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后再发布主题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30天
选择浏览方式:
竹林康行医故事连载(二十三)褥疮的克星 我诊所对门住着饱受病痛折磨的老张,他患糖尿病多年,臀部出现了严重的溃疡。溃疡处有一个深深的大洞,甚至能看到里面的骨头,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辗转多家大医院,医生们都无奈地摇头,认为情况太过严重,已经没有太好的治疗办法,甚至劝家人将他接回家,做好最坏的打算。老张一家陷入了深深的绝望,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老张的老伴李大姐整日以泪洗面,愁容满面。就在这时,李大姐的姨子女儿听说了此事,她偶然得知了刘中胜伤口护理软膏,便赶忙推荐给了李大姐。 一开始,李大姐满心怀疑,大医院都宣告无解的难题,这小小的软膏真能创造奇迹?但看着痛苦不堪、日渐衰弱的老张,她还是决定赌一把,试一试。 没想到,这一试,竟成了老张命运的转折点。使用刘中胜伤口护理软膏后,老张臀部的伤口炎症逐渐消退,恶臭也慢慢淡去。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溃疡的伤口开始愈合,新的肌肤一点点生长出来。原本深可见骨的大洞也逐渐被新肉填满。老张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脸上也重新有了笑容。 老张和李大姐对这款软膏感激涕零,视若珍宝。老张逢人便激动地说:“多亏了刘中胜伤口护理软膏,是它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后来,老张遇到了老李的孩子,老李正被严重的伤病折磨。老李腰椎部位有一处巴掌大的溃疡,溃烂得十分严重,情况岌岌可危。医院的治疗效果甚微,一家人急得团团转。 老张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便毫不犹豫地将刘中胜伤口护理软膏介绍给了小李。起初,老李一家也半信半疑,但在走投无路之下,还是决定尝试一下。 奇迹再一次发生了。在使用软膏后,老李腰椎处的伤口开始慢慢好转,原本溃烂的地方逐渐被新生的皮肉覆盖。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和涂抹,伤口竟然完全愈合了! 如今,老张和老李都恢复了健康,他们对刘中胜伤口护理软膏赞不绝口。李大姐也常和别人说起姨子女儿的推荐,以及这款软膏带来的希望。好的产品,靠着真实的效果和人们的口口相传,为更多身处病痛中的人带来了曙光。

二十四节气养生宝典

文苑 03-25 05:29 阅读 3211 回复 4
二十四节气养生宝典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有一个名为桃源村的小村落。村里的老人们常说,生活的智慧就藏在这二十四节气里,遵循节气养生,就能收获健康与幸福。让我们一同走进桃源村,探寻这神奇的养生宝典。 春之乐章:阳气初升,呵护生机 立春,是春天的开篇。村里的孩子欢呼着,老人们笑着提醒:“立春阳气升,莫要急减衣。”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在田野间漫步,舒展筋骨。李爷爷还会在院子里种上几株韭菜,他说:“立春吃韭菜,养肝又助阳。” 那嫩绿的韭菜,在春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雨水时节,春雨如丝。张奶奶总是早早起床,煮上一锅红豆薏米粥,“雨水湿气重,这粥能健脾。” 她边说边往粥里撒上一些茯苓。午后,她会坐在院子里,泡上一杯陈皮糙米茶,听着雨滴敲打屋檐的声音,享受着这份宁静。 惊蛰到了,春雷乍响。王大爷会在这一天早早睡觉,“惊蛰宜早睡,养阳又护肝。” 他还会在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按摩一下足三里,“寒从脚下生,这样能祛湿。” 夜晚,听着窗外的蛙鸣,他睡得格外香甜。 春分,昼夜平分。村里的孩子们会在这天放风筝,“春分放风筝,百病不上身。” 刘婶则会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有菠菜、春笋,还有鸡蛋,“春分吃春菜,营养又美味。”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这春日的美好。 清明,天空澄澈。赵老师会带着学生们去郊外踏青,“清明踏青好,放松又醒脑。” 