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注册
三乡情
关注
5
粉丝
81
×
提示
刷新成功
确定要取消收藏吗?
确定
取消
2323
30日访客
52
昨日访客
0
今日访客
主页
(current)
回复
账号信息
级别:Lv7
性别:男
积分:2538
主题数量:84
回复数量:916
注册时间:2018-05-04
最后访问:2022-08-08
更多
三天前
前天
昨天
最新
发布时间:
昨天
前天
三天前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确 定
湖北省锂矿资源开发利用提速
天门聚焦
08-05 22:35
阅读 5618
回复 4
三乡情
粉丝
81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在回复湖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533号提案的答复中提到,湖北省锂矿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正加快部署。据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涉及地质、矿业的多部门已充分协调沟通,制定相关措施,支持发展湖北特色锂业。在找矿方面,开展锂矿找矿提升计划,发挥地勘单位资源与技术优势,进一步探明湖北省江汉盆地、云应地区、荆州地区卤水及锂、钾资源详情,为规模化开采和应用卤水及锂、钾、镁等提供资源保障;提高卤水矿床勘查程度,加强全省锂矿资源潜力评价,优选找矿远景区,遴选重点锂矿勘查区;加大大型矿床周边找矿力度,以潜江凹陷卤水矿床边部、江陵凹陷为重点,部署开展卤水锂矿资源普查,鼓励大型企业找锂,圈定一批找矿靶区;加快推进锂矿勘查,加大恩施巴东县、咸丰县、鹤峰县锂矿化带和咸宁幕阜山地区锂矿化点勘查力度,形成一批资源勘查示范基地,不断提高优质锂矿资源保障程度。在锂矿开发利用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开发秩序监管,统筹规划锂矿资源开发利用布局,提升锂矿资源发展优势;做好锂矿新增采矿权审批服务,积极向自然资源部请示,新增硬岩锂与卤水锂采矿权,推动潜江凹陷、江陵凹陷卤水锂等商业开采利用,释放本省锂矿产能;用好交通电力、自然环境和加工成本优势,加强与磷矿及磷化工产业链融合,为打造中部磷酸铁锂、磷酸锂等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提供资源基础;推进节约集约化开采,攻关先进采选技术和生产工艺,推进集团开发与产业基地挂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在注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方面,加强锂资源开采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注重对锂资源开采领域的人才团队培养与建设,进一步加强推进锂资源开采技术成果转化,充分调研跟进全省锂资源开采关键技术应用现状,培育和推广一批适用技术;加持财政资金投入,组织开展卤水提锂、提钾技术研究,综合回收锂、钾、镁等战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勘探、开采、利用、加工和制造的提锂用锂全产业链,为规模化开采和应用卤水及锂、钾等提供技术保障。
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连接目标,由城镇人口超20万城市调整为城区人口10万以上
天门聚焦
07-25 18:22
阅读 8782
回复 3
三乡情
粉丝
81
7月25日,交通运输部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国家公路网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石良清介绍,《国家公路网规划》突出了“用足存量”与“做优增量”并重的规划思路,强调要注重以技术创新和科技赋能来提升现有国家公路网的利用效率,同时力求实现新增路线更加精准有效。据介绍,《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用足存量方面,注重挖潜,提升现有通道能力。比如,《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既有设施进行改扩建和升级改造,加强对另辟新线扩容的规划管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设施效率。要加强与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体现高质量、贯彻新理念、适应数字化的新型公路基础设施,提升路网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更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线位统筹,在高度城镇化地区,积极探索实践采用立体复合等方式提升国家公路设施能力。在优化增量方面,注重提高国家高速公路的合理通达深度。《规划》提出,将国家高速公路连接目标由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调整为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市县,通达更深、覆盖更广。国家高速公路要连接的这些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市县虽然仅占全国市县总数的44%,但承载的人口占比达到74%,能够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也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天门开展城市地标点亮活动积极备战湖北省第16届运动会
天门聚焦
07-25 15:12
阅读 4958
回复 5
三乡情
粉丝
81
沿江高铁建设迎来最新进展!
