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天门的四季

文苑 2017-07-04 阅读 1.8万 回复 29


故乡,我的家乡在湖北中部在江汉平原的一个小村庄,,自古以来就物产丰富,河流密布,民风淳朴,人民勤劳,我在这块土地上度过了我的童年与少年,那里的四季独具特色。春天,蓝蓝的天,清澈的湖水,金黄的小麦,绿绿的树;牛正把大半个身子浸在路边的水沟里,悠闲地打着响鼻;在远处的麦田里,有一对农村夫妇正在耕田,男的在前面把犁,女的在后面挥鞭赶牛。村里好多女孩头上长虱子,还有白色的几子(以前这么叫,现在叫头皮屑了),可是那时没有洗发露,甚至连肥皂都没有,对付的方法是拿煤油洗,可谓在贫困的情况下对付虱子的一大发明,还很灵的呢。 夏天,河边的风景充满生机。一些怕热的孩子小半天泡在水里,当他们露出水面时中,浑身湿漉漉黑黝黝人;走过河边时,经常看见县河边有光着背的人力纤夫正在拉纤;后部印有“汉川”“枣阳”的轮船鸣着汽笛开过,在河里泛起的拍打着岸边,以致正在岸边捶衣服的大姑娘小媳妇不得不停下来躲一下。晚餐后,几乎每家都会搬出个大竹床,用2条长凳把它支起来,小孩横七竖八地躺在竹床上,炽热的身体已迫不及待地与竹床亲密接触,很是惬意的。大人们则轻轻地在一边摇着扇子,为床上的小孩散热和驱赶蚊子,同时讲述着在遥远的天空里牛郎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他们在天上,距离很近却不能相见,等一年才能在鹊桥上见一次,小孩边望着繁星密布的星空,听着大人们的讲述,慢慢进入了梦乡。 夏天,能用来解暑的只有水果,不管多么贫困,在农村向来是不缺水果的,如傲(音)瓜、香瓜,可是汽水却是稀罕的东西。记得某个夏天,5岁的我到村里的供销社买了一瓶汽水,营业员把盖打开后,我舍不得喝,因为那时人们都没喝过汽水,营业员叫我别露汽了,我就用手堵住瓶口,快跑了3里路,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喝。奶粉更是稀罕的东西,更是没有的,一次,爹爹(江汉平原叫爷爷为爹爹)从外地回来,带来了一小瓶浓缩的奶水,家里用水稀释让我喝了好长时间。 秋天,农人们在收获了一年的果实后,开始准备做饭的燃料。那时还没有煤炭更没有天然气,农人们自有农人的办法。在路边一垛堆如小山的草垛前,大人们巧妙地把稻草编成一长条,小孩们用绞子钩在稻草上旋转,边绞边往后退,大人们则不断地添加稻草,叫绞把子,大人们再把已拧在一起的稻草拧成8字状称之为把子。软一些的稻草则用来绞要子,用来捆把子,秋后,家家户户的灶前堆满了把子。 冬天,小孩们都穿上了新衣新帽,一群10多岁的孩子挨家挨户到各家拜年,一起说“恭喜您郎过年了”,然后收到一根赏烟,全村走下来,能收20多根赏烟。我们几个小孩盼着在外地工作叔叔回家给我们押岁钱,穷叔叔给钢铁工人(5元),富一点的叔叔给大团结(10元),那两年过年时,我们都要把村里最好的摄影师请来,摄下全家福。

我的名片

文苑 2017-07-04 阅读 1.9万 回复 15
70后, 90年代初离开家乡天门市赴津参军,94年赴南京陆军工程大学上军校,毕业后服役于驻津某部, 04年转业居天津市南开区。已在《中国税务报》《今晚报》《天津日报》《杨柳青》《天门文艺》等杂志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随笔20余篇。2015年上半年按照纸质书的格式编辑整理百余篇10万余文字为自传体文集《集露成河》,微信号:QTJTAX。 06年春开始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 06年4月作为写作的起点,散文《杨柳青,一个北方小镇的年画传奇》在《中国税务报》上刊出; 09年开始追求文字、音乐、画面的融合,第一次独立制作完成的散文微纪录片《我的江汉平原》发布于家乡大天门论坛网站,获首页推荐,此后独立制作散文微纪录片30多个;05年以来每天抽一小时练双截棍,自编一个双截棍套路,所撰写的武学论文《论双截棍的境界》获有“南奥棍王”之称的叶寒冰的高度评价,称作者对双截棍的认知达到了近年来一个新高度;2017年6月25日下午3点开始和孩子一起习练咏春...... 我喜欢思考人生,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发展特长,把其当作修炼自己的手段,兴起而至兴尽而返随兴而为,在发展特长上不愿耽于一处的风景,随时准备接纳又随时准备转身,散文写作、双截棍、微纪录片此起彼伏。向往古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大行不拘细谨、大辞不顾小让”待人和交流原则;喜欢真的话、美的诗、善的眼、有同情心的人;自认为善于收集美的露珠和电石火花般的灵感,以我的匠心,情感和灵气寻找和记录那些有价值的东西。 经历了“昨夜秋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后已40有5的我不遑多让,正向“灯火阑珊处”迈进,向往大音稀音、大象无形的境界,力图随时随地学习、言行举止见“功夫”,用生命的篝火点亮时空的旷野,在广阔的天地间活出最美的姿态。2017年6月25日12:36作于津门2017年7月3日星期一晚第二稿

弹指八年,归来去兮

文苑 2015-08-26 阅读 1.9万 回复 19


8年了,经过周密的设想筹划,我终于又回到了天门
上一次回到天门,还是2007年,当年诗童还在网吧打理论坛,还有岭南楚客,傲啸客,紫色记忆等人,我也在雅斯楼上的网吧上文坛
当时孩子才3岁,这次回来已经11岁了,巷子里有不少老人已经故去,只有巷口修钟表的夫妇还在坚守,不过已由中年步入了老年,当年在我家门口台阶上写作业的邻家小女孩已经嫁人了,这次没有寻着当年和我家3岁小孩一起玩的2个小女孩。
我上军校期间还是在军队期间多次返乡,我哪里都不去,就是守在家里,感受着亲情,体会着乡情,在我看来,家乡最有吸引力,不过由于我是在卢市高中毕业的,加之我不善于交际,20多年来我只是守着天门城区的风景,却没有一个年龄差不多哪怕是交流的人,到自己的家乡只看风景,多少有些落寞的感受
因此这次回乡,尽管我很长时间没上文坛了,我还是给早前比较熟悉的五华中学的玉女老师发了短信,告知她我回来了,此前我们有文坛有些交流,此番主要是和她交流下写作和在外生活的感受,同时内心也盼望她叫上少量文友,没想到她很热情,提前她由她请客,还请了很多人,有些失控。我说我来请,最后达成她请客我出酒水。她这个人,重情,坦诚、热情,最重要的是包容。
天门的景色太美了,“东湖和西湖修的TAI漂亮”每一个天门人都这么说,这是发自内心的赞叹,东湖西湖,每天必逛一湖,有时一天逛两湖,如不到湖里逛逛,感觉这天白过了;
天门的生活太便利了,说出门就出门,生活半径都可以步行,早上去吃天门特色的早点,早点是那么丰富和讲究,人们都坐在屋里吃,白天我带着孩子上体育馆锻炼,上雅斯买打折的衣服
天门的商铺竞争的太激烈了,每天都在打折,每天都在促销,人们谋生和发财的途径永远是“开店做生意”
天门有些市民太苦了,经常看见席地而坐卖莲蓬的,我经常想把它全部买下来
天门的街区,永远是那么充满生气,我坐在工商银行的台阶上,看见人们在不知疲劳地奔走,少数富裕者开着轿车呼啸而来,漫步在东湖边,那刚劲的广场舞反映了天门人活的很带劲的状态,由西湖回来时,我还看见一些练双截棍的,不由上前和他们切磋了下,教了他们几个动作,以至和家人走失了。不由感叹,真是休闲之城养老圣地。
在我熟悉的的天门基础上,这次又增添了一些靓色。最大的收获是,多认识了一些交往或深或浅朋友,要想了解自己的家乡,怎么能只局限于看景色呢,我已经看了二十年景色了。每天,我不断地在街区寻找,
不惧炎热,在烈日下暴走,

