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逍遥子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文学报》9月5日发表批评:莫让征文大赛变成鸡肋

莫让征文大赛变成鸡肋 作者:李长空

征文大赛自古有之。书坊征集文稿之举,最迟在南宋即已出现。其时,京城临安的陈解元书籍铺连续汇编了《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等时人选集。元明清以降,书坊征集编刻诗文稿更为频繁,举凡试卷、诗文、信札、公文乃至见闻传说等,凡适合编集出版的,或有利可图的,俱在征集之列。元代李氏建安书堂征书启事云:“本堂今求名公诗篇,随得随刊,难以人品齿爵为序,四方吟坛文友幸勿责其错综之编;倘有佳章,毋惜附示,庶无沧海遗珠之叹云。”明天启年间,苏州酉酉堂书坊刊印了《明文奇赏》一书,该书卷端印有一则“征启”,系为该书续集的编印征稿:“愿与征者,或封寄,或面授,须至苏州阊门,问的书坊酉酉堂陈龙山,当面交付。”崇祯年间,杭州陆云龙峥霄馆书坊刊行了《皇明十六名家小品》,书中所刊征稿启事共开列了七个选题,均详列征集内容,并指明了征稿交付地点。清代把征文运用最为得心应手的当推著名戏曲理论家兼书坊主李渔。其书坊以征稿为主要手段,推出了《资治新书》、《尺牍》、《四六》、《芥子园画传》等系列连续出版物,大获成功。至于诗词比赛,亦屡见之。在《红楼梦》中,就多处写到群芳开展诗社活动,如海棠诗会、菊花诗会、桃花柳絮诗会等,其中以描写林黛玉和薛宝钗“双峰并峙,二水分流”的场面最为浓墨重彩而又生动传神。改革开放后,随着收音机、电视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兴起,征文大赛启事不仅见刊于报刋杂志,还发展到了广播、电视和网络,各种征文大赛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式样也越来越多。在写作本文时,笔者百度“征文大赛”,竟然找到约1340万个相关条目,可见时兴之一斑。一、当前征文大赛活动存在的问题当代征文大赛最初以广告语形式为主,后来发展到用小说、诗歌和散文的文学形式,再后来发展到公开征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和主题辞赋,其目的很清楚,就是主办方要为自己打造品牌。举办征文大赛活动和主办单位宣传自身无可厚非,如果操作得当,其效果与影响比单一的打广告要实惠得多,还能带动当代文学的繁荣,实现双赢。然而,观察近年来举办的各种征文大赛,除了个别受到人们好评外,大都乏善可陈。主要表现如下:1、借文学形式来挂羊头卖狗肉以牟利。文学是清苦的事业,极大多数文人也生活清贫。然而近年来一些所谓的文化单位却常常借助举办征文大赛活动之名,把创收目标锁定应征作者——或以举行《某某颁奖大会暨名家讲座》为名,邀请所有应征者(只要寄稿就能接到《获奖喜报》)花费巨额会务费出席大会,变相买卖获奖名誉。即使因故不能与会者,只要按其要求缴纳所需费用,也可享受与会代表同等待遇,获得奖杯、奖证、获奖作品集等全套获奖资料;或以“预订某某本发表有自己作品的样书样刊”来作为应征者发稿或入选的交换条件,并邀请入选者自费参与“诗人之旅”、“书刊首发式”;或在征文中公开赤裸裸地让应征者每人交纳50至100元不等的评审费用;个别征文大赛的举办方和承办方的某些人,为了自身得到实惠,还串通变着花样把等级大奖或挂在各自亲友及莫须有者名下,或送人情以求投桃报李。在某次征文大赛中,当一等奖获得者的作品水平不如鼓励奖作品而闹出了大笑话后,开始出现有“获奖名次”无结集成果的征文大赛,并屡见不鲜,成为当今文坛之奇观。在此利益链上,也常见各级不良法人文艺社团的推波助澜,如“中国某某学会”,因其四处挂名主办牟利征文大赛,而被各新闻媒体点明报道批评,至今不知悔改;也不乏走火入魔的应征者,据媒体报道,广东一教师17年间倾尽家财买得200多个“荣誉证书”。2、借文学形式来造声势赚眼球。如今发布征文大赛启事基本不需要办理什么手续,也很少有媒体去验证其发布内容是否属实,主办者只需向发布媒体支付相应广告费用就成了;如果在网络上发布就更容易,只需注册一个ID就OK了。