天门聚焦
07-18 21:51
阅读 1.1万
回复 11
三乡情
粉丝
81
今天(7月18日)沿江高铁建设迎来新进展随着首榀箱梁的架设沪渝蓉高铁(沿江高铁)武宜段进入全面架梁阶段新建沪渝蓉沿江高铁东起上海、西至成都,一线串起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骨干通道之一,在服务保证长江经济带开展、中部兴起等国家开展战略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沪渝蓉高铁全长约210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总投资约5500亿元。其中,湖北段正线全长892公里。2021年9月,武宜段率先开工,该段起自汉口站,经汉川、天门、钟祥、荆门至宜昌,接入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闵家冲线路所,新建线路长295.9公里。架桥机投入使用后,将以日架3榀工效快速推进施工任务,预计2024年3月底实现全标段的贯通,为后期桥面工作有序进展提供保障。另外,7月16日至17日,经过为期2天的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实地核查,武宜铁路3标卢市制梁场一次性通过国家级生产许可认证,标志着该制梁场已取得批量生产箱梁的资格,也将为沪渝蓉铁路武宜段转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提供有利条件。
引江补汉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天门聚焦
07-07 19:02
阅读 1.1万
回复 14
三乡情
粉丝
81
7月7日,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在十堰丹江口市正式开工建设,将从长江引水到汉江进行补给来缓解丹江口水库的用水压力。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标志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沿线由南向北依次穿越宜昌市夷陵区、襄阳市保康县、谷城县和十堰市丹江口市 引江补汉是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工程静态总投资582.35亿元,设计施工总工期108个月。工程设计引水流量170立方米每秒,建成后沿着这条长约194.3公里的输水隧洞每年将有39亿立方米的长江水从三峡水库汇入汉江丹江口大坝下游将增加中线一期工程北调水量,同时向汉江中下游,引汉济渭工程及沿线补水。
武天高速开工啦!
天门聚焦
07-06 20:27
阅读 6744
回复 6
三乡情
粉丝
81
武汉至重庆高速公路 今天(7月6日)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随州至河南信阳高速公路十堰至重庆巫溪高速公路郧西至鲍峡段恩施利川至咸丰高速公路武汉至重庆高速公路汉川至天门段四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约418亿元总里程202公里汉川至天门段武汉至重庆高速公路汉川至天门段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武汉至重庆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起于汉川市田二河镇李集村以南,与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交叉并对接武汉至重庆高速武汉至汉川段,止于岳口镇七屋台附近,与随岳高速公路交叉并对接武汉至重庆高速公路天门西段。全长约37.4公里,概算总投资88.975亿元,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计划2025年建成通车,对完善国家和全省高速公路网,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之间联系,提升武汉城市圈互联互通水平,促进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服务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巅峰!考古专家对石家河文化玉器给出最新“评语”
天门聚焦
07-06 01:19
阅读 5274
回复 9
三乡情
粉丝
81
石家河文化玉器,标志着一个史前玉作的巅峰,代表了一个中国玉文化发展空前绝后的时空坐标。”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对石家河文化玉器的“评语”。盛夏时节探秘品鉴石家河走近石家河文化代表玉器的“前世今生”更让人感受到灿烂文化可溯源01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发现出土史前玉凤的石家河遗址,是1954年冬在当地兴修水利工程中发现。当时,湖北文物部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成立文物工作队赴石家河及其邻近地区进行考古工作,1955年开始,石家河地区的玉器被陆续发现,也由此被称为石家河文化玉器。石家河遗址主要出土了三批玉器,分别发现于石家河遗址群的罗家柏岭、肖家屋脊、谭家岭。2015年谭家岭遗址最新发现的玉器代表了石家河文化玉器发展的最高水平,出土的240多件玉器,击碎了学者们构建的古玉体系。这批玉器距今4000多年,造型别致、生动逼真,被专家认为代表了当时中国乃至东亚琢玉技艺最高水平,改写了中国玉文化的历史。谭家岭玉器的发现,是石家河遗址继罗家柏岭、肖家屋脊发现玉器之后的第三次发现玉器;也是肖家屋脊发现石家河文化玉器之后,又经历了20多年沉寂以来的一次最为重大的发现。