脚来连接这个城市的土地
不惧疲劳,挑选着打折商品,
想把钱留在这座城,
每个早晨,
都要吃下风味早点,想把这个城装进胃,
每个晚上,
都要看下东湖,想把这些景装入眼
8月1日回,8月8日返,离开时侯不用多说,下次不知是何年
今天回贴后用时48分钟匆忙写就




我的江汉平原

文苑 2015-02-01 阅读 1.9万 回复 14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Dg0MTQxMjc2/v.swf2008年7月13日制作完成了纪录片《江汉平原》初稿 2013.2.16第二次制作,内容详见:http://bbs.datianme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2681 2015年2月1日再次对39分钟的版本画面和文字进行了重新加工,就是你现在看到的汉江平原之一老屋咀
http://a1.qpic.cn/psb?/V12n0KEZ3dkLib/cVkNsUJ4Znmv7pbDFuu4GV9s82Hit8FoNyGhGlwHuNQ!/b/dDMhhOKpOQAA&ek=1&kp=1&pt=0&bo=gALgAQAAAAAFB0c!&t=5&su=2105424833&sce=0-12-12&rf=2-9
http://a1.qpic.cn/psb?/V12n0KEZ3dkLib/CoOosGbQPmRuF2yZhd5MmiLwCu*nro7aBmuY3vO0VUY!/b/dB4hhOKpOQAA&ek=1&kp=1&pt=0&bo=gALgAQAAAAAFB0c!&t=5&su=2209268833&sce=0-12-12&rf=2-9

http://a4.qpic.cn/psb?/V12n0KEZ3dkLib/B3vliMmPXGF3NPVxMYqQq6mUZlMm62p4dAuFpmwyFUE!/b/dMEG6uEyLwAA&ek=1&kp=1&pt=0&bo=gALgAQAAAAAFB0c!&t=5&su=2207090033&sce=0-12-12&rf=2-9
http://a3.qpic.cn/psb?/V12n0KEZ3dkLib/kso0.8mgfblTN6l0WN1tbu0vbc57Ld.Icp9rPGMEAyg!/b/dGkPXOEPFgAA&ek=1&kp=1&pt=0&bo=gALgAQAAAAAFB0c!&t=5&su=26434721&sce=0-12-12&rf=2-9

http://a4.qpic.cn/psb?/V12n0KEZ3dkLib/RLoKdp6HnU*fhweARz.QiUGoAINgv2D19ADcOvOolpA!/b/dKZ*8eEzLwAA&ek=1&kp=1&pt=0&bo=gALgAQAAAAAFB0c!&t=5&su=2225715505&sce=0-12-12&rf=2-9
汉江平原之一老屋咀
故乡,在江汉平原的一个小村庄,1991年秋,我离开了这里,到一个北方城市参军,如今,已从军队转业的我,和家人一起踏上了返乡的列车。列车,由天津出发到达武昌后,然后转坐开往县城的长途客车,回到了县城现在的家里的第二天坐小客车到乡里姥姥家稍作歇息后,再骑上自行车,奔向30年前住过的村落—净坛乡老屋咀,这是我0-6岁的居住所在地(6-8岁时我父母分家到河对岸另建一屋,我在那边住了2年)。
自行车在坑洼不平的乡间土路上行进,约半个小时后,看见在河边的一侧,有一片树林,密林深处,就是我30年前住过的小村庄,走近老屋,在老屋门前熟悉的条形青石门槛前驻足,在上面不知留下我们多少脚印,木门的正上方是五个字“为人民服务”门的右上角的墙上挂着一个牌,黄色隶书的“军属光荣”清晰可见。仰望初夏的天空,依然和30年前一样,遥远而湛蓝,几朵白云悠闲地过,把我的思绪带到了30年前......我的脑海里还刻这样的一幕场景,78年秋后的一天,五叔高考没考上,正在家里用毛笔练小楷,室内带有尘土的方砖上全是练过的纸张,一手好字,成了他以后参军后的资本。86年,他参军到了新疆哈密,现居杭州。5岁的我则领着几个小弟妹打没完没了的“拖板车”,真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次,婆婆让剃头匠把我的眉毛剃掉了,我气的满地打滚。 老屋依然铁将军把门,就在这个门的背后,收藏了我纯真的童年,收藏了我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收藏了一个大家庭的点点滴滴,我是多么希望有人能把门打开,让我进去坐一会儿。一切都像是人间蒸发了:老屋里的人,邻居,三十年前的场景。只有老屋,仍然孤独但高傲顽强地屹立着, 30年前栽的小沙树苗,现在已经能遮住太阳,看不到顶端了,以至我的摄像机拍不下它的全貌,它们,多么像已长大的我们。 老屋,是我的爹爹婆婆在56年反右时,自天门城关下放到这个村子时创建的,至今有50年历史了,在我童年的印象里,爹爹一直在下决心要回祖产,回到城关(经40年的不懈努力, 93年终于回城关)。我们父亲有6弟兄,最初都是在老屋住,后来都成家立业了,1985年前因参军、上大学、进工厂离开了天门,他们的职业有军警、公务员、民营企业家等,现分布在武汉、天津、北京、杭州、绍兴、深圳、美国等地。6-8岁(78-80年)时我父母分家到河对岸另建一屋,我在那边住了2年,随我随父亲到卢市镇机械厂上学,85年在我读初二时,我们这举家迁到卢市镇机械厂,91年高中没考上大学,遂决定从军上军校,我婆婆支持,我爹爹反对,他希望我接着货店。93年爹爹婆婆收回因56年反右时没收的房产回到天门市区,大家庭一起建一四层楼房。96年爹爹去世,95-97年我在南京军校时在假期回天门探望,每次临走婆婆都舍不得让我离开。98年至2000年婆婆到天津,住我三叔家,就在我所在部队的家属院。午间经常探望,婆婆让我把钱给她保管,还托人给我找对象,并经常询问我什么时侯转业回天门。在连队当排长时,我跟随部队参加冬天的拉练,行军一周300公里,我婆婆得知我冬练回来后散着头发到连队找我。2000年婆婆回天门,此后经常问我:“你这兵还紧(一直)当的吧?”主要由我父母照顾到09年去世,我于2004年转业,07年留下了家乡的影像记录并制作成微记录片,在此后的8年里写了很多关于家乡的文字。因为叔叔们在杭州开辟了新的事业,我父母亦在杭州余杭区良渚买房,老屋已成空屋,再回意义不大,加之工作生活忙的很,回天门更是被无限期搁置了…… 熟悉而陌生的鸡叫声音此起彼伏,像是在比赛,我收住思绪的野马,缓缓地回到现实里来。充盈耳朵的是脚踩在灌林丛里嘎吱的声音,映入眼帘的是阳光、大树、随处可见的绿植,还有沁入心脾的清香,一切还是那么温情和清新。10多年来,我一直为生活和事业奔波,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我无暇顾及老屋。可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有时会忆起我的童年,我就会看见故乡的老屋,在顽强屹立等待我归来,想起在老屋的上空,有一方最蓝的天。1568字 我的江汉平原之二:四季 故乡,我的家乡在湖北中部在江汉平原的一个小村庄,,自古以来就物产丰富,河流密布,民风淳朴,人民勤劳,我在这块土地上度过了我的童年与少年,那里的四季独具特色。春天,蓝蓝的天,清澈的湖水,金黄的小麦,绿绿的树;牛正把大半个身子浸在路边的水沟里,悠闲地打着响鼻;在远处的麦田里,有一对农村夫妇正在耕田,男的在前面把犁,女的在后面挥鞭赶牛。村里好多女孩头上长虱子,还有白色的几子(以前这么叫,现在叫头皮屑了),可是那时没有洗发露,甚至连肥皂都没有,对付的方法是拿煤油洗,可谓在贫困的情况下对付虱子的一大发明,还很灵的呢。 夏天,河边的风景充满生机。一些怕热的孩子小半天泡在水里,当他们露出水面时中,浑身湿漉漉黑黝黝人;走过河边时,经常看见县河边有光着背的人力纤夫正在拉纤;后部印有“汉川”“枣阳”的轮船鸣着汽笛开过,在河里泛起的拍打着岸边,以致正在岸边捶衣服的大姑娘小媳妇不得不停下来躲一下。晚餐后,几乎每家都会搬出个大竹床,用2条长凳把它支起来,小孩横七竖八地躺在竹床上,炽热的身体已迫不及待地与竹床亲密接触,很是惬意的。大人们则轻轻地在一边摇着扇子,为床上的小孩散热和驱赶蚊子,同时讲述着在遥远的天空里牛郎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他们在天上,距离很近却不能相见,等一年才能在鹊桥上见一次,小孩边望着繁星密布的星空,听着大人们的讲述,慢慢进入了梦乡。 夏天,能用来解暑的只有水果,不管多么贫困,在农村向来是不缺水果的,如傲(音)瓜、香瓜,可是汽水却是稀罕的东西。记得某个夏天,5岁的我到村里的供销社买了一瓶汽水,营业员把盖打开后,我舍不得喝,因为那时人们都没喝过汽水,营业员叫我别露汽了,我就用手堵住瓶口,快跑了3里路,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喝。奶粉更是稀罕的东西,更是没有的,一次,爹爹(江汉平原叫爷爷为爹爹)从外地回来,带来了一小瓶浓缩的奶水,家里用水稀释让我喝了好长时间。 秋天,农人们在收获了一年的果实后,开始准备做饭的燃料。那时还没有煤炭更没有天然气,农人们自有农人的办法。在路边一垛堆如小山的草垛前,大人们巧妙地把稻草编成一长条,小孩们用绞子钩在稻草上旋转,边绞边往后退,大人们则不断地添加稻草,叫绞把子,大人们再把已拧在一起的稻草拧成8字状称之为把子。软一些的稻草则用来绞要子,用来捆把子,秋后,家家户户的灶前堆满了把子。 冬天,小孩们都穿上了新衣新帽,一群10多岁的孩子挨家挨户到各家拜年,一起说“恭喜您郎过年了”,然后收到一根赏烟,全村走下来,能收20多根赏烟。我们几个小孩盼着在外地工作叔叔回家给我们押岁钱,穷叔叔给钢铁工人(5元),富一点的叔叔给大团结(10元),那两年过年时,我们都要把村里最好的摄影师请来,摄下全家福。 1117字

