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柳风岸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高祖父牺牲90周年祭

文苑 2022-06-14 阅读 1.3万 回复 2
       从1921年建党开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2000多万烈士牺牲,这其中就有我的高祖父,也就是我爷爷的爷爷——李在浩       高祖父小名李炳官,学名李在浩(李再浩),1904年生于湖北省天门县(现改为天门市)汪场镇别台村。小时候家里是中农家庭,家境还算不错,故而还读过几年书,学了一些文化知识,懂得许多的道理。高祖父为人正直宽厚,赶上青黄不接的日子,倘若家中还有余粮,也会接济一下困难的乡邻,还会给不识字的人写写书信,春联之类的。因此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可那个年代普通百姓的日子实在艰难,地主军阀的压迫剥削太严重,年景好的时候也只是勉强度日,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被逼的卖儿卖女的,投河上吊的人比比皆是。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这让高祖父明白了,要想乡亲们能好好的过日子,必须要建立一种新的制度。        高祖父7岁那年,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后来五四运动的发生,中国社会曙光初现。高祖父17岁那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带来的新思想如满天星火一般,散布在了中华大地每一个角落。和那个时代许多的有志青年一样,高祖父也毫无意外的接触到了这散落的星火。在接触到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后,他愈发觉得,只有这样的党,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解救中国的穷苦百姓。当时正是国民党疯狂屠杀共产党人的时候,他明知道自己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为了心中这份信仰,高祖父于1929年毅然决然的参加了革命。       因为高祖父有些文化知识,能识文断字,对我们当地的情况也比较熟悉,工作上也很细致认真,不久便被安排做了徐弱乡苏维埃政府秘书。组织秘密会议,印发革命传单,号召青年觉醒,工作推进的十分顺利,徐弱乡这个地方的革命之火,开始逐步燎原。       1932年,高祖父进行秘密革命工作满3年之时,因叛徒的出卖,乡政府办公地点暴露。在得知铲共团即将到来之时,高祖父提出其他同志护送政府领导先行撤离,自己则留下来处理相关文件和资料,因为这些资料也绝不能落到敌人手里。等同志们都安全撤离了,文件资料也基本都销毁了,高祖父却因没有时间撤离,被国民党铲共团抓捕。期间,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没有出卖组织和同志,铲共团因为没有等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恼羞成怒,于是把高祖父抓到天门河马家滩杀害,并抛尸河中。高祖父英勇就义,年仅28岁。       那时的地下革命工作者,都是需要保密的,个人的一点疏忽,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还可能牵连家人。高祖父的保密工作也做的很好,对父母妻儿一概保密,当时好多事高祖母都不知道,还是牺牲后好久才知道的。高祖父牺牲的时候,家中还有一儿一女,都还很小,高祖母一个人拉扯一对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终生守寡57年,1989年去世,享年84岁。这其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口口相传到今天的,但也有很多人和事,经过这些年的沧桑巨变,早已难寻踪迹,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找不到答案了。       高祖父参加革命时,不知道自己所坚持的会不会成功,但他一定坚信,我们必须要成功。他是一名有信仰的革命战士,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战士舍生忘死,才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年2022年了,距离高祖父的牺牲,也过去90年了。有人说,可惜高祖父没能看到新中国的成立,也没能看到国富民强的盛世中华。但我想说,只要我们还记得他们,他们就看得见!       山河已无恙,英雄请安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022年6月
