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冬天里的一把火——聊聊川端康成的《雪国》

2019-05-22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6万   回复 1
《雪国》总算是读完了。不得不说,最近琐事太多,静不下心来读小说了。但是我这人,总有强迫症,就是阅读计划,总要至少敷衍一下才行。花了几个早上,在湖边,或草坪,读完了这个小长篇(实际上是个中篇)。

    有些小说,扫一遍,就能明白讲的是什么,有些小说,一遍可能是不行的。川端的这个《雪国》就是如此。当然,我也没想去读第二遍,因为我的定义,这篇小说没有达到顶级,用不着我去精读。当然,我的通读,是比较仔细的,至少没有跳读,或者说,基本上是一字一句读完的。

    先说说坏的印象。初读时我也写了文,表明了我的态度与看法,说,写得太啰嗦,现在,我还是持这种观点。我觉得,这只能是一个中篇,完全可以砍掉一半的文字。我对川端康成谈不上了解,没有研究,如果有深入研究,可能读这篇小说也就相对容易多了。但仅从这个文本来讲,觉得川端在感情上非常非常细腻、缠绵,甚至不厌其烦。这于读者来讲,可能是件要命的事。因为川端的讲述,极其缓慢,慢到我在阅读耐性差不多到极限了。读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就这么三个人物,作者要婆婆妈妈费这么多的笔墨?

       读的过程中,有一个体会,就是川端讲故事时,非常有耐心。这个,从写作的角度讲,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个地方。就是什么呢?我们一般的作者写小说,写个几千字就不想写了,就想收尾了。但是,小说这门手艺,实际上它的艺术,就在于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一个优秀的小说家,你得具备这种功力,把这三折,不折不扣地描述出来。我想,无论是我们的小小说写者,还是短篇写者,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我们为什么总是在写的过程中,急于表达主旨?有时候,我觉得,你写得太短,不如你写一句哲理性的语录式的话语,何必安一个故事在那呢?

      读完后,觉得这篇小说还是写得很模糊的,或者说蒙胧。

        要说好,是小说在结构上,还是前后呼应,比较严谨的;在手法上,有人说是意识流,我觉得,有意识流的影子,但还不到足够的意识流,因为小说的情节交待时间空间很明晰。即三次到雪国见驹子。时间上并没有错乱,空间上也没有频繁交叉来回。所以,我不认可这是意识流。

        但这篇小说又比较难以理解。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作者采取了大量的象征与隐喻。你比如雪国本身就是一个隐喻。蚕房是一个隐喻。岛村房间与席子上的死蛾子,也是隐喻。不得不说,雪国这个题目取得好。作者处心积虑,浓墨重彩,虚构、营建了这么一个雪国。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个雪国是真实的。因为日本北海道,大约也是雪乡。或者说,作者写的这些景物都是真实的。但是,又是非真实的。非真实,是人物。人物,是似是而非的。温泉,也是真实的。伎,或者妓,是真实的,但驹子与叶子,又是虚构的。主要的是,川端在真实与非真实间,特别是在真实的描写上,铺垫得极其厚实,这就使得人物的非真实,比较自然地融入了真实之中。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就是真实背景的厚味,如同日本的围棋一样。雄厚。所以,在营造雪国的环境与背景上,作者是下了极大的功夫的。或者说,花费了相当大的笔墨。通过这些景物或场景,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真实风土人情。这个,从长篇角度讲,无可厚非,有时甚至是必要的。

       小说在结构上,是苦心孤诣的。布局谋篇,非常讲究,非常有章法。

       一开始,出来是叶子。但是,作者故意让她一闪一隐,接下来直接写到了驹子。驹子则花了极大的篇幅,是作者主要的刻画对象。但是,读到后边,我们可以看出,真正让岛村刻骨铭心的,是叶子,而非驹子。小说一开始,就对叶子的美进行了描写,小说的结尾,更是让叶子的形象有一了个升华。叶子确实是美的,但川端却在小说最后,把这种美给毁了。这给人一种心痛的感觉。

        所以,我个人觉得,小说的重心,不在驹子,而在叶子。叶子才是雪国真正的代表。

        我们来分析一下叶子这个人物。一开始,叶子就在照顾一个病男人。后来,我们得知,叶子是驹子的佣人,相当于丫环。病男人,是驹子舞蹈老师的儿子,虽然谈不上爱人,但又丢不开这层关系。驹子之

       
  • 回复1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13

2019-05-22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