http://a3.qpic.cn/psb?/V12n0KEZ3dkLib/CXRxxspdb.BNtpHsLoilU2d8ANmYAXUex0IjI084cvE!/b/dDRqV.EKFgAA&ek=1&kp=1&pt=0&bo=gALgAQAAAAAFB0c!&t=5&su=2184188609&sce=0-12-12&rf=2-9

http://a4.qpic.cn/psb?/V12n0KEZ3dkLib/iyQzCY6c7TI6kn9RQByMSdiw0smrCljYvbMQLbzeATU!/b/dOMC6uE1LwAA&ek=1&kp=1&pt=0&bo=gALgAQAAAAAFB0c!&t=5&su=212590417&sce=0-12-12&rf=2-9

我的江汉平原之三:小卖部 为了养活这一大家20多人,83年,有商业经营头脑的爹爹到离老屋3公里外的集市上,自已动手搭了一个小卖部,位于刘集公社老屋咀村的最“繁华”的街中心,在集体供销社和集体经营的早点店的中间,近90平米,东头的30平米用作经营,中部的30平米用作住,西部的30平米用作会客和厨房,有2个营业窗口,是当时全村的第一家个体户,引人注目,这是我8-19岁时寒暑假度假所在地。 爹爹管进货,有时到镇上进货,稀缺一些的物品则到天门县城进货。卖汽水、文具、烟酒、调味品、榨菜、海带、粉丝、农药等。因为价格便宜,货物充足,硬是把对面集体所有的供销社卖垮了。那时,村里的人们不富裕,习惯于赊帐,他们总是说等下一季稻子或棉花卖了后还,爹爹不想赊,可是因为来买东西的不少是亲戚和邻居,最后还是赊了,还的在少数。小卖部门口是一个菜市场,我爹爹同时在集体所有的蔬菜交易所,是正式员工,为四邻八乡来这里买卖菜的不识秤的农民把秤算钱,同时收取一些手续费(或占地费)。爹爹的算盘打的特别好,乡亲们都很信任他,在80年代他在交易所一个月就能嫌50元(相当于当时的一个本科生工资),他象棋也下的不错,这是他唯一的休闲方式,有叔叔探亲时就下几次。忙完了交易所后我爹爹又回到了小店经营自己的生意,他用这些钱供几个叔叔上大学、结婚。 小学到高中的10年暑假,我就从卢市镇上来到这里度假,在忙不开的时侯也参与当营业员。我婆婆(汉江平原叫奶奶叫婆婆)管洗衣做饭,有时也卖商品,她特别宠爱我,不让我洗衣和洗碗,认为这不是男孩该做的事。早上跟我买麻锅盔(类似烧饼,只不过是条形,麻则是指芝麻放的多)和油条,吃法是锅盔包油条,有时还加上油很厚的“包面”(类似饨馄)吃。在小店里吃喝都是顺手就拿,生活质量很高。理发时婆婆都是带着我去,叮嘱理发的熟人理的好一些。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有了商业头脑,上小学的一年,我把自己的小人书攒起来,办起了个小人书摊,摆的书有《特殊身份的警官》《特高科在行动》《保密局的枪声》等,租一本书2分。我同时还卖茶水,一杯水5分,给那些挑着一担谷子到粮站卖粮的人喝,一个夏天竟然赚了30多元。我自己也上其它书摊租书看,在这里看完了香港小说《大唐游侠传》《碧血剑》,最让我着迷的,是《今古传奇》杂志连载的《玉娇龙传》,这部小说后来被李安改编为电影。 提起“下汉口”,村里的人几乎没有人去过,感觉那是一个很繁华遥远的地方,凭无端的想象,觉得汉口的建筑物应在江边,顶部是尖顶。那一次,我和骑自行车,连接车把和车轮的断裂,我一下子扑在地上。准备到卢市采购货物。到9091年生意已经衰落了,其它小卖部群起效仿,可是爹爹还坚持要让我接他的班把小卖部经营下去。91年秋参军前夕,我到货店辞别,一向感情不外露的爹爹竟然流泪了,为我的远行,更为我不能帮他经营货店。1144字

