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2509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孩子在幼儿园喜欢和小朋友攀比,教具、玩具、衣服都要最好的,要不要满足他呢?  尤女士的孩子4岁多一点,以前放在老家让爷爷、奶奶带着,后来才把她带到自己身边,也送进了幼儿园。也许爷爷奶奶跟她说过,爸爸妈妈在外面赚好多好多钱给你买好吃的,现在孩子变得爱攀比了。有一天她气喘吁吁地从幼儿园跑回来,一进门就问:“妈妈,莉莉说她妈妈赚的钱比你多,妈妈,你告诉我,你赚的钱比莉莉妈妈多是吗?”看着孩子期待的表情,尤女士只能对她说是的,妈妈赚的钱比莉莉妈妈多。可是尤女士家的经济条件比不上当地的家庭,平时买给孩子的玩具教具没有本地小朋友的好。孩子经常从幼儿园回来闹别扭,嫌自己的没有别的小朋友的好。尤女士也不好怎么批评她,毕竟这么小把她带到这里孩子也委屈。可是,怎样才能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呢?

人人都有自尊心,希望自己可以比别人好,孩子也是。3岁以后,孩子的自我评价体系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以前的内部精神满足——需要他人对自己或行为的赞赏和认可,发展到外部的物质满足上,开始通过物质比较来确认自己价值的成长过程,而这就是最初级的竞争意识。尤女士没有批评孩子是对的,但需要调整的是:没有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委屈了孩子这种心态。要知道,当大人有这种心态时,孩子更觉得父母应该满足他的要求。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比给予他丰富的物质要重要得多。


帮你支招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并消除孩子的这种攀比心理呢?我有三项建议。
  一、家长以身作则。一忌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来比。很多父母在训导孩子时,常会拿别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这样的刺激只会让孩子消极,并催生攀比心理。每个家庭的教育背景、生长环境都不同,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二忌大人之间比较。不拿自己的工作、能力、表现等去跟别人比较,要影响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学会拿自己的这次跟上次比,今天跟昨天比。
  二、教孩子用钱,学会“理财”。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念,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薪水和每月支出的标准。给孩子买东西时由孩子自己来付钱,让他学会记账,了解自己的索取与父母的付出。这不仅能让孩子懂得感恩、节制消费,还能培养其家庭责任感。
  三、转移孩子攀比的焦点,将攀比转化为动力。当孩子与别人攀比时,首先说明孩子的心理开始有竞争的倾向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比别人更好。如果抓住这种心理,把孩子攀比的焦点转移到游戏、学习、创造、良好行为等方面,这会大大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也可以将攀比化为动力,让孩子设法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此外,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认识更多东西,培养孩子对于文学、艺术、自然的兴趣。孩子的关注点转移了,就不会局限于与伙伴物质方面的攀比了。 


 文/黄绎霖



我是万千家长中的一员,应该有很多家长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我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今年刚上一年级,本来活泼可爱的他,自从上学后,变得笑声少了,沉默寡言了。孩子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是很喜欢去上学的。进入小学,最初两个月里,却是家长连哄带骗,才出门去学校。看到这一切我很痛心。学校有那么可怕吗?是什么让他变成这样的?答案是枯燥的学习、繁重的作业,一天中没有可以玩的时间。
儿子有时会与我说说学校里的一些事,比如:今天的体育课没上,我问为什么,是老师不在吗?孩子说:“是语文老师占了我们的体育课上语文了,说时他一脸的失望。记得孩子还跟我说:“我最喜欢上的课是音乐、体育、美术,我最喜欢的老师是体育老师,他们很少批评我们,上课时很开心也不用做作业。”童言无忌,家长却不能释怀。于是我和孩子的语文、数学老师交流了一下,他们解释是因为(教育局)制订的考核制度导致的,在每学期的全县教师成绩的排名的压力下,不得不如此。国家不是一直说给孩子减负吗?小学阶段开设语文、数学、英语3门课,而音乐、美术、体育这些课的一个星期课时总数也不过6节课,每天有几节课是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呢?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是这样被磨灭了,很多学生小学毕业到了初中就开始厌学了。希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改变对教师按成绩排名的考核标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比一比谁能更好的开发孩子智力,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让每个孩子既有所学又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