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发展平原康养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策略

2020-04-14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1.7万   回复 0
天门市发展平原康养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策略
摘要:乡村田园+农旅结合+健康养生作为三产融合的新业态,因其看好的赢利点,从业者和消费者都竞相追捧,其产业发展已势不可挡。天门市虽说没有5A级景区,但利用现有的农业的基础和条件,突出江汉平原独有的美食美味,讲述天门特色的三蒸美食和历史文化,对接武汉城市圈,创新品牌与营销,可打造现代农业+平原康养的升级版。
关键词:天门市;康养产业;品牌策略 

康养产业是集聚发展潜力和空间的朝阳产业。从目前的几大消费点分析:教育培训3万亿、200家房地产8万亿、医疗8万亿、养老及健康产业5万亿。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为2.12亿,到2050年将达到4.8亿,预计养老及健康产业消费达到8万亿。

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康养产业可以分为高原康养、山地康养、丘陵康养、平原康养。平原康养主要集中在农业发达地区,康养产品以绿色果蔬、保健食品等为主。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北纬30度阳光,一江两河浇灌,自然生态农耕,具有发展平原康养产业的先决条件。
1天门市发展平原康养产业的基础条件 
1.1能生产“富硒+有机”功能产品
专家分析,江汉平原的硒资源来自恩施山区硒矿的历史性冲涮。根据湖北省地质矿产局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对天门市土壤硒含量的测定:全市含硒综合值在0.35mg/kg到6.06mg/kg之间,极大值位于净潭乡钟村村,达到6.06mg/kg,含硒量(≥0.3mg/Kg)土壤种植面积133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80%。天门市已初步确定了12个富硒农业种植优选区,建立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近50个,面积30万亩。目前该市已孵化富硒农业品牌260种,四海生态科技生产的“鳅稻”富硒生态米获得“中国特色硒产品”称号。除农作物和家畜家禽外,天门野生动植物约有1100余种,其中动物200余种、植物900余种,这是天门市天然有机食品开发宝贵的动植物资源。实施“硒+农业”、“硒+文化”、“硒+旅游业”、“硒+现代服务业”战略;依托其自然风光和地势地貌,创造“健康生态,绿色环保”的现代生活模式,富硒+有机,可成为天门平原康养产业的一张名片。
1.2能提供“特色+绿色”品质食材 
天门三蒸、黄潭米粉、蒋场干子、天门锅盔、和玉牌花椰菜、岳口芋环、天门义河蚶等,这些特色美食是时代历史的见证,是厚重文化的呈现,更是浓浓乡愁的源头。 近年来,天门市制订了特色品种区划:天东双水双绿、天西蔬菜药材、天北四季瓜果。同时,建立了六大特色功能性主产区。传统特色产品如义河蚶、芋环、苋菜、水八仙(荸荠、慈菇、野莲、野菱、藕带)等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中药材种植产业(黄蜀葵、半夏)等生产基地4万亩;高效园艺产业紫葡萄、猕猴桃、双臂梨等面积8千亩。历经五年精心打造,天门已成功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国家卫生城市,生态宜居已成为天门闪亮名片。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天门空气环境综合质量长期居湖北省市州前三。绿色+特色,已成为天门农业发展的双色美篇。
1.3能分享“历史+文化”情感大餐 
天门因境内有天门山而名,相传这里是各路神仙上天下界的必经之地。“竟陵古迹多,最酷石家河”,中国考古学界泰斗、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在《石家河赞》中,对石家河不吝赞美之词。石家河遗址于1954年冬被撩开面纱一角以来,经过六十余年的考古发掘,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新认知。考古成果显示,在距今6000-4000年这长达2000年的时间里,石家河遗址一直是长江中游地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核心地点,没有之一。其城墙宏伟,石器古朴,陶器典雅,玉器精美,是当之无愧的城之始、石之乡、陶之都、字之源、玉之巅。石家河文化、陆羽茶文化、石家河文化、佛祖山文化、皂市古风国文化、侨乡文化、水乡文化、竟陵派文学、天门民间文艺与农业品牌有机嫁接,历史+文化,让消费者享受美味的同时,再享受历史农耕文化大餐。
2天门市发展平原康养产业的品牌传播策略 
2.1品牌定位:打造“江汉平原康养产业第一品牌”(见表一)
