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30天
选择浏览方式:
        欢迎交流。一、河道下切与河道淤积        南岸重点提出和强调了汉江  “河道下切”。        这里聊聊与天仙潜最直接关联的地段 兴隆大坝下游。        网络上名词解释:        河道下切:河道下切是指河流对河床进行侵蚀,导致河床高程降低、河道深度增加的自然或人为地质现象。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河道淤积:与下切相反,指泥沙在河床堆积导致河床抬高(如暴雨后河流泥沙淤积使水位上升)。        河道下切的结果可通过数据指标量化呈现,例如河道水深数据。        测量方式:在固定断面测量水面至河床的垂直距离(即水深),结合水位数据可反推河床高程变化。        数据表现:        枯水期某断面水深从5米增至 6.5米,可能暗示河床下切1.5 米(水位稳定时);        对比同一流量下的历史水深数据(如 600-800m³/s 流量时分级水深变化),排除水位波动干扰后。        如某水文站流量为1000 m³/s时,2008年对应河流水位为25.43米,2022年对河流水位24.73米,河道水位下切0.7米。        河道下切与淤积的监测与研究对“三生(生活、生态、生产)”保护、水利工程规划和防洪安全至关重要。二、对汉江兴隆枢纽下游河道下切状况的审视        兴隆枢纽下游河道下切可分为两段来看:        1. 坝下 — 泽口段        兴隆枢纽至泽口段航道全长约为 31公里,近坝下是受冲刷最严重的地方,大坝下游短距离内受水流集中影响,下切强度较大,平均冲刷深度已有相关研究结果,对它会另外学习。        有研究指出坝下冲刷现象,大坝下游10公里内通常为下切显著区域。        依据河床总体冲刷是强度自上而下减小规律,有学者对兴隆枢纽下游进行了历史与现实量测数据对比分析,变化曲线显示,近30多年来在泽口段河床基本下切在0.8米左右,不是河床全面下切,主要是河床主槽加深。        2. 泽口段以下        兴隆大坝 — 泽口段两岸是潜江和天门,仙桃地处泽口之下。仙桃临江段的河道冲刷没有那么严重。        之前文章已有表述,有研究显示,在汉江枯水季,从2008-2022年15年里,汉江仙桃站流量为600m3/s时,河道水位下切为0.48米,流量为800m3/s时,河道水位下切为0.53米,之后至2025年5月,仙桃站枯水季节流量水位是稳定的。        另外, 也有数据运算表明,汉江仙桃站当水位处于23.00(±0.2)米时,水位波动0.1米,流量平均大体增减约14立方米/秒。这可看到此处仙桃站水位对流量关联基本为 0.1 米 / 14m³/s,即流量每增减 14m³/s,水位波动约 0.1 米。        从上可看出,近20年来汉江仙桃段河道下切基本不显著,河床稳定,上游来水大小主要决定了水位的升降。        因此,上游来水是水位变化的主导因素。 三、兴隆坝下短距离河床明显冲刷对下游整体用水影响有限        ( 这段是前不久的跟帖。)        直到目前,为什么有科技工作者总是反复拿兴隆坝下近坝段说话,研究结果为兴隆以下河段河床下切明显,尚未达到稳定状态,难道这是为要出文章吗 ?        已经走过了可研的过程,再开展的科学研究都应主要是为社会生产活动服务的 !!        从遥感图像上可以看出,“大坝下 – 泽口” 这一小段河流,江南与江北是潜江与天门,而天潜两地主要的生产取水活动是可不在这一小段的,两地在兴隆大坝之上可直接取水利用,用不着太在意这一小段的水变化。坝下近段河床下切明显,但 2024年枯水季坝下水位仍在 28.0 米左右,当流了100多公里后,对仙桃站 23.0米左右水位要想说什么。        就如天门河黄潭镇址处被冲刷出一个大坑,现下力气研究那个潭,当研究出那个潭还有加深的趋势结论时,而潭边的社会并不依靠水潭在活动,下游水位比潭底还低,那意义大吗 ?        坝下近河段的水位波动对区域取水影响有限。相比之下,泽口至岳口、仙桃、多祥及以下河段直接关系下游 “三生” 用水,以及汉江航道通行(如规划的多祥港建设),更应成为研究重点。泽口之下至岳口、仙桃、多祥河段研究结果是更有意义的。