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一次回家过年

2019-01-31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9万   回复 7
记第一次回家过年 小 小 又到了一年一度回家过年的时候了,人们又开始忙着迁徏。 我的老家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江平原腹地,与省会城市武汉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多千米。现在交通便利,从武汉开车二个多小时就到天门了,如果在汉口坐动车,再转公交车也就一个半小时左右,可以做到说走就走,没有后顾之虑。 但是,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回家过年的经历,回想起来真叫人寒心。 时间拨回到一九七O年七月中旬。一纸招工通知书把我们这一批下放的部分知识青年招工上来,而且还是招进了省城武汉。由农民(好听的说法是知识青年)转变成工人。光荣啊!,那个时代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不仅有政治上的荣耀,而且觉得有一个可以永久能端着的"铁饭碗"了。 第一批招工的是重工企业,都是工作很辛苦的岗位。政府按招工单位应招人数统一划分招工范围,进什么单位全凭机遇,我们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哪有什么理想,更不可能有个人的意愿,我们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搬。能招工上来就谢天谢地了。 我们三百多人一起被分配到了当时长江航运公司所属的青山船厂,这个厂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的重点工程之一,选址时要求远离市区,便于发展,于是就选在了青山镇下游二公里处,从版图上看地处武汉市的东北角,倚靠长江,面对天兴洲,夹在汉口至阳逻之间,离武昌城区20余公里。原先是比较荒凉地方,交通极为不便,俗称武汉的“西伯利亚"。 转眼半年过去了,春节就在眼前。到了外地职工可请探亲假的时候了,我们归心似箭,纷纷办好相应的请假手续,兑换好省流通粮票,第一次准备回家过年。 按国家规定,家在外地的职工每年有十二天的探亲假,人事部门根据远近再适当的增加路途时间。衡量外地职工标准是当天回家后能否当天返回到工作的单位,那个年代,我们回天门一趟可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除了时间上假难请,车票难买,还有更重要的是没有钞票。可怜的一点工资吃饭都不夠。虽说一张车票只要4元2角钱(后来走汉川后降为3.9元),可是回去一趟包括市内交通,来回差不多要用半个月的工资,那时候从汉口到上海坐轮船的五等舱也才2元6角钱,而且可以享受船上配有的淋浴室,阅览室,乒乓球室,吃饭也不用粮票,还可欣赏沿岸风光,比坐汽车舒服。如果是春节回家,也是一票难求。

