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记

2019-03-15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5万   回复 6
    最近很忙。业余很大一部分时间奉献给了足球。中超、亚冠、欧冠,好戏连台,精彩纷呈。当然还有两会,所谓国家大事,不可不察,不可不看也;还有股市,震荡得让人心烦心意乱;还有一些杂七古八的生活琐事。

   很累哦。
   幸好连日阴雨。说“幸好”,一方面,今年广州雨水凶猛,大约近十余年来最反常一回。雨下得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情深深雨濛濛。下得人身上长毛,心里头也长毛。哪也不想去,哪也难了,大多时候只能呆在家里。另一方面,于是就有了些空闲看书。得空研究一下中国古典哲学及国学,听民国大师胡适、闻一多等人讲古,或是读读诗经与孔孟老庄语录,倒是满心欢喜一件事儿,每每于颂读之中,心领神会,微笑连连,收益良多。当然,为避免阅读疲劳,也做些交叉。于是,又读读张中行《流年碎影》及格非《望春风》。
   《望春风》读了大约十天半月了罢,断断续续,读到150页,感觉有些平庸了。怎么讲?格非那些故事,还真是故的事,琐碎之极,平淡之极,非常非常生活化,平常化。换句话讲,就是没有吸引人的大的故事架构或者事件冲突。读的时候就想,这些故事,一定是格非童年记忆,对于乡村生活的童年印记的叙写。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真实,写的是五六七十年代事儿。这大约也是格非对于童年与少年生活的一种怀念与纪念。那些琐碎生活在他的笔下非常细腻细致,当然,最主要还是真实感。说到这,似乎要说到此小说的好处来了。
   我想说的是,这一百多页,整体看,故事碎且平淡,但是格非有着非常高超的叙事技术。这一点,我想,对于真正的小说爱好者,无疑要认真学一学。格非在这部长篇里,除了开篇的文字带有他短篇与中篇的优雅风格外,逐渐回到了中国传统叙事语言中,你也可以说那种说书语言或纯粹讲故事的语言。格非开始大量运用方言土语,这个方言土语,太多太多,不想举例。读起来特别亲切,就像是用我们天门家乡话在讲故事。我们的父辈们是怎么说话骂人的,格非就怎么写出来。尽管格非是江浙一带人,但其家乡语言和我们天门话却十分相近甚至相同。其实我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我的同事中,有贵州的有四川的云南的,总之在南方人中,他们在交谈中不经意说出来的口语和我们天门口语有时完全一致。所以,格非的语言非常亲切。
   那么,谈到语言,感觉他的语言和我非常喜欢的另一位小说家阿乙的叙事语言很有些相像。就是什么呢,有时候用些半文半白的叙述,看起来像半吊子,实际特别有味道。老实说,我无法拒绝这样的语言。读起来有一种微微的幽默与喜悦,但又不过,不矫情。
   为什么说他的叙事技术高超?我们一般的小说家,只用一种人称,一种视角。但是格非不,格非是学院派啊,平时读的小说还少?对,他也借鉴。也吸收。也能像胡安鲁尔福们那样玩小说,切换人称与视角。仅从本篇小说里看,他的叙述策略是,一人称有限视角下的全知视角。打个比方,就是一颗行星围绕一颗恒星转,行星则有自己的卫星。那么,这个卫星,就是“我”。这个技术,大约就说到这里,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
    但读到三分之一强篇幅时,我已经有些阅读疲劳之感了,换句话讲,他频繁使用间接引述,零碎话语引述,人称视角总是跳进跳出,常常闪回切换时间与空间,读起来很累人,有时甚至抓不到情节和人物。平淡的故事情节加以复杂的叙述技法,在这么长的文字篇幅里,非常考验我个人的阅读耐性。如果,这种技法用在短篇和中篇里,我会非常欣赏,但是长篇,重要的不是叙事技法,而是故事内容。所以,个人觉得格非还是太在意或者太留恋技法了。或者说,有炫技之嫌。
  • 回复6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波罗蜜 最后回复于 0

粉丝 31

2019-03-15
:也可说充实,也可说虚空。有时要虚空,有时要充实。这才是生活。才是生活之法。
2019-03-18

粉丝 19

2019-03-15
:当然要读的。这本书写得很好,主要是语言。很值得一读。我真的好喜欢,或者说欢喜。读起来愉悦。小说第一要有趣。无趣之小说,不如读哲学。
2019-03-18

粉丝 23

2019-03-15
:嗯嗯,写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情绪之发泄,简称“发情”,雅点说,就是“发乎情”。
2019-03-18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