而征文大赛启事发布后的宣传效应是有目共睹的,有人尝到了甜头,就有更多人效仿,不仅征文大赛的花样不断翻新﹑范围不断扩大、时间跨度越来越长,而且奖金的攀比程度不断提高﹑广告内容也越来越精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应征稿件如雪花般到来,挤爆征文大赛收稿邮箱。到了截稿之日,还可以“为了给更多作者参与的机会”或者“应广大作者呼声”等理由,把截稿日期进一步延长,不造足声势赚足眼球势不罢休。活动结束前,找几个所谓的文学名家在酒桌上一坐,就算是评过奖了,然后在报刊上或者网络上发布一个特等奖及一等奖空缺的虎头蛇尾的获奖名单,以达到“善始善终”。3、借文学形式来骗稿子做广告。文学作品是易于流传的传播载体,优美的文学作品可以起到“形象名片”的特殊宣传效果,铸就魅力品牌,支撑并推动主办方战略发展。于是,一些无良的主办方借助征文大赛活动,玩起了骗稿子兼做广告的把戏。因为存心不兑现奖励,为了诱惑力十足,他们在设奖时便狮子大开口,动不动就开出二万元、五万元、十万元、几十万元的等级奖。一些作者看到诱人的馅饼后纷纷响应,呕心沥血撰稿去应征。当承诺的征文大赛揭晓日期到来时,主办方和承办方或者偃旗息鼓悄声匿迹,或者相互踢皮球,让广大作者连呼上当;或者虎头蛇尾地发布一个子虚乌有的获奖名单应付交差,反正不结集出版征文大赛成果(等到尘埃落定后,他们才把征集来的优秀作品用于内部品牌文化宣传),参赛者即使有所怀疑获奖名单的真伪,也没有把柄,要么只能怪自己的写作功力还不到火候,要么只能怨自己的运气不够好,所谓见仁见智,自己的作品没有遇到赏识它的伯乐。于是不了了之。二、不良征文大赛活动所产生的后果俗话说:无信不立。纸包不住火,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作者被钓上当,一旦得知真相,亦会用自己的笔对征文大赛主办方和承办方做有力的抨击。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其负面效应影响将更深远,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并且,将严重破坏未来征文大赛的生态环境,令应征者连呼上当的“鸡肋”,是再难吸引作者的。三、对今后征文大赛活动的建议为了奠定单位文化根基,树立单位美好形象,打造单位精神文化,提高单位知名度,弘扬社会正能量,有关单位出资搞征文大赛活动可以理解,也是出于好心。但若不想把好心办成坏事情,还需注意以下四点: 1、慎重甄选委托承办单位,签订宣传、征集、评审、善后完整合约,注明双方各自权利和义务。不要费心出钱出力了,还被委托承办单位弄得十分被动,甚至对己身品牌产生负面影响; 2、全程跟进征文大赛。既要做好应征稿件的自身备份工作,又要做好委托承办单位的工作对接和工作监管,避免因对方工作疏忽或管理纰漏,导致应征稿件丢失及相关费用被人不择手段想办法盗走; 3、主办方、承办方一定要言行一致,善始善终。征文结束后要尽早评奖,并且要严格评奖程序,把好评奖过程关,杜绝以权谋私和送人情奖,尽量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尽量不要空缺各等级奖和减少获奖面,以真正做到征文评奖公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诚信于人,从而赢得作者尊重和尊敬; 4、做好善后工作。评奖结束后,要及时在报刊及网络上刋登评奖结果,结集出版获奖作品集,向所有获奖者及时汇寄奖金及样书,尽量给每个参赛者发一个短信或者邮寄一份纪念品(如能把结集出版的获奖作品集当作“礼品”寄送所有参赛者就更佳,不仅能反映出征文实事求是的真实性,而且又做了一次正面的宣传广告),以达到广而告之、提升单位美誉度之目的。 同时,作者应征前也应三思,要看清楚征文单位是否正规?联系方式除邮箱外,是否还有对方的联系电话、联系人?必要时还应百度一下相关单位的过往诚信记录,不可盲然投稿以便追悔莫及。为防止征文被侵占,作者在参加征文时,最好在邮箱保存一份原始投稿记录,并把作品上传到自己的博客或者文学网站上,然后用QQ截图留存作证据,相信在关键时刻是会有用的。