每个人都需要快乐,只是我们追求快乐的方式有所不同!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快乐,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快乐,当然,一个时代的人,也有着一个时代的快乐。       书信寄托思念。书信是一种很古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现代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还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沟通了。但就在几十年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农村地区还没有通电,也就不存在电话,书信仍然是普通人沟通交流的方式,那时候很流行写信,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人们,到地方安顿下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写信报个平安。在农村的的很多老人们不会写字,就找人代笔,自己口述想说的话,然后让人帮忙寄给在外地的年轻人。都是以此来遥寄相思。还有很多因为各种原因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是通过一封封情意绵绵的书信,来缓解相思之苦。       有时只要不是涉及到太隐私的事情,写完信还要拿给身边的人看一看,说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意思表达不到位的之类的,要是有那种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朋友,还请人家帮忙润润色。以前还有不少帮人代写书信的,但由于很多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方言,有些字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写,还闹出过不少的笑话。同时因为书信的大量使用,这也让当时邮递员一度也成为了热门职业,经常能看到骑着自行车,托着一大袋信件,走街串巷送信的邮递员叔叔,送来的不仅仅是一封信件,更是一份份希望与对期盼的回答。       自从电话普及以后,书信就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毕竟人们沟通交流有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方式。但曾经书信也给我们带来过一份美好,寄信时想着收信人收到后会很开心。听说有信要寄来时,更是想着收到信件时的那份喜悦。会写信,写好信,也成了那个时代的人一种独有的浪漫。       快意恩仇的武侠小说。这在很多70、80甚至90后的回忆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我犹记得在小的时候,各个电视台总是在播出武侠片,一年四季几乎从不间断。这其中翻拍作品最多的,要数金庸老先生的作品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当时哪个剧热播,那个剧就会成为大街小巷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喜欢“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大侠,有人羡慕家财万贯,运气极好的段誉公子,还有人喜欢风流倜傥,机智精明的韦小宝。我们这些小孩子,还经常学着电视剧里那些大侠们的招式打打闹闹,什么降龙十八掌、打狗棍法、轻功水上漂全出来了,甚至有时候大人陪着孩子玩时,也是如此。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金古梁温黄”这些武侠宗师的逐渐封笔离世,武侠小说曾经的辉煌不在,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虽然至今仍有这类型的读者,却也只是小众。但无论怎么说,从书本到影视剧,这些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都成了我们那些年的美好回忆,试问当年有哪个少年,不想成为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的侠客呢?       我大致能理解人老了以后,为什么会倍感孤独。时代变迁,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变得陌生;故人凋零,老朋友老熟人们也一个个先后离去。这就像我们曾经共同经历过的美好事物一样,最终都会随着时间远去,再提起这些事情,就像是一幅画卷,刻画着我们的曾经的模样。对于已经逝去的一切,也不用为此感到悲伤。黄昏再美,终会随着落日远去,黎明到来,会升起新的太阳!
        近些年来科技发展迅速,交通出行也更加便利,一日千里早已实现。随之而来的,是全民旅游的时代。七八月份的夏季,更是旅游的高峰期        那一年的夏天,我也经历了人生意义上一次重要的旅行。        帝都之行,让我更深刻的认识了一个真实的北京。北京是一个旅游名城,也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交流中心。繁华万千,极尽善美。但再繁华的城市,也有光照不透得阴暗角落。也正如有光的地方就有影,但如果没有光明,你只能面对无尽的黑暗。到此为止,这个问题不再深论。        所游之处,似诗书所述,但也不尽然。登上过立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石碑的八达岭长城。站在山巅烽火台上,抬眼望去,万里巨龙延绵不绝,古老沧桑,青山苍翠,比肩连袂,远山流云,凉风迎面,大感畅快。        结束了帝都之行,又去到了与我结识多年的老城市,广州。不过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结识了一个与我一同游山玩水的新朋友,于一一。她与我不同,我游山玩水时更多的还要去读山品水,于一一更纯粹,出游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喜欢才去。        