http://bbs.datianmen.com/forum.php?mod=image&aid=273708&size=300x300&key=852fe006d7a100f8&nocache=yes&type=fixnone
冬天是枯水季节,汉北河不能走船,武汉到天门唯一的交通就是汉口新华路长途汽车站的班车,每天两班,分别是上午六点半和八点半发车,春节期间加一个台班,全部运能只有一百三十五人。 70年招工后,天门的知青被招到武汉工作的人不少,一下子都集中在春节前一丶二天回家,加上部队转业的,探亲的,大学生放假的,能买到一张长途汽车票,比登天还难。 车票是提前一天在车站售票窗口开始发售,开售时间是早上6点。 如果从青山船厂早晨5点半出门,步行25分钟到青山镇轮渡码头,乘最早的六点钟的第一班船,到汉口粤汉码头是7点40分(上水慢20分钟),步行上岸再转30路公交车,到新华路车站已是9点多钟了,这算是顺利的。所以想排队买到车票,必须提前一天晚上去车站排队,一个人还不行,排队时不能离开,需要多人轮换,否则上个厕所都不可能。 腊月二十七号那天,我们几个好友相约结伴回家。提前下班后启程离开青山船厂,傍晚时分到达新华路,先到车站去排队,要等到第二天(腊月二十八)清早才能买腊月二十九号的车票。我们大约排到四十名左右,按一人只卖二张票算,应该是可以买到的。 冬天,老新华路汽车站售票大厅地面阴暗潮湿,别说取暖设备,连坐椅都没有配备的,一个个只好站着。 回家心切,只能一个挨着一个排着,后来排队的越来越多,大厅内基本上挤满了人,有热心人主动出来维持秩序。这一晚上就这么熬啊,等啊,饥寒交迫。两点了,三点了,四点了,有好事者当起了报时员。 五点钟刚过,高高的,像狗洞一样大小的售票窗口上,从门缝间射出一丝光线,可能上早班的售票员来了,大家一窝蜂地向窗口涌来,排了一晚上的队形全散了。整个大厅乱成了一锅粥,尖叫声骂娘声不绝于耳,有的直接爬在人的头顶上,死死地扒往窗户,个子小的根本陇不了边。 不知又过了多长的时间,窗门打开,开始售票。扒在窗户上的人利用他的优势,将钱伸进去,说一声”天门的二张"就可以了,洞口很小,光线又暗,售票员根本看不到窗外购票人的面孔,只能认手,哪只手递的钱,就把找零的钱和车票塞到那只手上…,这种售票方式,回想起来,我还真佩服售票员的识手能力,居然还没出现拿错扯皮的现象。 抖狠的哪一拔人买到票离开后,秩序稍有好转,带着袖章的车站值班人才出来维持秩序,可是不到半小时,窗口内的喊话声听的清清楚楚: "潜江的,沔阳的,天门的…票卖完了,明天再来!" 135张票,没卖多少怎么就没有了呢? 看来买张汽车也需要找关系。 我们初到武汉工作不久,还没有混到能夠找路子开后门的份上。没想到买张汽车票这么难,我们像洩了气的皮球,打算回厂算了,不回家过年。 我们往粤汉码头方向走着,牵挂父母的心情反复出现在脑海中,不行,第一次离开家乡这么长时间,一定要回去。只好乖乖地又回到售票厅,等到晚上再来排队,到第二天(即腊月二十九号)早晨再来买大年三十的车票。 http://bbs.datianmen.com/forum.php?mod=image&aid=273707&size=300x300&key=5800a2ba3a3e20b6&nocache=yes&type=fixnone 又辛苦了一个晚上,终于在腊月二十九号清晨买到了回家的车票。上面盖的日期章是1971年元月26日 开车时间 上午8:40, 加班车, 座号分别是35,36,37号,票价肆元贰角,以前长途车最多只有45个座位,好险,如果被他们再截留几张,可能又抢不到票了。 经过一天二晚的苦熬,终于买到了车票,心里还是很高兴的,那时年轻,还不觉得特别累。只是减少了在家团聚的时间。 拿到预售的车票,不能马上回家,还得再等一天。 这一天的时间很无奈,如果我们回到单位去,呆不了多长时间,晚上还得再从青山过江赶到汉口来,8分钱的公汽票加上二毛钱轮渡票,来去要伍毛六分钱,路费也夠我们一天的伙食费了。那个时代,我们被定为学徒工(三个月都可掌握的那点技术要学三年),第一年是每月十八元钱的工资加2元钱的工种补贴,共计二十元,每天生活费只能控制在伍毛之内,还有日用品需要购买,邮票,理发,交通费等一些必要的开支也要安排好,节约一分钱也是好的。于是我们几个人决定不回厂,就在汉口东逛西游,饿了买碗面条充饥,困了再到候车厅休息,这样又混了一天一晚,腊月三十的中午才回到了久别的家。前后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如果步行也可以走到了。走近路还不到150公里。
http://bbs.datianmen.com/forum.php?mod=image&aid=273706&size=300x300&key=0c72b1113b3cbbaa&nocache=yes&type=fixnone

三天三夜没有好好地休息,回到家,放下行李,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睡梦中似乎感觉到父亲母亲和一家人都围着我,嘘寒问暖,还不时地催我起来吃年饭。我哪能吃啊,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浑身发烫,肯定是脸色难看,把母亲急得团团转。 大过年的,父亲只好去和平街联诊所把值班的医生请来看了,量体温,高烧40度,重度感冒。打针吃药,姜汤侍候……一家人忙前忙后,使我的病情才有所好转,全家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第一次回家过年的经历,成了我永远难忘的记忆。 2019.01.30于上海
  • 回复7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45

2019-02-14

粉丝 976

2019-02-13

粉丝 3

2019-02-02

粉丝 4

2019-02-01

粉丝 842

2019-01-31

粉丝 4

2019-01-31

粉丝 22

2019-01-31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