《赋学指南》 清 余丙照 凡例
1.国朝律赋选本林立,是集专为初学计,不得不细为指示,先引佳联,所以讲句法也;次引佳段,所以讲段法也;后引全篇,所以讲篇法也。
2.集中各条所引各联,原取其句法之佳,其立意有在题前、题后不一,不得以不合题面薄之。
3.集中所引各段亦有前后部位不同,故必注以第几段,示毋凌躐也。
4.律赋盛于国朝,始于唐宋,其先声则源于汉魏,开自六朝,集中全篇多取唐赋,以层次清楚,笔力简劲,篇法完密,可为程式也,然不究渊源,率患根柢不厚,故复增两汉六朝赋数篇、宋赋数篇,合当代名程,共为一集。
5.律赋虽取骈俪,而要以敛气铸局为先,故凡有曲折顿挫者,集中多选;气滞局松者,不收。
6.赋贵真切,不尚堆垛。是集独取精切轻快之作,不能透发题眼者,不收。
7.试赋虽讲声调,然必胎息两汉六朝,乃为上乘。集中末卷登古体及拟古数篇,以存其概,俾知此道非仅四六押韵已也。拟法载《拟春赋》后。
8.旁评指明段落,以醒眉目;引用典实,除整用经句外,概为笺注,均为初学起见,方家幸勿见哂。
9.记事之书,辞多不一。有同此一事,此书所载与彼书异者,兹所注释但就案头所有之书录而登之,固难与未见之书一一求合。
10.集中注释,既不能备录全文,则量其篇幅,去其繁文;总以解释明白为务,亦非任意割裂。
11.事实有各篇互见者,一处注明;余则云见某处,以省简帙。分类有本类条多,不能备载本卷者,分载他卷,以均其部;亦必注明,便于查阅。《赋学指南》总目押韵 五条(押虚字 因韵法 出色韵 押人、地名)诠题 二十三条(绘景 写情 情景兼到 传神 体物 刻划 点醒 陪衬 烘托 比例 双关 串合 映带 疑审 释义 议论 搓法 旋风笔 撞法 算法 前后着想 题前翻跌 段末收束)裁对 五条(卦辞对 干支对 数目对 反正对 流水对)琢句 五条(炼长句 炼短句 炼起结 运用成语 迭字句)赋品 四条(清秀品 古致品 洒脱品 庄雅品)首段 九条(直起 陪起 题前起 对起 翻起 颂扬起 暗笼 明擒 古体)次段 四条(映合 顺拍 逆翻 溯源)诸段 十三条(铺叙 互勘 提起 点染 停顿 反正 旁衬 开合 浅深 推原 推论 赞叹 折落)结段 十一条(颂扬 怀古 寓意 推原、推论 赞叹 旁衬 托题 压题 翻题 杂体)练局 六十篇以上十类,分次十六卷,各有总论,其各条碎目,别详每卷论后。附:赋法绪论 赋学指南 卷一论押韵
作赋先贵炼韵。凡赋题所限之韵,字字不可率易押过,易押之字,须力避平熟,务出新意,庶不至千手雷同。难押之字,人皆束手者,争奇角胜正在于此。但不得过于凿空,反欠大雅。押官韵最宜着意,务要押得四平八稳。凡虚字、俗字、陈腐字、怪诞字,总以典切不浮者押之,要知试官注意全在此处。所限之字,大约依次押去,押在每段之末为正。或意有所便,亦不必过拘。押官韵外,所用散韵,须择新丽流活之字押之,切不可押生涩字及陈腐字,尤不可凑韵硬押。凡字不典不显,非限官韵,即可不必押。通衢坦道,任人往来,何必自寻荆棘乎?遇险韵,正须善押,要有舒展自如之致。不以仄径窘步,方可出色。用韵宜变换,如连押实字,连押虚字,或连押同音者,皆赋家大忌也。须相间而用之。官韵中两字同在一韵,有押作一段者,有仍押两段者,如唐时王起《白玉管赋》,“神、人”二字并押;白居易《赋赋》,“诗、之”二字分押。大约限韵多者则同韵可并,少者则各自为段也。近来花样,有两字同在一韵者,总以仍押两段为是。韵中有字同义同者,如寅字在四支,又在十一真,涯字在四支,又在九佳,又在六麻,意义虽同,若限官韵,即宜遵在先者押之。韵中有字同义异者,如逢字,一东二冬兼收,冯字,一东十蒸兼收,意义迥别,岂可假借?须细辨之,不得混押。初学作赋,先求韵稳,句之工巧次之。盖押韵既稳,句虽平常,亦不棘目;韵一不稳,虽有佳句,卒难合拍。故详论押韵,特选数条,以为入门之路。押虚字 因韵法 出色韵 押人、地名

