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渴望父母关爱

2012-02-27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4.3万   回复 24
记者 裴弼龙

  有一群孩子,本应围绕在父母身边顽皮、撒娇,然而,却总也听不见妈妈的叮咛、唠叨,也见不到爸爸的悉心教导,他们的眼睛里总是充满了渴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这个名称的背后,是一个脆弱的群体,一种酸楚的生活状态。近日,记者来到九真镇周场小学,探访了成长中的农村留守儿童。
  近80%的学生为留守儿童
  周场村,地处九真镇最东端,与卢市、胡市等乡镇接壤。由于地理位置、人多地少等因素,该地区各方面相对较为落后。因此,外出打工谋生便成为当地年轻人的首选。  “全校12个教学班级,480多名学生,有近80%是留守儿童,他们大都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周场小学校长石平等向记者介绍。  教室内,是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寄宿生宿舍里,一间10平方米的地方挤满了6张木板床,有的铺位甚至同时供两个学生休息。  “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和正常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呢?”记者问。  石平等说,留守儿童的性格比较内向、敏感,不容易向外人敞开心扉,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因此,老师们经常要给这些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  “四菜一汤,荤素搭配。”临近中午,食堂内饭桌上的四道菜,是孩子们的午餐。  “最不好照顾的还是低年级学生,有时候饭菜不合他们胃口,我们都得花上很长时间进行劝导。”在孩子们身后,年轻的生活老师李梅正在为孩子们盛菜,每天她都是最后一个离开食堂。  “留守儿童的共同性在于缺少关爱。”石平等说,学校里留守儿童占到了将近80%,多数父母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们一起生活。学校对这些留守儿童实行学习优先辅导,生活优先照顾,经济优先帮扶等优惠政策,尽可能给予孩子们更多关爱,尽可能弥补孩子们缺失的父爱与母爱。
  想念爸爸妈妈
  “好想爸爸、妈妈,好羡慕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同学,希望他们常回家看看,多关心关心我们。”这是周场小学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心声。   10岁的琪琪(化名)非常懂事,家住九真镇肖庙村,就读周场小学五年级,父母常年在河北石家庄打工。她每天需步行3公里才能搭上校车。每天放学后,她除了帮助爷爷、奶奶干家务活外,还要照看年幼的弟弟。  “想不想爸爸、妈妈?”不善言辞的琪琪重重地点了点头,两只小手死死地捏住上衣一角,眼眶里的泪水顺着脸颊一颗颗地滚落下来。  “特别想念爸爸、妈妈。”琪琪嘴里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她说,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一个月才会给家里打一次电话,每次电话也不会超过10分钟。当看到身边的同学父母来学校看望他们时,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12岁的蝶蝶(化名)显得比较孤僻,就读周场小学六年级,父母远在深圳打工,她由65岁的外公、外婆照顾。  据蝶蝶的班主任介绍,由于父母感情不是特别好,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导致她的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与老师、同学很少说话。  “虽然很想念他们,但我不喜欢他们。”蝶蝶的开场白,让记者大吃一惊。蝶蝶说,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难得他们春节回来一次,但总是能听到父母的争吵声,总是感觉自己特别孤单、无助。不愿意跟同学说话,担心被人笑话。  蝶蝶的梦想是当“快乐女生”,“每次心情特别烦躁时,我就唱歌”。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雨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儿,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蝶蝶献唱的一首《母亲》,引来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掌声中,她开心地笑了。  爱的缺失留有诸多隐患
  其实,像琪琪、蝶蝶这样的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她们的经历,是我市数以万计留守儿童的缩影。  据市妇联2010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全市共有留守儿童83770 人,占同龄儿童总数的51%,这些留守儿童分布在我市所有乡镇及农村。    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刘秋香介绍说,留守儿童由于短期或长期失去父母监护,形成了“隔代教育”、“委托照顾”、“自我监护”等现象,容易造成种种问题。  缺乏学习介入导致的学习习惯问题。由于隔代监护人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都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也很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不求上进,成绩都不太理想,往往处于中等和中下水平。  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的行为习惯问题。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监管和家庭的温暖,造成大部分留守儿童容易说谎,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  缺乏完整家教导致的心理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甚至造成了他们没有爱心,没有同情心,非常自私的性格。   不良社会现象导致的身心健康问题。社会文化环境对留守儿童存在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等经营场所违反国家规定,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还未能得到有效制止。有的网吧业主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甚至通宵经营,有不少留守儿童沉溺于网吧、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有的越陷越深,甚至到了无心读书的地步,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监管空当导致的安全隐患问题。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层出不穷。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溺水、触电等意外伤害等事件时有发生,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8万多名留守儿童需要关爱
  提起留守儿童问题,市关工委副主任程润鑫忧心忡忡:“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导致他们的成长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孩子们长期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溺爱,造成的后果是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差。”  “除了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外,要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最重要的是实现本地就业,通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让一些家长尤其是母亲留下来,与孩子一起生活,解决离土不离乡的问题。”市妇联副主席赵礼珍说,近年来,全市妇联系统共招募了“爱心妈妈”3000余人,与4000余名留守儿童结成关爱对子,有效地弥补了这些孩子的亲情和部分家教的缺失。  市教育局副局长蒋国旺认为,留守儿童要视年龄段而论。尽量不要让0到6岁儿童成为留守儿童,孩子越小成为留守儿童危害越大。他劝告年轻的父母,宁可与小于6岁的孩子一起“乞讨”,也决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挣钱的机会以后还会有,留守儿童情感和性格上的损失将永远无法弥补!
  • 回复24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4

2017-04-20

粉丝 4

2017-04-19

粉丝 4

2014-03-25

粉丝 2

2012-07-29

粉丝 5

2012-06-03

粉丝 2

2012-05-31

粉丝 18

2012-05-31

粉丝 1

2012-05-30

粉丝 3

2012-05-30

粉丝 3

2012-05-30

粉丝 5

2012-05-14

粉丝 2

2012-04-01

粉丝 8

2012-02-28

粉丝 8

2012-02-28

粉丝 3

2012-02-28

粉丝 3

2012-02-28

粉丝 3

2012-02-28

粉丝 6

2012-02-28

粉丝 320

2012-02-28

粉丝 10

2012-02-28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