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念西风独自凉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那些读诗的岁月

文苑 2015-09-03 阅读 1.7万 回复 36
有人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喜欢这句话,因为诗,还有远方。

偶尔,在低头洗衣的一刻,埋头炒菜的瞬间,上班的途中,深夜望着窗上婆娑的树影时……我会想到诗。

我仍记得那年我三十五岁,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诗集,一位比我小十岁的老师一边翻着这书,一边用不解的神情问我“你还读诗啊?”也许她认为彼时的我,应该在桌上放一本毛衣大全。

在多少人的眼里,诗是关乎学生时代,关乎青春岁月,关乎那些欲说还休的情绪....

真正接触诗(古典诗词除外),那还是在十一、二岁,从一本书里看到雪莱的巜致云雀》,读之极富音律美,后来读裴多菲、海涅,上初中,看电影巜青春万岁》,我又借来小说原著,喜欢上里面的序诗,而后,读何其芳、流沙河.....那时能找到的诗不多,所以记得非常清楚。

高中时看巜读者文摘》这份杂志,爱上了舒婷、北岛、顾城这代人的朦胧诗,读书笔记里抄满了他们的诗,而抄得最疯狂的便是席慕容的诗。我始终记得,昏黄的煤油灯下,我趴在课桌上将席的诗集《无怨的青春》抄下来。

上师专时,同学们读汪国真,我也抄了不少。但那时看的最多的是台湾诗人的诗歌:郑愁予、洛夫、沈花末、冯青.....我们用诗歌装点着闲愁几许的青春,也矫情地为赋新词强说愁。

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仍喜欢读诗、抄诗,只是,这一切都是悄悄进行,我怕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你还读诗啊?”
......

多年以后,看到妹妹十五、六岁的女儿书桌上放着的席慕容的诗集,当时心生感慨:她长大了,我老了,但那些诗却永远年轻。



最近,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我想对你说”,下面这篇是班里的一个学生的即兴之作,语言朴素,我基本没有改动。看后,心里非常酸楚。

爸爸,我想对你说
爸爸,我想对你说:“你能不能常常回家看看?虽然我从电话里知道你也是身不由己,可是,你也不能过年也不回来吧?”今天,我就要把一肚子的话说出来。

现在的我已学会把我对你的思念埋在心中,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愿表现出来。这十年都是奶奶把我拉扯大的。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夜里生病了,奶奶一下子着急了,她立刻找了一条红色的毯子包着我,刚打开门,一阵寒风迎面刮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奶奶慌忙把她的衣服脱下披在我身上,风很大,可奶奶顾不了那么多,只是硬着头皮向前冲,走到半路上,我清楚地听到奶奶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走路也越来越吃力。等把我背到诊所,她已筋疲力尽了,那时,我想:爸爸你要是在身边的话,奶奶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最不忘的是那一次,家里的母牛生了一头小牛,因为母牛的营养不够,没法给小牛喂奶,爷爷想去外面给母牛买点营养品,结果,不幸的是一辆大货车向爷爷冲过来,爷爷当即被村里人送到天门人民医院。那时奶奶背着我赶到出事现场,那里只剩下一辆变了形的自行车。奶奶和我抱头痛苦,她把我托给亲戚照顾,自己赶往医院。没过几天,爷爷就走了。爸爸,如果那时你在家,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你知道奶奶一个人带我有多累吗?她要种地、栽棉花、还要照顾我。

我这么说,也许是在责备你,但是,爸爸,如果你能常常回家看看,奶奶就可以早一点安享晚年了。


细细回想起来,我的阅读史算起来有三十多年了。

记得看第一部大部头的小说是在十岁左右,书名我仍记得《贼狼滩》,一部反特小说,虽然那时没学外语,不过从那小说里我知道“密斯”是小姐的意思,当然这个小姐和今天变了味的小姐意义不同。还是在这个年龄,我看了《AP案件》,同样是一部反特小说,当时似乎这本书还挺出名。现在除了记得“三十六计”中有一计是“李代桃僵”,再也没有什么印象了。在那个年龄所看过的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我记不清这本书我到底看了多少遍,只是认为“苏冠兰”、“丁洁琼”是世界上很美丽的名字。