我江汉平原之四:县河
http://a4.qpic.cn/psb?/V12n0KEZ3dkLib/12RVM2N9Xnj*XJ3OBdassOVoj5KH0XH5VVbf5U2kxBs!/b/dJKf9OE1LwAA&ek=1&kp=1&pt=0&bo=gALgAQAAAAAFB0c!&t=5&su=2262798097&sce=0-12-12&rf=2-9

http://a1.qpic.cn/psb?/V12n0KEZ3dkLib/CjWznv9Zeoi0JsTCYzQKpcGSXaAYXvDjAGVjknz09uE!/b/dIBLjeKsOQAA&ek=1&kp=1&pt=0&bo=gALgAQAAAAAFB0c!&t=5&su=2204502609&sce=0-12-12&rf=2-9

http://a3.qpic.cn/psb?/V12n0KEZ3dkLib/CsA5BdzNkqzJS16uGdf3DB1V9LnFSRHufNuWz6SnjNc!/b/dOD9WOENFgAA&ek=1&kp=1&pt=0&bo=gALgAQAAAAAFB0c!&t=5&su=278691713&sce=0-12-12&rf=2-9

http://a1.qpic.cn/psb?/V12n0KEZ3dkLib/fBW4OORCto.4LFeLygJyYpWpg5vfa0YBBRZXjXx8n2c!/b/dK99guKsOQAA&ek=1&kp=1&pt=0&bo=gALgAQAAAAAFB0c!&t=5&su=258287777&sce=0-12-12&rf=2-9

我的家乡,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湖泊星罗棋布,小河更是如蛛网密布,可以说,有河流的地方就有村镇,有村镇的地方就有河流,村镇因水而兴,河水滋润了土地上的万物,锻造了村镇的灵魂。我的家乡就有这样一条河流,它是汉江的支流,在江汉平原中部。它自市中心开始,横贯全市的乡镇村,然后进入邻县,境内全长约50公里、宽约120米、深约5米,河的两侧是依河而筑的民居。河里定时有大型的2层的大型轮渡开过,我会坐它由老屋咀到天门,它掀起的浪惹得在河边洗衣的大姑娘小媳妇纷纷闪躲;后来私营的小型动力机船也参与运营,在寒暑假时我会坐它由老屋咀到卢市初中和以后的高中,在我离开老屋咀去坐机动船时,婆婆经常会到河边送我,还给我带一些油炸的用面粉裹的鱼,等待我下学期末回来;一只浆划的木渡船则把河岸的居民密切地联系成一个整体,我经常坐它往返于我家和爹爹家。有过河赶集卖小菜或者是到对岸上学的人来到河边,恰好船停在对岸,他们就会在河边着嗓子喊:“趟渡——船的,过河喽——”,渡船转过船头,慢慢地划过来了。 河里水产丰富,有鱼、虾、螃蟹、甲鱼,还有一种很鲜美的特产叫义和蚶,是这条河里的特产,跟海里的扇贝有些类似,不过有自己独特的风味。河水很清澈,经常会看见鱼在水里游,如果你到岸边钓鱼,只要水平不是太差,2个小时下来总会有不少的收获;一些以捕鱼为生的渔民,还有驾船用网在河里捕鱼虾,然后就近到集市上卖;还有专门捕甲鱼的,他们都特别有耐心,能凝心静气地在岸边坐上几小时,当河水里有甲鱼游过时,他们手里专用的工具――小铅铊击打甲鱼的背部,把其击晕后,用尼龙绳慢慢拖到岸边,有时一上午也只能捕一个,物以稀为贵,甲鱼的价格也比其他的鱼贵不少,我舅舅就是捕甲鱼能手,不过随着水质的恶化,他也不捕甲鱼20年。 河水清澈透明,可直接饮用,那时没有自来水,水井也很少,居民做饭用水都是每天在河里挑,回家后倒在缸里用明矾沉淀,一些村民也总是牵水牛来河边饮水,吃水草。逢上大雨时,雨水会把岸上的泥土杂物冲到河里,从上游飘来一些木头和水草等杂物,河水会变得很浑浊,不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沉淀,河水很快清澈如初。 这里的孩子们最盼望的事是夏天下河游泳,一些贪玩的男孩在一天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泡在水里,全身在烈日下晒得黝黑,油光可鉴。在吃完晚饭后,游泳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的装备都很简单,一条背心短裤,一个手巾,一块肥皂,不会游泳的还要带一个白色塑胶水壶。不会游的小孩子任由他们在河边嬉水,稍大一些的,由父亲教游泳,这些学游泳的孩子们在岸边来回游,他们用脚背击打水面激起很大的水花,岸边的淤泥也被搅起来了,水变的很浑浊。等学的差不多了,父亲就把孩子往深水区带,突然,孩子呛了两口水,父亲也不会惊慌,只是轻轻托一下,就这样,用不了一个夏天,他们就学会了游泳。一番热身后,一些15岁的半大小伙开始尝试横渡这条120米的河流, 20岁以上的小伙则开始顺流而下或是逆流而上游更远,做一个浪里白条。 与在城里的泳池被禁锢的感觉不一样,这里有蓝天养眼,和大地河水拥抱,映入眼帘的是参天的树木,沁人心脾的浓郁的绿植芬芳,让人心旷神怡,没有人感到疲劳,也没有人想起游泳有舒展颈椎、削减脂肪、保持体形的功效,他们想的很简单,只是觉得在水里游泳的感觉很快乐。也有不喜欢热闹的,像我,仰躺在水面上,拿脚轻轻地拨动河水不致下沉,看着河水上方的蔚蓝色天空,遥远而湛蓝,几朵宁静安逸的白云悠闲地过,耳边的伙伴喧哗和击水的声音似乎离自己很远,想象自己是一个哲学家,体验着天、地、自已,偶尔有鲫鱼来啄自己的背,感觉痒痒的。 当太阳快下山时,整个河流都沸腾了,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一小时后,父亲开始催促河水的远处在水里的孩子:“玩的时间太长了,该上岸了” 只见远处,贪玩的孩子浮出水面,抹一把脸上的水,向父亲喊:“再游一个来回,行不行?”小学到高中的整整十一年的暑假,整个八十年代的夏天的晚上,我都是在这条河水里畅游,它见证了我快乐天真的少年学生时代。而今,喧哗和笑声,都消失在家乡的碧波里,一块消失的,还有水的清澈纯净。随着城市的工业化进程,都市五光十色的霓红灯开始闪烁时,当钢筋水泥的森林开始疯长,这座河不再是从前的河,几次回到家乡,看见这条河水污染越来越厉害,不仅不能饮用,而且不能游泳了。然而在故乡河进里的游泳场景,已藏在我心里。在无数个夏天的晚上,在这个北方城市,我都会想起1000公里之外的故乡的河,在无数个梦乡,我正在水里潜游…… 1830字