O押虚字押虚字最难稳惬,而又最易出色。若系官限,注意即在此处。或顺押或倒押,或活押或实押,总要俱有来历,出于自然,不得勉强凑合。唐肇垚《王猛扪虱赋》:叹或抚髀,岂是因人者也;暸如指掌,尚须俟我乎而。蒋诗《去害马赋》:应竹竿而吸鼻,其在斯乎;搓绵絮以缠头,伊胡为者。(上顺押法)顾元熙《吴季子挂剑赋》:任尔化龙飞去,此别何如;怜余控马孤还,怀归岂不。韦肇《瓢赋》:安贫而饮,颜生何愧于贤哉;不食而悬,孔父常嗟夫吾岂。(上倒押法)冯嘉谷《项羽垓下闻楚歌赋》:恨不从示玦三番,而今已矣;谁御此埋兵十面,其奈之何。唐肇垚《王质观棋赋》:落子丁丁,伐木之声宛若;拈棋得得,积薪之势何如。(上活押法)熊大音《聚头扇赋》:有时同玉佩之投,赠吾良友;有时并诗囊之载,典自小奚。伍长华《贯月查赋》:看飞天镜,便凌万顷茫然;谱奏霓裳,恰听一声欵乃。(上实押法)
O因韵法天下好赋皆自韵出,而因韵一法,最为便学。盖遇一典故,顺押不得者用倒押,整押不得者用拆押,总要意灵笔活,就韵生情,然亦不可为韵所拘,要有舒卷自如之致。朱襄《击钵催诗赋》:巧借捶琴之妙,不暇停挥;定闻拍案之奇,有人叫绝。唐肇垚《周瑜纵火烧曹兵赋》:壮士尽波中突出,刃骇排山;将军真天上飞来,势惊压卵。(上顺押)孙克佐《吐白凤赋》:譬生莲于舌上,寐岂非真;疑赠锦于灯阑,梦原不恶。(粗字生色)朱士彦《秋末晚菘赋》:检点三冬之蓄,漫侈荠甘;间寻贰膳之珍,宁资瓜苦。(上倒押)汪学金《文阵赋》:扶轮大雅,指挥登将将之台;借箸中权,结构布堂堂之阵。余丙照《易水送荆卿赋》:拔剑斫地,居然盖世英雄;嘘气成虹,俨似无双国土。(上整押)华湛恩《圣言如水火赋》:旨以淡而弥浓,经原可醉;味自无而之有,言岂名卮。华庭桂《黄牡丹赋》:竞夸天下无双,魏应居后;谁占人间第一,姚合称王。(上拆押)
O出色韵押韵工稳,足为通篇生色,若干支、数目、颜色、方向、卦名等字,乃韵中之尤出色者,果能善于引用,工于对仗,押得极工极稳,实为有目共赏。平恕《五丁开山赋》:讵锁支祁之怪,漫遣庚辰;将通伯翳之邦,斜连子午。又:真形搜五岳之图,风云遁甲;铸错萃六州之铁,雷电飞丁。(押支干字)周朝国《竹外一枝赋》:开遍百花头上,南国无双;栽当千户封中,东风第一。陆长庚《梦笔生花赋》:岂夜入题诗之路,径本三三;倘朝思授管之人,仙疑七七。(押数目字)韩潮《浔阳琵琶赋》:嗟老大之无成,鬓将点白;叹浮生之若梦,眼孰垂青。吴锡麒《春水绿波赋》:船真天上,扪星斗而皆青;人在镜中,染须眉而尽绿。(押颜色字)陶亮采《池塘生春草赋》: ,逗出无边绿意,春去春来;牵将一片红情,江南江北。徐轼《东坡赤壁后游赋》:两番惆怅之情,猿呼左右;一片空明之影,鹤梦西来。(押方向字)谭天成《西王母献益地图赋》:厚德载物,终有庆取象乎坤;自上不下,道大光是名为益。徐松《律中仲吕赋》:合乎夷则之宫,已盛于已;生自无射之母,相见乎离。(押卦名)
O押人名、地名押人名、地名,最易起眼,要必先有其人、其地来历,可以诠题者叙之于上,然后以人名、地名押之,方能工稳,令人豁目,不可凭空硬押。高登鳌《冯谖弹铗赋》:是谁肝胆,冀餐饭于王孙;绰有须眉,笑衣冠于优孟。屈家蘅《蝴蝶赋》:觉也蘧蘧,疑是梦回庄叟;飞兮冉冉,岂真魂返韩凭。利瓦伊筠《仙胎鱼赋》:游还策策,他年骑待琴高;乐最洋洋,此处知惟庄叟。杨昌光《碧筒杯赋》:何妨野饮花间,句赓苏子;不是流觞水曲,胜纪羲之。(押人名)鲍桂星《李愬雪夜人蔡州赋》:五十载对狼丑族,尽扫江淮;三百年汗马勋名,必推唐邓。冯嘉谷《吹箫乞食赋》:弹铗归来,意难忘夫荆楚;枕戈待旦,心有望于勾吴。李如筠《雪夜入蔡州赋》:拜裴公于道左,请勒燕然;置元济于槛车,遂收淮蔡。王元梅《霜钟赋》:落天外之宏声,人惊远塞;振晓来之清响,市洽新丰。(押地名) 《赋学指南》卷二论诠题赋贵审题,拈题后不可轻易下笔,先看题中着眼在某字,然后握定题珠,选词命意,斯能扫尽浮词,独诠真谛。如唐太宗《小山赋》,处处摹写小字,宋言《学鸡鸣度关赋》,处处关合鸡鸣,此风檐中秘诀也。赋又贵肖题,如遇廊庙题,须说得落落大方,杂不得山林景况。遇山林题,须说得翩翩雅致,杂不得廊庙风光。题目甚夥,举可类推。苟一题到手,率尔操觚,并不知题中眼目何在,如题系花鸟,即泛作花鸟赋,题系山水,即泛作山水赋,敷衍成篇,有何意味,况乎手无线索,定然乱杂无章,纵有新词丽句,说得天花乱坠,终是隔袜爬痒,于题何涉?然或知认题,而法未熟,并不论如何议论,如何刻画,如何串合,以及绘景写情,传神诸法,全然不知。将见凑字凑句,苦态不堪,又何能诠题耶?备列诸法于左,是在神而明之者。绘景 写情 情景兼到 传神 体物 刻划 点醒 陪衬 烘托(以上卷二)比例 双关 串合 映带 疑审 释义 议论 搓法 旋风笔 撞法 算法 前后着想 题前翻跌 段末收束(自“比例”至“收束”分载卷三)
