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沈.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黄鹤楼序华师一附中 雷晓露
  南维高拱,极目楚天,北斗平临,尽收云梦,擒蛇望龟,金鹤驻足。北镇大江之惊涛,南安荆楚之黎庶,西接天府之膏腴,东连吴越之沃土。九省通衢,聚四方之英杰;唯楚有才,变历史之风云。雄胜岳阳楼,壮盖滕王阁,名冠群楼,享誉四海。

  重阳前后,岁在庚辰。阁楼高可摘星辰,四座雄而震龙伯。登崇阿于林阴,赋诗词于名楼。念太白之别情,感崔颢之乡愁。大浪千叠,疑周郎之雄兵;彤霞万里,惊赤壁之烈焰;苍松古槐,仰武穆之忠魂;香檀紫竹,慕屈子之高风。黄瓦红柱,鱼龙凌空。虹桥仙楼齐名,涛声金石同歌。高山流水,天下知音;千湖环绕,渔歌互答。微风不寒,拂面若杨柳摇翠;楚乐飘升,嘤嘤唤黄鹤归来。

  大江东去,烟波浩淼;朝暮之间,变幻万端。晨雾起而失晴川之树,暮霭笼而隐龟山之塔。白云红日,引百鸟来朝;朝晖落霞,逗江豚出水。楚天神韵,江城风采,虽东坡豪词,青莲佳句不能状其形貌 , 子安之赋,范公之文不能名其佳处也。

  古往今来,看英雄辈出;少年得志,知时运自创。朝读诗书,暮修人伦,展翅而上九万里,焉用好风频借力?我辈生遇其时,岂甘蓬蒿! 青春年少,当吞云吐雾于九天;志存高远,应击浪遏舟于中流。兴万里之江山,旺千年之社稷。

  璐,年方及笄,慕织锦之慧,叹咏絮之才,锥锋不利,敬毛遂之脱颖,班门弄斧,鄙义府之忧叹。有才必施,有策必献,未待杨意,不等三顾,怀鸿鹄之志,借六月之息,上九万里何难!我辈豪情,各领风骚。

(华师一附中特级教师胡国华学生 雷晓璐)




浅评 “ 天门茶经楼 “ 所悬《茶经楼记》之文字水准
楚天沈 2016年3月6日

春游慕名已久之茶经楼 , 品读所悬熊召政所谓的《茶经楼记》, 极度失望之余更多悲哀 , 为熊氏悲哀、为天门悲哀、为文化悲哀、更为为官者良心悲 ...... 以下是熊召政的《茶经楼记》:

地生茶叶而不赐陆羽,地望有失;天降鸿渐而不附天门,天道有亏。陆羽因《茶经》而称圣,天门育鸿渐而成贤。所谓人杰地灵,莫过于斯。
生为弃儿,死为茶圣,此陆子之奇也;性嗜茗泉,情耽山水,尽文学之寄也。自少及老,惟师从禅门、儒门,积智而出天门;转年经岁,虽名重复州、湖州,辅国而在神州。茶经横空出世,茶道由此诞生。茶文化成为国粹,陆鸿渐厥功至伟。
茶圣去久,乡梓怀望。邑人倡修茶经楼,取高山仰止之义。旨在重塑盛唐气象,弘扬茶道精神。越二年而成,凡九层,巍巍乎高哉!时人誉为天下第一茶楼。登斯楼近观西江之水,东冈之松,雁桥之月,支泉之雪;远眺大洪龙脉,江汉津渡,千家城廓,三楚云烟。春之二十四番花讯,秋之三十六重绚烂,无不怡情,无不养眼。
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之语,陆羽之况也;唯有饮者留其名,青莲自诩,茶经之尚也。无茶而有茶经,天门之幸;善饮而有茶楼,乡亲之福。茶和天下,香溢人间。茶圣陆羽乘愿归来能不畅怀而饮乎?名扬四海,德泽华夏,万里茶路借势复兴,不废造化之功也。沐善政之风,茶经楼成;成域内大观,信如是哉!


楚天沈点评熊召政《茶经楼记》:
熊氏《茶经楼记》首段叙写天门人杰地灵,虽极尽褒奖之力,然觉运笔终欠自如,夫天道与鸿渐何涉矣、地望更与茶叶何干耶? 彼自为圣,后人尊之耳,归之天道殊觉勉强过矣。
次段极写茶圣之伟,固也不容非议,然仅以 “ 三门 ” 过渡至 “ 三州 ” ,其笔致虽流畅,却稍乏铺排,令人终感美中不足,且 “ 辅国而在神州 ” 句,不过想当然耳,当不及 “ 辅道迹遍神州 ” 般令人信服。
三段介绍建楼情况,本应是全文重心,然细细读来,却不觉其重于前段,实乃宜繁而简,盖寥寥数语焉道得尽兹地胜景,又何足感染人哉。
结段用太白句更是突兀无章,无足一取,且入结宜予人以有余不尽之感,然余读完全文,竟不知所云,此乃蛇尾也。
综观全文,主旨模糊,笔法疏陋,条理杂乱,数用骈句而章法无度,既乏赋体之铺排摛采,也无散文之言简意赅,实无足取也。窃以为,既为记,当以记为主,若一味旁搜杂罗,则反失之敷衍矣。