四、议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兴隆枢纽运行后,对于汉江泽口段以下河道下切影响不明显,水位的抬高与降低主要关键是受上游来水和两岸排水(汛期)的影响,而上游来水是可科学调节和控制的。        枯水季节,兴隆枢纽丰枯季差异化调度是坝下常态化用水的保障。        在 2024 典型干旱年的实况来看,只要兴隆坝上水位保持在 34.40 米以上,仙桃站水位在 23.00米上下,流量在500 - 600立方米 /秒,汉江枯水季天仙段的用水就没有问题。        别再以为汉江泽口段下游河道下切很严重了。        那种强调将河道下切作为兴隆坝下 “三生” 用水工程规划的基础性理由,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世界营养日赋(A)

文苑 昨天 09:27 阅读 808 回复 1
世界营养日赋(A)作者:刘中胜(竹林康)2025年7月7日 天地氤氲,万物化生。五谷滋荣,乃生命之本;八珍调膳,为健康之基。值此世界营养日至,诚以心为笔,以意为墨,赋此篇章,歌饮食之道,颂营养之要。 观夫寰宇,生灵万千,皆赖饮食以存。自洪荒以降,先民尝百草,辨谷蔬,始知五味调和之妙。春采新韭,其嫩如诗,富含维生之素,可清脏腑;夏食鲜藕,甘凉沁脾,铁钾充盈其间,能安身心。秋撷霜柿,甜润似蜜,果胶膳食纤维,助于运化;冬煨山药,软糯香浓,多糖蛋白相济,以固元阳。四时之食,各有其宜,顺天时而采,应地利而食,此乃自然馈吾辈之珍馐,亦为营养之秘钥。 然观今世,科技日新,饮食之象,喜忧参半。流水线间,加工之食层出,高糖高盐高脂,隐忧暗伏;快餐店内,煎炸之物诱人,营养失衡,疾病渐生。久坐少动,代谢迟缓,虽食山珍海味,亦难补气血之亏;熬夜无度,心神耗散,纵饮琼浆玉液,莫能疗身心之疲。营养之真意,渐被喧嚣所蔽,健康之根基,屡遭浮躁之蚀。 幸哉,世界营养日立,如明烛照暗夜,似警钟醒世人。倡导均衡膳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配比合度,方得营养之全;推崇科学饮食,少油少盐少糖,多蔬多果多纤,习惯成自然,可保体魄之康。更有医者、学者,奔走宣讲,以知识为刃,破饮食之迷障;民众百姓,闻风而动,用行动践行,筑健康之城墙。 嗟乎!营养之道,非一日之功;健康之业,需毕生之勤。愿世人皆明饮食要义,三餐有序,吃出活力生机;四季有节,养就强健体魄。如此,则身康体健,可览山川之秀;心爽神清,能享岁月之宁。值此佳节,赋文以记,愿营养之光,普照人间,健康之花,常开不败!
美学心得(第二百七十九集)罗国正(2025年6月)3299、 分清不同本体、主体及其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的审美、判断首先的关键罗国正(2025年6月11日于广州)“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句话近百年来响遍全球的学术界,尤其是哲学界、美学界、文艺界,以至政界。重要的原因:这是马克思讲的,讲得很有道理。这是马克思在26岁时写的手稿,写作的具体时是1844年4月至8月。这句话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题目是后人整理、发表他的遗稿时加上去的,以下简称为《手稿》)上表述的,并明确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而动物是不会按美的规律去建造的。这《手稿》标志着马克思从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阶段。这《手稿》于1932年首次在苏联出版,最早传入中国是1935年3月。《手稿》的面世,可以说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事件,引起了东西方学术界的轰动,很多不同的派别、学者都加以大量的引用,作出不同的解读和发挥。其中“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句话在美学、哲学界的关注度和引用率非常之高。为了将马克思这句话有更深刻的认识,人们须知道,他不是单独只说了这句话,而是有整段话,前后意思是有机辩证联系的,马克思是这样说的:“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段话已说出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涉及到本能美感与自觉美感的问题,还非常明显地讲出了人的本质特性:自由与创造。