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1982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记者刘银斌 通讯员郑清)16日,记者在天门工业园获悉,今年一至三季度,该园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共签约项目12个,完成全年计划的120%,协议引资总额19.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31%。

  今年以来,天门工业园紧紧围绕全年招商工作总体目标,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狠抓责任落实,招商引资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加大外出招商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增派了年轻干部外出驻点招商,做到外联内引;二是做好特色园区招商。利用园区特色的“五园一中心”整体打包招商,提高招商实效;三是不断加快园区建设,为投资业主创建更好的发展环境;四是做好安商服务工作。定期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了解落户企业面临的困难,并及时高效地给予解决,让落户企业留得住,发展壮大。该园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三大特色:一是项目质量高。共引进工业项目11个,其中超亿元的项目4个,协议引资总额13.9亿元,占引资总额的71%。二是产业招商效果显著。围绕环保新能源产业板块,机械制造板块,工业再生资源板块、分别引进了北京申安LED照明生产基地、福建冠益管材,湖北天蓝环保科技等重点项目。三是驻外招商成绩突出。园区驻外招商截至目前共引进项目3个,引资总额9亿元。
记者 裴弼龙

6月18日,一个平常又不平常的双休日。这一天,雨,扎扎实实下在中南部,几乎是一夜之间,城市与“水”对碰。
  从6月17日晚至18日上午,一场大暴雨倾泻而下,天门城区降雨量达到100毫米,城市基础设施面临艰巨考验。与此同时,距离天门150多公里的武汉,全城多处交通要道积水严重,几成“江城”。
  暴雨下的现状
  从17日晚到18日,雨云像厚重的毯子,一直覆盖在天门的上空,大雨、小雨轮番下个不停,城区笼罩在烟雨中。
  钟惺大道上,一家副食店的老板将摆放在地上的调料搬上货架,他做好了应对积水进门的准备。不久,钟惺大道与大桥路交叉口在暴雨中被淹!
  18日10时,西寺路与百花路交叉口完全浸没在水中。一家酒吧门前停车场积水近10厘米。“西寺路估计又得‘水漫金山’了。”一位市民戏谑。
  除了上述两个路段被淹之外,城区四牌楼路、人民大道的一些路段,沦为一片汪洋,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两个小时后,钟惺大道与大桥路交叉口积水越来越深,可没人的膝盖,2台小轿车在岔口拐弯处“抛锚”,司乘人员不得不下水推车。
  文昌路原水利局仓库内严重积水,水深近50厘米,在消防官兵的奋力抢排下所幸无损。
  市政全力抢排
  “两个塑料袋,就把这段路的排水口塞住了。”18日凌晨5时,市政管理人员披着雨衣,一边用火钳在文学泉道雨水口处费力地扒着垃圾。与此同时,还有数十名市政人员在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拉网式排查,尤其是对部分集水区域进行重点排查。
  市政设施管理局负责人说,为了应对雨季积水问题,市政府今年新建了江家河电排站,并对东湖、西湖电排站进行了改造,市政设施管理局也按照市政府要求,对城区西寺路、状元路、南湖市场、四牌楼路等路段下水道进行了清理,尤其是易积水路段已经清理了2次,共清理下水道30余公里,清运走污泥、垃圾700余立方米,并在西寺路、状元路、东湖路、后壕等处专门设置了排水便道,大大增强了城区下水道排水能力。在城区西寺路、南湖市场等处出现积水时,该局立即启动东湖、南湖、江家河等7个电排站排水。
  到18日下午6时,城区所有积水路段的积水全部排完。随后,数台洒水车对路面进行了冲洗,确保市民出行方便。
  晚上8时,记者在城区鸿渐路、人民大道、西寺路等主干道看到,在暴雨的冲洗和洒水车的冲刷下,这里的路面显得干净多了。
  城市受住考验
  按往年的经验,有市民预计钟惺大道会在这场暴雨中被淹没。在17日晚间的雨一直下个不停的时候,钟惺大道上的商户们就开始为他们店铺里的物品担忧了,然而一夜过去,他们意外发现,水情没他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前两年的那场雨算起来还没有今年下得大,但是我们这里已经被淹得一塌糊涂,水都漫进店里来了。”钟惺大道上一位超市的老板说,有了往年的遭遇,所以我17日夜里就把箱子全都挪到高处,并且一夜没敢熟睡,生怕再被淹了。但让我想不到的是居然没事,水并没进屋。
