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农村人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人民公安报讯 记者黄海波、通讯员杨保华、顾伟报道:2月1日起,湖北省公安厅在全省公安机关启动为期一年的“打诈盗骗、护百姓钱”专项行动,集中资源、合成作战、聚力攻坚侵财类突出犯罪。 此次行动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非法敛财、抢劫、抢夺、盗窃、赌博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要集中破获一批案件、抓获一批作案人员、打掉一批犯罪团伙,追缴赃款赃物,保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行动中,湖北公安机关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先,依靠“情指勤舆”一体化平台和合成作战平台,统一指挥、类案侦查、集中打击违法犯罪,提高工作效能。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湖北公安严打“杀猪盘”、网上荐股、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领导诈骗、冒充客服诈骗、虚假贷款诈骗,并建立省市两级预警平台,做好对群众的精准预警劝阻和技术反制。对传统“盗抢骗”犯罪和民生小案,湖北以抢劫、抢夺、盗窃货车燃油、盗窃车内物品、扒窃、街头诈骗、开设赌场、聚众赌博等常见类案为主攻方向,坚持快速反应、快破案件,追根溯源挖窝点、查“保护伞”,建设数据库动态管控和预警,努力为群众减少损失。2020年,湖北公安打击电诈破案数、抓人数、端窝点数等主要指标均大幅上升,湖北籍电诈作案人员大幅下降。特别是去年9月湖北省公安厅成立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突出违法犯罪集中攻坚专班以来,全省电诈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2%,环比上升20%;缴获涉案“两卡”30余万张;止付资金同比增长12倍,冻结资金同比增长3倍。
      “你借钱给我这么多年 ,现在我赚回来了,还给你” 。2月5日,已经90岁高龄的 浙江丽水“诚信奶奶”陈金英 来到金华老家 递给侄子陈其德7万元钱 ,还清了她10年借款里的最后一笔         30多年前 ,退休后的陈金英开始创业 ,租民房,买机器,找工人 ,生产中老年羽绒制品,生意最好的时候 ,一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事业高峰期,她热心公益 ,曾捐赠善款57万多元 以及价值几十万元的羽绒制品。2005年,陈金英 投资1600多万元建了新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2011年9月, 公司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 。当时,有人劝陈金英申请破产 ,避免承担债务 ,她果断拒绝了。“这哪成啊 ?欠了别人钱是一定要还的” 。陈金英先是以900万元的低价转让了新建的厂房 ,接着卖掉了市区的两套房子 ,还剩130多万元债务 ,于是,陈金英决定 继续卖羽绒服还债 。       从2012年开始 ,陈金英带着几位熟练的工人 ,租了厂房继续生产羽绒服 ,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再也没有像以前一样的销路 。为支付工人的工资 ,陈金英开始去街头、老年公园摆摊叫卖羽绒服 。即使在寒冬,当时年过八旬的她也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在户外一待就是一整天 ,常常被冻得瑟瑟发抖 。当时有记者问陈金英, 一大把年纪了 ,还欠着别人这么多钱 ,是否会发愁 ?她却笑着说 :“发愁是没有用的 ,只有把身体保养好了 ,才有能力把这些钱给还了”        随着时间推移,陈金英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 ,她也被评为“全国十大守信人物” 。被诚信奶奶打动的商家们热情地伸出了援手,帮助她在网上销售羽绒服。2018年1月, 陈金英还清了55万元银行贷款 ,没隔几天 ,87岁的她就冒着冬日寒风 ,给敬老院的140多名老人 ,送去了价值2万多元的羽绒服。 她说:“大家对我这么关心 ,我也要把温暖传递出去 ,让老人们穿着新羽绒服过冬”       今年 ,陈金英已经是90岁的老人 ,这10年里 ,她一共还了2077万元。 2月5日, 她还清了最后一笔债务,高兴地像个孩子一般 “今年过年真高兴啊!”        诚信不易,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向陈奶奶这十年的坚持致敬!

湖北人过年习俗

天门聚焦 2021-02-05 阅读 2.8万 回复 4
       谈起湖北人过年习俗,那讲究可就多了。传统意义的过年,应该是从农历冬至这天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从冬至那天开始,湖北人就要开始忙过年了,开始杀年猪,腌制腊肉、腊鱼了       小年是相对大年而言的。一般都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一向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即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而湖北省因地域不同而在时间上不尽一致。好像鄂西北过腊月二十三(多为陕西、山西等北方移民),其它地方则过二十四(多为江西移民)。        过小年的习俗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说白了就是大扫除。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即土神五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灶神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两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古代人们认为灶神要在小年这天晚上到玉帝那去述职,秉报一年来尘世的情况,玉皇大帝对这家的赏罚全在灶神的汇报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麻糖”,一说麻糖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说甜言蜜语;一说麻糖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坏话出不了口。也有的在灶门口抹点酒糟或酒,谓“醉司命”。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到腊月三十(除夕)再接灶王爷回来“过年”。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如今虽还有“小年”一说,真正过的却不多。       除夕这天,一家人团聚祭祖,吃团年饭。       拜年也是很有讲究的,大年初一,要给父亲家族的长辈拜年;大年初二,要给母亲家族的长辈拜年;大年初三,要给妻子的娘家人拜年;大年初四,给亲友拜年;大年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湖北人有拜财神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