自己,调整生命的节奏,你生活的负累与不堪或许就峰回路转了。
  • 回复0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