回来后,他会泡上一杯菊花茶,“清明喝菊茶,清肝又明目。” 看着窗外的绿树红花,他的心情格外舒畅。 谷雨,雨生百谷。茶农们忙着采摘春茶,“谷雨茶,贵如金。” 孙大伯会把新茶精心炒制,送给亲朋好友。他还会用谷雨茶煮鸡蛋,“吃了谷雨蛋,一年都平安。” 那茶香四溢的鸡蛋,让人回味无穷。 夏之旋律:阳气鼎盛,养心护脾 立夏,夏天的脚步近了。奶奶会在这天煮上一锅莲子粥,“立夏吃莲子,养心又安神。” 午后,她会带着孙子在树荫下乘凉,扇着蒲扇,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小满,麦粒渐满。村里的妇女们会采摘新鲜的青梅,煮成梅子汤,“小满喝梅汤,清热又解暑。” 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笑声回荡在村子里。 芒种,忙着耕种。李大叔会在这一天早早起床,去田里劳作。回来后,他会喝上一碗冬瓜汤,“芒种喝冬瓜汤,消暑又利尿。” 夜晚,他会躺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感受着夏日的微风。 夏至,白昼最长。村里的老人们会在这天艾灸,“夏至艾灸好,温阳又散寒。” 张婶会包上一些凉面,“夏至吃凉面,爽口又开胃。”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夏日的清凉。 小暑,炎热难耐。王爷爷会在这天煮上一锅绿豆汤,“小暑喝绿豆汤,清热又解毒。” 午后,他会在躺椅上休息,扇着扇子,驱赶着暑气。 大暑,酷热至极。村里的人们会喝上一些荷叶粥,“大暑喝荷叶粥,解暑又祛湿。” 傍晚,他们会去河边散步,感受着河水的清凉。 秋之诗篇:阳气收敛,润肺滋阴 立秋,秋天悄然来临。刘奶奶会在这天煮上一锅梨汤,“立秋喝梨汤,润肺又止咳。” 她还会在院子里种上一些菊花,“秋菊能清肝,还能美化环境。” 那金黄的菊花,在秋风中绽放,宛如一片灿烂的云霞。 处暑,暑气渐消。孙大叔会在这天吃一些百合,“处暑吃百合,润肺又养心。” 他还会带着家人去郊外游玩,欣赏着秋天的美景。 白露,露水渐重。赵老师会在这天泡上一杯枸杞茶,“白露喝枸杞茶,养生又滋补。” 他还会提醒学生们多穿衣服,“白露身不露,着凉易生病。” 秋分,昼夜再次平分。村里的人们会吃一些银耳,“秋分吃银耳,滋阴又润肺。” 他们还会在院子里赏月,享受着这秋夜的宁静。 寒露,寒意渐浓。李奶奶会在这天给家人准备一些芝麻核桃糊,“寒露喝芝麻核桃糊,补肾又健脑。” 她还会在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寒露泡脚好,驱寒又保暖。” 霜降,霜花满地。王爷爷会在这天吃一些柿子,“霜降吃柿子,润肺又止咳。” 他还会在院子里锻炼身体,“霜降多锻炼,身体更健康。” 冬之画卷:阳气潜藏,养肾防寒 立冬,冬天正式开始。村里的人们会吃饺子,“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张婶会包上各种馅料的饺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欢声笑语。 小雪,雪花纷飞。李大叔会在这天喝上一些红枣桂圆茶,“小雪喝红枣桂圆茶,补血又养颜。” 他还会早早睡觉,“小雪宜早睡,养精又蓄锐。” 大雪,银装素裹。刘奶奶会在这天炖上一锅羊肉汤,“大雪喝羊肉汤,驱寒又保暖。” 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温暖又幸福。 冬至,白昼最短。村里的老人们会在这天吃汤圆,“冬至吃汤圆,团圆又美满。” 他们还会在这天艾灸,“冬至艾灸好,养生又保健。” 小寒,寒冷至极。王爷爷会在这天喝上一些姜茶,“小寒喝姜茶,驱寒又暖胃。” 他还会在室内锻炼身体,“小寒多锻炼,身体更强壮。” 大寒,一年的尾声。村里的人们忙着准备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孙大叔会在这天打扫房间,“大寒扫尘好,辞旧又迎新。” 他还会给家人准备一些滋补的食物,“大寒补一补,来年有精神。” 桃源村的人们,就这样遵循着二十四节气养生,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传唱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传承。让我们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顺应自然,健康生活。

指月

文苑 03-22 12:52 阅读 4455 回复 2