在我的美学思想中的最根本、最高的理念是:在我们的星球里,人、人类是最高的归根结蒂的本体、主体。在人类社会中,大多数的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本体、主体是在人、人类这最高、最根本的本体、主体而衍生。如果没有了“人”,一切都无从说起。如果不懂得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思想言行就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犯上严重的错误。马克思说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句话中,首先讲到的是“人”,就是从最高、最根本的本体、主体开始。人须首先通过生活、体验、学习、感悟认识到相关的美学知识、审美标准、美的规律,积累审美经验等,并将这些内化入本体的内心,成为内在的尺度,成为本体的重要精神组成部分,本体又转换为主体,将“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实践证明这种运用到对象是正确时,主体可将其升华到美学理论,其中包括有总结出“美的规律”。“美学”既是人这主体“建造”出来的客体,又可以作为第二层次的本体、主体而存在,而面对客体。而马克思这话中的“建造”是从广义上指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应包括建设、制造、发明、发现、创造、创作、设计、策划等等,也涉及到很多规律、标准、理念、原则、思路、方法和步骤、实施细则、资源调配、综合评估、平衡、有效运用等等问题。还要确定以哪种理念、原则、标准、实施主体等作为重心力量、视为关键、主导作用等,并配置好相关的辅助条件。马克思在这句话中明智地用了个“也”字,也就是说,人们还有按其它的规律、或准则、理念、思路、方法等来“建造”。事实的确如此。人们可以在现实中看到很多这样的情况,例如:有的人是按照信仰、或某种哲学、或某种思想来建造;有的人是按照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或实用主义的原则来建造;有的人则按行为科学来建造等等等等。也就是说,在马克思26岁的时候,将“美的规律”放在人的“内在尺度”中占据着非常显眼、重要的位置上。如果人们承认在我们星球里,人、人类是最高、最根本的第一层次本体、主体,那么人类在精神领域里的第二层次的本体、主体就是真、善、美三大体系。真的体系,主要、或基本上是探索、研究、讨论、表述、检验真与假的问题,关注知识的客观性、对真理进行探求,追求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定义。真的体系内有很多个层次的本体、主体。例如哲学、数学、物理学、医学、生物学、行为科学、人体科学、经济学、军事科学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第三层次的精神本体、主体。而经济学、或政治学有的也属于第三、第四层次之间去演绎自己的学说。善的体系主要、或基本上是研究、讨论、表述善与恶的问题,追求、宣传善,压抑、消除恶,让人们分清善与恶的标准,弃恶从善。核心理念是道德、伦理。善体系下的第三层次本体、主体有:如伦理学、很多的宗教理论、公益、慈善的理论、社会活动的相关规范等等。美的体系,主要、或基本上讨论、探索、研究、分辨美与丑等问题,聚焦在美感、审美、情感、形象或具象、色彩的表达规律,美的学问属于美学范畴。美学体系以下第三层次的本体、主体有:艺术美学、生活美学、人格美学等等。在艺术美学以下第四层次的有:绘画美学、文学美学、舞蹈美学等等;美的第五层次本体、主体的精神反映在具体操作的教程、课本上。例如:如何写诗、怎样练好欧体书法,美学在茶艺中的运用等等。我相信,通过以上的表述、举例,很多人都能举一反三地明白到不同层次的本体、主体是怎样划分了。其中有这样的规律,越高层次的本体、主体所包含的范围越广、内涵越多,相对越抽象。越低层次的本体、主体所包含的范围越小、越形象、越接近具体的实际操作。还有低层次的本体、主体的理念、理论、思路、方法、以至具体的操作,是紧跟所属的体系的思想、原理、标准为主,为基本的调子,当然也可以运用其它体系作为辅助,但这种辅助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就会很难自圆其说,常出现逻辑脱节的现象,甚至极其荒谬。