据了解,谭家岭古城与石家河遗址另两处遗址点,曾出土玉器共计近500件,包括人头像、龙、凤、鹰、虎、蝉等造型,其中,有“中华第一凤”之称的玉团凤,被认为是凤文化重要源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称,这些玉器数量多、造型精美、寓意深远,可以看出石家河文化与同时期的龙山文化、陶寺文化、石峁文化多有交流,是文化上“早期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02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工艺考古专家、原石家河考古队队长刘辉曾在中国石家河文化玉器主题研讨会上表示,石家河玉器工艺水平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峰。谭家岭遗址位于石家河古城的核心,2015年发现的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出土玉器,超过了以往的总和,种类、造型极为丰富,另外还出土大量玉料,工艺水平最高,“其普遍采用的圆雕、透雕、减地阳刻、浅浮雕线刻等工艺,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石家河遗址勘探与发掘项目现场负责人李晓杨表示。对于其来源问题,有专家认为,本土起源的可能性最大。原因一是矿料来源的高度一致,绝大多数均为透闪石软玉,有黑色磁铁矿交代渗入;二是从造型和器物组合看,绝大多数玉器仅见于石家河文化区域,且在该区域反复出现。关于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据有关专家观察,主要是采用切割、雕琢、钻孔、打磨抛光等技术及工序。以上这些技术虽然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乃至更早以前就已产生了,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运用这些技术所采取的工艺方法及工具手段,却是大不相同。石家河文化的玉雕不仅在工艺技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那些以人面、兽面、蝉、鸟、龙为题材的雕刻中,有不少都堪称时代的珍品,其中以人面雕像尤为珍贵,因为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雕刻史上,至今只发现极少数的作品是表现人物的。石家河文化的人面雕像如同一幅幅肖像画,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四千多年前江汉地区土著民族人物的风貌,这对于我国古代民族史、美术史、服饰史等研究工作,无疑是难得的资料。03石家河文化玉器的种类有考古专家认为,石家河文化玉器品种主要分装饰品和生产工具两大类。装饰品包括人头像、虎头像、蝉、环、玦、鹰、鹿头像、羊头像、璜、坠、珠、笄和管等,生产工具有纺轮、刀、锛和凿等。石家河玉器最鲜明的特点,是有一组包括人、蝉、虎、鹰、凤、鹿、羊等形象在内的雕像,且很多玉器造型为石家河文化所特有,这在其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少见或罕见。石家河文化玉器的艺术造型丰富多彩。在那些以人面、虎面、蝉、鹰、凤和龙为题材的作品中,有不少都堪称新石器时代的珍品。值得注意的是石家河文化的某些玉器,如带獠牙的人头像、凤和鹰等,在加工方法和纹饰特征上,与山东龙山文化的作品十分相似,而良渚文化中流行的玉琮,在石家河文化中也有发现,说明石家河文化的玉雕工艺受到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下游的影响。谭家岭遗址等发现的一些典型器形,如神人头像、凤鸟形透雕玉佩、玉蝉等,为散落于海内外的一批被称为龙山文化和商周时期的玉器找到了家,这些玉器都应该来源于石家河文化。
国家文物局:擅自在天门市石家河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施工被罚
天门聚焦
07-06 01:16
阅读 1.2万
回复 12
三乡情
粉丝
81
6月23日讯,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一处罚信息,天门市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擅自在天门市石家河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施工被罚50万元,详细信息如下:经了解,2021年3月,当地文物部门检查发现,天门市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擅自在天门市石家河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施工。对涉案单位处以罚款50万元的行政处罚;责令改正违法问题,恢复文物原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百度百科显示,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境内,地处长江中游腹地、江汉平原北部与大洪山南麓结合处的山前地带,面积8余平方公里,由40处遗址点组成,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遗址群,距今6500年开始有人类居住生活,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鼎盛时期,是距今5000年至4000年千余年间长江中游地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最高文明代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明中心,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三星堆文化、楚文化的重要源头,与良渚遗址、石峁遗址共同被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石家河古城是长江中游已知的最大史前古城;谭家岭古城是已知的级别最高的史前城址之一;印信台遗址是长江中游规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场所。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工艺水平超过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代表了史前中国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峰。