一觉醒来,月光盈窗,梦中尘劳尽扫。恍惚间想起永嘉大师《证道歌》中那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睡是白日的解脱,醒是梦境的解脱。可细想来,醒与睡不过是不同形式的沉迷——唯有心念息止、万缘放下,才是对生命真正的解脱。归元寺文殊院对联云:“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放下的前提是曾经拿起过、拥有过、经历过。解脱的前提是曾被深深束缚。梦中无一物,何谈醒来,手中无一物,谈何放下。“月凉如水,佳期如梦”,未曾想城中月色竟能这般清亮。 于地球众生而言:烈日灼灼,照见的是生存与欲望;冷月无声,照见的却是对生命的觉知与提醒。 《指月录》中三十二卷禅机,六百五十段公案,终究不如一轮明月直指人心——暗夜中,山林间、城垣下,多少生灵悄然抬头,望月而忘言,不知今夕何夕。放下欲望,回到一日三餐,是为修行; 放下生死,回到一呼一吸,是为修命; 放下分别,回到一念之间,是为修心。 凡夫如我,虽做不到念念光明相续的功夫,却可效仿“心月孤悬”之境——不必苛求圆满,只需在尘劳起落间,随时惊醒,随时回头,便可不堕轮回恶趣。都说执著愈深业障愈重,放下时收获更大。杀业深重的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并非放下镰刀的福报不如放下屠刀,也不是为教化众生而说的方便法门,而是放下屠刀者突破的业障更为深重,回头一眼,别人惊出一身冷汗,他惊出了一地金光。月与尘,照破即圆满。月光依旧漫过窗棂,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古刹,而在柴米油盐里照见空性;真正的觉悟不在破除万法,而在呼吸起落间看破执念。 月,圆时不曾骄矜,缺时不曾哀怨。心性明亮之后,阴晴圆缺俱是圆满

家养的月亮(六首)

文苑 03-21 12:13 阅读 5268 回复 2
家养的月亮 深夜梦醒看见家养的月亮,剩半个趴南窗东边框看着我灯躲在墙上不敢亮怕惊了床前月光摸黑出卧室,看到书房地板上也放着一片月光和小时候见过的一样开门去阳台,家养的月亮在天上该圆圆,该缺缺和小时候见过的一样4:38,钻天杨树梢没捂住黎明乌鸫的第一次叫声我躺下的时候,家养的月亮把自己挂在南窗西边框2025/03/21男声小合唱从三五顽童唇间飞出让放学路上连蹦带跳的田野让一地麦苗绿得流油从七八小伙嘴里飘出让忙碌机床短暂歇息的车间让车钳铣刨磨听得入神从一班战士喉中杀出让边境线上硕大如席的雪花让长城内外五湖四海都稳如泰山从一群歌唱家胸腔漾出让电视机前万家灯火的春晚让北风东风笑声掌声都感到幸福2025/03/20石灯硬石头,软灯芯合在一起成为夫妻化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点燃谁的前世今生照亮一部史书,至今依旧伫立休闲步道两厢光芒如粒粒文字,点点泪痕守望着荒芜不尽的时光2025/03/20牡丹 2放下唐朝,别了武媚娘来到都市车水马龙的喧嚣里钢铁森林,挤一挤,再挤一挤也给你留出容身的缝隙电子屏幕的声色,霓虹灯的炫彩抹不去你遗世独立的香汽车喇叭唱出马路景观带里你的飘逸无人机镜头拍出中心广场一角你的英姿带着田园的宁静在摩天大楼阴影里修行2025/03/18牡丹1四月是从花朵里奔出的一匹马马上稳坐天皇天后洛阳城是万紫千红中站起来的繁华冲天香阵里每一朵都能走出一位盛妆临朝的武媚娘那金贵颜色,那硕大花蕊捧出泱泱盛世2025/03/17在我与天界山之间(一)天选福地,周口西郊偏北沙河找到了失散多年的颍河融入另一个自己,下行五里接住一路寻来的贾鲁河三兄弟团聚,满河都是喜极而泣的泪水彼时,乌鸫唱,河水清出发的旅游大巴里,我们是向远方奔流的河(二)这一路,都有桥在河边等你颍河有桥等你,沙河有桥等你贾鲁河有桥等你最大最长的黄河有桥等你,还有许多记不住名字的大河小河,都有桥等你这么多桥,仿佛就为了让你去一次,回一次,让河水不能阻拦这么多桥,一次次告诉你这一路,都有桥在河边等你车下的路不知道拐了多少弯都市的路,郊区的路,村野的路,山路普通路,高速路,普通铁路,高铁一段一段艰辛,一段一段崎岖,串在一起像一种接力,一种传递传递一个梦想(三)在生和死之间是一世苦难、追寻和奋斗闯世界,肩上扛着责任在我与天界山之间隔着十三个梦,隔着两个时辰出发,出发,出发让车轮转落最后一颗星辰转开夜和云雾的纱幔当老爷顶把我们举起的那一刻想起小时候,母亲把我们一个个举高高,就像这天界山2025/03/19

会读唇语的女人

文苑 03-23 19:38 阅读 3515 回复 1
