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10月26日上午,在天门黄潭超限站一辆轻型自卸货车因尾气排放超标被市交警支队处罚,这是天门开出的首张机动车尾气超标罚单 

当日上午10时许,天门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交警支队在黄潭超限站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对柴油货车尾气进行检测。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一辆轻型自卸货车尾气超标,执法人员当即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规定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13条规定,对该车驾驶人处以200元罚款,同时责令驾驶人尽快到汽修部门维护保养车辆,直至尾气排放达标方可上路行驶。

此次专项执法行动自10月中旬开始,旨在全面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促进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联合执法过程中,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携带便携式移动尾气检测设备,重点对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工程机械尾气进行检测,截至目前,共检测柴油货车85台次,非道路移动机械16台套。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对于机动车尾气检测主要采取定点检测为主,对于超标车辆多以教育、自行整改为主,如今加大执法力度旨在倒逼超标排放车辆及时进行维修或提前淘汰更新,推动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随着大气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严苛,天门在改善大气环境方面常抓不懈,不遗余力,先后投入无人机巡查秸秆禁烧、购买空气质量移动监测车和两套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投放空气雾炮车等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大气污染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在建工地管理,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加强机动车车尾气治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日报新闻
25日下午,天门市漫天风雪。在该市东湖路中百超市门前,几位民警大雪中用棉被裹住车祸伤者为其保暖,一直等到急救车赶到,其举动被路人拍下发到了网络上,引来众多网友点赞。    民警、群众守护伤者(廖佳琪 摄)  当日,笔者找到了在微信朋友圈被大家多次点赞的“送被”民警们,他们就是中百警务综合服务站的民警们。民警陈齐祥介绍,当天下午两点半左右,他接到群众报警,前方100米左右,有一位小伙被车撞了,躺在冰冷的雪地上,浑身颤抖。他和服务站其它几位民警立即赶到现场。  “当时雪下的很大,天气也非常寒冷。伤者受了伤躺在地上,两眼紧闭,说话声音非常微弱,浑身发抖。”陈齐祥说,经过询问在场的肇事者和群众,他得知伤者所幸只有腰部受伤,但无法挪动。于是,他和同事们立即跑回服务站拿来了一床棉被,轻轻地垫在了伤者身下,并为其裹在身上。过路的群众看到这一幕,也纷纷撑起伞为民警遮雪。  为了让伤者保持清醒,陈齐祥不停地和他说话:“坚持住,120马上就过来了。”就这样大概过了20分钟,120急救车赶到现场,几位民警协助医护人员将伤者送上急救车。  陈齐祥还介绍,由于大雪天气摔伤车祸增加,120急救数量攀升,为了能让这名伤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他们本打算用警车送伤者去医院。“当时,同事已经在赶往医院借担架的路上。”陈齐祥说。  没想到,几位民警的举动被路人拍下发到了朋友圈,引来众多网友点赞:“冬天看到这一幕,感觉心里暖暖的。”“民警温暖的不仅是伤者的身体,更是大家的心。”  “这事儿太小了,和很多事情相比太微不足道了。”民警们纷纷表示。  据了解,伤者姓杨,28岁,天门市皂市镇人,当时正打算去中百超市买东西,过马路时边走边打电话才不慎被撞。目前,肇事司机正在配合调查中。荆楚网消息

“一书记”进村

——记天门市委机关干部陈克西的故事
湖北日报讯 记者 谭亲璐 通讯员 付磊磊 向远“书记虽年轻,办事很认真。掌好方向盘,胜利到彼岸。”这是天门市黄潭镇白龙村流传的一首打油诗。村民口中的年轻书记,便是白龙村第一书记陈克西,今年45岁。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一书记”。两年前,陈克西来到白龙村,村民的生活由此改变——空调挂起来了2015年10月,天门市下派119名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市委办机关干部陈克西被选派到白龙村。白龙村有6个村民小组224户81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48人。刚进村时,三件事给陈克西留下了很深印象:没有一条通组路、全村没有一台空调、村民依然是挖井取水。一次,陈克西在村民家中过夜,发现电风扇都转不动,“这怎么过!”走访中,陈克西了解到,村里只有两台总容量130千伏安的变压器,因为电压太低,空调、电饭煲等高功率电器不能用,抽水抗旱更是奢望。陈克西带领村干部多次到供电公司反映问题,终于在今年年初将变压器增加到4台,容量扩大到500千伏安。如今,许多村民家里都挂起了空调。两年来,白龙村还先后修通了4条通组路,铺通了自来水管网,村民喝上了自来水。老板进村来了在陈克西来之前,白龙村没有一家合作社或农业经营主体,集体经济一片空白。“白龙村落后,不仅是村级资源贫乏,还有群众小农意识在作怪。”陈克西认为,改变白龙村,必须发展产业。去年10月,陈克西引进易庄特种养殖公司,流转217亩低洼地,建立龙虾养殖基地。“这里位于天北长渠旁,有良好的水生态,适合做养殖。”基地老板卢文超说,今年产的2万斤龙虾远销重庆、广东,供不应求,一些村民也心动了,准备跟着养虾。离养殖基地不远,一片收割后的稻田里,记者看到一位村民正在开挖围堰。“他叫周长山,去年土地流转时,死活不愿把地拿出来。”陪同的白龙村支部书记刘天元笑着说,陈克西磨了一个多月嘴皮子,才让他同意流转土地。如今,他却成了陈克西的好朋友。“我们是不打不相识。”周长山笑着说,他刚刚流转了30亩地,准备养小龙虾。今年10月,陈克西和村干部一起,又成功引进群星泽龙合作社,流转土地108亩,目前正在进行钢构蔬菜大棚建设,准备种植樱桃西红柿。刘天元介绍,陈克西还为村里争取了46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去年底已并网发电,一年可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咱们的“一书记”“一书记,今天又来了啊,去我家坐坐?”正在村头干活的吴纯二看到陈克西,迎了上来。70岁的吴纯二是白龙村6组村民,尽管儿子在外成家立业,老两口却不愿意搬出土坯房。陈克西每次进村,都会到老人家里坐坐,劝他们把房子改改。在陈克西的“软磨硬泡”之下,老人终于同意改造。新房位于土坯房前面,去年11月开建,占地约80平方米,两房一厅。吴纯二告诉记者,新房子花了5万多元,政府给我们补贴了1万元。年初建成后,老两口还乐呵呵地把孩子接回来过了一个新年。吴纯二说,“一书记”把我们百姓的冷暖挂在心头,让人感动,他很负责,朴实,说话办事都很干脆。农村出身的陈克西说,你跟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对你就有多亲。驻点两年,他走遍了村里每家每户,村民一见面,都亲切地喊他“一书记”。“村里20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目前已全部脱贫,白龙村也整体出列,但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陈克西脸上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