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思考什么问题,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上要清晰明白到人、人类是最高的、第一层次的本体、主体,结合当前的思考、研究、或创作等等的本体、主体属于真、善、美三大体系中的哪个体系,方向要定准,知道自己的本体、主体所处上、下本体、主体的位置,就从战略上正确定位自己的工作、奋斗的路线、目标,这样,就会比较顺利开展自己的思考,找到正确的思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如果不是这样,东搞搞、西搞搞,忽东忽西,时间、精力、财力很快就被自己消耗掉了。本文属于《美学心得》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在真、善、美三大体系中,比较集中围绕着美的体系、美的本体、主体方面来论述。下面讲讲目前世界上在美学方面较普遍存在的问题:1、很多美学的理论、言论,是哲学家站在真的本体、主体线上,而不是站在美的本体、主体的线上,以哲学作为本体、主体来论述美学问题,将美学作为哲学的附庸、婢女,为完善、或丰满自己的哲学内容、或以美学来证明自己哲学的正确性来表述的。他们常以抽象的概念,如用理念、理式、绝对精神等等,作为研究美学的根本、逻辑起点,忽视了美学中的核心、基本内容做基础。例如:美感、感情、感性认识、形象、具象等处于奠基性的内容。他们有的甚至将美学视作在哲学本体、主体内的一条分支,并称之为艺术哲学,或艺术的一条分支,称为艺术美学。甚至有的哲学家认为,除艺术外,就不存在美学的问题。他们忽视、甚至不了解到动物有的也有美感。他们很多还不知道,人类自觉的、艺术的美感,是在人类有了本能美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他们的多数在谈论或论述艺术哲学、或艺术美学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是:他们缺少艺术创作方面的体验、实践。只是以为自己是哲学家,有非常聪明的头脑,可以通过推理、想象,或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就可以得到艺术方面的美学真谛。事实是如此吗?显然不是!所以,他们的美学理论出现不少荒诞之处,是不可避免的了。从一开始就立足错了体系、主线、本体、主体、出发点,没有选准正确的目标,这样,必然很多努力都会浪费、徒劳了。但是这些哲学家们毕竟是人类灵魂伟人, 也为以后的美学研究者们提供了不少用哲学的思维、方法来辅助研究美学,同时也提供了不少研究美学的资料、启示和天才的构思。2、站在第二层次的本体、主体“善”的体系线上,以第三层次的本体、主体宗教、或伦理学来研究、表述“美”,或美学。宗教又以第四层次的“神”作为本体、主体来表达“美”、或美学,常常按传统的习惯讲述“美”和美学方面的内容或撰文、讲话、或建筑、雕塑、绘画、或进行相关的活动。在伦理、伦理学方面的美学上表达,则以“道德”作为本体、主体,来衍生“美”、美学方面的问题。他们都是将美学、美的活动、美的“建造”等作为辅助、作为工具,以服务于他们的本体、主体中的“神”、或“道德”,服务于他们的根本信念、信仰,让宗教、伦理道德第三层次的本体、主体凌驾在第一层次的本体、主体和第二层次的“美”之上。并常戴上神秘莫测的面纱和处于居高临下的态势,反客为主地将美、美学作为附庸、工具。我以为,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系统地、切合实际得到“美”的真知的。但由于他们建造了大量的寺庙、教堂等建筑,创作了大量的雕塑、绘画、文稿、诗歌等等。虽然神秘、或以道德高高自居,但对建筑、文学、艺术等的美,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对美学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3、文学家、艺术家的部分,在本体、主体确立的问题上,情况比较复杂。首先,有的是以文学、艺术作为本体、主体,常不走出第二层次的“美”的本体、主体,以形象、感情的形式去阐释第一层次的本体、主体。很多优秀的、具有永恒性的作品产生在这条线上。