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拍蝇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延迟退休为何遭到工薪阶层普遍反对作者:吴若愚说了好几年的“延迟退休”问题,最近又在嚷嚷了。有媒体报道,10月14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介绍“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时表示,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他同时透露,要到2017年才能正式推出延迟退休具体方案。报道一出,工薪阶层(有待细分)一片反对之声。为什么要搞“延迟退休”?据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的说法,我国原有的退休政策是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那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50岁,而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0岁,原有的退休政策已经不适应中国现状。第二个理由是中国人未富先老。第三个理由是,除了非洲部分国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延长退休年龄。故而,延长退休是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我就不明白,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退休政策为什么那么没有人性?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50岁,竟然制定一个50岁、55岁、60岁这样的退休年龄,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岂不是没有人能活到退休了吗?即使有恐怕也是凤毛菱角了,如此失去人性的退休政策,不但没有让中国社会富足,反而造成整个中华大地饿殍遍地呢?本来上世纪50那年代制定的政策就没人性,今天中国人平均寿命延长了,又要延长退休,这意思不就是要中国的工薪阶层劳苦一辈子也没有安享晚年的机会吗?这怎么说是为大家好呢?(当然,这只是为乡说理)。“未富先老”就要延长退休,那就更荒唐了。据我所知,在中国国企里(资企里、民企里、作坊里、门店里……),今天工薪阶层的收入还没有退休人员的多,如果因为“未富先老”就延迟退休,那岂不是要让现在的工薪阶层永远处在贫困之中吗?是想,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0岁,你人人家65岁退休,人家交了几十年的养老保险,才能领到5年退休金,这与万恶的旧社会又有什么区别?以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延长退休作为中国延长退休年龄的理由同样是站不住脚的,原因是很多西方国家因为曾经的高福利享受在先,在遇到经济危机后,导致养老金亏空,不得不采取延迟推究年龄的办法。而中国国企工薪阶层的情况是,饿不死,扶不起来,基本维持基本生活(而国企之外的各类人群暂不说)。这样的生存状态岂能跟世界相提并论?以此作为延长退休的理由无疑是荒唐的。实际上,延迟退休的原因与上述三个理由毫无关系,真正的原因是为了应对养老金缺口问题。但是,如果为了应对养老金缺口而损害群众利益,怎么来体现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呢?就如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孙博所言,“如果仅仅是通过增加老百姓工作年限,减少领取年限来缓解养老金缺口,并没有体现政府的养老责任,同时,推行的阻力相对较大”。可以说,关于延长退休年龄这一做法,企业里(越国企、高大上)的管理阶层是高兴的,因为他们享有企业发展成果的优先权和分配权,早已是赚得盆满钵满,而且延长退休还可以继续享有这些权力。而工薪阶层(含计时计伴工)则不然,他们在工作期间长期处在温饱线上,根本没有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巴望着早一天退休安享晚年,到头来却迎来了延长退休,这岂不是要让他们继续受苦吗?因此,延长退休年龄将遭到工薪阶层(尤其几千万改制下岗人员、进城打工者等)普遍反对。
茶界"三朝元老"于观亭

这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这是一个健谈的学者,这是一个思想的哲人,这是与茶结缘,为茶奉献一辈子的人,这就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于观亭。

  于观亭,山东潍坊昌乐人,先后担任过茶畜局加工处副处长、处长,中国农副土特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茶叶企业产销集团董事长等职务,2000年底正式退休,被当时的业内人士誉为“三朝元老”。

无心插柳柳成荫

  对于自己一生的工作,于观亭老师感慨地回忆道:“我的一切工作都是组织安排的,上高中时,一心想要考北大、清华,但还未参加高考,就被通知其被保送到武汉一家空军院校。经过四年锤炼,本以为毕业后会成为军人的,1964年还未到毕业又被选拔调到了北京,成为了中央联络部领导下全国总工会国际联络部的一员。”

