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年华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原标题:湖北出台意见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农村小学生走读上学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楚天都市报12月15日讯(记者陈凌墨)农村小学生走读上学路,一般不应超过半小时。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


  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实施意见》要求,对于上述两类学校布局原则,原则上小学1-3年级学生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路途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4-6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在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可适当寄宿,具体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县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修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按程序公开征求意见,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我省将推进两类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达到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力争在2019年秋季开学前,各地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小规模学校参照完全小学6班标准执行。其中,基本建成教学点网校录播室,满足网络教学需求建有小学科学教室,并配备相应的教学仪器;图书室生均藏书30册以上,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
  此外,实施意见要求推进学校标准化管理,并加快学校配套建设。要根据当地条件,开通通往学校的公共交通线路,扩大校车供给,满足学生上下学需求,确保安全。
  经费保障方面,落实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和对乡镇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
  意见要求,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落实农村学校教师津贴制度,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两类学校适当倾斜。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合理解决乡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保障乡村教师安心从教、长期从教。
浙江名师李克刚来我校进行“阅读与作文”专题讲座


文辞堪比丰年玉 气韵犹似幽壑兰——浙江名师李克刚来我校进行“阅读与作文”专题讲座 11月18号下午,浙江省宁波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高考、学考命题专家李克刚老师应邀来我校进行“应试作文与参赛作文”专题讲座。高中分校全体学生及语文教师参与聆听,分校语文教研组长张承英主持讲座。



李克刚老师两个小时的精彩讲座,为教师怎么教作文、学生怎么写作文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他首先用游戏的方式拉开讲座的序幕,巧用学生写作的文句“到不了诗和远方、生活未必苟且”启动逻辑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让立意推陈出新”。两位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先后巧用数学的“逆否命题”进行文字转换、巧用哲学的辩证思维进行立意推断,获得了师生的阵阵掌声。看似枯燥的逻辑推论,经过李老师的精巧设计,把一条“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逻辑链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让同学们思维灵动、轻松作答。跨学科、多角度的立体思维训练有效地提升了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克刚老师为学生讲课

而关于如何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李老师为同学们指点迷津。他认为优秀作品的关键要素在于“自成一体的结构、自成一格的语言以及推陈出新的内涵”,所以要写出优秀的作品,“必须有一个真人存在、必须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应试作文与参赛作文的“秘诀”就在这里。“秘诀”从何而来?最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阅读之功力”。李老师告诫同学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学会写出有“推陈出新内涵”的读后感,并且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大格局、大文化、大作品。最后李老师谆谆告诫全体同学“文字功力非一日之寒,绝非靠脸谱化、程式化的某种作文‘模式’所能奏效。”



晚上18时,李克刚老师和全校语文教师就“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的教学在高中分校五楼报告厅进行了深入交流。李老师强调,语文教学要将“考”和“学”有机结合,要重视方法的归纳、总结、传授,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他还现身说“法”,分别从小说阅读、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阅读四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阅读教学法”;然后从“我的立意深刻吗”“我的层面立体吗”“我的语言干净吗”“我的素材贴切吗”和“我的生活风趣吗”五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作文教学法”。他认为,文章的背后是思考与研磨,深刻的立意是关于生命的思考和灵魂的歌唱,只有经历深邃思考和反复锤炼的文章才可能有深度。


李克刚老师与全校语文老师交流


文辞堪比丰年玉,气韵犹似幽壑兰。李老师的讲座让老师们不仅感受到一种全新知识的传授,更领略到一种大语文观的境界。因为“文学即人学,老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语文教师的高度决定着学生成长的高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未来。”所以李老师进一步强调,语文教师一定要关注社会,传播正能量;如果教师综合素养不高,那无论你怎么追求公式化、模式化的教学都不可能做到创新而有实效。