我的江汉平原之五舌尖 我的家乡在湖北中部,自古以来就物产丰富,河流密布,民风淳朴,人民勤劳,我在这块土地上度过了我的童年与少年,到这座北方城市近20年了,回想起家乡多年前过年的情景时,鄂中的年俗真是别具风味。 一、团聚与压岁钱 回家团聚是过年的永恒的主题,回家的过年的人越多,似乎说明这家的年过的最热闹,小孩得的压岁钱多少,似乎意味着自己在家族里的被重视程度。 二、年夜饭与初一午餐 不管多穷的家庭,都会想法做好年夜饭与初一午餐,可能他们认为年夜饭象征着今年过的富足,初一午餐象征着新年富足,婆媳们是做饭的主角,因为吃年夜饭的人太多,需要准备的菜更多,在大年三十一早,就要开始准备原材料,炸藕夹,切卤海带,忙的没有时间上桌吃饭。 三、麻糖与翻饺子 北方的麻糖实际是我们鄂中所称的麻叶子,在鄂中则另有所指。过年前10多天,一些有条件的家庭开始煮麻糖,拿一口锅不停地煮,里面也不知煮的是大米还是小麦,也不知煮的过程里是否放了蔗糖,煮了好几个小时。由锅里起了一个蓝球大小的团,几个人趁热不停地拉伸扭转,最后冷却后凝固成形状各异的麻糖,麻糖有老麻糖和嫩麻糖之分,嫩麻糖煮的时间短一些,可直接吃,柔韧且粘,老麻糖硬且脆。一部分老麻糖用来做麻叶子。用石臼打糍粑后,切成片如果油炸,是白色的,炸后翘起形似荷叶,我们叫它为荷叶子。翻饺子炸的面的切片颜色是橙色人,然后可把它们储藏在陶制的容器里。还有京果,不知怎么制作的,外面裹的是面粉。遇有客来,便拿出这些食物来招待,叫喝茶。 四、腌鱼与卤货 人们把在市场上采购的很多鲜鱼用盐腌制,然后挂起来风干,腌后体积比原来小很多,吃时腥味很大,作为鱼米之乡,并非没新鲜的鱼,可能只是想吃腌鱼的风味。同时还卤海带卤藕,到底是怎么做的,吃的味道怎么用文字形容,我也表达不了。 五、麻叶子 麻叶子,是家乡在过年时自制的一种甜食,也是我们鄂中乡村特有的小食品,它呈椭圆形,有些类似孝感麻糖,虽然它的做工没有孝感麻糖精致,也没有华丽的包装,外形粗糙,看起来颇为不起眼,可我依然对它情有独钟。
  那时,刚实行改革开放,人们生活还不富裕,街上卖零食的很少,家里也没有钱买零食,勤劳智慧的乡亲们就发明了又香又甜的麻叶子。在制作麻叶子时,要熬糖,糖要用文火慢慢的熬,熬好后,撒一把芝麻把锅里,混合均匀,用瓢盛出来,倒在洗好的盆里,用杵一点一点地压平,然后倒扣在案板上,用刀切成10CM见方的椭圆小片,这就是麻叶子。刚切成的麻叶子软软的,等到充分冷却后,就变脆。入口时一股清新的芝麻香扑面而来,还掺杂着浓郁的泥土气息,有时还在里面放少量的炒米,以防止麻叶子粘在一起,拾一片放在嘴里,顿时满嘴生香,甜在心间。正因为麻叶子既甜又粘,所以在吃前,最好斟一杯茶,不过麻叶子也不能吃多,会上瘾的。
  因为制作麻叶子费时费力,加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市场上的零食开始变的丰富,也有不少商场卖和麻叶子差不多的孝感麻糖,人们很少自己做麻叶子了,10多年前,我参加工作到了北方,家乡自制的麻叶子也在我的生活和记忆里渐渐消失了。但我依然怀念那香脆可口的麻叶子,不仅因为它是家乡的风俗特产,而且因为它是我童年时代过年时的美好记忆。
  六、其他菜湖北是千湖之省,江汉平原更是物产丰富,几乎所有的物产都适合在这种植与养殖,像鳝鱼,泥鳅,菜苔,还有一个菜,只有家乡天门特有,就是内河海鲜义和蚶,关于义和蚶有个传说。还有粉蒸排骨,把大米粉撒在排骨上,吃起来的味道我用文字形容不了,这在舌尖上的中国二里已有介绍。还有滑鱼,吃起来的味道我用文字形容不了。家乡虽然经济不发达,可好吃的东西真不少,在其他地方真的拿钱也买不到。鄂中年俗,我为之自豪的民俗标签,历久弥新的回忆。1493字
我的江汉平原之六露天电影
79年时,我正上小学一年级,住在鄂中的天门与汉川交界的一个小村庄,记得那时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大闹天宫》,是在教室的墙头上放映的,因那时的人们看电影较少,人们怎么也想像不到:五颜六色的光投射到墙上,竟会变成有声有色的画面。当电影里的天宫燃烧起来时,墙上看起来一片火海,底下不少的观众惊慌失措,大喊:“着火啦,快救火!”由此可见,那时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匮乏。
不久后,村里发放映一部反映少数民族女英雄抵抗外来入侵的电影《傲蕾。一兰》,影片故事曲折,引人入胜,记得影片的最后是为女英雄加冕,看见她银色的盔甲,我和伙伴们议论,她的盔甲一定是银做的。小学二年级,我跟着在机械厂上班的父亲转学到卢市镇里,一次,我和父亲一起到县城电影院里看《斯巴达克斯》,里面有起义军与奴隶主作战的战争场面,堪称那时的大片,我被奴隶们顽强的意志和高远的追求所感染。还有一次在县城的露天电影院的方形水泥凳上看的《今夜星光灿烂》,反映了革命战争时军人们英勇的献身与革命的浪漫主义,让我久久回味。 暑期,我由镇里回到乡下度假,我就和小伙伴们吃完晚饭并洗澡后,我们拿着凳子步行几公里,上邻村看电影。一次看的是反映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影片《乱世佳人》,虽然这部电影的内容几乎乡里人都看不懂,可村里的小伙伴依然像过盛大的节日一样围着荧幕跳着唱着,也有的纹丝不动地坐在那里看的津津有味,没有抢占有利地形的的人们,则跑到荧幕的反面看。 在镇里上初中后,因学校门口就是电影院,放学路过电影院时,总可以看到电影院变幻的海报,记得学校组织看过电影《黄河大侠》等。厂里的职工,则把上电影院看电影当作参加一场盛大的PARTY,在我印象里电影院门口总是十分拥挤,电影院里则全是人,有的观众还在后排站着看,在那里我看过《神秘的大佛》,散场后的街道则像集市,全是人。当天晚上和第二天,厂里的职工们一直在谈论电影的内容,由此可见,那时的电影给人们的影响有多么大。 88年上高中后,因学业繁忙,我不大看电影了。04年转业到地方后,因休闲方式多元化加之繁忙,看的电影则更少了,一年也看不上一次。可20年前在乡下看电影的情景,还有那个时代的场景,却历历在目。893字