  和钟惺大道上的商户一样,居住在以前逢大雨必淹路段的居民和商户都在暴雨中受到了“惊吓”,都预感到自己的家或店铺将再次被淹,然而这种糟糕的场面并未出现。
  内河内湖治理见成效
  18日的那场100毫米的雨,没有给城区带来洪水困城的局面。究其原因,我市中心城区排水系统的改善和内河治理功不可没。
  从一组数据对比中可见一斑:6月17日晚至18日13时内,城区降雨100毫米左右;1998年7月21日至25日降雨最集中的4天内,城区平均日降雨也在100毫米上下。
  两场暴雨的降雨量大体相当,排渍“成绩单”却见高低:今年6月18日13时雨停,下午6时渍水全部消退;1998年7月25日19时雨停,渍水到7月29日才全部消退。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我市大力建设排水基础设施的成果。
  2006年,投资600万元改造后壕,东西两湖连为一体。
  2007年,投资130万元新建了公园村泵站。
  2010年,投资60万元新建了江家河泵站,并对城区东湖泵站和西湖泵站进行更新改造;投资200万元对广沟子、西湖泵站进水渠道进行了改造和疏浚;南湖泵站改造、西湖水环境整治、东湖水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大手笔”正在实施或纳入改造计划。
  这一系列动作,进一步完善了城区下水管网系统,提升了城市整体对雨水的承载能力。从18日的暴雨引起的市区积水状况可以看出,东湖、西湖、前壕、后壕等城市内湖的排涝作用凸显无遗。
  考验出的不足
  “此次暴雨引起部分道路积水,除去降水强度大这个直接因素之外,还有很多间接因素。”市政设施管理局负责人说,天门地处江汉平原,城南新区的成形,改变了原来的城市排水系统,在没有池塘、土地等蓄水、含水的情况下,同等强度下的降水,积水会比以前来得更快更急,钟惺大道出现积水难以避免。另外,老旧小区原有排水设施老化,导致了部分小区和路口出现了积水。
  对于一个地势低洼的平原地区城市来说,暴雨突袭导致市区部分路段短时积水不可避免。近几年,我市不断加大排水设施建设投入,并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遇到特殊强降雨天气,城区局部排水功能仍显不足。比如城南片区仅有2座排水泵站,且集中在公园村范围,从接官路到大桥路围合的官路村约4平方公里范围内只有一条杨家沟排水涵。当暴雨来临时,杨家沟显然无法满足该地区排涝需求,这也是导致钟惺大道部分路段出现渍涝的重要原因。
  “治理渍水,也是项民心工程,城市功能的改善不仅使环境变美,也从整体上提高了城市的文明,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天门远离渍水之痛。”市政设施管理局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 肖倩 通讯员 童正祥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1200多年前,《茶经》的问世,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茶经》的作者——陆羽,更被后人誉为“茶圣”。
  在陆羽的故乡——天门,茶文化研究自然氛围浓厚,不乏执着的茶道追求者,75岁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教授刘登峰便是其中之一。
  在湖北,他是第一个省级茶文化社团的创建者;在国内,他是编创茶艺节目最多的人;在武汉,茶界称其为“茶痴”。
  A 与茶结缘
  “与茶结缘是我最大的福分。”这是刘登峰在外面宣讲茶文化、茶道中经常说的一句话。他在一份演讲稿中这样记叙儿时的梦:“朔江而上百余公里,便是我亲爱的故乡——天门市麻洋镇。大约七、八岁时,一次在汉江边放风筝,奔跑得又饥又渴的我回到外婆家,将风筝引线拴在小靠背椅上,双手捧着大碗凉茶咕噜、咕噜,看着我口中的茶水从下巴流淌到肚皮上的模样,外公指着风筝高飞的天际说:‘那里有火门山,那里有东冈。唐朝有个少年叫陆羽,在那里拜邹夫子苦读四书五经,在那里和竟陵太守品茶评水,后来写出《茶经》,教人怎么喝茶……’从此,我便时常遥望上游‘西江’方向,甚至梦中见到陆羽……六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故事连同那爽口的凉茶一直鲜活在我的记忆里。”
  这是刘登峰人生接受的第一堂茶文化课,启蒙老师便是他的外公。他不仅给刘登峰讲陆子《茶经》,还讲过孔子《论语》等许多圣人故事,给予他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