刘振华校长总结发言


刘振华校长作总结发言,他认为语文教师要将“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理念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教师轻轻松松地教、学生快快乐乐地学,通过语文核心素质的训练去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和写作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得语文者得江山、得天下”的目标。 (撰稿 彭枫 赵珍 张承英) 李克刚老师简介李克刚,浙师大浙派语文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湖北商会教育行业委员会副主任,民革宁波市委会教育支部主委,作文竞赛与自主招生研究专家,“定考神针”教辅品牌创始人,高考、学考语文命题研究专家,“浙江高中语文团队”创始人,浙江省宁波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浙江省优秀学科带头人,宁波市优秀教师。
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湖北省“第17届中小学实验教学和装备管理”征文活动市级评选结果的通报
发布时间: 2018-11-14
发布者: 教育局信息中心(信推办)







各中心学校、局直各学校、有关民办学校:根据省教育技术装备处《关于开展“第17届中小学实验教学和装备管理”征文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地各校积极响应,认真遴选、推荐上报作品87件。经专家组评审,共评出获奖作品36件,其中一等奖6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18件。现将获奖情况予以通报(见附件)。希望各校积极组织、引导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教研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丰富教学实践活动,努力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附件:湖北省“第17届中小学实验教学和装备管理”征文活动市级获奖作品名单天门市教育局办公室2018年11月5日
附件: 湖北省“第17届中小学实验教学和装备管理”征文活动市级获奖作品名单
序号奖次单位名称姓名作品名称备注
11竟陵初级中学熊军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21竟陵初级中学杨景富 杨红萍希沃授课助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31市实验初级中学何士兵仿真物理实验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41天门中学伍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活泼金属与水反应实验”的教学实践

51彭市初级中学杨洪群初中物理“创新演示实验增强直观性”之实践

61拖市第一初级中学黎珍元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研究

72多宝中心小学冉梦洁小学科学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82多祥第三小学肖雨梦“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初步探索

92多祥第四小学徐文婷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研究

102黄潭初级中学敖彩虹“互联网+”与实验教学创新

112蒋湖初级中学曾应自制教具对化学教学的作用

122竟陵初级中学肖宏章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132九真初级中学陆小红农村学校实验教学现状及自制教具的应用探索

142市第一小学王建勋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152石家河初级中学李容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实践与思考

162石家河初级中学孙修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172小板初级中学汪轲浅谈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的现状与应对措施

182岳口新堰小学程俊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现状及反思

193多宝第二初级中学邹正礼如何在物理实验室上好实验课

203多祥中心小学周舒“互联网+”与实验教学创新

213多祥中心小学肖志波浅谈农村学校教育装备的管理

223多祥中心小学刘俊荣浅谈小学图书馆与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研究

233多祥第四小学景新星浅谈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243多祥中心学校邓倩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探讨

253多祥中心小学肖利利自制教具在小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63横林初级中学苏孔霖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73净潭中心小学钱劲辉浅谈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283九真初级中学肖满星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293九真中心小学曾红平小学教育装备运用浅谈

303市实验初级中学赵艳华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3市育才小学张伟操作实验——敲开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

323小板初级中学田学兵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333华泰中学杨林校区小学部陈永红浅谈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343华泰中学杨林校区小学部丁艳自制教具 让孩子更加愉快地学习

353华泰中学杨林校区小学部张梓慧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363皂市初级中学谢安红初中实验教学之我见