上了初中,无论是前一个班主任还是后一个班主任都鼓励我们看课外书,虽然那时书籍市场并不繁荣,但阻挡不了人们对书的渴望。我一直记得班主任把《红字》、《牛虻》放在我手里的情景,也记得到她寝室看到她的好友枕边放着《浮士德》,《红》和《牛》是我一直反复读的书,这些年里。我对外国文学的兴趣我想是她无意培养起来的。而初三的班主任则对我们大讲特讲《巴山月》、《金陵春梦》,也谈《青春万岁》,而其时我依旧沉浸在欧美文学的世界里。

高中时,学业繁重,但并没淹没我对书的浓厚兴趣,书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而对我个人来说,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时期,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夏洛蒂的《简爱》、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成了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最好的调剂品。那时也读武侠、言情,还读席慕容、三毛…流行未必会成为经典,可在我们的青春记忆里却留下无法抹去的一个页。

上了师专,交了两个都很爱书的朋友,回想起来,和她俩走近其实也与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午后和黄昏的时光,时而和她,时而和她走进黄州那一个小书店内,那时候父母给的零用钱大部分给了书店老板。还记得其中一个朋友送给我不少书:《朦胧诗选》、《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台湾诗选》……在如诗的年龄里我感受着比诗更美的友情。

如今,那些年我曾读过的书今天有些仍在读。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曾有过一两个这样的朋友,喜悦时可以与之分享,低落时默默无言,愤怒时将之当成出气筒、垃圾箱,这样的朋友,还是不习惯用现在的词“拉拉”来形容,大概属于那种接近“断背”的形式。


而这样的朋友也往往更多的是出现在学生时代。想起师专好友曾在我的笔记本里写过最特别的祝福,其中一句“你总在与别的她暧昧交往前对我特别好。”每次看到这句话,我就想笑。学生时代,寝室里的好友都是两两结对,如果多了一个,有时候关系就变得很微妙。她这样说我,事实上,她也是如此。好在我们并不在一个班,也不在一个寝室(三年级除外)。

那个时候,我孤身一人,她的男友远在外地。除了上课时间外,平时我们常在一起,周末的时候她经常挤到我的小床来。个性反差极大的我们相处得那么好,让许多人觉得奇怪。出去逛街时,遇到喜欢的东西,自己又不想买时,就说咱们的纪念日快到了,这个就算是你的礼物了,我们不清楚自己定了多少个纪念日,反正每年的纪念日都不同。有时候,她愤愤不平地说:“有没有搞错呀?我对我的男朋友都没这么上心。”当然也有生气吵架几天不理不睬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都是她主动求和,那时候的我是那么骄傲,明明心里已认输,可却偏偏不肯低头,而这种态度一直延续到现在,想起来多么后悔,自己曾无知地伤过一个多么在意我的朋友。

那时彼此的默契达到很深的程度,往往走在街上,两人相视一笑,就能明白对方在想什么。冬天我们分吃过一个烤红薯,夏天我们坐在小店里,我吃冰淇淋、她喝绿豆汤,价钱便宜得令人咂舌,我们从不敢挥霍,更多的时候,我们走遍那个小城大大小小的书店,把生活费用来买书,而且我们往往买的一样,因为都想保留,那时候我们曾开玩笑说:“将来的某一天,我们都老了,无论谁先离开,对方的书就是留给彼此的遗产。”因为那时的我们都没有找到和自己在阅读方面更一致的朋友了。

很多年后,她打来电话,仍谈起那时我们买过的杨牧的《昨日以前的星光》,语气充满了怀念……

那个曾一起走过青春岁月,留给我许多残章断简的人,你还好吗?