第二,以宗教、或信仰为本体、主体,以文学、艺术作为工具、为附庸来表达。第三,以政治、政治集团利益和追求官本位为本体、主体,将文学、艺术作为附庸、工具来表达。第四,以金钱作为本体、主体,把文学、艺术作为谋生、获取利益的工具,等等。以上的情况,在不少文学家、艺术家中,在不同的阶段,角色有所变换。他们具有摇摆性和多变性。所以,他们的美学观点是五花八门的,很多是有偏差的。由于他们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的创作,也比一般人更多地关注美学,并留下大量的作品,因此他们在美学上,尤其是在艺术美学中,是有不少闪光点和丰富的内容,值得人们关注、研究、深思、学习。
两项国际网球赛事何以落户县级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覃万钟通讯员 成丽平 余舟“欢迎京山加入WTA(国际女子网球协会)大家庭。 ”“我代表中国网球协会传达ATP(国际男子职业网球联合会)的决定:2025年ATP100挑战赛首次落户京山。”不久前举行的京山网球公开赛新闻发布会上,WTA亚太区赛事关系总监白亮和中国网球协会赛事监督郎爽相继宣布。这标志着今年9月,两大国际职业网球赛事将同时在京山举行。两大国际职业赛事落户,让京山及湖北创造中国网球多项历史:WTA125赛首次在县级市举行;本年度继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之后的全国第二个国际职业网球男女合赛;湖北成国内首个拥有WTA1000积分和125积分两场国际女子职业网球赛事的省份。两项国际网球赛事何以垂青京山这个中部地区县级市?“我们完全具备承办这两项赛事的条件。”京山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高宝介绍,京山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网球特色城市”,拥有10万网球爱好者,340多片网球场,每万人拥有网球场地达5.6片,居全国县市之首,同时连续多年承办网球赛事,积累了一定的办赛经验,这些都得到WTA和ATP的青睐。但这远远不够。“胜出不容易,京山的积极争取和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都很重要。”省体育局在京山挂职的副市长李伟感慨。去年12月,国际女子网球协会计划在中国新增五站WTA125级别赛事。济南、长沙、苏州等10多座重点城市迅速申办,京山作为其中唯一的县级市,也代表湖北积极申办。今年2月,在多方争取下,京山被纳入考察范围。4月份的考察将最终决定办赛城市——考察既要看办赛场地、交通等设施,又要看办赛经验、赛事服务能力。“交通是京山办赛的一大短板。”高宝说,运动员从机场到球场必须在一个小时内,而京山在赛期还未通高铁,运动员从武汉天河机场到京山需要一个半小时。通过多次反复沟通,国际网球组织同意,根据参赛球员需求,京山安排摆渡车辆在机场、高铁站等地全天候保障交通服务,问题得到解决。无专业团队、无举办国际赛事经验是另一个难题。京山提前半年组建网球产业发展公司赛事运营团队,与中国网球公开赛、武汉网球公开赛及成都网球公开赛等国内知名赛事机构商谈合作,请教办赛经验,并到多个网球赛举办地跟班学习,努力补齐国际职业网球赛事运营短板。今年4月,WTA亚太区现场考察和美国总部视频考察后,对京山的办赛准备、基础设施均表示满意。在紧锣密鼓申办WTA125赛时,京山得知深圳龙岗ATP100赛与大湾区全运会时间都定在11月,产生了冲突,遂第一时间与体育总局网球中心及中国网球协会联系,成功争取到替补承办资格。然而,WTA125赛9月举行,ATP100赛11月举行,两场赛事间隔很近但又没连在一起,对京山来说,这既不利于赛事的宣传和招商,也不利于节约办赛成本。两场赛事能否一起办?李伟介绍,京山团队多次赴北京争取后,中国网协给予鼎力支持,决定将京山申办的ATP赛从11月调整到9月,与WTA赛事同期举办。新问题又出现了!WTA总部指出,男女两场赛事同期同地举行,但设置的奖金数额却不同,容易引发争议。最后京山方面拍板:两项赛事奖金一样,采取同赛同奖的方式向上看齐。今年6月,两项赛事最终顺利落户,京山成为全国目前除北京以外,唯一同时举办国际级男女职业网球赛事的城市。“与分开举办相比,两项赛事同时举办大幅降低了费用。”京山市委书记何洪涛说,通过引进专业团队运营、集中资源招商、争取办赛补贴,企业广告赞助、门票等收入减去办赛成本后,预计不需要政府支出费用,未来还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妈妈的味道