实小钢琴风采——第五届长江钢琴杯青少年音乐比赛(天门赛区)
作者: 刘彦希在重阳佳节翌日,金秋柔阳的沐浴下,孩子们在此结下累累果实,那是用勤奋,用辛劳换来的大丰收。钢琴作为高雅艺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上午,我校参赛选手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了美丽的天门外国语学校,参加第五届长江钢琴杯青少年音乐比赛。看,比赛开始了。 我校选手杨锦易演奏的《D大调小奏鸣曲》,如行云流水,在本次比赛中他独占鳌头,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活泼甜美的胡杨果一曲《G大调快板》收获掌声阵阵,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女孩殷玥用娴熟的技法,获得全堂彩,荣获一等奖。小帅哥笪尔文别看年纪小,弹起琴来有板有眼,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多才多艺的周天阳,品学兼优,荣获本次大赛二等奖。把玩着神奇的音符,跳动的旋律,廖雨幡荣获大赛三等奖。小帅哥张瑞凯一曲《G大调奏鸣曲》荣获大赛三等奖。我校青春靓丽的音乐教师匡睿琪老师,在自弹自唱比赛中获得全场阵阵掌声,荣获教师自弹自唱一等奖,美妙的琴声伴着美妙的歌喉令人陶醉。场上的专家和评委正对选手进行公平公正的评判。 场下的家长们为孩子们加油,喝彩,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 我校音乐老师与专家评委合影有人说“音乐是孩童梦想的开始,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懂得“学无止境”,我们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2018年湖北省特级教师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十批特级教师评选工作的通知》精神,经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市教育局考核,拟申报鲁智才、肖明祥、徐梅枝、程艾菊、方修波、李艳妮、钟大鹏为湖北省第十批特级教师推荐人选(个人相关信息见附件:湖北省第十批特级教师推荐人选信息汇总表),现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2018年10月15日至10月22日。
监督电话:天门市教育局教师管理科 0728-5342252。邮  箱:5342252@163.com
天门市教育局 2018年10月15日
附件:
湖北省第十批特级教师推荐人选信息汇总表

姓名工作单位性别政治
面貌党政职务任教
学段任教学科教龄最后学历
及年份现职称
及年份
鲁智才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男党员副书记、副
院长初中历史教研员301997.06湖北师范学院本科高级教师
2003.12
肖明祥天门中学男党员无高中语文301996.07湖北师范学院本科高级教师
2002.12
徐梅枝市实验小学女党员无小学语文272001.06湖北大学本科高级教师
2012.11
程艾菊市实验高级中学女群众无高中英语292009.07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高级教师
2005.12
方修波天门中学男党员无高中思想政治381993.07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正高级教师
2016.12
李艳妮石家河段场小学女党员无小学语文231998.12湖北大学本科高级教师
2015.11
钟大鹏天门中学男群众无高中物理211997.06湖北师范学院本科高级教师
2012.12

(审核者:教育局办公室)



原标题:为什么中国教育出那么多“巨婴”?语文课本要背锅

前言: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出了那么多“巨婴”原因就在于,语文课不再系统地读经典、不重视持续的阅读,从前的孩子刚入学堂时背的是“四书五经”,现在的低年级小朋友背诵的却是“小白兔跳三跳,小公鸡呜呜叫,太阳公公给它送了一顶小花帽。”

本文内容整理自鲍鹏山老师在7月22日的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讲座。
今天主办方给的题目是“读经典,给孩子一个好未来”,这话我不敢讲,这个尤其有点承诺的意思,这不是我讲话的风格,我只是给建议,不会有承诺。我们可以说不读经典会怎么样,读经典有可能怎么样,而不能说一定会怎样。读经典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读经典就一定好吗?不一定,真不一定。孔乙己就是读经典的,他活得怎么样?太惨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1、100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犯了一个特大错误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已经有一批知识分子在反思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我们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是**上国,好厉害,好了不起。而鸦片战争让更多的中国人明白,我们并没有那么厉害。从鸦片战争到1917年新文化运动,中间有将近80年,这80年,跟英国打我们失败了,跟八国联军打我们失败了,跟英法联军打我们失败了,跟东洋日本人——我们原来老觉得日本人是我们的小弟弟、小学生——跟它的甲午海战我们又失败了,而且败得特别惨。我们打不过西洋,也打不过东洋,民族自信心确实是严重受挫。
这时候很多人在反思。是我们没有坚船利炮吗?并不是。甲午海战,当时中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却全军覆没……那可能是文化的问题,于是我们逐渐从技术上的反思转为文化上的反思。
我们认为我们在文化上完全失败了,这样的反思到了教育上就变成什么呢?开始废除“四书五经”,全盘接受西方教育模式。我们的课程里面有了物理、数学、化学、美术、体育等内容。这些肯定是好的,我们也的确完成了教育的现代化。孔乙己学过数学吗?学过现代物理吗?都没有,我们的传统教育只有“四书五经”。今天有很多民间的读经组织,把小朋友关起来,别的什么也不学,光学读经,这显然也是不对的,你千万别信这些,光读经肯定不足以应付现代生活。
但是,在教育西化的过程里我们干了一件坏事,什么呢?就是把读经典废除了,然后学校里有了特别古怪的一门课,就是“语文”。全世界都没有这门课,只有中国有。
前年我们在上海图书馆搞一次海峡两岸三地的语文教育论坛。召开前十天,我的一个朋友从加拿大回来了,他原来是中国一个大学的教授,后来移民到加拿大去的。我说,我们正好要搞个论坛,你来给我们讲讲加拿大的语文教育吧。他在电话里马上就抗议“加拿大没有语文教育”,加拿大只有阅读课,就是一本一本读书。小学一年级一进教室,先给你发一本书,薄一点、内容简单一点,这本读完了再给你下一本;每个孩子的进度不同,过段时间给你做一个阅读水平的测试,你的水平可以达到哪一层,然后就提升,它有分级阅读的概念,但是你必须把这本书读完。这种教学方式跟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是很像的,中国以前也就是一本《论语》给你,读完了读《孟子》,《孟子》读完了读《大学》、《中庸》……一本一本读下去。
为什么说现代语文教育有问题呢?我经常去中小学学校做演讲,我就问校长和老师一个问题,我们把孩子从小学一年级送到学校,到高三毕业,12年的时间,语文课花掉的时间是最多的,但是请问你们让他读过一本完整的书吗?12年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书!因为所有语文教材都不是书,顶多可以叫“杂志”,每本教材里选几十篇课文,这几十篇课文怎么样?还不能形成一个系统,都是古里古怪的文章、古里古怪的知识的大拼盘。花了那么多课时,但是没读书,这是大问题。