难忘的节日礼物

天门聚焦 2012-09-12 阅读 1.9万 回复 16
晚上,一个陌生的电话打过来“是汪老师吗?我是您的学生王晓丹,您还记得我吗?我托妈妈四处询问,找到了你的号码,今天是教师节,我想对你说声老师,节日快乐!”.

我当然记得她,虽然我只教了她两年,可这个肤色稍微有点黑、性格极像男孩子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喜欢在日记里诉说一些小快乐、小烦恼,那种不加掩饰的纯真吸引了我。在其大大咧咧的外表下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偶尔也会给我写个小纸条之类,告诉我内心的小秘密。

她读完小学五年级就到别的地方上学,现在上高二,从她离开到现在我也只和她见过三次,路上匆匆打个打呼就告别了,她说:“老师,知道吗?每次和你擦身而过,我都会转过身来再看看你的背影,而后会流下眼泪,你不会笑话我吧?”说到这,她的声音有点哽咽,我相信她话语中的真诚,说实话,我常常自问:我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吗?答案往往是否定的,我太情绪化,可在她眼里我却是温柔的,是值得她信赖而愿意亲近的人。

她和我谈起了许多往事,而大部分自己都已忘记,她说:“您还记得余某某这个学生吗?他是您带六年级时教过的学生,很巧,我们初三在同一个班,当两人说起小学时才发现我们都曾被您教过。他给我讲了一件您的事。他说当时班里有个男生冬天手生冻疮,最后化脓了,您看着很难受,给他一双手套。这个男生和余某某谈起这事哭得很厉害。而我听了余说起这事,我对他说这事如果发生在别的老师身上我可能会奇怪,但你说的是汪老师,我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她就是这样一个老师。”我一点儿也不记得了,而往往老师做的很平常的一点小事,学生却铭记在心。从另一面来想,我也许也会因自己的一个无意之举而伤害过一个学生,这也难说。

她说:“那时,你总喜欢给我们念《读者》的文章,念到动情处,往往你在上面流泪,我们则在下面哭……”我不好意思地说“我太容易动感情了,直到现在仍这样,还动不动就喜欢落泪…”,她说你是一个很感性的人。

她还提到一个小细节“有一次,我们正在上数学课,气氛很压抑,我觉得教室里暗淡无光,这时候,你不知道为什么事走进来了,穿一件粉红的毛衣,领口处有个小三角,当时我觉得整个世界都亮起来了,您相信我的话吗?”我一直想知道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可很少有学生向我谈起,今天听到她对我说这些,心里非常开心,我说“这是这个教师节我收到的最好最珍贵的礼物。”

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学生的记得更令一个老师骄傲了。在她看来,她对语文的喜爱全是受我的影响,我想古人说的没错“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太重要了。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愧疚:面对我现在的学生,我的耐心少了许多,自己表现得越来越焦躁,是职业倦怠?是年龄渐长,激.情消退?抑或是目前所面对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差距太大?我一时找不到答案……

真的感谢我亲爱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她说了那么多赞美的话,而是觉得在我几近灰心的时候,她的这些话让我明白了这个职业的意义所在:那就是为学生开启一扇通向美好的窗。

远去的巴学园

天门聚焦 2012-06-26 阅读 2.1万 回复 16


二十年前,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的我,无意中翻到一本旧书——《窗边的阿彻》(现译《窗边的小豆豆》),印象颇深。尽管这类童书在当时爱书人眼里毫不起眼,却让我一读再读。走上教育岗位的这二十年里,也看过一些教育类书籍,但在我心里,这本书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窗边的阿彻》是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描写了一个叫阿彻的低年级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小主人公阿彻因出奇的淘气而不得不转学新学校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从一个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顽童逐渐变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实际上,阿彻的“怪”只是好奇心较重,而且活泼外向,喜欢将自己的好恶都表现出来而已。比如在原来的学校,她因教室的桌盖与家里的不同,可以掀开,并能装进各种各样的东西而异常兴奋,于是在上课时就反复打开关上,关上打开,令老师头疼不已。有时,老师讲课,她却站在窗边对着檐下的燕子大声问好。诸如此类的事情让老师失去耐心,在老师的劝告下,妈妈只得将阿彻转入一所新学校——巴学园。