我市应该加强文创产品的开发
天门聚焦
07-04 19:20
阅读 3671
回复 4
三乡情
粉丝
81
三星堆和甘肃博物馆推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均反响很好,天门也有比较好的文化内涵,比如石家河文化、陆羽等,可以尝试推广,以达到以文创收入保护文物的目的。
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4A级)
户外
07-02 17:51
阅读 2万
回复 4
三乡情
粉丝
81
天门市2022年中考普通高中录取率69%,比2021年降低8个百分点
天门聚焦
07-01 22:41
阅读 4.3万
回复 16
三乡情
粉丝
81
2022年我市有11351人参加中考,普通高中控制线为478分, 478分及以上人数7857人,实际录取7870人。也就是说2022年我市高中录取率=(7870/11351)100%=69% 也就是普职分流比在7:3左右 普通高中录取比较比2021年有所降低,2021年如果我没记错应该在77%左右。
甘肃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风光(4A级景区)
爱秀
06-19 11:14
阅读 8884
回复 3
三乡情
粉丝
81
吐鲁沟位于兰州市西北160公里处的永登县连城林内,属祁连山脉的东麓,是一以奇山秀水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旅游区,被誉为“神话般的绿色山谷”。吐鲁沟1984年8月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7年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公园十大标兵,已成为兰州市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目的地。景区基本属于原生态的景区,建议自驾游览。
探访石家河遗址之谭家岭、三房湾
天门聚焦
05-03 00:07
阅读 1.1万
回复 7
三乡情
粉丝
81
五月二日,我们一行驱车从天门城区近20公里探访了石家河遗址中的其中两个遗址,即谭家岭遗址和三房湾遗址,这两处遗址均用铁丝网保护起来,周围安装了摄像头。谭家岭遗址目前处于挖掘中,三房湾遗址片区已立好项目指示牌并用彩旗标示好开发边界。 探访过程中值得欣慰的是遗址均保护完好,并且设置了遗址保护队。遗址附近也有人在建民房,个人认为此区域应该有总体规划,比如民房应限建等。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北郊,遗址区占地面积8余平方公里,由40处地点组成。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的,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距今6500年即开始有人类居住生活,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鼎盛时期,遗址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三星堆文化、楚文化的重要源头。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17年1月被评为“2016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清晨采摘,傍晚出发,天门捐赠的82吨生活物资预计凌晨抵达上海
天门聚焦
04-20 17:53
阅读 7279
回复 6
三乡情
粉丝
81
极目新闻原创2022-04-19极目新闻记者 张盼4月19日下午,4辆满载着蔬菜、油、大米生活物资的卡车,集结在湖北天门经济开发区创业大道的涂台路。经过短暂的动员仪式后,五点发车开往目的地上海交通大学。此次捐赠的82吨物资由天门市6家企业自发提供,包括蔬菜63吨,大米18吨、生态菜籽油1吨,都是居民生活必需品,预计约10个小时后抵达上海。满载物资的卡车整装待发清晨采摘,集结物资82吨今天早上5点,天蒙蒙亮,湖北铭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菜地里就热闹起来。30多名工人一同下地,挥舞着菜刀,一刀一个,采摘着当季最大、品质最好的新鲜莴苣。另外一边,工人正麻利地将莴苣进行称重打包,搬运上车。这批莴苣正是要送往上海的物资。据湖北铭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汉平介绍,几日前,有企业在天门市蔬菜协会群里提议“有没有愿意给上海捐点菜,帮把手的”,5家企业纷纷主动举手。自己只是其中一家,这次一共捐了18吨莴苣。目前公司承包了6000多亩地,种植了大豆、玉米、茄子等各类蔬菜,主要销往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不过,地里的萝卜、大白菜等品类的蔬菜,还需要8天才能成熟上市。莴苣就是现在这个季节,地里最好的蔬菜。在地里采摘新鲜的莴苣“上海有困难不是一个人的困难。”谈及捐赠的原因,吴汉平表示当初武汉有疫情时,全国各地的医生、物资源源不断地支持湖北,这份守望相助的美好情感刻在了记忆里。现在,国家对农业支持很大,这几年公司也做得很有起色,希望能回馈社会。与他有着一样朴素愿望的,还有天门市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梁红清,今天他调集了20多名工人采摘蔬菜,自己也加入了搬运队伍,拎上打好捆的莴苣就往车上递,脸上还带着笑容。