2、古人精神世界的“三堂”,仅余一堂
好,然后回到大学。西方大学的教育是通识教育,他们的通识教育跟中国的通识教育差别太大了。我们的通识教育就讲一讲概论,中国文化概论这一类的东西。概论是什么呀?完全没有感性体验,全是一些抽象、空洞的东西,然后就变成一个知识在头脑里记一记,它根本不能影响人的思维,也不能影响人的行为,不能影响人的气质,它就是一个跟自己完全不相干的知识,反正我记住了我考试,考完了扔掉。
那么西方呢,它在大学里面最严格的就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内容上必须读原著,比如读柏拉图的《理想国》。读这样的原著,一本一本往下读,而且考试比正常的专业课严格得多。所以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讲了,如果在大学本科教育四年,我们教育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的教育就失败了。为什么?大学阶段根本就不是讲教育、讲职业的阶段,你就是接受一种通识教育,从而具备一个基本判断。
那么西方的国民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有什么呢?宗教。今天大家坐在这里听讲座,在西方可能就是在教堂里听讲座,他们的双休日都要去教堂的。教堂里面有什么?有信仰、有灵魂。所以我说西方的国民教育是“两堂”,一个学堂,一个教堂。
而中国现在呢,只有学堂,没有教堂,我们没有宗教信仰,绝大多数去寺庙的人也不是受教育,而是去烧香求保佑。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中国古代怎么样?古代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是由三个东西支撑的。
第一是学堂。随便一个乡村都有学堂,中国古代的教育成本很低,你愿意上的你就来,几张随便的桌子,高高矮矮、大大小小没关系,没有考取功名的老秀才来教课,教材就是《论语》,没有什么成本,乡村教育就完成了。
第二是祠堂。祠堂里有什么呢?祖宗的牌位。你一到祠堂里面去,你就会看到老祖宗在上面,然后往下数,数到自己,当然你的牌位还没上去呢。你知道你的祖先怎么传下来的,你有强烈的祖宗的文化传承、血脉传承。而且祠堂里有很多严格的东西,比如说你做错了事怎么办?大家到祠堂讨论你的事。如果你做了很缺德的事,你就不允许进祠堂了。所以在心理上它是一个很大的约束,给你荣誉感、成就感。
第三是中堂。除了祠堂之外,你回到家里,一进屋的正厅,叫中堂。上面通常挂着:“天、地、君、亲、师”。逢年过节要烧香跪拜磕头——跪天、跪地、跪君、跪师、跪双亲。这些你都要敬畏,你不能够张扬。人一定要有敬畏的东西,然后才能够有一种内在的谦卑,才能有气质,你才能是个有礼貌的人、文明的人。有敬畏的人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人,你不要以为无法无天是力量。
现在的小孩为什么是“小皇帝”或者“熊孩子”?因为他没有怕的,父母不能打,老师不敢骂,怕伤他自尊心,家长要来找了。现在的小孩,他不怕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怕他,这个小孩不完了吗?
这就是中国古人精神世界的三堂。学堂里有圣贤,小朋友到了学堂里,读《论语》,《论语》第一句话,第一个字是什么?“子曰”,子是什么人?圣人。第二句话“有子曰”,有子是什么人?贤人。这就叫读圣贤书。到了学堂里面,孩子们是跟圣贤在一起。到了祠堂里面,我们的孩子们是在跟祖宗在一起。到了家里面,我们抬头看到的是天地君亲师,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完整的。
所以古代是三堂,西方是两堂,我们今天就剩下一堂——学堂。学堂里还没了圣贤。我们今天的小朋友进入了小学,给他发的是什么教材?你去翻翻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不是小公鸡就是小白兔、小猴子。他哪是进学校呢?他进动物世界去了。