其实,往往是在成.人眼里被认为是出格的事情,却恰恰体现了孩子的天性,只是阿彻将这天性保留得比一般孩子完整一些而已。要是她后来没能进入巴学园,恐怕她的纯真也会被规章制度扼杀掉。

巴学园不愧为新型的学校。它爱护儿童,尊重儿童,尽力排除枯燥、强制,使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过得活泼而充实。巴学园对于阿彻,犹如水之于鱼。她的天真无邪的个性得到实实在在的保护和发展。可以说,巴学园是一所令全世界所有的学校都汗颜的学校,无论用“奇迹”还是“童话”来赞誉它都不过分。而这奇迹的创造者就是小林校长。他是巴学园的灵魂。
作为一校之长的小林,在与阿彻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竟然认真地听一个六岁的孩子长达4个小时的絮絮叨叨的说话,直到她再也不想讲为止。这个惊人的举动,竟神奇地治愈了阿彻上课喜欢站到窗边的毛病,从此以后,阿彻“竟然能端端正正地坐在最前排的座位了。”

平时,小林校长见到阿彻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本来是个好孩子嘛!”言外之意,“虽然有许多地方使人认为你不是个好孩子,但是,你的本质并不坏,是好的,校长先生是知道这一点的。”这层意思对于当时年幼的阿彻来说无法理解,但却大大增强了她“我是个好孩子”的自信心。这句话决定了阿彻的一生。

在巴学园里,有许多“怪”孩子,甚至包括身有缺陷的孩子。自始至终,小林校长对这些孩子都像普通孩子一样看待,保护着他们幼小的自尊心。最令人钦佩的是,他为了给一个残疾的孩子信心,竟为他开了一个全校性的运动会,几乎所有的比赛项目都是为他量身定做,所以,每项比赛下来,他都理所应当拿到了冠军。可想而知,这样难忘的经历会给这个身体残疾的孩子多大的鼓舞,对他一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啊!

事实上,巴学园的这些孩子,除了几个患病英年早逝外,其他人都在几十年后在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上快乐地生活着。他们幸福的秘诀是什么?我想应该归结于在巴学园里所得到的尊重、理解与信任。

掩卷深思,与其说《窗边的阿彻》是关于童年生活片段的回忆,不如说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实例展示。我想,这是一本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师都应该去读的书。因为孩子拥有怎样的童年,决定了他(她)将拥有怎样的未来。

希望远去的巴学园,不再是黑柳彻子一个人温馨的回忆,也不再是孩子们遥不可及的梦想。


小时候做的事

文苑 2012-05-23 阅读 1.4万 回复 15

回首

天门聚焦 2012-05-18 阅读 1.8万 回复 18
去年,我已工作整整二十年了,这二十年,看胖了水均益,看老了敬一丹,看走了罗京,世界变化很快,其间种种,自有那些记者们归纳、总结、反思。 对于自己的生活可圈可点的不多,一直在学校和家里这两点中穿梭。试图寻找一些难忘的记忆记录下来,等老了再回忆回忆。

一 上班第一天

走进即将开始我工作生涯的那所学校,心里有点近乡情怯的感觉,这里曾是我的母校,我在这度过了三年的初中生活,很快我就要和我的那些老师成为同事。多多少少有点不自然。他们还记得那个因上课讲小话而调座位的我吗?他们还记得那个因背不出《桃花源记》而在办公室被罚站了一节课的我吗?他们还记得那个总喜欢望着窗外满腹心事的我吗?……其实我多虑了,他们教过那么多的学生,除了极出色和特调皮的学生,其他的总是模糊到只记得名字,甚至连这个也未必能记得。

