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洋节的思考

2019-11-05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7777   回复 2
过洋节的思考
-------
文/画僧王涛
------
单位/幸运星画室
-------

    幸运星万圣狂欢夜终于划上了句号。
    对于这些外来节日,不少朋友持反对的意见,乃至深挖万圣节的底,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大力否认这个血淋淋的西方鬼节。

    一位朋友很真诚地说:很想听听王老师对万圣节的看法,面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国人向来是对鬼神敬畏的,礼数颇多,而西方人恰恰相反,他们恶搞鬼神,释放自己,尽情狂欢……现在社会上年轻人是极为追捧西方节日的,特别是万圣节,在恶搞中无限放大,血淋淋的场面比比皆是,唯恐恶搞不够刺激!
    呵呵。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是人们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
    有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
    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
    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等等。
    另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母亲节。
    节日是一种很强的文化符号。
    中国的节日蕴含着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家族忠孝精神的世俗化。我们的节日特别强调对祖先的追思,表达的企盼对家族大团圆的情感。
    前天学生黄弘淘专门问我,中国的节日是不是比较忽视儿童的快乐。
    我说不是,中国的节日强调的是家族的快乐。大家都快乐了,孩子也就快乐了。
    三月三放风筝,端午吃粽子,中秋与家人一起吃月饼听故事赏月,重阳与家人一起登高秋游,春节拜访客人得压岁钱,哪个节日会少了孩子的快乐?
    而西方的节日则比较强调宗教性。大大小小的节日都有其宗教背景,同时又有较强的人文情怀。这就使西方节日相对比较激烈和奔放。
    圣诞节的圣诞老人和马车,愚人节的互相捉弄,情人节的激情四射,万圣节的化妆晚会也是西方文化的一种世俗化。
    节日是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
    因此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节日的推广也带有某种文化移植和文化殖民的味道。这大概是反对过洋节的朋友们的主要原因。
    其实多虑了, 随着时间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在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文化与经济的互融成为一种必然。
    节日这种形式感极强的文化符号,因其便于复制而互相交杂成为必然。
    但正如西方人不可能贴几张对联就表示他认可、理解中国文化一样,中国人戴几个面具送几朵玫瑰也同样不可能就一定是认可和理解了西方文化。
    没有基督教情怀的人,过圣诞节万圣节纯粹只是图个好玩。
    我们拿来的其实是一种异域风情的欢乐。所以很多人说:节日只是一种让我们欢乐的理由。
    人家是个不求甚解的玩耍心态,你却非得去较真,是不是认真的过于无趣?
    
    特别是在商业领域,一切节日只是个商业促销手段,你去给他讲宗教讲文化,岂不可笑。比如马云搞的"双十一",你给他讲文化讲传统看看?
    我的观点是:传统节日我们认真去过,给孩子们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快乐。
    对各式防不胜防的外来节日,商家和孩子们想闹着玩玩,又有何不可!
    就象我们闲了找个理由搞个朋友聚会haPPy一下,很正常的!
 
    中国人的血液中沉淀的凝重太多,为什么不能在生活中多找些无伤大雅的轻松与快乐?
    对文明、对文化、对他人最大的尊重是:
    我不完全理解你,但我尊重你的生存、发展与快乐。
    其实最厉害的文化是兼容并蓄的杂交文化。博大一点,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会更加富强和快乐。
  • 回复2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87

2019-11-05
2019-11-12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