3、拿知识点考孩子,就是耍流氓
古代的孩子进学堂是跟圣贤在一起,渐渐地他就成人了;今天的小孩进学校是跟“禽兽”在一起,他能变好吗?我永远也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编教材。古代的小孩都能够读圣贤,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为什么今天的小孩只能读小白兔了呢,难道今天的小孩比古代的小孩笨吗?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小白兔和小灰兔》插图
绝对不是的。我们的“浦江学堂”,小孩从8岁二年级进来,读七本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六祖坛经》到六年级全读完,小朋友都喜欢,都读得懂,而且特别能记忆。而读小白兔,是严重地侮辱我们孩子的智商。这种语文教材不但没有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促进心智的发育,恰恰相反是阻碍了发育。
我有一次到山西的一所学校去,本来是给老师们讲教育的,翻了一下他们的教材,“啪”,我一生气把教材拍那儿了,我说今天我不讲教育,我们谈背诵。我就问他们,背这个干什么——“小白兔跳三跳,小公鸡呜呜叫,太阳公公给它送了一顶小花帽。”下面要求“背诵并默写”。我说默写是为了写字,好吧。请问背它干什么?没人回答我。好,再翻一篇课文。“西瓜大,芝麻小。背诵并默写。”请问背诵干什么?一个老师忍不住了,说,让孩子知道西瓜大、芝麻小。我说你家孩子西瓜大、芝麻小还要教啊?他们说教科书这么写,为了考试也要学。
我当老师这么多年,一直觉得用知识来对别人进行考试,某种程度上就是耍流氓。西方的教育,包括日本的教育,很少会拿知识点来考孩子。比如,我们考甲午战争一定要问你,甲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这是考知识。日本人怎么考?问,甲午战争有没有可能避免?这样以不同的方式,教出来的人是不一样的。
南怀瑾曾经讲过一句话,他说我们以前读的书一辈子都管用,现在教材上教的东西,小学读的到初中就不管用了。以前学的东西为什么会管用呢?比如说,我们教孩子《论语》,第一节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背诵并默写。现在是“小公鸡咕咕叫”,背诵并默写。前一个小孩子到了80岁,有老朋友来访,把门一开,看到老朋友来了,很高兴,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后一个小朋友,一看老朋友来了,说:“小公鸡咕咕叫!”这是什么?——老年痴呆。
在小孩子记忆力那么好的时候,你给他背这些破玩意儿,你对得起他吗?你为什么不把能够影响他一生,能够形成他价值观的、提升他认知能力的、提升他的心智的东西给他呢?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出了那么多“巨婴”?好多看起来又高又大,三十几岁了,一讲话傻小子一样,为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教育严重地阻碍了他的心智发育,整天背“小公鸡咕咕叫”,你说他的心智会怎么样?
我们90%的爱与痛,都与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
但如果他一开始背的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君子不器”,他的心胸就宽了,他的眼界就高了,他的立足点就结实了。
当然,国家义务教育发下的教材也不是说不能教,但是好老师最多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来教。“小公鸡跳三跳”,你费那么多劲教干什么呢?没必要,5分钟够了。小学生们一节课40分钟,剩下35分钟干别的。家长怎么办?让孩子在课外读一些经典,给他一辈子打下基础。
作为学生,如果老师要教,没办法,你千万不要对抗老师,应付一下就行了,然后拿出时间来读一些有难度的书。人生就像走台阶,你要想每一步都走得很轻松,只能往下走,你要想往上走,那就必须每一步都要付出努力。