我还记得为了这一天,我特意剪了短发,为了让自己显得成熟些,后来,才明白成熟与否和头发长短没有必然联系。望着比我小不了多少的学生,还没说话,我的脸就红了,现在也想不起来当时说了什么。

二 转折

九九年,我从中学来到小学,从教政治改行教语文,尽管为了这一转变,之前我做过很多努力,领导再三问我“你确定要改吗?”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政治老师,这不是我的目标,最主要是自己内心就反感总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但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毕竟我不是中文专业出身,毕竟喜欢看小说和教语文是两回事。

还记得改行不久的一次公开课,我只用了二十分钟就把一节课的内容上完了,看着下面窃窃私语的听课老师,我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教得越久发现自己需要学的东西越多。我常常对自己说“书是教出来的。”当然如果自己不去主动学,不去摸索,教多少年也无济于事



眼前这张照片我已忘了是哪一年照的?八七年?八八年?但对照片里自己穿的那件毛衣我还有印象,那时候刚流行膨体纱,妈妈买了这种淡淡的浅蓝色,请人给我织了上面有一排扣,下面有两个装饰性口袋的毛衣。我特别喜欢。应该是我读高三时穿的。发型也是我高考准考证上的发型,整齐的刘海儿,齐肩的清汤挂面似的长发。

这张照片上有十四人,应该有二十一人的,可惜照的时候有几个人没联系上。当年我们这些人被厂里一起送到离家二十里外的一个小镇上读高中,据说是因为那所学校教学质量比厂里好(事实也如此).这是我们这些在初三时同一个班的人毕业后唯一的一次合影。还是因为其中一人的哥哥刚学了摄影,想试试自己的技术如何,就把我们这帮同学组织在一起,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说珍贵是因为我们虽然在初三是一个班,可男女生很少交往,上了高中又分散在不同的班级里,话说的就更少了。女生可能稍好些,虽不同班,但却住在一个屋檐下。

这是一个奇怪的团体,因为脱离了厂里的同学,与他们在一起有些隔膜。又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与那所高中的学生也交流不多。同时彼此间也没时间沟通,所以成了一群孤独的边缘人。而我则成了边缘的边缘。因为他们当中只有我一人选择了文科。

照片前面一排是六个女生,少了我的好朋友。那天她回老家去了。最左边的那个女生是我们当中最努力、最认真的,姓高,她的个头倒很符合她的姓,紧挨着她的那个人到现在仍孑然一身,或许从小生活的那个吵吵闹闹的家庭环境让她对婚姻一直很排斥。在她右边则是我们里面个性好强的一个,正是因为这个性让她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她的旁边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孙同学,右边第二个是性格最好可命运坎坷的方,几年前爱人因病去世,当时不过三十六七的她头发白了一半,而且她自己身体一直也不好。关于她们的情况则是由不在照片里的那个好友断断续续告诉我的。我有很多年都没见到她们了。

后面最右边的那个男生在照完这张照片几年后在工作中因重大事故而截去了一条腿。有时候真让人怀疑命运到底拥有怎样的一双手,在转眼之间就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暑假我去看望父亲时在路上碰到他,聊了一会儿,他很早就病退了,自己开一个小门面,聊以为生,我在想,如果没有他那次主动为同事顶班,那他的人生会是怎样呢?他的左边也是我的师专校友,毕业回厂这么多年总是独来独往,虽然在官场上混迹多年,但并没让他沾上多少世俗气。他旁边的那个人是我后来的同事,因厂里搬迁,生源减少,撤掉初中后他调到另一所学校任教。在教学上他很严厉,很受学生的爱戴与尊敬。他的左边的那个男生,上初中时像猴子一样顽皮活泼,但一次高考失利让他完全变了一个人。中间那个看起来很老成的人是我们小学时的班长,我一直记得那时我们课间跳皮筋时,他总喜欢站在旁边看着,你如果和他说话,他就羞涩地一笑,转身走开了。他本不是我们这群人里的,那天他和其中一个在一起。在老班长左边的这个人也是我的小学同学,印象中他的脸总是胖乎乎的,大概是这个原因,那时同学们都亲热地叫他“肥子”,不知道这是他的小名还是他的绰号。他旁边的那个人也一直在厂里工作,同样内向。而最左边的一个则在四年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美好的年龄,愿他在天堂里安息。