我的江汉平原之七梦客乡音 来天津已16年了,当了3年公务员,我总在不同场合被熟悉或陌生人问道:“你是哪里人?”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听到这里,我总是不由哑然失笑又有些抵触心理,心里想:“这还用问?当然是天津人。”已在天津娶妻置房,户口本和身份证都明确无误地显示,我是天津人,然而,这样的看法可能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人们凭借我的外地口音判断:“这个人不是天津人,”所以顺理成章地问:“你是哪里人?”对于熟人来说,更准确地包含你是从哪里来天津的意味,此时,我可不能像三毛一样潇洒地写道:“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无奈之下,只好顺着对方的心理说:“我是湖北人”除非我不讲话,否则,我的每一句话都在佐证:“我是湖北人”或者更准确地表明:“我不是天津人”。
  回到湖北老家,人们都视我为天津人,在天津人,人们又都视我为湖北人,我知道,这样的发问大都是没有下文的,至多是一句让人难负盛名的:“湖北人聪明”,聪明都是相对的,可是,如果是真聪明,就不能当作标鉴贴在脸上,不只是湖北,只要是来自外地,别人会给你并不需要的关注,让你不能承受之重。实际上我们单位这些年来大学毕业、部队转业来了不少原籍不在天津的人,与我不同的是,他们普通话讲的比我好一些,逐渐地,他们外省人的身份淡化弱化了,人们也慢慢地接纳他们为天津人,而我,一直固执地保持着湖北中部省份的口音,尽管天津不同地区的口音也有不小的差距,正是口音泄露了天机。然而这样的口音肯定不属于天津,在天津人湖北人虽然不会有10万,我想也是好几万,像我一样保持浓重乡音的不多,我也想过改变,跟着电视CD练过,可是收效甚微,真是乡音难改啊,甚至我有这样的特异功能,在外面只要对方说一句话,我能一耳听出是不是天门人。
  上个周末,我带小孩到麦当劳玩,这个麦当劳总有外国人光顾,有一个小孩听我讲的不是天津话,竟然问我:“你是哪个国家的人”问的我惊诧莫名,天啊,我都不是中国人了,我不由地反问她:“你是哪个国家的?”她回答:“我是天津人”,看来,我是要恶练普通话了。1020字


http://a3.qpic.cn/psb?/V12n0KEZ3dkLib/2M.e3iWkOik0FKlsLspTRT6VDMNGM2XjaeMLk44zZC4!/b/dOhHUeEMFgAA&ek=1&kp=1&pt=0&bo=jAOAAgAAAAAFByk!&t=5&su=2231352177&sce=0-12-12&rf=2-9

http://a3.qpic.cn/psb?/V12n0KEZ3dkLib/*wvYcWN2Pzx1kmY1gFXg3FRD0*fhjy09P7H8JPQ.pG8!/b/dM.BWuENFgAA&ek=1&kp=1&pt=0&bo=VQOAAgAAAAAFB*A!&t=5&su=2235187617&sce=0-12-12&rf=2-9
我的江汉平原之八微记录片 在这个北方滨海城市已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想把我的家乡—江汉平原的田园风景搬到荧幕上,这样就能随时一睹家乡美景了,为此我提前买了一个JVC摄像机,等待着。机会终于来了,2007年4月,我从天津回到湖北探亲,我用摄像机在乡间县城田野拍下的100多个零散的片断。可这些片断繁杂且互相没有什么关联,于是我有了另一个构想:把这些片断进行编辑制作一个短片,由此踏上了追逐光影的历程。 开启我的光影梦,困难远比想象的多。先是找不到JVC自带的储存在一个光盘里的安装软件,找了一个月,才在一个CD包里找到。找到光盘后在装光盘时,问题又来了,家里的光驱坏了,我只好找人借了一个移动光驱,在计算机上装上了编辑软件。在下载用作背景音乐的歌曲时,因家里的计算机又没上网,只好找网通装宽带,装宽带要先装系统,谁知因为我的计算机是98系统的,而光驱又坏了,98系统只能以光驱来装,不能用U盘来装系统。我只好把主机拿到镇上,重装了系统,为了制作后能刻录光盘,我又顺便装了个刻录机。 随后写了约7000字的制作大纲,制作的硬件设备也具备了,此时制作技术上的短板又凸显了。当我看着说明书开始了编辑时,才知道链接背景音乐、添加字幕等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两项各尝试了一个月才掌握。四周懂这个的人几乎没有,这段时期只能独自忍受这“一个人的光影秀”的孤独。 尽管一直制约我的微纪录片制作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制作的进程却很缓慢,主要原因是纪录片主题不明确,摄制的片断太多,面对几百个素材不知如何取舍,纪录片的制作依然被无限期搁置。与引形成对照的是,关于微纪录片制作理论却在大跃进。我的设想是:如果说把大量的视频、图片比喻成一个个珍珠,剪辑就是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再把合适的字幕与配乐加上,这样音乐、画面、文字统一起来,最后辅之以转场、覆叠、滤镜特效,单个的珍珠就成了价值连城的项链,这样就可以全方位表达思想。“理想很完美,现实却很骨感”在我还达不到设定目标时,我不会动工。 “如果你不给自己一些压力,就不知道自己多优秀”,直到2008年7月12号,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家人跟我说,她把摄像机里我摄的视频全删了,当时我慌了,尽管我已把大部分的视频储存到计算机里。我跟她说:“我今天什么也不干了,就制作纪录片”。我自当天上午10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2点,终于在7月13日,制作完成了纪录片《江汉平原》初稿,基本上达到了最初为这个微纪录片的一些设想,拿出样片后,我又趁热打铁,经过一周累计长达40小时反复修改,好几个晚上忙到零点,终于在在7月20号完成了39分钟的纪录片《江汉平原》。我在剪辑时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画面上:一望无垠的田野,绿树掩映下的河流,赶牛耕地的夫妇逐一呈现,好一幅优美的江汉平原风景画!整个制作的过程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长途跋涉的行军,当我看到自己费心费力编辑的作品时,比看任何一个好来坞大片的感觉都赏心悦目。 我把这个纪录片上传到家乡网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点击率过5万,评论过百条,网友评论道:“对家乡有深厚感情的人才能做出这么好的东东,内容很感人”,“费了很多心血,是个珍贵的记录”,“看到赶牛犁田的那对夫妻时,泪在眼睛里打转,仿佛让我看见了父母的影子。真实生动的家乡农村一幕,是我们游子心中最为珍贵的画面。难得,真是难得!感谢分享”。“对于你们这些离开天门很多年的人来说,天门的一草一木都弥足珍贵,是吗?就像我在外地读书一样,特别想念天门的街道、商店、小路、河水等等,那就是一个美丽的梦,无论所在的城市多么发达光鲜,心中终有一块净土是天门,记挂”。1452字