3、今天的学校教育,最像“大学”的是幼儿园
很多家长问过同样的问题,既然考试不考,为什么还要读经典?我说这是典型的中国人的问题,一个美国人绝对不会问我们为什么要读《圣经》。因为他们知道,人生不仅有考试,人生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灵魂有一个寄托,让自己变崇高、变完美。
这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干什么的?你到底需要教育给我们提供什么?人类为什么需要教育?教育给人类提供了什么?
教育不是工具,教育不是仅仅教给你一些专业技能,然后让你找份工作;人类最初的教育,不是把人教育成一个专业的工具,而是把人教育成人。
苏格拉底的教育、孔子的教育、耶稣的教育、释迦牟尼的教育是头脑的教育,专业的教育是手的教育。在今天,这两者都需要。但人们往往重视手的教育,而忽视头脑的教育。而后者恰恰是教育最本质的功能,是文化的传承,是让人有文化、文明化,让人成其为人。古人的知识并没有我们今天这么多,但恰恰是那些知识不很完备的时代,出现了一批伟大的、完美的人格。

中外先贤孔子、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等都有类似的谆谆教诲图。
所以我说,读经典根本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直接的目的,而是我们心灵的需求。
当然,你要说读经典对考试一点用处没有吗?当然有用处了,甚至大有用处。
学习有三个基础。第一是智商,这是先天的,没法改变。
第二个基础,这是我们后天可以做到的,心智的发育。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人,一讲话很傻呢?我看电视上的婚恋节目,一帮男孩子、女孩子长得都很漂亮,一看年龄都大龄青年,28、29岁了,但是一讲话就像心智发育不全的样子,就是读“小白兔”读出来的。这样的孩子,你想过他将来能思考问题吗?
第三就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差,你根本没有办法理解抽象的数理问题,也没法理解文科的问题。到了高考的时候,作文怎么写?你连题目都看不懂。
一个心智达到充分发育的人,一个认知能力得到充分提升的人,他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会超乎同龄人。区区考试,根本不需要太操心。
还有家长和老师认为,教《论语》嘛,是不错,但是小孩们不感兴趣。那么我想问,现有的哪一门课是按照学生的兴趣来设置的?所有的课程之所以设置出来,一定是两个目的,第一他未来生活的需要,第二他心智发育的需要。如果根据兴趣的需要设置课程,最好的课程是《王者荣耀》。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是按照兴趣教的。老师的义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屈从于学生的兴趣。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教着教着有很多学生爱上了语文、爱上了写作,甚至将来成为作家;一个好的数学老师,教着教着有的学生就对数学产生兴趣了,将来就研究数学了。这才是好老师。而不是到学生中去问,“你们喜欢干什么呀?”“我喜欢玩《王者荣耀》。”好的,每人给你发一个手机。这是老师吗?这是教唆犯。
教育是为了未来的快乐,不是为了今天的快乐。当然,你克服了困难,学习到了新东西,能力提升了,这也是一种快乐。必须从不快乐开始,然后实现的快乐才是真快乐、长久的快乐。
读传统经典,读文化经典,不光是中国的经典,也可以读西方的经典,提升你的认知能力,发育你的心智,这是最大的功能。因为你一开始就和《圣经》一样,在这个层次上思考问题。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庄子》《道德经》《坛经》讨论的是什么问题?我告诉你,讨论的都是关乎人一生的根本性问题。根本性的问题有哪些?用哲学的话来讲: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稍微分解一点: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完美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完美的社会?什么样的政治才是完美的政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去过的人生?这叫终极关怀。
我们让小朋友读这样的书,他一下子就站到这么一个高度,一开始就要让他格局大起来。四书里有一本书叫《大学》,我们今天的小孩上学,从小学、初中、高中,然后考大学,实际上真正的“大学”不是在哪一个阶段,“大学”是贯穿人之始终的,你从一生下来你学的就叫“大学”,什么呀?学着长大,那就叫“大学”。
我说过一句开玩笑的话,中国今天的学校教育,最像“大学”的,你知道是哪个阶段吗?是幼儿园。因为小学、初中、高中教你知识;大学教你专业,跟你一个人内在的成长没关系。而幼儿园老师会告诉你,小朋友要做一个好孩子,将来做一个好人,让我用一个好人的面貌去建构好的人生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就叫“大学”。
有人问,鲍老师,《论语》到底讲了什么?我概括了一下,就三句话。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是完美的人?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政治是完美的政治?第三个问题,什么样的社会是完美的社会。所以《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我们是一个好的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好的社会,我们有一个好的政治,“三好”加起来就是理想人生。教育就是让我们知道理想的人生是什么,这是最根本的教育。