一个老同学曾说当年从厂里到那个小镇的二十里实际上已注定了我们的距离。是的,这段距离,包括生活到精神。无论过去怎样,祝愿我亲爱的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快乐幸福!

小姨

文苑 2012-05-14 阅读 1.9万 回复 16

说说高考

天门聚焦 2012-04-17 阅读 1.1万 回复 7
马上又到了高考的时候了,想起自己经历的高考真有点不堪回首的味道。


说来惭愧,我参加了两次高考。第一次心里没底,知道自己平时没下功夫,也没抱希望,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没有多大期望,所以也不觉得很失望,只是令对我充满信心的父亲伤心难过。尽管如此,父亲担心我的情绪,让我去庐山散散心,那是十八岁的我第一次出外游玩。

复读的那年,压力无形中增加了许多,我想每个有过这样经历的学生恐怕都不会轻松,那个年代真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是在地方上读的高中,班里的同学几乎都是农村来的,相对来说他们的压力更大,有些家庭只要有一个孩子在读高中,其他孩子就放弃了,全力以赴保证这一个孩子,因此我的那些同学非常努力。我记得有个女生,也是复读,患了精神衰弱症,常常失眠,听课时效果极差,以致于连预考都没通过,从此与大学无缘。

第二次高考,当结束最后一门课程,我回到住所,将所有的课本全部扔进了垃圾筒。无论结果怎样,我坚决不再读了,我心想。那时候看到课本就有一种条件反射,远离,远离。

高中毕业很多年我都拒绝回忆那段时光,记忆里除了做试卷、讲试卷之外,没有多少乐趣。那所学校以及它所在的那个县(现在早已是市)的教育都是以“题海”战术而闻名。当然也有美好,只是与学习无关。08年高中同学在毕业二十年后在母校重聚,当年的历史老师对我说:“我一直记得你上课专注的样子。”我不好意思地说:“可我那时常常在你的课上埋头偷看小说。”看小说成了当时的我减压的一种方式。当然,也喜欢在晚自习时抄一些喜欢的诗。

虽然反感这样的考试制度,但那段经历回想起来的确是一笔财富。

忙碌的周末

天门聚焦 2012-04-08 阅读 1.5万 回复 14


http://bbs.datianmen.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204/09/153922s8r1e54jeg5ksp16.jpg


http://bbs.datianmen.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204/09/153715sucvvhg81qvvhzbv.jpg

http://bbs.datianmen.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204/09/153821oytv4tx24w9trwev.jpg 这个周末过得可真够充实。昨天我们全校老师分为两组朝两个方向出发去家访。我们组是到徐冲,早晨七点准时徒步行走,沿途青山绿水、绿树黄花(油菜花依然一片金黄),绿油油的麦田,以及在田里耕作的人们…路边不时可以看到一些野花:淡紫的野生丁香、金黄的蒲公英、还有紫中泛红的紫云英……一派田园风光。

我们首先来到胡家村,因为我们来得较早,还能看到没来得及去田里忙碌的家长,基本上是老人,这也是目前农村的现状:613899部队。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伢交给你们啦,老师管紧卡!”这里中青年人住房还可以,但许多老人仍住在老式的土坯房,感觉如果雨大些房子似乎就会垮一样。倒不是子女不孝不顾他们,而是这些老人对老屋有感情。