O绘景绘景贵乎雅与题称,如花草雪月等题,是实景也,描实景不可至于堆垛,要有实而虚之之妙。如春阴、秋阴等题,是虚景也,描虚景不可陷于空疏,要有虚而实之之妙。王家相《春阴赋》:可是养花,双燕刚飞春社;有谁课雨,一鸠啼近清明。元梅《涉江采芙蓉赋》:十里香凝,指点凭栏之客;五湖烟暖,招携鼓棹之踪。《九华山赋》:千岩竞秀,峰从海外飞来;一线微分,天自洞中小有。曹仁虎《秋露如珠赋》:千颗匀圆,冷湿苍苔之院;五更滴沥,凉沾白苎之衣。杨昌光《船斋赋》:晴岚远岸,红开东壁之花;落日孤舟,绿到西家之水。汪履基《饮马投钱赋》:迎风控辔,方成驻马之坡;顾影开缄,忽讶数钱之市。金国莹《洞庭橘柚赋》:偶来泽畔人家,半篱红影;若问山中奴婢,几树黄苞。张时风《小春赋》:霜凝月馆,数行雁字悠悠;枫冷寒塘,几点榆星历历。
O写情诗发乎情,而赋者,古诗之流也。则骈四俪六,亦宜隐寓深情。作者挥毫,务必寄情绵邈,令人一往情深,方得文生情,情生文之妙。观江淹《恨》、《别》二赋,可以悟矣。陆润章《临邛沽酒赋》:剧怜抱瓮而前,为郎憔悴;莫谓遇人不淑,辱在泥涂。吴襄《七夕赋》:不是情如秋薄,但许飘零;总教恨比河深,几多慰恤。冯嘉谷《吹箫乞食赋》:非关桥畔月明,声何悲壮;不是楼头人倚,气更萧条。卢爌《织女怀牵牛赋》:怨人间荐菓无期,黄姑信梗;问天上成桥何日,乌鹊音乖。金国莹《沛父老留汉高祖赋》:下别泪之双行,百年故土;留大风之一曲,千古雄情。高登鳌《冯谖弹铗赋》:草草劝餐,笑起三千冷眼;瞿瞿故熊,空怀一片热肠。顾元熙《吴季子挂剑赋》:未殉大王之葬,孤此雄风;藉明公子之忱,皎如秋水。
O情景兼到情景二字,最难摹写。况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或二句景二句情,尤属难工。总要设身处地,即景生情,触手成春,言情寓景,斯为情景逼真,不愧登高作赋。毕熙曾《秋莲赋》:情比波深,几度相逢莲子;人如花瘦,一年又值秋风。顾元熙《明月前身赋》:今夕招来,对影犹然相识;几时修到,举头如此分明。吴培荪《凉夕援琴赋》:指宿鸟于寒林,轩开静夜;听吟虫于古砌,人坐深宵。吴锡麒《兰亭集序赋》:感慨乎世殊世异,绝艺谁传;流连乎天朗气清,斜阳正永。(上二句情,下二句景)陆润章《临邛沽酒赋》:一帘寒食之风,关心客思;十里莺花之地,满目春光。王元梅《蛱蝶穿花赋》:隔丛飞至,引来一线香风;结伴偕行,添得满园春思。周召南《钓使人恭赋》:晚唱数声,红蓼白苹之地;渔歌一曲,苍烟黄雾之天。余丙照《春晴赋》:一竿红日,花听卖去之声;几处青帘,酒试沽来之味。
O传神赋以传神为极致,盖不呆诠题面,只于无字处摄取题神,空中摹写,然亦须带定题意。使语在环中,神游象外方妙。至于题有虚字者,更当于虚字传神,不得拋荒虚字,全向实处呆诠。但此火候,总要工夫纯熟,心细手和,在有意无意之间,虚与委蛇而已。侯凤苞《无弦琴赋》:岂欲辨已忘,自余真趣;似不求甚解,别有会心。王元梅《涉江采芙蓉赋》:振飘飘之罗袂,风送行舟;透阵阵之生香,月明归路。朱一飞《燕睇赋》:聿来胥宇,正逢春日迟迟;无以为家,却向故人恋恋。杨昌光《春山如笑赋》:一片白云,深处色相俱空;三更明月,归来须眉宛肖。杨昌光《落叶赋》:咏残秦岭之云,寒欹小笠;写出吴江之句,冷到空舲。余丙照《织女怀牵牛赋》:幸觌面于今霄,绸缪永夕;忆谈心于往日,暌隔经年。
O体物凡咏物题,最忌肤泛。然用典沾滞,毫无生动之趣,又一病也。须要细心体会,善于形容,方为写生妙手。曹仁虎《天竹赋》:千丸烂漫,遥分湘女之斑;一簇團圞,便认鲛人之泣。玉堂夜冷,堆火齐之千重;金谷晨寒,碎珊瑚之七尺。李如筠《扑满赋》:欲倾仍正,人疑不倒之翁;聚少为多,母召飞来之子。尤侗《春柳赋》:三眠三起,瘦分南国之腰;一笑一颦,青入东君之眼。莫衡《佛手柑赋》:肤粟生香,似散麻姑之爪;肌英敛翠,俨分钩弋之拳。冯嘉谷《角黍赋》:色丝解罢,条条宛类茧抽;芦叶披残,个个浑同蕉剥。吴东昱《洋灯赋》:不假丹青,留得一身清白;只凭熏灼,落来满纸云烟。
O刻画题面题意,皆宜刻画。其法总以精工为主,但要巧不入纤,工不伤雅,方成妙手。齐彦槐《菊影赋》:即空即色,宁非仙吏之化身;疑有疑无,竟是幽人之小照。徐元润《吴宫教美人战赋》:窄袖蛮靴,排出两行红粉;挑刀走棘,居然十万苍头。李勉《钟馗图赋》:召蝙蝠以随身,却类豚鱼向化;合妖邪而作仆,漫疑猫鼠同眠。闻棠《三阶平则风雨时赋》:累累如贯,分上中下以成形;作作有芒,应天地人而起数。曹仁虎《白鹦鹉赋》:梨花夜月,形迷玉砌之光;柳絮朝烟,影混珠帘之色。陆文彬《一叶知秋赋》:催成杜老之诗,独依茸草;远就潘郎之赋,孤拂庭除。