  “当时,我以为自己会为外事事业贡献一生,没想到,‘文革’开始了,我到河南信阳‘五七’干校去劳动,这时候,我和茶还沾不上边。”转机是在全国供销总社得到恢复后,那时茶畜局下属的加工处缺少机械方面的专业人才,于是懂机械的于观亭就“阴差阳错”地进了这一行,正式开始了成为茶人的第一步。

  会想起那时的生活,于观亭不无调侃的说道:“自打我和茶叶打上交道,每年我就过上全国最长的‘三夏’。”从四五月,从南方茶区茶叶收购开始,一直到八九月份调研茶叶加工、输出及调拨情况,不于观亭老师就不停在南方各个茶区忙碌,从未间断过。

  “我原来也没有接触过茶叶生产,为了能把工作做好,我就从最基层做起,用了一年时间学习了大学茶叶系的所有课程,又用了五六年时间跑遍了全国的各个茶区,熟悉了茶叶从生产、收购到加工、调拨等各个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1978年职称评定恢复时,于观亭成为了第一批茶叶加工工程师。

  中国茶产业发展的亲历者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茶叶一直是国家统购统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土地改革的推进,茶园逐步分产到户(过去都是集体茶园和国营茶场)。茶农自种、自制、自卖,多产多得。充分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全国茶叶产量大增。

  虽然生产体制改革大大促进了茶叶生产,但流通体制仍然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商业、工商、税务等制约着茶叶商品自由流动。从而使茶叶商品流通活了起来。逐步进入了市场经济,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茶产业的发展。  

  “这是中国茶叶发展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我都是亲历者,参与者”。

  国家统购统销时期,茶叶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为改善茶厂的落后现状,为了提高茶叶生产产量,促进茶叶加工的发展,于观亭做了两件开先河的事情。第一件事是成立了世界第二家茶叶加工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主要对茶叶加工技术进行科研、改造等事宜。第二件事就是在安徽农学院成立了机械制茶专业。这两件事为中国茶叶大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力上的大力支持,为中国茶叶大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于观亭和同事们以及中国茶叶界所有人士的努力,1977年中国茶叶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年份1886年,1985年出口超过了历史最高年份1886年,2005年茶叶产量超过印度,恢复世界第一产茶大国地位。

  现在,中国茶叶跃居了世界五第一:茶园面积世界第一,2013年已有257.9万公顷(3869万亩),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60%以上;茶叶产量世界第一。2014年产茶189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38.57%;茶业产值世界第一。2013年的综合产值达4000多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106.2亿元;商品产值2000多亿元;茶馆产值600多亿元;茶饮料产值600多亿元;还有茶具,茶机设备,茶叶包装等;从业人员世界最多,目前茶农已有8000万人,茶叶加工与贸易人员2000万人,总数达到上亿人;茶叶消费世界第一,2013中国茶叶内销100多万吨。中国65年茶产业的发展,把这个传统的小商品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它横跨了中国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它不再仅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必须品了,已成了“琴棋书画歌舞茶”的文化产品。它不但同百姓的生活悉悉相关,而且同中国儒、释、道密切结合,极大额丰富了中国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中国茶文化。形成了“正、清、和、雅”茶道文化的核心理念。

  醉心茶事讲心得  

  于观亭老师从事茶叶行业以来,先后就茶叶加工、茶叶科研、茶叶贸易、茶叶管理等方面发表了上百篇论文、上百首茶诗和书法题词。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台、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播讲中国茶文化。还先后出版了个人专著《茶叶加工技术手册》、《中华茶人手册》、《茶文化漫谈》、《中国茶膳》、《认识中国茶文化的第一本书》(台湾出版,台湾命名,该书2004年得台湾行政院国民健康局“健康好书”奖)。并主编了《中国茶文化丛书》,该“丛书”分10册,160多万字,同时在大陆和台湾出版,影响较大。2008年5月主编出版了世界上第4部《茶经》巨著。

