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山水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沉湖横跨天门、汉川两地,湖区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其中80%在我市境内史载清代以后,沉湖出泄受阻,水患不断,是一片颗粒无收的水乡泽国。20世纪六十年代,中央调集30余万军民在此围垦开发,湖泊消失,变身沃野田畴,“沉湖”成为一个地名。近年来,沉湖区域水系河道淤堵严重,部分闸门泵站年久失修,水体污染、生态功能退化,水患频发。2022年,我市积极探索系统治理沉湖骨干河道,为流域发展带来新气象。“人定胜水”30余万军民围湖造田我市是全国最大的内陆侨乡,28万天门儿女旅居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马湾镇就有4万余人旅居海外。为何会造成这种现象?寻访当地老人得知:滨湖地区,水患频发,老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马湾所临之湖,最大的就是沉湖。沉湖在我市境内所辐射的多祥、麻洋、干驿、马湾等乡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枯水季节,泥沼淤积,野草横生;雨季一来,洪水泛滥成灾,七年淹六水,十年九不收,农民苦不堪言。”市委统战部退休干部郑汉兵从小在沉湖边长大。他说,不仅如此,那里还是蚂蟥、血吸虫等病虫滋生地,当地村民谈湖色变。为改变沉湖面貌,1966年起,党中央调集部队官兵、院校学生以及天门、汉川当地人民共30多万人云集沉湖,围湖造田,修渠筑路。1970年,沉湖被围成九个大垸,辟11万亩农田变身军垦农场。“百里沉湖潇潇雨,七十二垸惨惨风”的凄凉一去不复返。每临汛期“水袋子”依然成患沉湖的开发,在特殊历史时期为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随着时代发展,温饱早已不成问题,此前被忽视的矛盾日益凸显。为防洪需要,沉湖开发过程中也开挖了军垦河,分为南干渠和北干渠,并兴建了涵、闸、桥、站等配套设施。然而,由于沉湖区域四周高、中间低的“先天不足”,加上原有的排灌体系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沉湖成了“平时不见湖,下雨成汪洋”的“水袋子”,渍涝灾害时有发生。如今,水患影响的远不只农户生产,还有百余家企业。几十年励精图治,多祥镇早已建成天门工业园,170余家工业企业聚集于此。每到汛期,因排涝能力有限,渍涝常常漫灌厂房,企业纷纷投诉,镇里也颇为无奈。“沉湖区域排涝主要是通过五七泵站。”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介绍,五七泵站位于汉川市,始建于1968年,1970年投入使用,承担着沉湖片区数十万亩良田的排涝任务。当时,由于投入有限,五七泵站设计排涝能力较弱。2016年,我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五七泵站进行更新改造,6台机组单机容量全部提升至2100千瓦,排涝能力得以改善提升。然而,“单机作战”依然不能完全满足汛期排涝需求。综合施策“水患”变“水利”8月11日,位于多祥镇的幸福河边,挖掘机挥舞长臂,正在进行堤防加固和道路硬化作业。记者在现场看到,幸福河坡岸已经修整一新,河面宽度最窄处也有10米,水流顺畅,一侧的沿河道路已拓宽到4.5米并全线硬化。幸福河,与沉湖南干渠相连,流经天门南火车站、天门工业园等地,全长5.56公里,是主要排水通道。河道淤积加上要汇入沉湖南干渠再经五七泵站外排,幸福河的排涝短板尤为突出。“以前河底淤泥深达3米,导致水流不畅,而且堤防脆弱,不能通车,排涝功能基本丧失。”沉湖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经理李德政介绍,他们对幸福河进行了河道疏挖、生态清淤、堤防加固。2022年,我市与三峡集团合作开展汉江流域(天门)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利用PPP项目,启动6个流域综合治理子项目,沉湖水系治理就在其中。  据了解,为推动沉湖区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根本改善,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富”,双方商定,采取退渔还湖、截污治污、河道疏挖及生态清淤、调蓄区及沉湖二泵排水通道建设、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等措施开展综合治理,概算总投资超6亿元。项目一期工程主要包括幸福河的整治以及建设沉湖二泵排水通道,于去年6月开工。“高峰期有200多人同时施工,预计今年9月一期工程完工。”李德政说,完工后,幸福河将改为通过沉湖二泵外排,排涝能力达到80立方米每秒。目前,二期项目正在同步筹备中,预计10月启动,主要是对沉湖南干渠和北干渠进行清淤疏浚、堤防加固等,整体工程将于2025年完工。绿水生金“渔光一体”年发电量6亿千瓦时8月12日,在沉湖5号垸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万亩鱼池集中连片,水面上方,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整齐划一铺展开来、蔚为壮观。“这里是500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项目,平均日发电量150万千瓦时,盛夏光照充足,一天最高发电量可达到300万千瓦时。”通威新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开发总监许代彬介绍,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水域面积1万亩,今年5月全部机组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6亿千瓦时以上,年产值超2.4亿元。