这样的现象,问题出在哪?

以下文字来自搜狐教育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

高晓松怒批:没有胸怀天下,只想找份工作,愧对名校大国重器!

前一阵,在看《奇葩说》的时候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无数清华迷妹们心目中的“清华男神”博士学霸梁植出场演讲。本来我是很期待的,但是梁植刚说完一句话,自己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但现在为毕业以后做什么工作而困惑,希望三位导师给些建议。一直笑呵呵的蔡康永老师就直接按铃将其淘汰。

耿直大叔高晓松更是火力全开,他说,你就应了北京的一句老话,“我干什么成什么,我啥也没干,所以我啥也没成。”
高晓松直言,校长、书记都跟他提到过梁植,自己知道梁植是目前清华最优秀的在校生之一。但是他没有一个胸怀天下,反而格局小到来询问一个职业学校学生的问题,毕业以后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高晓松全程毒舌冷嘲热讽,甚至以一句重话对梁植全盘否定:“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在这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 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他问了三个让梁植羞愧难当的问题:
第一,一个大名校是干什么的?
名校是镇国重器。
第二,名校毕业是干嘛用的?
不是用来找工作的,你明白吗?
第三,名校培养你是为了什么?
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一个名校生的风范。
高晓松还坦言,在清华演讲的时候,他说到“人生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讲地得自己慷慨激情、热泪盈眶,完了让同学们提问吧。结果学生就问这个问题,我们该去国企还是外企?自此以后,高晓松就拒绝再回母校演讲了。
在节目《晓松奇谈》,高晓松就炮轰过当今的名校:“这不是清华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严重问题。我们的大学几年都已经成了职业培训所了。几乎就已经没有什么理想去教你。尤其是名校,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应该胸怀天下,名校应该纵横四海。” 学生不好好学知识,逃课兼职,忙着为以后能进大公司,丰满履历。大学教授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雇佣进自己开的公司,学生都称自己的老师为老板。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大家都急功近利,利益至上,变得越来越现实。“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那么真正的名校学生应该是什么模样?
钱理群教授说过: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
今天,清华学霸博士梁植学富五车,只为了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工作,温饱自己的胃。而在上个世纪国难当头的清华学子,又有着怎样的情怀?
回到1925年左右,当时清华研究院享誉中外,而被后世广为流传的“四大导师”分别是: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格,每一位都是才高八斗、德才兼备、国之栋梁。
当时的李济27岁,李济排列第五,是最年轻的讲师,这个举世无双的团队,也就仅这五位学者。他是后来留学回国后加入的。年仅李济27岁,与梁植同岁,他以《中国民族的形成》这篇凝聚三年心血的论文,获得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他旋即收拾行装,踏上了归国之路。
从徐志摩在哥伦比亚给李济的信中可以看出,这个被徐志摩称作“刚毅木内,强力努行,凡学者所需之品德,兄皆有之”的老兄,心中装填的是“新文化,科学救国,振兴民族”等一类的理想和抱负。
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正如若干年后李济所说:“那时的留学生,没有一个人想在美国长久地呆下去,也根本没有人想做这样的梦。那时的留学生,都是在毕业之后就回国的。他们在回国之后,选择职业的时候,也没有人考虑到赚多少钱和养家糊口的问题。我就是在当年这种留学风气之下,选择了我所喜爱的学科——人类学。”
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数字才能体现你的身份地位。人一开口就是:你做什么工作?你几岁了?你工资多少?你存款多少?你有几套房子?你有几辆车子?你有几家公司?你有多少员工……
我们追求等级的越来越来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求薪资待遇的越来越多,进求人生理想的越来越少;谈车子房子票子的越来越多,谈诗和远方的越来越少。
每个人都想当大官,当企业家,当明星,赚大钱;而想当科学家,当艺术家,当思想家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不赚钱,没地位。