@我敲响出租屋的门,开门的又是小唐。听到厨房炒菜声,竟是黄梅然在做饭。面对我的疑惑,小唐坦然承认他们住在一起,还道出黄梅然听力有问题靠读唇语交流的秘密,我这才恍然大悟。关键词:出租屋,失聪女人、恍然大悟短篇小说会读唇语的女人生活里,总有这样一类女人,浑身散发着一种拒人千里的气场;性格孤僻高冷,平日里惜字如金,只用那冷冷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仿佛能看穿人心;尤其是面对某些男人含糊不清的言语时,那眼神里的莫测高深,让人心里发怵。我要说的这个女人,叫黄梅然,生得极美。身材苗条婀娜,个子高挑出众,白皙的脸蛋宛如春天的梨花,透着柔和的光泽。最吸引人的,是她那双眼睛,恰似两颗熟透的葡萄,黑得纯粹,亮得夺目,藏着一汪深不见底的神秘。第一次见她,是在我那套准备出租的房子里。那天,手机铃声突兀响起,是个叫小唐的中介业务员。一听他说有人想租我的房子,我心里就泛起一丝不悦。按理说,房子能租出去是好事,可小唐实在不像是个称职的业务员,之前和他打交道的经历,让我生怕这次又是白跑一趟。这些年出租房子,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中介业务员,也算摸透了一些他们的性格特点。干这行的,大多都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在房东和租客之间周旋,见机行事,左右逢源,才有可能做出好业绩。可小唐呢,看着就不精明。他个子不高,站在那,比我后来见到的黄梅然还矮了一个头。在女人眼中,这样的身高就像被贴上了 “二等残废” 的标签,总觉得差点意思。而且他说话时,舌头像是被什么东西牵扯着,声音含混不清,像嘴里含着没咽下的烧萝卜,听着别提多费劲了。每次和他一起跟租客谈事,我都觉得别扭,急得恨不得把他的嘴掰开,把那些含糊的话掏出来。这一回,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找个借口拒绝。租房的次数多了,经历过不少糟心事,所以在租客的挑选上,我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和标准,虽说算不上严苛,可实用得很,能少跑冤枉路,提高租房成功的几率。我问:“这个租客是什么情况?”小唐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依旧带着那股含糊劲儿:“是个女人,三十多岁。”我又问:“有小孩吗?是不是进城陪读的家长?”小唐回答:“结过婚的,有小孩,但不是陪读的,是在宾馆上班的女职工,一个人住。”凭经验判断,这种单身女人似乎不是理想的租客,我便说:“算了,我不想租给她,你再找找其他房源吧。”小唐却不死心,坚持道:“老板,这可是个黄金客源呐。她刚从乡下进城,在城区还没买房,说不定能一租好几年呢。”听他这么一说,情况好像比我想的乐观些,虽说不太相信小唐,但万一这次运气好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还是来到了出租屋。一出电梯间,就看到小唐和一个陌生女人站在门口。我习惯性地先打量起这个女人,光看形象,她确实很适合在大宾馆大酒店工作,周身透着一股干练和优雅。女人很有礼貌,微微扬起嘴角,笑着向我打招呼:“您好。”她的嗓音清脆悦耳,就像春日里天空中飘飞的布谷鸟鸣,一下子钻进了我的耳朵。进屋之后,小唐在一旁絮絮叨叨地说着,我没怎么上心,他那套说辞我都听过无数遍了,翻来覆去就那几句。我端坐在沙发上,目光则不自觉地跟着女人,看她在客厅、房间、厨房、卫生间四处走动查看。这个女人只是静静地看,没发出一点声音,甚至连照片都没拍两张,看来她是个能自己拿主意的人,不需要和家人商量。小唐问那个女人:“还满意吗?”女人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在腰间部位半隐半现地朝小唐伸出一只手,打了个“OK”的手势 。就这一个小动作,我敏锐地察觉到,这女人和小唐之间似乎不只是普通的业务员和客户关系,他们之间的默契和熟悉感,像是已经认识了很久。不过,出门在外找人帮忙,不都是亲找亲、邻找邻吗?他们关系怎样,对我来说倒也没多大影响。可没过多久,我还是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疑虑。那天,天燃气公司的安全监督员给我打电话,说要上门检查出租屋的燃气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我的手里虽然有备用钥匙,但也不能随便乱开门,需要有租客在场,以防不测。我翻出合同书,找到了黄梅然的电话号码。她的字写得很漂亮,笔锋刚劲又不失柔美,和一般女生那歪歪扭扭像蚯蚓爬似的字截然不同,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女人之手。我拨通了她的电话,听筒里只有单调的嘟嘟声,一直无人接听,直到电脑冰冷的提示音响起:您拨打的电话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我想着可能她在忙,没听见,就耐着性子又拨了两次,结果最后一次竟然被她直接拒绝了。