灌水 前天 10:38 阅读 3315 回复 6
      秋分,野外,凌晨裂开一道缝,把裹着胎泥的婴孩放在沾满露水的蒿草间。她睫毛上凝着的星子还未散去,粉白的襁褓已被夜露浸成暗褐色,像朵被暴雨打落的木芙蓉,歪在陈年车辙碾出的泥窝里。      月光从槐树枝桠间漏下来,给她皲裂的嘴唇镀上银边,而那些本该落在绸缎襁褓上的目光,此刻正从远处荒坡的草缝里仓皇逃离,是的,这是一个弃婴。被人世间,永远永远抛弃的生灵。      一声雁鸣割破晨雾时,路上的人群像被惊散的蚁群,脚印叠着脚印,把人间的良心踩进泥土,只留下被露水打湿的布片,在风里晃成褪色的问号。      这声雁鸣竟与盛唐啼叫产生奇异的共振。千年前的竟陵西湖畔(我的老家),也是群大雁用羽翼护着被遗弃的婴孩,它们的哀鸣引来了龙盖寺的智积禅师,那个后来写下《茶经》的陆羽,正是在雁叫声中获得了新生。如今天门城内的雁叫街,青石板上还留着当年雁群徘徊的痕迹,而此刻荒坡上的雁鸣,恰似历史的回声,在时空褶皱里轻轻震颤。      婴孩的啼哭是从雁鸣的缝隙里渗出来的,细若游丝,却让整个荒坡的草叶都在发抖。她本能地伸出小手,在空中抓挠着想象中的乳母,指甲缝里嵌着昨夜接生婆留下的血垢。“娘” 这一声尚未成型,就碎在晨雾里,化作无数细小的水珠子,滚落在泥窝边缘。       而路上的人影早已缩成墨点,他们远避的脚步踩碎了满地月光,仿佛这团会啼哭的肉疙瘩是枚燃烧的磷火,沾惹即焚。只有野地里的蝼蛄在拱动草根,把她的呜咽驮向更深的土层。      随着第二道雁鸣。当晨雾被一道绿光劈开时,荒草簌簌倒伏的声响里,窜出那匹毛色斑驳的母狼。它喉头滚动着未褪尽的野性低吼,却在嗅到婴孩身上残留的奶香时,突然顿住前爪。狼瞳里的凶光退潮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浑浊的温柔。       它用鼻尖轻轻拱开婴孩冻僵的手指,舌面粗糙的倒刺舔过她眉骨上的泥垢,像在梳理枚蒙尘的珍珠。婴孩在狼毛的暖意里打了个激灵,无意识地攥住狼耳尖的一撮灰毛,这微小的抓握让狼浑身一颤,随即转身用尾巴扫开落叶,在背风处刨出个浅坑,把婴孩小心地衔了进去。       石洞里的晨光总是来得很晚。狼把婴孩安置在铺着獾皮的角落,洞口垂落的钟乳石滴下的水珠,在石板上敲出规律的节奏。起初,狼用前爪推开那盘神秘的石磨,黄豆与石槽摩擦的沙沙声里,乳白的豆浆顺着磨缝渗出,它总用舌头卷住浆液,再小心翼翼地喂进婴孩嘴里。日复一日。       又一个清晨,她突然挣脱狼的护佑,用尚且纤弱的手去够磨棍,狼喉间发出低沉的呜咽,却只是退后半步,用鼻尖轻轻顶她的后腰。       第一次磨豆浆的记忆带着豆腥味的涩。女孩的手掌被磨棍硌出红印,磨盘转动得磕磕绊绊,黄豆从石槽里滚出来,撒了满地。狼蹲在旁边,用爪子把豆子一颗颗扒拉回磨盘,肉垫擦过她手背时,带着某种不容抗拒的温柔。当第一缕豆浆终于渗出时,女孩咯咯地笑起来,狼却突然把脸埋进她的发间,喉间发出类似呜咽的轻颤。石磨转动的声响与她的歌谣混在一起,飘出洞口,惊飞了栖息在岩缝里的野鸽。       烟火气是随着女孩的尝试而弥漫的。她在狼叼来的锈铁锅里第一次炒饭时,焦糊的气味呛得狼连连打喷嚏,“焦了……” 女孩瘪着嘴,把糊锅巴递给狼,狼却小心地用舌尖舔去焦皮,将中间尚好的米粒推到她面前。一次复一次的焦,一次复一次的重来。       后来的日子,岩洞成了荒坡上唯一有炊烟的地方。每当暮色漫过洞口,女孩会坐在石磨旁,用小木棍在地上划拉着不成形的字,狼就趴在她脚边,看她指尖沾着的豆浆与饭粒在月光下闪光。有次她突然指着洞外的月亮,清晰地喊出 “娘 ——”,狼浑身剧震,抬头望向那轮银盘,许久,才把下巴搁在她膝头,发出悠长的呜咽。月光穿过洞口,落在她磨豆浆的手上,把岁月熬了一碗温柔的粥,稠得化不开。       如今再去那片荒坡,石洞里的石磨还在,磨盘上刻着深浅不一的指痕与爪痕,像交织的星图。传说后来有猎人曾在洞口看见过那个女孩,她赤着脚,正蹲在石灶前炒饭,狼就卧在她身后,尾巴轻轻扫着她的裙摆。而当人们想靠近时,她们早已消失在晨雾里,只留下满坡摇曳的草叶,在风里哼着石磨转动的调子。或许真正的慈悲从不需要言说,被遗弃的时光,都能熬成能溶解冻土的母语。正如千年前的雁鸣,在天门城的石板路上,是谁?仍在轻轻哼着守望千年的古老歌谣。
正在努力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