O点醒赋贵眉目清楚,不可堕于沉晦。点醒题字,第一要诀也。一曰正点,正就本题字面,拈出点醒之。一曰借点,看他件字眼,与本题不异者,借以点醒之。解此自能爽目。陆润章《小楼一夜听春雨赋》:纵然屋小如舟,也堪情适;无那夜凉似水,不觉魂消。齐召南《壁中闻丝竹赋》:典诰犹存,丝比王言之出;笙簧是叶,竹原编简之余。王涛《秋月赋》:年年鸟道羊肠,悲秋空赋;夜夜猿啼鹤唳,对月谁怜。卢爌《冒雨寻菊赋》:乘兴而来,不是花偏爱菊;幽赏未已,何妨雨密如丝。(以上正点法)陈书灿《淡巴菰赋》:窃来菰米之名,茎连云护;暗杂巴人之唱,叶带风吹。秦光煦《寒碧堂赋》:帘外轻寒,快春风之乍扇;阶前嫩碧,爱春草之初生。冯嘉谷《酿雪赋》:知非酿蜜之天,蜂声交作;转类酿花之候,寒气初回。吴东昱《玉水记方流赋》:倘散余波,便许灌轮方井;如分别泒,定教流入方塘。(以上借点法)
O陪衬题之正面无多,得力全在题之四面着笔。赋有陪衬,此最便法也。盖明借他件陪出本题,或反或正,或旁面,总以雅切为主。但不可陪衬太多,以致喧客夺主。李宗澣《柿叶肄书赋》:团团可玩,休夸日本松皮;采采难穷,不费杖头榆荚。吴东昱《洋灯赋》:鄙汉殿之驼头,频年羁束;笑周坛之凤脑,无日飞升。周召南《庚子拜经赋》:嗤贾岛之祭诗,因劳心血;鄙郗诜之拜笔,但诩科名。王元梅《夜雨芭蕉赋》:浑疑荷叶喧时,门临秋水;直讶梧桐滴处,人坐清阴。(以上正衬法)杨昌光《白鹦鹉赋》:不数郗氏堂中,徒夸红嘴;讵羡唐家宫里,竞号绿衣。王德茂《晚松赋》:生机天末,不争樱笋之厨;旷味山中,谁结蒪鲈之思。(以上反衬法)王尚旟《抱瓮灌园赋》:不息则久,几同运瓮之劳;大智若愚,奚假连筒而灌。(上句正衬,下旬反衬)胡长龄《太常仙蝶赋》:逢博士之谈经,欲认书中之蠹;遇清臣之退直,曾联冠上之蝉。吴东昱《骑竹马赋》:踏碎猫头之笋,同气相怜;游穿麂眼之篱,空群自乐。(旁衬法)
O烘托烘托之法,与陪衬、映带,俱不相同,但就题之四面煊染,而题之正面自见。如画家画月,只在四面煊染云色,而月自见,所谓烘云托月也,作者须识得此意。郭卫城《秋云似罗赋》:回薄而酿来密雨,伫看丝垂;氤氲而散作余霞,还疑绮似。吴省钦《春风似剪刀赋》:挥来霍霍,承之以密雨之丝;游向恢恢,衬之以余霞之绮。杨昌光《鸡缸赋》:对来残雪,欲寻鸿爪之痕;泛彼中流,定混鸭头之色。贾洪《丁字水赋》:源不来于丙穴,曲折堪寻;障非藉乎酉山,纡回入望。陆以诚《痀偻丈人承蜩赋》:理乘墉以射隼,必待张弓;异临水而羡鱼,无须结网。(烘托承字)何晋梓《《腹笥赋》:倘教皮相,安知黄卷之深藏;若使肠搜,不碍黑甜之稳卧。