我当时就愣住了,看来黄梅然手机里根本没有存我的号码,把我当成陌生人给拒了。我苦笑着摇摇头,年轻女人的“高冷”和“矜持”,有时候还真是误事。好在没过多久,小唐的电话打了过来:“老板,您跟小黄打电话,有什么事吗?”我心里“咯噔”一下,看来黄梅然看到是我的电话,是故意不接的,难不成把我这个精壮男人当成坏人防范了?后来,我领着天燃气监督员去出租屋,开门的竟然是小唐,黄梅然不在家。我疑惑地问:“你手里有钥匙?”小唐额头上瞬间冒出了黄豆粒大的汗珠,结结巴巴地解释起来,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不停地擦着汗,嘴唇快速地开合,可发出的声音却断断续续。他说:“这是按照公司的章程要求,要全程紧盯客户,为客户提供服务,所以才会有钥匙。”小唐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我虽然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但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只好选择相信他。但第二次去出租屋的时候,小唐的表现就让我彻底起了疑心。作为房东,为了确保房屋的安全使用,通常会在合同里明文约定,有权不定期检查房屋情况。要是发现租客有违法乱纪的行为,房东有权随时终止合同,并且不退还押金。为了掌握真实情况,房东一般都会到了门口才给租客打电话或者直接敲门。那天,我敲响了出租屋的门,屋里起初没有一点动静,但我能隐隐感觉到有人轻手轻脚地走了过来,正透过猫眼观察我。我光明磊落,大大方方地站在门口等着。不一会儿,门开了,开门的又是小唐。我惊讶地说道:“呀,你怎么今天又在,又有什么服务要热忱提供吗?”小唐尴尬地笑了笑。还没等他开口解释,我就听到厨房传来炒菜的声音,走过去一看,是黄梅然。在烟气与火苗的交织中,黄梅然的身影格外丰韵多姿,充满魅力。我满脸疑惑地看向小唐,问道:“你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唐倒是很坦然,直接说道:“就是你看到的这样。”我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地问:“你们住在一起?”就小唐这条件,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和黄梅然住到一起的人物设定啊。小唐点点头,肯定地回答:“是的。”我摊开双手,在他们两人之间来回比划着,还是难以相信:“你们……这……”小唐看着我,说道:“不相信是吧?让她来告诉你。”黄梅然停下手中的动作,平静的对我说:“他是我男朋友。”我还是不死心,追问:“为什么是他?”小唐这才缓缓说道:“她的听力有问题,基本听不到声音。”我瞬间目瞪口呆,哑口无言。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问道:“不会吧?我怎么一点都没看出来呢?她说话不是挺正常吗?”小唐耐心地解释道:“其实您仔细听就会发现,她说话的语音很单调,没有什么起伏,而且嗓门比较高。”我仔细回想了一下,之前听她说话,只觉得声音悦耳动听,像布谷鸟的鸣叫,还真没注意到音调也和布谷鸟一样单一,布谷鸟永远只有一声“布……谷”。我又接着问:“那她怎么能听懂我们说话呢?”小唐说:“她不是靠听,而是靠读唇语。我们在一起,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完美无缺的。”“哦……我懂了。”就像盲人能读懂盲文一样,黄梅然是靠读唇语来和外界交流的,难怪她不接我的电话,原来是看不到我的“唇语”,根本没办法接。我问:“按道理说,和熟人视频通话应该也没有问题?”小唐说:“对,可以视频通话。”看着小唐,我突然联想到了许多现代的高科技产品,比如保姆机器人、导盲机器狗、人工耳蜗……我不禁感慨万分:“神奇啊神奇!”小唐显然没有理解我说的意思,他跟着自己的思路说:“是啊,她现在基本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我看着眼前的他们,心中的疑云迅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感动。为这份跨越障碍的情感,也为现代生活里的一股股温暖力量。这个会读唇语的女人,就是一只布谷鸟。布谷飞鸣,一定是在春天的时候,也一定是在天空之上。
正在努力加载...
提示
请使用手机APP发布,去快速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