事实证明,有个人一起行动,很多事情还是方便许多,并且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有时候,个人出行要带的东西难免有所遗漏,她准备的就要周全。于一一还算健谈,有时在见到了某些历史文物或景观的时候,我会有意无意的说些什么,她如果能接就说几句,不说就在一旁静静听着,微微颔首以示意,不会与你争短论长。        我们一起游玩过的地方不少,也常常就事论事的谈论一些有关的话题。有充满年代感的青砖古巷、庙宇祠堂,也去过具有艺术气息的创意工厂,看过中西方多种风格各异的建筑园林。偶尔也会谈一谈关于未来生活的憧憬,有些事情她想的很现实也很简单。于一一开心时会笑,会分享,愤怒时能克制脾气,而难过悲伤的情绪,能很好的隐藏起来。        夏日海滩,绝对是众多旅游活动里的王牌项目了。“我一直都在流浪,可我不曾见过海洋”,说的便是这之前的我了。        我第一次见到海,金色的沙滩,湛蓝的海水,清爽的海风,海天相接的地方,偶尔有几艘路过的白帆,自由翱翔的海鸟,波光粼粼的海面,奔腾而来的海浪,卷起朵朵白色的浪花,还有眼前开怀大笑玩水喧闹的人们。正午时分,烈日炎炎,沙滩上尤其灼热难耐,但每当微凉的海水浸润你的身躯时,便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松快舒爽。        在海边,你可以面朝着大海奋力的呼喊,也可以在沙滩上像孩子一样的奔跑,以此来宣泄你心中那些苦闷的情绪。玩累了的时候,可以静静的坐在沙滩上,享海风清爽,聆听波涛阵阵,看海浪奔涌,纵然不能解你烦忧,也能让你获得这片刻的宁静舒心。        沙滩上有孩子们在玩沙子,他们用沙子堆城堡,堆小动物,玩得不亦乐乎。可一个大一点的海浪突然袭来,他们的杰作就随着退去的海水被卷走了。可孩子们依旧不知疲倦的进行着他们开心的游戏,尽管最后都被无情的海浪卷走,一切归零。        夕阳的下的海滩更是绚丽无比,金色太阳的光芒笼罩着整个海面和天空,海天同色,光鉴毫芒,流光悬泻,万顷金涛。耳边的欢笑喧闹之声,也渐渐的轻了下来,人们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欣赏这夕阳海滩的美景。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落下,喧嚣了一天的海滩也重归宁静,只剩下奔涌的波涛之声,像是在演奏着一首曲子,直到你渐行渐远,曲终人散。        其实多年以来,我都是一个孤独的旅人。孤独不是寂寞,也不是独来独往,就像身处热闹非凡,车水马龙的大都市,你依旧孤独。其中滋味,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也许并不孤独。        后来啊,南山的风吹散了谷堆,北海的水淹没了墓碑,多少事沧桑巨变,许多人来了又回。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近代白话文开始盛行以后,出现了自由体诗,也称现代诗。随之涌现了大批优秀的现代诗人和诗歌作品,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余光中《乡愁》、闻一多《七子之歌》等这些作品或是意境优美,或是饱含深意,都成为了永不过时的经典名作,为后世万千学子树立了诗人榜样,留下了传世经典。我个人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曾经也写过一些现代诗,但大多因水平不够,保留下来的很少。但无论是从用词还是字眼,都是经过仔细斟酌,反复推敲过的,没有污秽不堪的字眼。诗歌整体也是充满了真善美、正能量,引人深思的一些内容。可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名叫“贾浅浅”的女诗人,开始还疑惑为何有那么多人批评她,详细了解之后才发现,确实有种三观震碎的感觉。先来看看“贾浅浅”的诗原作:《朗朗》晴晴喊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等我们跑去朗朗已经镇定自若地手捏一块屎从床上下来了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日记独白》迎面走来一对男女手挽着手女的甜蜜地把头靠在那男人的肩上但是裙子下两腿间流出的东西和那男人内裤的气味深深地混淆在一起类似这样的东西,不在少数,试问只要是上过学认识字的人,能将这种东西和“诗歌”联系到一起吗?用网友的一句话回答就是:“我感觉我的智商收到了侮辱”。可偏偏这位叫“贾浅浅”的女诗人,还有很多文学界大佬为其站台撑腰。其实深究这背后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她的父亲“贾平凹”,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先生的《废都》、《秦腔》等文学作品,我个人都是读过的,感觉也很不错,个人对贾平凹先生并无恶感。)但不能因为是贾平凹的女儿这一身份,而盲目追捧,如果这样的东西能被评为优秀作品,还广泛流传的话,将严重影响大众审美,对不谙世事的下一代造成价值导向上的偏差。我个人一直这样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作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可以批判现实引人深思,可以通俗易懂接地气,但不能成为审丑文化,不能以宣扬低俗、混乱、污秽来博取大众眼球。文学作品的核心导向,都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愿以后少一点这样的“诗歌”,不要玷污了宝贵的诗歌文化!