《文笔要诀》

文苑 2014-02-24 阅读 9453 回复 5
《文笔要诀》
唐·杜正伦
句端属事比辞,皆有次第;每事至科分之别,必立言以间之,然后义势可得相承,文体因而伦贯也。新进之徒,或有未悟,聊复商略,以类别之云尔。
观夫,惟夫,原夫,若夫,窃惟,窃闻,闻夫,惟昔,昔者,盖夫,自昔,惟。
右并发端置辞,泛叙事物也。谓若陈造化物象,上古风迹,及开廓大纲、叙况事理,随所作状,量取用之。大凡观夫、惟夫、原夫、若夫、窃闻、闻夫、窃惟等语,可施之大文,余则通用。其表启等,亦宜以臣闻及称名为首,各见本法。
至如,至乃,至其,于是,是则,斯则,此乃,诚乃。
右并承上事势,申明其理也。谓上已叙事状,以复申重论之,以明其理。

洎于,逮于,至于,既而,亦既,俄而,洎、逮,及,自,属。
右并因事变易多,限之异也。谓若述世道革易,人事推移,用之而为异也。

乃知,方知,方验,将知,固知,斯乃,斯诚,此固,此实,诚知,是知,何知,所知,是故,遂使,遂令,故能,故使,所谓,可谓。
右并取下言,证成于上也。谓上所叙义,必待此后语,始得证成也。或多析名理,或比况物类,不可委说。
况乃,矧夫,矧唯,何况,岂若,未若,岂有,岂至。
右并追叙上义,不及于下也。谓若已叙功业事状于上,以其轻小,后更云"况乃""岂云"其事其状云。