他介绍,这次捐赠了20吨莴苣。梁红清介绍,自从上海出现疫情后,大家就一直在谋划捐赠的事情。然而,疫情下人员和车辆出入管理严格,新鲜的蔬菜又需要及时处理分发,苦于没有门路联系到上海那边的接收点,便向天门市商务局寻求帮助,由商务局组织了这场捐赠。打包好的莴苣傍晚出发,预计凌晨抵达上海天门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兵接到组织任务时是4月14日,得知大家有心向上海捐赠物资,他们立刻行动起来。通过天门市慈善总会,联系到了湖北省慈善总会,在湖北省慈善总会的牵线下,终于与上海交大取得了联系,达成定向捐赠的意向。确定了接受地后,熊兵想着不如再组织人员问问其他企业有没有意愿捐赠,多收集些货源。最终,捐赠名单从5家增加至6家,天门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捐赠生态菜籽油1吨;天门市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蔬菜20吨;湖北铭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18吨;湖北红日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10吨,酱菜8吨;湖北庄品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石家河土城珍米18吨;蒋湖农场捐赠蔬菜15吨。4月19日下午5点,满载着82吨生活物资的卡车从天门市开往上海交通大学,预计10个小时车程后,在凌晨抵达上海。为了不给企业增加负担,据熊兵介绍,这次运输车队由湖北省慈善总会联系,天门市商务局承担了全部的运输费用。
专家指湖北史前城址见证长江中游史前文明发展
天门聚焦
04-20 17:45
阅读 5619
回复 6
三乡情
粉丝
81
中新社武汉4月19日电 (记者 梁婷)湖北于2021年12月全面启动长江文物资源调查,此次调查设置了史前城址调查专题。此间多位专家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分布于湖北境内的多处史前城址,为探寻长江中游史前文明进程提供了关键资料。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共发现史前城址20余座,其中大部分在湖北境内。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大约开始于油子岭文化时期,发展到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复杂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成为中华早期文明多元格局中的重要代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罗运兵表示,屈家岭文化时期以来,江汉地区不同规模城址大量出现。湖北境内的石家河遗址、城河遗址、屈家岭遗址等,成为长江中游史前文明发展最辉煌阶段的重要见证。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心的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群。湖北近年来开展一系列勘探发掘发现,遗址核心区域存在多重人工堆筑的大型城壕遗迹,为宏观认识石家河遗址的布局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石家河古城外西部的印信台遗址发掘,揭露了一大批与祭祀相关的台基、瓮棺、扣碗、套缸等遗迹,是目前发现的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场所。武汉大学教授余西云表示,早期城市是探索文明起源的重要话题。石家河史前城址规模巨大,结构复杂,诸多同时期城址如众星拱月分布。其所反映的社会复杂程度,不在良渚古城之下。长江文物资源史前城址调查专题,有利于对湖北境内的史前城址进行更全面的信息收集,推进综合研究。湖北大学教授孟华平认为,无论是从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家河城址看,还是从印信台大型祭祀遗址等聚落功能专门分区看,还是从出土遗物中所刻符号、孔雀石的代表性与出土遗物的丰富度看,石家河遗址无疑可视为长江中游地区文明中心,具有文化引领与文化辐射的重要地位。位于湖北荆门的城河遗址代表长江中游史前中型城址。2012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合作开展了六次发掘和系统勘探。业界人士表示,城河遗址城垣—居址—墓地三位一体的系统发掘,为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提供了更全面信息。湖北屈家岭遗址则是屈家岭文化命名地,是长江中游特大型环壕聚落的代表。该遗址发现的一批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时期的铜矿石,为长江中游史前矿冶开发提供了重要线索。(完)
查看更多 >
他的粉丝
他的关注
天门市运管局
天门动车所
汉江一条龙
戏迷人生
房链
查看更多 >>
我的天门
东来东往
发现
金虎
三月三
春天百花香
汉水之滨
虎哥
文山
查看更多 >>
访客
30日访客2323(登录用户271 )
昨日访客52 (登录用户5)
今日访客0 (登录用户0)
查看更多>>
修改
钟祥论坛
号
温馨提示
用户账号安全系统已全面升级
1、以前的登录“用户名”变为“昵称”,仍对外展示
2、新增“
钟祥论坛
号”一项,用作登录,不对外显示,账号更安全
3、老用户的
钟祥论坛
号默认为昵称,建议修改下更安全
4、升级后共有三项:
钟祥论坛
号(登录用)、手机号(登录用)和昵称(显示用)
钟祥论坛
号
*以字母开头的字母、数字组合,4-16位
性 别
男
女
确 认
下次再改
复制链接后可粘贴发给好友!
复制链接
取消分享
是否取消关注?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