  如今已经75岁的于老,依然为茶忙碌着。2013年,他总计为茶出差20余次,参加全国大大小小106次茶事活动,著有《茶道简明读本》、《跟茶经学养生》两本茶书,并主编了一本《茶经典藏》。于观亭笑着说,“原来我的工作是喝茶、说茶、制茶,现在我的生活是说茶、写茶、看茶、品茶,依然围着茶叶转,几乎有99%的时间都在做与茶相关的事。”

  对于中国茶茶叶的现状,于观亭不无遗憾的说: “中国茶产业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大部分仍然未摆脱小农生产模式,给人以散、乱的感觉。中国的茶产业远远没有达到工业化、标准化,可复制的生产途径上来。中国茶叶行业500强加起来还不如一个立顿,这就是差距。还有一个就是观念、认识问题,星巴克可以卖茶,为什么中国的茶馆不能卖咖啡呢?”

  国家统购统销时期,茶叶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为改善茶厂的落后现状,为了提高茶叶生产产量,促进茶叶加工的发展,于观亭做了两件开先河的事情。第一件事是成立了世界第二家茶叶加工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主要对茶叶加工技术进行科研、改造等事宜。第二件事就是在安徽农学院成立了机械制茶专业。这两件事为中国茶叶大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力上的大力支持,为中国茶叶大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于观亭和同事们以及中国茶叶界所有人士的努力,1977年中国茶叶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年份1886年,1985年出口超过了历史最高年份1886年,2005年茶叶产量超过印度,恢复世界第一产茶大国地位。

  现在,中国茶叶跃居了世界五第一:茶园面积世界第一,2013年已有257.9万公顷(3869万亩),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60%以上;茶叶产量世界第一。2014年产茶189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38.57%;茶业产值世界第一。2013年的综合产值达4000多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106.2亿元;商品产值2000多亿元;茶馆产值600多亿元;茶饮料产值600多亿元;还有茶具,茶机设备,茶叶包装等;从业人员世界最多,目前茶农已有8000万人,茶叶加工与贸易人员2000万人,总数达到上亿人;茶叶消费世界第一,2013中国茶叶内销100多万吨。中国65年茶产业的发展,把这个传统的小商品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它横跨了中国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它不再仅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必须品了,已成了“琴棋书画歌舞茶”的文化产品。它不但同百姓的生活悉悉相关,而且同中国儒、释、道密切结合,极大额丰富了中国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中国茶文化。形成了“正、清、和、雅”茶道文化的核心理念。

  醉心茶事讲心得  

  于观亭老师从事茶叶行业以来,先后就茶叶加工、茶叶科研、茶叶贸易、茶叶管理等方面发表了上百篇论文、上百首茶诗和书法题词。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台、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播讲中国茶文化。还先后出版了个人专著《茶叶加工技术手册》、《中华茶人手册》、《茶文化漫谈》、《中国茶膳》、《认识中国茶文化的第一本书》(台湾出版,台湾命名,该书2004年得台湾行政院国民健康局“健康好书”奖)。并主编了《中国茶文化丛书》,该“丛书”分10册,160多万字,同时在大陆和台湾出版,影响较大。2008年5月主编出版了世界上第4部《茶经》巨著。

  如今已经75岁的于老,依然为茶忙碌着。2013年,他总计为茶出差20余次,参加全国大大小小106次茶事活动,著有《茶道简明读本》、《跟茶经学养生》两本茶书,并主编了一本《茶经典藏》。于观亭笑着说,“原来我的工作是喝茶、说茶、制茶,现在我的生活是说茶、写茶、看茶、品茶,依然围着茶叶转,几乎有99%的时间都在做与茶相关的事。”

  对于中国茶茶叶的现状,于观亭不无遗憾的说: “中国茶产业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大部分仍然未摆脱小农生产模式,给人以散、乱的感觉。中国的茶产业远远没有达到工业化、标准化,可复制的生产途径上来。中国茶叶行业500强加起来还不如一个立顿,这就是差距。还有一个就是观念、认识问题,星巴克可以卖茶,为什么中国的茶馆不能卖咖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