…… 至于此记是否符合天门为茶经楼征文要求 ( 天门历史文化、盛世辉煌、两湖美景、经楼壮观等 ) , 那更不用多说 , 想必长了人眼的看客均能看出。
我是辽宁某公司驻鄂代表,老家天门,喜欢古典文学。
昨天游茶经楼并品读茶经楼记后,心中充满了对天门的无限鄙視。在外天门人几乎都知道有些天门干部喜欢搞鬼,没想到连一篇文章都搞鬼, 真的做人、做事太没底线了。(因前两年就已读马建勋先生的《茶经楼赋》, 故在我心中如马的赋好90分,熊的记只能得50分)。
2013年,天门在多家网站和《光明日报》发布公告,为茶经楼征赋(放宽的话, 记、序等同类文亦可),其征文目的、要求均写得清楚楚。牵动国内当代最著名的辞赋大师、有着“中华辞赋获奖专业户“之称的马建勋先生(中共90周年赋一等奖)命笔作赋,其赋比之熊召政的《茶经楼记》不知高出多少, 却被有些 “ 搞鬼成性的领导 “ 不知用何理由将一等奖空缺,搞了熊召政这篇不伦不类的《茶经楼记》悬挂上去, 真是掉天门人的底子, 也是掉现代诗文大师熊召政(诗文名气虽大,古典却非专长)的底子。
天门有那些 “ 搞鬼成性的干部 “ , 又如何让人热爱天门、信任天门呢?


下面是熊召政的《茶经楼记》:

地生茶叶而不赐陆羽,地望有失;天降鸿渐而不附天门,天道有亏。陆羽因《茶经》而称圣,天门育鸿渐而成贤。所谓人杰地灵,莫过于斯。
生为弃儿,死为茶圣,此陆子之奇也;性嗜茗泉,情耽山水,尽文学之寄也。自少及老,惟师从禅门、儒门,积智而出天门;转年经岁,虽名重复州、湖州,辅国而在神州。茶经横空出世,茶道由此诞生。茶文化成为国粹,陆鸿渐厥功至伟。
茶圣去久,乡梓怀望。邑人倡修茶经楼,取高山仰止之义。旨在重塑盛唐气象,弘扬茶道精神。越二年而成,凡九层,巍巍乎高哉!时人誉为天下第一茶楼。登斯楼近观西江之水,东冈之松,雁桥之月,支泉之雪;远眺大洪龙脉,江汉津渡,千家城廓,三楚云烟。春之二十四番花讯,秋之三十六重绚烂,无不怡情,无不养眼。
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之语,陆羽之况也;唯有饮者留其名,青莲自诩,茶经之尚也。无茶而有茶经,天门之幸;善饮而有茶楼,乡亲之福。茶和天下,香溢人间。茶圣陆羽乘愿归来能不畅怀而饮乎?名扬四海,德泽华夏,万里茶路借势复兴,不废造化之功也。沐善政之风,茶经楼成;成域内大观,信如是哉!


-----浅谈《茶经楼记》之文字

此记首段叙写天门人杰地灵,虽极尽褒奖之力,然觉运笔终欠自如,夫天道地望与鸿渐何涉矣,彼自为圣,后人尊之耳,归之天道殊觉勉强过矣。次段极写茶圣之伟,固也不容非议,然仅以“三门”过渡至“三州”,其笔致虽流畅,却稍乏铺排,令人略感美中不足,且“辅国而在神州”句,不过想当然耳,当不及“辅道迹遍神州”般令人信服。三段介绍建楼情况,本应是全文重心,然细细读来,却不觉其重于前段,实乃宜繁而简,盖寥寥数语焉道得尽兹地胜景,又何足感染人哉。结段用太白句更是突兀无章,无足一取,且入结宜予人以有余不尽之感,然余读完全文,竟不知所云,此乃蛇尾也。综观全文,主旨模糊,笔法疏陋,条理杂乱,数用骈句而章法无度,既乏赋体之铺排摛采,也无散文之言简意赅,实无足取也。窃以为,既为记,当以记为主,若一味旁搜杂罗,则反失之敷衍矣。



…………至于此文是否符合天门为茶经楼征文要求(天门历史文化、盛世辉煌、两湖美景、经楼壮观等), 那更不用多说 , 想必长了人眼的看客均能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