“渔光一体”是以水产养殖为基础,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组件,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养殖模式,实现对土地、水域的高效复合利用。记者在现场看到,太阳能光伏板由一根根水泥管桩和支架支撑,鱼池周围预留了投喂区。“架设光伏板采用了通威独有的柔性支架技术,管桩的东西跨度可达40米,渔业养殖有足够的空间,而且高温季节能够遮阳,为鱼类生长创造有利环境。”许代彬说,目前养了翘嘴红鲌、草鱼、青鱼等,投产以来,鱼类产量与品质均呈稳定态势。除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项目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9.82万吨、减少碳粉尘16.32万吨。多祥镇负责人表示,以通威渔光基地为支点,将通威农牧元素与沉湖军垦文化、滨湖乡村文化有效融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探索集鱼苗培育、渔业养殖、水产展销、研学科普以及亲子乡村游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
绿水环绕,微风轻拂。傍晚,岳口镇荷花潭村村民纷纷来到湿地亲水平台休憩健身“这里原是一片荒地,还有少量鱼塘,杂草丛生。”荷花潭村负责人说,建成生态湿地后,环境大为改善,大家休闲娱乐也有了好去处。荷花潭湿地面积200多亩,是九条河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休闲观赏,荷花潭湿地还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任务——治污。九条河全长26.67公里,干流流经岳口、横林、小板3个乡镇,支流则流经其他4个乡镇,流域面积210.8平方公里。因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影响,水质持续恶化,河水常年又黑又臭,沿线居民反映强烈。九条河流域上游位于岳口镇,被称为大庙泓沟,是镇里的一条主要排水渠道,水体净化能力差,污染较重。因为九条河污染问题,上下游的村民们矛盾不断,地方干部也是提起就头疼。横林镇和小板镇相关人员表示,上游岳口不整治,下游怎么整治都等于白搭。九条河在岳口境内有15公里,全线综合整治对乡镇而言有心无力。近几年,为改善大庙泓沟生态环境,岳口镇先后实施了3次全段清淤和多项截污工程,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没有起到实质效果。2021年10月,我市启动九条河综合治理工程,分两期对上下游全线进行截污、清淤、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截污、治污是九条河治理的关键。”项目现场负责人邓森介绍,项目规划在岳口镇建设新兴垸、荷花潭两个生态湿地,湿地内设置生态浮床,并大量种植能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大庙泓沟流经湿地后再排出,将有效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削减污染物入河总量,改善河流水质。目前,九条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水系连通、沟渠整治、涵闸泵站升级等已基本完成,荷花潭湿地施工进度约98%,新兴垸湿地正在进行土方作业和杉木桩施工打桩,二期截污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近两年的整治,变化正在发生。在九条河横林段五岳剅景观节点,太阳照射下,河水波光粼粼,靠近水边,没有丝毫异味。“刚来时,河里都是黑臭水体,周围居民都不想靠近。”邓森记忆犹新,现在,每天在河边散步的居民可多了。
盛夏八月,草木葳蕤。位于九真镇石李新村的随园葡萄基地内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工人们忙着采摘后装箱出货。“今年种植的葡萄品相和品质都很好,主要运往广州、深圳等地商超售卖。”市政协委员、随园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伟介绍一直以来,李伟心中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桑梓情怀。在外打拼多年,李伟在武汉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李二哥馅饼”,还创办了连锁店。创业有成,李伟在回家乡九真镇石李新村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返乡发展种植业的念头,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助力家乡发展、帮助群众增收为此,2017年,李伟毅然回到家乡投身葡萄种植产业。因缺少种植经验,他积极外出取经和自学,不断学习葡萄种植技术,改良种植品种,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凭着不怕苦、不怕难的韧劲,一路学习、摸索,李伟从门外汉成为葡萄种植专家,经过几年的实践,他拥有了葡萄种植成熟的经验和技术,目前采用了自动化滴灌技术实现水肥一体精细化灌溉施肥,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生产种植,同时规范产品包装与标识,严格控制出品质量,有效保障了高品质葡萄的稳定产出。