  【定位支撑】 天门:平原硒都,生态湿地,自然农耕,三乡宝地(中国蒸菜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内陆最大的侨乡)
  【定位亮点】 1、巧妙地避开了没有山区山水景区的缺憾。2、突出富硒有机食材和历史文化之美。
  【传播语】 平原生态·康养硒都
表一:天门市平原康养产业的品牌资产规划
表一:天门市平原康养产业的品牌资产规划
2.2传播策略:找到支撑讲好故事 
富硒+有机、特色+绿色、历史+文化,是天门康养产业强有力的品牌背书。
打品质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汉平原,落籽生金,天门是“鱼米之乡”,是“蒸菜之乡”,还是“富硒之乡”,不同的地理环境就生产不同的食品,好品质一定会有好故事。
打情感牌: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风情也是卖点,产品的价值在于它背后的故事,讲品牌故事,用情感溢价,品牌故事的诉求往往会给产品本身带去更多更具有韵味的特质。
打文化牌:农产品与农耕文化一脉相传,天门不缺乏文化,把地域农耕文化与农产品嫁接,让农旅产品更具美感,是文化传播的价值所在。
3天门市发展平原康养产业的营销模式思考 
3.1目标:四大模式推进
依据自身资源和已形成的休闲农业产业版块,天门市可打造城郊田园农旅模式,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发展民俗风情旅游模式,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家乐旅游模式,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推行康养生活订制模式,实施农业指尖计划,产品可视追溯,进行“地主”计划和菜园管家订制(见表二)。
3.2构想:四大区域发展 
3.2.1天西城区片区:打造亲子文化体验园。
天门天西片和城区以创办亲子文化体验园,亲子教育以讲述农业历史演变为基调,通过星光、隧道、花海...美轮美奂的农业嘉年华和园林盆景、园林花卉、实物图片、电景观光等再现原始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渐变过程,对当地农耕文化进行挖掘,融入遗址、遗迹等文化元素。同时,举办欢“菊”一堂、花海迷宫行、桑葚葡萄采摘擂台赛、油菜花节等丰收文化活动。
3.2.2天东天南片区:打造水乡文化观光园。 
在干驿、马湾、麻洋、岳口等地,以天海龙、沉湖生态湿地、十丰生态农庄为基点,政府部门组织举办打莲湘、渔鼓、碟子、三棒鼓等比赛,举办“寻找天门最美民间艺人活动”。通过招租、合作等方式,在景区举办民间曲艺表演。节目内容:故事汇(天门民间故事徐苟山)、高翘、舞狮子、舞龙、采莲船、打莲湘、渔鼓、碟子、三棒鼓、天门民歌表演等。
3.2.3天东天北片区:打造农耕文化休闲园。 
 以石家河考古遗址、佛祖山风光、九真张家大湖、西白湖、皂市风国文化、白龙寺等景区为一线形成一个旅行观光带,沿途的休闲园区搭建稻乡文化、湖乡文化历史长廊,通过草编工艺、艺术植被、声光电景讲述当地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水稻种植史变迁;可在园区内建设小型土地庙、孔庙,放置一些粗糙的农业印象记忆物件:石磨、石碾、豆腐推磨、水车、风车等;可现场制作米糕、汤元等特色小吃。
3.2.4沿江片区:打造农旅结合度假园。 
 利用汉江生态大开发的机遇,利用“两高”开发建设和天门南站的交通优势,沿江多祥、麻洋、多宝、张港等地农民利用自家庭院,主打汉江野生鱼,或菜地自产的农产品及汉江风光、水上观光等,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武汉等游客前来吃、住、玩、游。突出乡野风景、清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把握春、秋、冬三个时间节点,学习恩施模式,吸引休闲旅游客源。
4结语 
在天门重点推进康养农业,可充分发挥好我市的产业优势,补足加工不足的短板;可发挥我市的人才优势,补足服务不足的短板;可充分发挥好我市的文化优势,补足品牌不足的短板。天门康养农业应当以陆羽茶文化为标志、以天门蒸菜美食文化和内陆侨乡风情文化为支撑,以湖泊湿地观光休闲旅游、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和石家河文化休闲旅游等旅游主题,选择“四大模式”推进、“四大区域”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产品、产业的集聚与集约。持续打造,逐步推进,天门康养产业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上形成具有一定影响的“江汉平原康养产业第一品牌”,可望成为天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成为引领天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的增长点。
2人 (含2游客) 进入过打赏厅
  • 回复0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