江汉平原之四季

文苑 2015-01-20 阅读 1.4万 回复 10


2007年4月底的一天,已从军队转业的我,和家人一起踏上了返乡的列车。列车,由天津出发后,沿着京广铁路快速奔驰,22个小时后到达武昌,然后转坐开往县城的长途客车,3个小时后回到了县城的家里,第二天坐了1个小时小客车到乡里后,再骑上自行车,奔向30年前住过的村落。 自行车在坑洼不平的乡间土路上行进,约半个小时后,看见在河边的一侧,有一片树林,密林深处,就是我30年前住过的小村庄。仰望初夏的天空,依然和30年前一样,遥远而湛蓝,几朵白云悠闲地过,把我的思绪带到了30年前...... 春天,蓝蓝的天,清澈的湖水,金黄的小麦,绿绿的树;牛正把大半个身子浸在路边的水沟里,悠闲地打着响鼻;在远处的麦田里,有一对农村夫妇正在耕田,男的在前面把犁,女的在后面挥鞭赶牛。村里好多女孩头上长虱子,还有白色的几子(以前这么叫,现在叫头皮屑了),可是那时没有洗发露,甚至连肥皂都没有,对付的方法是拿煤油洗,可谓在贫困的情况下对付虱子的一大发明,还很灵的呢。 夏天,河边的风景充满生机。一些怕热的孩子小半天泡在水里,当他们露出水面时中,浑身湿漉漉黑黝黝人;走过河边时,经常看见县河边有光着背的人力纤夫正在拉纤;后部印有“汉川”“枣阳”的轮船鸣着汽笛开过,在河里泛起的拍打着岸边,以致正在岸边捶衣服的大姑娘小媳妇不得不停下来躲一下。晚餐后,几乎每家都会搬出个大竹床,用2条长凳把它支起来,小孩横七竖八地躺在竹床上,炽热的身体已迫不及待地与竹床亲密接触,很是惬意的。大人们则轻轻地在一边摇着扇子,为床上的小孩散热和驱赶蚊子,同时讲述着在遥远的天空里牛郎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他们在天上,距离很近却不能相见,等一年才能在鹊桥上见一次,小孩边望着繁星密布的星空,听着大人们的讲述,慢慢进入了梦乡。 夏天,能用来解暑的只有水果,不管多么贫困,在农村向来是不缺水果的,如傲(音)瓜、香瓜,可是汽水却是稀罕的东西。记得某个夏天,5岁的我到村里的供销社买了一瓶汽水,营业员把盖打开后,我舍不得喝,因为那时人们都没喝过汽水,营业员叫我别露汽了,我就用手堵住瓶口,快跑了3里路,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喝。奶粉更是稀罕的东西,更是没有的,一次,爹爹(江汉平原叫爷爷为爹爹)从外地回来,带来了一小瓶浓缩的奶水,家里用水稀释让我喝了好长时间。 秋天,农人们在收获了一年的果实后,开始准备做饭的燃料。那时还没有煤炭更没有天然气,农人们自有农人的办法。在路边一垛堆如小山的草垛前,大人们巧妙地把稻草编成一长条,小孩们用绞子钩在稻草上旋转,边绞边往后退,大人们则不断地添加稻草,叫绞把子,大人们再把已拧在一起的稻草拧成8字状称之为把子。软一些的稻草则用来绞要子,用来捆把子,秋后,家家户户的灶前堆满了把子。 冬天,小孩们都穿上了新衣新帽,一群10多岁的孩子挨家挨户到各家拜年,一起说“恭喜您郎过年了”,然后收到一根赏烟,全村走下来,能收20多根赏烟。我们几个小孩盼着在外地工作叔叔回家给我们押岁钱,穷叔叔给钢铁工人(5元),富一点的叔叔给大团结(10元),那两年过年时,我们都要把村里最好的摄影师请来,摄下全家福。


补充内容 (2015-1-21 12:33):
起彼伏的鸡叫声音,像是在比赛,我收住思绪的野马,缓缓地回到现实里来,充盈耳朵的,是鸡叫声和脚踩在灌林丛里吱吱的声音,映入眼帘的是阳光、大树、随处可见的绿植以及清香。20多年来,我一直为生活和事业奔...

补充内容 (2015-1-21 12:23):
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我无暇顾及家乡。可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有时会忆起我的童年,我就会想起在江汉平原的上空,有一方最蓝的天。

回望35年的写作自信

文苑 2015-01-05 阅读 1.2万 回复 17


小学期间的作文并不起眼,可是1979年在天门某镇小升初,我的作文助力我位列年级升学考试前三甲;初中时,在语文上的优势明显,作文自然不弱,语文考试也拿过年级前三甲;高中时,在语文成绩不稳定的情况下,语文还是在一次学年考试时拿过前三甲。在部队当战士期间写作乏善可陈,在军校期间就忙于情书了。在当部队排长时,因愿意研究写作被团政治处选拔做组织股、保卫股干事,在这个位置上被任务追着屁股跑,没有大手笔的文章,任指导员期间和团政治主官共同研究过写文章。转业时把自己的写作当作一个特长来择业。到某机关后因醉心于在写作上自我表现,进局的第一个岗位就是进人教科(5个月)。期间用3个星期创作一篇2300字散文发表到中国税务报上。获得70元左右稿酬,第一次就达到了我现在达不到的高度。此后2次选拔进办公室做公文写作(选拔进办公室与发表文章是同一天,因此没有关联。2次呆的时间都不长,一次一年,一次8个月),不但没搞出什么成绩还很难受,不得不承认,这公文写作我搞不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3年时间在局论坛里肆意表现,用大量的时间精力打造新浪博客,用大量的时间精力沉迷于湖北及红袖的文学论坛,在虚拟空间里追求成就感。在此期间,陆续搞了20块豆腐块发表在天津日报和今晚报的区县版,别人在副刊发表的我真看不上,于是我写我认为满意的文章。很快,我对此厌倦了,认为微电影更有表现力,搞了几十部微电影。在局里竞争激烈的竞争上岗申论考试中名列前三甲,此三役重新树立公文写作自信。与网上文坛阔别3年后又于2014年回归了,又开始了发贴交流,可已经此一时彼一时了。2014年4月开始断断续续整理了8个月,把近10年写的近100篇近10万字按出书的方式进行整理,包含了封面、目录、自序、后记,除了封面设计找了武汉的一位女士外,全部亲力为这项工作尚在进行中,这是一个戴着镣铐人舞蹈,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一直在偷偷摸摸进行。比这更重要的是对上小学的孩子作文辅导。在对孩子辅导的过程中,我30多年来在写作时自觉或者说不自觉遵循的规律逐渐明晰,我的课题是,当立意确定后,如何用一小时10分写一篇上乘的千字文,那充满无限奥秘的文学圣殿的厚重大门在慢慢开启。这,就是我在写作上的大致经过。2015年1月5日,在回望35年写作历程,重新上路时,我想的不是写什么怎么写,想的是:今年或者说以后写还是不写?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自己在写作上放一周假至12号。(以上的这些过程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在时间上交叉重叠)
天津限购后,以2个驾照参加摇号未果,遂以她的驾照在5月通过竞购后以11000元获得一号,我按照利益最大化之原则以我之驾照接着摇号,她却让我退出摇号,如五雷轰顶,如晴天下雨。我当前的经济情况是,买车后财政透支,5年内难以买车。孩子尚在上小学,10年内不涉及买车,当前每月参加竞购的人数接近300000,指标数4000,摇号的中签率是1.5%,竞购的成交价是10000.我心想,不是想摇就摇上的,月1.5%,年中签的概率是18%,5年才90%,到那时可能真需要2辆车了。这300000参加摇号的人里,有200000是不准备买车的,他们怎么不退出?限购的那天为什么那么多人抢购,有相当一部分近期并不需要车。在网上看北京还有70多岁的考驾照为摇号。要真讲道德,就不该买车,这样更环保。至少就现在而言,我是一个受害者,是在承受他人对石油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还有出行的不便。反正石油开采的差不多了,空气也污染的差不多了,大不了地球爆炸大家一起玩,因此她让我退出摇号让我特别不解。她提出让我放弃竞购的原因是已经竞购并且近期不买车摇上了堵心。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我接着摇号不道德,应该把机会让给最需要的人,我摇上后又不买后自责的。一直自认为是善良和悲天悯人的人,她的发问则动摇了我的自我评价。我们已经习惯了挤占抢占。由坐公交车上车到排队买票,在社会生活里一直处于一个争夺状态,认为人应该为已,认为这天经地义。此言一出,她在我心里一下高大了,她在一个民营单位做技术工作,平时也没机会接受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的熏陶,真想不到她有如此高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在内心问自己,我是不是太自私了?或许我真该关注一下这些为规避10000的竞购款而苦苦摇号的人。我卑微地对她说:我听你的,不摇了。她居高临下地以揶喻的口吻说:你还可以接着摇。我虔诚地说:不摇了。