今年,合作社共种植了150亩大棚葡萄,有阳光玫瑰、夏黑、醉金香、茉莉香等多个品种,可年产高品质葡萄20万公斤,合作社被评为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心怀桑梓,回报家乡。在创业路上,李伟时时不忘反哺家乡。近年来,李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先后开展向村民发放爱心早餐,向九真小学、九真福利院捐款捐物等活动,并免费向村民发放绿化树果树苗,捐赠80多盏亮化路灯用于村道夜间照明,帮助村里修建公共厕所、垃圾池、修缮道路等,助力家乡美丽乡村建设。此外,合作社常年聘请石李新村周边家庭困难群众30多人从事葡萄种植、管护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2万多元。李伟先后被评为全市“乡村致富带头人”“创业明星”。2021年,李伟当选为市第九届政协委员。他始终牢记政协委员的职责与使命,积极参加政协举办的各类活动,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政策研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结合实践开展调查研究,思考谋划发展,积极建言献策。2022年,他被评为市优秀政协委员。“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李伟表示,将继续履职尽责,不负广大群众的信任,把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业一证’将开店涉及的食品经营许可、小餐饮经营许可证核发、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等多个证照合并到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既节约时间又节约成本,真是方便。”近日,前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证照的市民甘先生说据悉,甘先生是今年8月份以来第一位享受到我市“一业一证”改革红利的经营者。以前经营食品店,不仅需要到不同的部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小餐饮经营许可、消防安全检查等多个事项,而且提交材料多、反复提交材料且办理时间长。如今只需要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业一证”综合服务窗口填写一张申请表,提交一份材料,实行“一窗受理、一次核查、一并审批、一证准营”,一个工作日内即可拿到行业综合许可证。2021年,我市作为全省“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市之一,率先在全省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大胆创新,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为核心,简并申报材料,合并核查程序,再造审批模式,创新准营方式,实现便利店、超市、小餐饮等19类行业“一证准营”。今年8月1日,我市“一业一证”又再次“上新”,新增了现制现售食品店、茶叶零售店、眼镜店、食堂、烟酒行和休闲农庄等6个行业,至此,我市“一业一证”改革行业增至25个。涉及的25个行业市场主体通过在线申请、一网办结,均实行“一单告知、一书承诺、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核查、一并审批、一证准营、一业一档”,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简化审批手续,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
安装课桌椅和智慧黑板、平整场地、安装厨具用品……8月22日,在城区北湖小学,80余名工人挥洒着汗水,为秋季开学做着最后的冲刺北湖小学占地面积54亩,新建了教学楼、行政楼、食堂、操场等,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可增加城区学位2000个。“目前,学校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预计8月25日前可完成。”北湖小学开学工作筹备组负责人说。为进一步优化城区中小学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满足城区适龄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我市投资6亿余元,实施城区学位提升工程,新建北湖小学、东湖学校、汇侨学校及高新园初中等4所义务教育学校,新增城区学位13000个,其中小学6000个、初中7000个。今年,这4所学校陆续建成交付,将于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在汇侨学校,开学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人们正在安装羽毛球场设备、广播监控系统等,教室课桌椅已安装1200套,智慧黑板全部安装完毕。“还有900余套课桌椅这周可到货安装。”汇侨学校开学工作筹备组负责人说。为保障各校顺利开学,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4所新建学校成立了开学工作筹备组,加快工程扫尾、教具安装配备、卫生保洁等工作,以安全有序、干净整洁的环境迎接新生报到。“目前,在市教育局统筹安排下,学校已经到了2批教师,等师资全部配齐后,我们将统一进行培训,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做好新学期的各项工作。”汇侨学校开学工作筹备组负责人说。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