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甫长篇小说《生命册》再探

2019-04-09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3.1万   回复 2
        读到166页。也就是第四章开始不久。
        第二三章,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做枪手;二是玩股票。当然,如果要捋一捋小说的脉络,第一章写的是求学求职及公职生活,二三章写的是逃离公职并下海经商。

        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就是,李佩甫对“枪手”及炒股,深有研究,或者说,对这方面的写作素材,准备充分。所谓枪手,就是文坛代笔,你也可以理解为替身,你比如金庸先生的替身,就是倪匡,金庸的很多小说(部分章节),就是由他捉笔代劳的。当然,倪匡先生晚年走出了金庸影子,也成名为大家。再比如,法国作家大仲马,出大名后,就懒了,干脆搜集一些不出名小说家的稿件,冠之以自己名字出版来赚钱。再比如传说中的韩某写作工厂的事儿,那些无名作者,就是枪手。枪手,在中国很普遍,除了小说界文学界,别的界也的,你比如武打替身,裸戏替身,职业资格(医师、律师……)考试替身。这个,好理解,我妹妹是学霸,当年勤工俭学时也曾替公务员们做过枪手。总之,枪手得隐姓埋名,得有实力,有一定的真货,或者说,得货真价实。这个小说里写的枪手,档次要低一些,就是由不法出版者与书商勾结,雇佣中文系毕业的穷困文学爱好者,按照书商的“旨意”,胡编的一些低级下流的只讲经济效益不求社会效益甚至毒害青少年的黄书。李佩甫在写这些情节与细节时,如数家珍,一度让我觉得,李本人当年为了生存,也做过枪手。

        写炒股,李佩甫也很熟悉,毫不生涩。可以想见,李佩股本人也一定玩过股票。中国目前有大约1.2亿人炒股,这个比例,还是很大的。从真实性来讲,李佩甫的写作,无疑是成功的。顺便说一下,写炒股的小说,茅盾先生大约是第一人,《子夜》里关于炒股的描述,写得较比详细,可算是正面写这一事物。小说家嘛,当然得有这种本事,什么都可以在小说中反映出来。

        但是,读过这两章后,还是觉得,这个小说的艺术性,低了些。说句实话,无论是枪手,还是炒股,这些东西,我们从新闻资讯里,都可以得到。根据新闻事件去写小说,特别是去还原生活再现生活,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的是,你有创新。你比如南美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就能根据一起杀人事件,深刻剖析现实社会生活及人性,那就是《一桩预先张扬的谋杀案》,那是真正牛笔的好小说。而在李佩甫的小说里,我看不出这种艺术的高度及思想的高度,看到的,顶多只是生活真实的还原,而已。是为批判。你比如枪手一章的描写与讲述,我们完全可以用新闻故事来替代,哦,枪手,原来是这么做的啊!比如小说里写到的玩股票,我们可以在很多股票群、关于股票的报道中,以及一些股票专业书籍中,找到大量知识性的东西来替代小说中所写到的东西。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李佩甫写这部小说,除了语言的狂欢,除了讲故事,除了自己讲得快活甚至快感满满,全然没顾及到读者的感受。那就是,你的小说的艺术性在哪?难道仅仅是讲一个故事?所以,当我看了更多的类似这样的长篇小说后,我就有了一个印象,即,中国的长篇小说整体上阳萎,换句话说,虽然他们努力努力甚至大汗淋漓,但吃亏不讨好,做着做着,就泄了。

         这个长篇,局部是有精彩出彩处,有些甚至很引人,但整体上,疲弱,平庸。我仍然不改初印象。类似这样的小说,我记得当年曾读过我曾经无比喜欢的小说家刘心武先生的《风过耳》,看过后,也是在失所望,我不知道那些评论家们为什么要吹嘘《风过耳》,不就是一个腐败者的形象描写么?语言艺术写作艺术在哪里?有什么直抵人心的东西没?为什么我们看加缪的《局外人》,我们会那么震惊,觉得那么迷人?我觉得还是,我们没有什么好故事,又不会从平庸的生活中去挖掘,去深沉思考,心里总想着要出名,要有使命感,历史担当感,要多出书,这样,未免有些操之过急,所谓的厚积薄发,不过是一句口号与一个幌子罢了。

        由此,我觉得,还是玩短篇小说有意思。短篇,特别是一万五千字左右的短篇,是非常值得玩味的,我们要的就是短篇的意境。看来,对于中国长篇小说,我不会再花太多时间去读了,就这些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而言,也不过如此,那些没获奖的长篇呢?有必要再去花大量时间阅读乎?
  • 回复2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4

2019-04-09

粉丝 7

2019-04-09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