那么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第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感慨地说,我们的教育不是在培养人才,我很担忧。
要知道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率达百分之二十多,可我们的大学生呢,创业率不到百分之一。就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无论比沃尔盖茨还是扎克伯格,都在大学教育时期,坚持创业,探索出了创新创业改变世界的新天地。
为什么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创业率这么低?关键是不知道在哪一方面去创业,根本找不到新路子,因此大都选择了去打工。就连清华北大的学子,也对毕业以后找什么工作而感到困惑。那么学生的出路在哪里?
答案就是创新,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如果还抱着过去的陈旧观念,考大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有好生活,这条路基本上走不通了。因此才有了清华生毕业后去卖猪肉,北大毕业生去种菜,这些看起来“丢人现眼”的事,其实这正是市场所逼出来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功利教育,才是一个民族和社会救赎的希望。
第二,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
保罗·朗格朗说:“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系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现在很多高校生,只要完成学业,拿到毕业证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算万事大吉了。但其实未必,现在是21世纪信息经济技术爆炸的时代,如果你停止学习,很容易让自己的知识固化,从而被社会淘汰。所以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必不可少。
终身教育固然要重视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需要的作用,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就是经济发展的工具。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还应该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个人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它尊重学生的价值、自由、道德、理性、情感,培养健全的人格,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终目的,推崇人的个性和谐发展。
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
雅斯贝尔斯认为,学生仅仅获得知识是不够的,他们还应成为“全人”。他提出,要改善学生的人性,这种人性包括倾听别人的观点、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诚实、守纪律、言行一致等。总之,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也就是精神的培养。这种教育,它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教育,是整个人的教育,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归属于所有人的事业”。
教育者也好,受教育者也好,我们都要做到北宋教育学家张载所说的读书的真正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者:校长派
在6月4日(星期一)的升国旗仪式上,学校领导为近期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荣获佳绩的部分师生颁奖。具体如下:


肖辽远副校长公布获奖师生名单




一、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第七届“名师优课”全国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我校初中分校汪翠华主任撰写的《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获一等奖,胡定老师撰写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语言学习中的情感教学》获三等奖。



二、我校初中分校章祥林校长、教学研究中心何光书主任参加由天门市教科院主持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成性教学实践的价值与策略研究(DHA130275)》的研究,研究结果被教育部委托相关部门鉴定为合格。









三、在天门市2018年中小学师生美术作品展评活动中,我校初中分校尹永兴老师的《花香爱语系列》被评为教师作品一等奖,学生张子豪的《手眼通天》和郭梦雨的《世界之美》分别被评为学生作品二、三等奖。






谢晋副校长为获奖师生颁奖

四、我校初中分校历名教师何光书的课件《明朝的统治》和数学教师杨梦蕾的课件《平面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在2018年度(上)全国中小学论文(课件)大赛中均获一等奖。





五、我校初、高中男足健儿参加天门市第四届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暨“我爱足球”争霸赛,初中男足勇夺冠军,高中男足获第三名。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