  心灵里播下了怎样的种子,就将收获怎样的人生。或许是机缘凑巧,1961年,25岁的刘登峰被调到武汉财贸干部学院(现商业服务学院)任教,因讲授《茶叶商品学》,更使他对湖北各地的茶产业、茶叶之路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之后,本就喜好茶文化的刘登峰与茶再次结缘,完成了从业余爱好到专业研究的转身。他不仅编撰《茶道文化与茶叶经营》的特色教材,而且热心于茶道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在退休之后,所有的社会性活动都围绕着茶文化相继展开。
  B 卖掉房子搞研究
  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是“归真”,既是追求物之真、道之真,也是追求情之真、性之真。“归真茶寮”的匾额挂在刘登峰家大厅的墙上,寄寓着他对事业乃至人生的最高追求。生活中的刘登峰是一个很“真”的人,想什么就说什么,从不伪饰自己。他总喜欢邀请茶友们一起参加“无我”茶会,在大自然中,众人围在一起席地而坐,相互泡茶、斟茶、品茶,从而追求一种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境界。
  1998年4月,刘登峰倡导的湖北炎黄茶文化研究会成立,担任常务副会长的他,热心参加或主办各种茶文化讲座及茶会,为茶文化的研究和推广不遗余力。为此,他自费研制和收集了数以百件茶具,大件如茶桌、茶几、茶担,小件至茶针、茶匙,各种茶炉、茶壶、茶碗,根据不同时代和主题茶会而进行组合搭配与收藏。
  2002年,为复制一副宋代民间斗茶的茶担,他先后历时三个月,往返于咸宁、杭州、宜兴、阳新、汉口,终于复制成功,成为他的镇“馆”之宝。同年,他创作的《竹影》、《梅韵》、《荷趣》、《葫芦》系列模具组合作品,参加全国茶具组合艺术大赛获得金奖。
  刘登峰对茶的喜爱可谓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的客厅是“归真茶寮”,他的卧室是“净友荷茗”。除了茶,其他都不放在心上。他经常是一边看茶书一边煮饭,结果把铁锅烧得通红,满屋子烟雾弥漫。还有几次,他急于参加一个茶文化活动,出门前忘记了关水龙头,等回来时发现家里“发大水”了。每次外出表演,他都不顾年迈,亲自搬运茶炉、茶具等物品,小心又小心。
  在研究中,刘登峰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钱,为此他卖掉了房子,保证有经费每年到各地参加茶文化学术研讨会,深入茶乡搞调研。40多年来,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茶文化事业中。尽管前后两任妻子都选择了离开他,刘登峰依然执着,他说,茶道宣扬的“合和”精神对于浮躁的现代人来说极有意义,做茶文化的传播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为了系统研究与传承茶道,刘登峰还建立了“回归茶道(又名茶华林会)”工作室,寓意为在开满茶花的茶树林中欣然相会,品味茶文化、茶道,寄希望于这种形式引导人们回归本源,回到自己生活的真实场景,做回自己,并通过对荷文化即对荷花、荷叶等及茶文化系统的研究,在原先建立的和合茶会的基础上予以创新,宣扬“和合精神”。
  多年来,刘登峰先后在武汉的名家论坛、图书馆、电视台及武汉大学等地方做茶道讲演,还在武昌“长春观”建立了“道茶”基地……  
  C 殚精竭虑传薪火
  “怎样给长辈们泡茶、奉茶呢?”这是2005年发生在武汉市硚口区的一幕,首个茶坊儿童茶艺班亮相荣华街。刘登峰给孩子们讲解茶文化及泡茶技巧,透过奉茶的先后次序等讲究,使孩子们明白长幼伦理关系,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鉴赏力。
  殚精竭虑传薪火,一心奉献只为茶。为了传承茶道,刘登峰无偿将自己收藏的茶文化书刊借人阅读,以“说茶有功,传茶有德,功德无量”的理念感召学生,先后有近20名中外弟子拜其为师。
  二十多年来,刘老先后创编了21个茶艺表演节目,如:唐陆羽“煎茶道”,宋“斗茶”民俗茶艺,清官廷“三清”茶艺,以及礼宾敬茶仪式,中国道家仙茶道,道教太极养生茶艺,红楼梦女儿茶艺,“寿比南山”茶礼茶宴,“新婚燕尔”茶礼茶宴,企业文化茶礼茶宴,中国传统文化茶道,“黄鹤楼献茗”主题茶艺,中国亭茶(凉亭施茶)少儿茶艺等等。为此,他先后带出了湖北、湖南、河南等地的14支茶艺表演队,先后接待过包括著名茶人李千家在内的日本、芬兰以及台湾地区的友人,推动海内外茶文化交流。
  近年,刘登峰重点研究适用于团体茶会、喜庆茶宴的茶席艺术设计,归之为“商务茶道”。
  刘登峰说,有了茶艺这种表现形式,才能有茶道,可以说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茶道悠长,人生苦短。而今,刘登峰虽因病卧榻疗养,但他仍不忘整理着《都市茶聊目录》、《请把“茶艺”带回家》等讲座资料,准备复印给他的学生或听众……刘登峰说,他希望用自己的执着,让更多的人来喜欢茶道,传承茶道。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