乡村夏日,伴随着窗外枝头叽喳不断的鸟鸣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散落在大地上,万物苏醒。田间路上的青青小草还带着晶莹的露珠,这时已有忙碌的人们吃过简单的早饭,趟着露水来到田野,开始了一上午的劳作        孩子们吃过饭,会趁着早晨的几分清爽,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或者是完成一天的暑假作业。        正午时分,在田头地尾忙碌了一上午的大人们回来了。他们放下农具,简单的清洗一下身体,喝口水再休息一小会,便开始下菜园子摘菜,然后做今天的午饭。这顿饭是决不含糊的,荤素塔配,还得多做几个菜,因为很可能晚饭就是这一顿剩下的了。        午后,家里总是出奇的安静,只有树上的知鸟不知疲倦的叫着。通常酒足饭饱的大人们,一般会选择吹着电风扇,美美的眯一觉。        这时安静一点的孩子,也会选择睡个午觉,或者看看电视。而活泼一些的少年们,就开始了烈日下的狂欢。尽管大人们一再告诫,天气热别总在太阳下跑来跑去,可这些活泼的少年无所畏惧。        如果村子周边有一个浅浅的小池塘,池塘里有荷叶荷花,池塘边还有几棵树。那简直就会成为活泼少年们的狂欢圣地,在池塘边嬉戏玩闹,摘荷叶各种玩,累了就坐在树荫下休息,一边享受池水的清凉,在这样的地方,他们一玩就是一下午。        傍晚时分,飞鸟回巢。吃过晚饭的人们,搬出椅子凳子坐到房屋前,趁着习习凉风,谈天说地,大到古今中外,国家大事;小到家长里短,生活琐事,都是他们谈论的话题。        而孩子们,早已回屋洗完澡,躺在床上舒舒服服的看电视了。        这是我儿时的夏天,这样的夏天,陪伴了我很多年!曾经的快乐,就是这样简单,那时的风很清,月很明,我们也很纯粹!
你见过海棠花吗?我想你应该见过吧。海棠花很美,也很艳丽,看着也很温暖!曾经有一个人是这么说的,他也很喜欢海棠花。现在他走了,走了45年了,我们永远想念着他,海棠花和我们一样,依旧年年绽放,给人温暖,似乎也是在思念那位喜爱它的人        那位喜爱海棠花的人,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那一天,噩耗传来,山河同悲,大海哭泣。当时人们的心情,正如邓小平爷爷在周总理追悼会上致词所言:“现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在为失去了我们的总理而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十里长街送总理,听到周总理逝世消息的民众,不畏凛冬严寒,聚在街头,等待灵车的到来,只为送别总理最后一程。具有关资料记载,因为当时不知道灵车来的具体时间,百万民众一直在等待,车还没来,就有很多人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一直在哭。直到后来总理的灵车缓缓驶过,民众们一直注视着灵车,等到车越走越远,到最后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才逐渐散去!        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如今,周总理已经离开我们45年了,但在提到他生前的事迹时,却无一不让我们感到热泪盈眶。        中南海西花厅,是建国后周总理居住的地方,那里有几棵海棠树,每年都会开出艳丽温暖的海棠花,还会结出海棠果。周总理在西花厅居住了26年之久,他虽然喜爱海棠花,但也并不是每一年都能看到海棠花。因为他很忙,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做,有时在外地工作,不知不觉就错过了海棠花开的日子,等到他回来,花也谢了。有几年即使没有外出工作,就在西花厅时,海棠花也开了,但他却没有时间好好看看。他每天工作时间基本都在12小时以上,有时长达16小时,清晨天刚刚亮就起床开始工作,直到深夜才结束一天的辛劳,忙碌的没有时间留给海棠花。        在周总理身边的人的印象中,他日常生活时,有两件事总是很“快”。第一是吃饭快,周总理平时吃饭,总是非常的迅速,因此他的侄女周秉德还问过,总理微笑着回答道:“你爸爸也学过我吃饭,不但没学好,反而因此落下了肠胃病,这不是好习惯,不要学伯伯。”第二就是走路快,周总理身边的卫士都表示,总理走路是带着风的,节奏很快的,稍不注意就容易跟丢。其实我们都明白,周总理之所以吃饭快走路也快,还是因为他太忙了,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他就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吃饭走路这些事情上。想来海棠花也知道他的习惯,所以每年花期都开的艳丽,只为这个来去匆匆的大忙人,偶尔能抬头看一眼,给他几分精神的慰籍和温暖!        45年后的今天,中国大地已是繁华锦绣、国富兵强。当年送您十里长街,现在也已是十里的繁华。我们每个人都记得,当年开国大典,您说飞机不够,就让飞机飞两遍。如今我们国家的飞机铺天盖地,要多少有多少,再也不用飞两遍了。您说自己没有子女,所以将骨灰撒入山河,但我们想告诉您,十几亿中国人民都是您的儿女!        周总理,请歇息吧!您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您,您喜爱的海棠花也思念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