我的光影梦

文苑 2014-04-15 阅读 1万 回复 2


在这个北方滨海城市已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想把我的家乡—江汉平原的田园风景搬到屏幕上,这样就能随时一睹家乡美景了,为此我提前买了一个JVC摄像机,等待着。机会终于来了,2007年4月,我从天津回到湖北探亲,我用摄像机在乡间县城田野拍下的100多个零散的片断。这些片断繁杂且互相没有什么关联,于是我有了另一个构想:把这些片断进行编辑制作一个短片,由此踏上了追逐光影的历程。 复制家乡风景 开启我的光影梦,困难远比想像的多。先是找不到JVC自带的储存在一个光盘里的安装软件,找了一个月,才在一个CD包里发现。在装光盘时,问题又来了,家里的光驱坏了,我只好找人借了一个移动光驱,在电脑上装上了编辑软件。在下载用作背景音乐的歌曲时,因家里的电脑又没上网,只好找网通装宽带,谁知因为我的电脑是98系统的,而光驱又坏了,98系统只能以光驱来装,不能用U盘来装系统。我只好把主机拿到镇上,重装了系统,为了制作后能刻录光盘,我又顺便装了个刻录机。 写了约7000字的制作大纲,制作的硬件设备也具备了,此时制作技术上的短板又凸显了。当我看着说明书开始了编辑时,才知道链接背景音乐、添加字幕等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两项各尝试了一个月才掌握。四周懂这个的人几乎没有,这段时期只能独自忍受这“一个人的光影秀”的孤独。 尽管一直制约我的微纪录片制作技术有了很大进展,主要原因是纪录片主题不明确,因为摄制的片断太多,面对几百个素材不知如何取舍,《江汉平原》的制作依然被无限期搁置。与引形成对照的是,关于微纪录片制作理论却在大跃进。我的设想是:如果说把大量的视频、图片比喻成一个个珍珠,剪辑就是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再把合适的字幕与配乐加上,这样音乐、画面、文字统一起来,最后辅之以转场、覆叠、滤镜特效,单个的珍珠就成了价值连城的项链,这样就可以全方位表达思想。“理想很完美,现实却很骨感”在我还做不到这点时,我不会动工。 “如果你不给自己一些压力,就不知道自己多优秀”,直到2008年7月12号,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家人跟我说,她把摄像机里我摄的视频全删了,当时我慌了,尽管我已把大部分的视频储存到电脑里。我跟她说:“我今天什么也不干了,就制作纪录片”。我自当天上午10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2点,终于在7月13日,制作完成了《江汉平原》初稿,基本上达到了最初为这个微纪录片的一些设想,拿出样片后,我又趁热打铁,经过一周累计长达40小时反复修改,好几个晚上忙到零点,终于在在7月20号完成了制作,时长5分钟,我在剪辑时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画面上:一望无垠的田野,绿树掩映下的河流,赶牛耕地的夫妇逐一呈现,好一幅优美的江汉平原风景画!整个制作的过程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长途跋涉的行军,当我看到自己费心费力编辑的作品时,比看任何一个好来坞大片的感觉都赏心悦目。 我把这个纪录片上传到家乡网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点击率过5万,评论过百条,网友评论道:“对家乡有深厚感情的人才能做出这么好的东东,内容很感人”,“费了很多心血,是个珍贵的记录”,“看到赶牛犁田的那对夫妻时,泪在眼睛里打转,仿佛让我看见了父母的影子。真实生动的家乡农村一幕,是我们游子心中最为珍贵的画面。难得,真是难得!感谢分享”。“对于你们这些离开天门很多年的人来说,天门的一草一木都弥足珍贵,是吗?就像我在外地读书一样,特别想念天门的街道、商店、小路、河水等等,那就是一个美丽的梦,无论所在的城市多么发达光鲜,心中终有一块净土是天门,记挂”。尽管对我赞许的很多,然而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大多是认为我没有专业的背景,由设备到摄像到制作软件都业余,这些我承认,本来就不是专业的,就不要和专业的相提并论了,不过独立的业余制作也有优势,就是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意图。即使不能在电影艺术的殿堂登堂入室,至少可以在门缝里一窥风景,在制作微纪录片过程里能能提升生活的情趣和品味,享受人生的丰盈和充实。 采撷生活的风景 2011年6月我的JVC摄像机丢失,多年积累素材毁于一旦,幸亏我在电脑里保存了部分作品,同时在新浪网上传了部分作品。2012年1月我又上京东商城网购了一个摄像机,重拾制作梦。此后我有意拓展题材,由个人叙事转为追求微纪录片的社会意义,《上班即景》是我为配合今年市局在四月开展的“青年才艺大赛”里的“寻找最美财税面孔”制作的,内容反映群普通税务官由等班车开始到上班至下班的一天,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在上班时采集素材,后期制作用了一个星期。在这个作品里,不仅途中梅江南和西青开发区的景色尽收眼底,而且真实地记录了办税服务厅紧张、充实、忙碌的场景,诠释了“在平凡的窗口亦可卓越”的主题。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不可能迈进同一条河流”,时间如流水,它轻轻的但持续不断地抹去那些令人感到幸福和感动的珍贵瞬间,我们对此束手无策。生活的风景期待我们发现、采撷、提炼、分享,因此,我每天都把摄像机带在包里,不管是上外地旅游还是逛街,随时随地采撷生活中的风景。在这个过程里,自我表现的欲望在心里不断发酵,它驱动我不断地有新的创意,驱动我去思考、拍摄和制作,在制作微纪录片时的很多创意是微小的却是独一无二的。乔布斯式的创意天才难以企及,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微纪录片制作却让创意无处不在。记得2012年天津的第一次大雪,因没有帮手帮着摄像,为了取一个楼下的景,我把摄像机绑在我家四楼的窗沿上,我称之为“高空摄像机”。 为了制作出微纪录片精品,我大量采集素材,包括文字、音乐、画面,然后反复修改,由最初的点子提出到写剧本到最后制作完成,有时是数年磨一剑,有时是数月磨一剑,享受这样一个发现和提炼生活风景的过程。孩子5岁起在华厦未来少儿艺术中心学了一年半武术,每次送孩子学武术时我都跟踪拍摄,记录了孩子由学“五步拳”时单腿站都站不稳,到完整流畅地打下“少年规定拳”全部动作的过程。逐渐地,我的制作理论上越来越完善,技术越来越成熟,迄今已制作二十多部风格题材各异的微纪录片。 我就是自己生活的导演,在我的微纪录片里诗意地再活一次。我用微纪录片的形式来记录自己怒放的生命,丰盈的人生以及广阔的社会生活,为心灵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为思想找一对翱翔的翅膀。2014-4-16我的纪录片网址微电影:回到天门http://bbs.datianme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2681附件一:我的三部微纪录片网址1、 班车上看发展:http://you.video.sina.com.cn/b/20028970-1338360004.html
2、 微电影:回到天门http://bbs.datianme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2681
3、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73928300_1348780434/s.swf
http://bbs.datianmen.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404/15/2247252pru3m2u43rs96s7.jpg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