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 河 记 忆

2019-05-13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7万   回复 11
截 河 记 忆
    陈李杨

    截河,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总得给她留下点什么……
    早期繁荣的截河,应该是指那狭长的南北向对街,有上街和下街之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光滑的青石板路,遗存到现在,已经是有百多年的文物了。在这里,有我蹒跚学步的短暂快乐,有我送别先母的剜肉哀痛,有我告辞祖屋的依依不舍……每一次走过青石板,我总是要情不自禁地凝眸那给了我荫庇的老屋,母亲给我留下的唯一美好记忆,就是她在簸豌豆的身影;几十年来,我只要一听见“妈妈”的呼喊,这一身影就在我眼前活灵活现。
    改革开放前,这里是“公社”的所在地,不远处的“桃园”,有粮店和棉花采购站。在当时的公社,有这样完全配置的是屈指可数的了,这也是截河之所以小有名气的原因。后来,经济越来越发达,集市就迁移到了公社门口的公路上。每天早晨,集市上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方圆几十里的农民,都把自家的土特产运到这里销售,甚至于通过这个集散地,辐射到很远很远。
    说到截河的名望,不得不说道一句歇后语“截河的荞粑-----吃了失悔、不吃也失悔”。这其实还要追溯到解放前,由于生活的艰辛,慈善的店家不得不把稀缺而珍贵的荞麦加兑大量的菜叶,做成硕大的荞粑,廉价销售。一眼看去,又大又香,还又便宜,禁不住掏钱买它几个。可吃到嘴里,却满是菜叶,尽管味道不错,难免有一丝悔意。要是不买吧,眼巴巴看着价廉物美的荞粑,竟觉得自己是个傻子似的。
    到了后来,拆区并社,包括邮局、粮店、采购站都先后撤销了,也不知繁荣了多少年的截河,又归于恬静。然而,截河仍不失风水宝地的殊荣。她东靠天南长渠,水利丰厚。往南,有笔直的截岳公路,北通白茅湖,西连蒋场。勤劳善良的截河乡亲,在这里享受着着甜蜜清净的田园生活。
    好在国家有清明节小长假,我不管身在何地,都要赶回截河,因为这里有我父母的仙灵!每次除了虔诚的祭拜,还有我对故乡的衷心祝福!
    ---截河,我永远的记忆!
  • 回复11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竹林康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19

2019-05-13

粉丝 128

2019-05-13

粉丝 4

2019-05-13

粉丝 5

2019-05-13

粉丝 16

2019-05-13

粉丝 80

2019-05-13
:文学本来就是小众群体欣赏的文化,,而新闻不一样 ,人人都可以关注,受众面大,比如哪里出了一个车祸,只要几句话的新闻便可以达到几万人看,这是新闻天生的属性所决定的,两个东西根本就不一样,根本就不能拿来对比,就如你拿一块石头和一块木头对比哪个长,哪个更好,有意义吗?
2019-05-13
 这里没指新闻,字面‘像小孩说话’(突发奇想,提些幼稚,不可能办到的问题)。
谢谢你关注。
2019-05-13

粉丝 993

2019-05-14

粉丝 51

2019-05-14

粉丝 1236

2019-05-14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