我们又来到徐冲,此时离出发过去了三个多小时,我们看到的多是孩子在家,大人们都忙着干农活去了,有几个学生是我们听在野外传来声音发现的,没有办法,这段时间正在春耕时节,孩子休息在家完全在散养状态,偶尔碰到几个家长我们都很高兴,赶紧上前寻问情况,并留下老师的联系方式。不远处有座寺庙叫龙华寺,几个学生带我们在寺外转了转,寺庙内传来诵读经书的声音,我们没敢打扰。

穿过随岳高速公路,我们来到徐冲二组,公路将徐冲分为了两个部分,感觉我们好象是在京山境内,因为这里距京山龙泉不远。顺着高速公路,我们又走到梅子坳大桥下,河水浅了不少,河边躺着不少死鱼。在河边休息了一会儿,已到中午了,大家又累又饿,有的开始腰痛,有的腿痛,我们开玩笑问另一个老师你哪疼?他有气无力地说:“我心疼。”虽然本人平时看起来弱不经风,但今天表现还可以,至少返回时冲在前面,俺总结了一下经验,都是素日坚持散步的结果。重回到徐冲是十二点半,大家一致提议叫辆车来接,我们一个脸晒得通红,双腿发软,这次家访行程可真长的,从早上出发走走停停,加上和家长交流,耗时五个半小时,路程大概二十多里吧,想想有的学生从这么远的地方到我们学校去上学,真的是很不容易,尽管有的是坐车去。

吃过午饭,看到樱花开得绚烂,我和另一个老师又约好下午拍樱花,真是疯狂的老师!

今天一大早,我又忙着大洗特洗,洗了五件毛衣,还是纯手洗(家中洗衣机坏了),又洗了几条裤子和上衣,等到流苏约我到天门,本人已累得筋疲力竭。下次吧,我在心里说。

上面照片是我在家访路上所拍的。第二张拉近了镜头,效果不太好。



http://bbs.datianmen.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203/27/070517wmkb73hwn35hsmm7.jpg 这是忙碌的一天,本周我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今天有五个老师上公开课,我的课被安排在上午第三节。

一大早,我的生物钟在六点准时醒来,我把自己的教学设计仔细又研究了一遍,看看各个环节还有没有问题,课文导入以及结束语怎样更合适。尽管教了这么多年书,可每次上公开课我都免不了有点紧张,看来我的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

六点四十分我梳洗完毕,换上周日在武汉买的橙红色针织开衫,里面配一件白毛衣,头发用一个饰有两朵粉色小花的图案的发卡拢住。因为我要上的课文是《触摸春天》,我想以明媚的色彩出现在学生和听课老师面前。

七点到校,今天是周一,按惯例要升旗,学生陆陆续续在七点半左右来到学校,我让学生先预习了一下课文,主要是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这是一篇文字和意境都很美的文章。

八点,校长说今天早上要进行逃生演习活动,然后升旗,这个早自习泡汤了。

吃完早饭,所有语文老师听三年级的语文课,听完之后突然停电,准备第二个讲的老师因为无法使用多媒体只好往后推迟,我的课提前上,我赶紧到教室里通知学生,一学生看到我说“老师,你今天穿得真漂亮。”呵呵,听了这话心里美滋滋的。

这节课不光语文老师在听,其他科的老师也来了,让我更紧张了。 一节课下来,感觉似乎有很多内容没讲到,不过听课的老师反应还不错,说是语言与姿态都挺美(再小小的得意一把)。紧接着我又去听第三节的一堂音乐课。

中午,我匆匆在博客里发了三张昨天下午在外拍的照片,有水边、田野和油菜花里的,这段时间很忙,更新主要靠这些图片了。

下午又连着听了两堂课,接着又进行了消防演习。放学了,送走学生,感觉自己的公开课上完整个人轻松了许多。我拿着相机邀另一个老师又来到玉兰花下和油菜花海里拍照,近距离去触摸春天。

瞧这忙碌的一天。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