岂独,岂唯,岂止,宁独,宁止,何独,何止,岂直。
右并引取彼物,为此类也。谓若已叙此事,又引彼与此相类者,云"岂唯"彼如然也。
假令,假使,假复,假有,纵令,纵使,纵有,就令,就使,就如,虽令,虽使,虽复,设令,设使,设有,设复,向使。
右并大言彼事,不越比也。谓若已叙前事,"假令"深远高大则如此,此终不越。
虽然,然而,但以,正以,直以,只为。
右并将取后义,反于前也。谓若叙前事讫,云"虽然"仍有如此理也。

岂令,岂使,何容,岂至,岂其,何有,岂可,宁可,未容,未应,不容,讵令,讵可,讵使,而乃,而使,岂在,安在。
右并叙事状所求不宜然也。谓若揆其事状所不令然,云"岂令其至于是"。

岂类,讵以,岂如,未如。
右并论此物胜于彼也。谓叙此物微也,讫,陈"岂若"彼物微小之状。

若乃,尔乃,尔某,尔则,夫其,若其,然其。
右并覆叙前事,体其状也。若前已叙事,次便云"若乃"等,体写其状理。

倘若,倘使,如其,如使,若其,若也,若使,脱若,脱使,脱复,必其,必若,或若,或可,或当。
右并逾分测量,或当尔也。譬如论其事使异理,云如此。

唯应,唯当,唯可,只应,只可,亦当,乍可,必能,必应,必当,必使,会当。
右并看世斟酌,终归然也。若云看上形势,"唯应"如此。

方当,方使,方冀,方令,庶使,庶当,庶以,冀当,冀使,将使,夫使,令夫,所冀,所望,方欲,更欲,便当,行欲,足令,足便。
右并势有可然,期于终也。谓若叙其事形势,方终当如此。
岂谓,岂知,岂其,谁知,谁言,何期,何谓,安知,宁谓,宁知,不谓,不悟,不期,岂悟,岂虑。
右并事有变常,异于始也。谓若其事,应令如彼,忽令如此。

加以,加复,况复,兼以,兼复,又以,又复,重以,且复,仍复,尚且,犹复,犹欲,而尚,尚或,尚能,尚欲,犹仍,且尚。
右并更论后事,以足前理也。谓若叙前事已讫,云"加以"又如此。

莫不,罔不,罔弗,无不,咸欲,咸将,并欲,皆欲,尽欲,皆并咸。
右并总论物状也。

自非,若非,若不,如不,苟非。
右并引其大状,令至甚也。若叙其事至甚者,云"自非"如此云。

何以,何能,何可,岂能,讵能,讵使,讵可,畴能,奚可,奚能。
右并因缘前状,论可致也。若云"自非"行彼,何以如此。

方虑,方恐,所恐,将恐,或恐,或虑,只恐,唯虑。
右并豫思来事,异于今也。若云今事已然,"方虑"于后或如此。
敢欲,辄欲,轻欲,轻用,轻以,敢以,辄以,每欲,常欲,恒愿,恒望。
右并论志所欲行也。

每至,每有,每见,每曾,时复,数复,每时,或。
右并事非常然,有时而见也。谓若"每至"其时节、"每见"其事理。

则必,则皆,则当,何尝不,未有,不则。
右并有所逢见便然也。若逢见其事,"则必"如此。

可谓,所谓,诚是,信是,允所谓,乃云,此犹,何异,奚异,亦犹,犹夫,则犹,则是。
右并要会所归,总上义也。谓设其事,"可谓""如此",可比"如比"。

诚愿,诚当可,唯愿,若令,若当,若使,必使。
右并劝励前事,所当行也。谓若其事,云"诚愿"如此。

自可,自然,自应,自当,此则,斯则,女则,然则。
右并豫论后事,必应尔也。谓若行如彼。"可"如此。

《赋谱》

文苑 2014-02-24 阅读 9464 回复 3
《赋 谱》
唐 佚名撰
据史志记载,唐代赋格类著作有浩虚舟《赋门》一卷,纥干俞《赋格》一卷,范传正《赋诀》一卷,张仲素《赋枢》一卷,白行简《赋要》一卷,和凝《赋格》一卷等,其数量颇为可观。而当时所存尚不止于此,《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赋门鱼钥》十五卷下云:“进士马偁撰,编集唐蒋防而下至本朝宋祁诸家律赋格诀。”蒋防《赋格》,即不见于著录。唐代进士试律赋,赋格之作盛极一时,当与此有关。
《赋谱》一书,不见于史志著录。书中云“近来官韵多勒八字”,据洪迈《容斋续笔》卷十三“试赋用韵”条载:“自太和(八二七—八三五年)以后,始以八韵为常。”书中又引及浩虚舟《木鸡赋》,据《唐诗纪事》卷五十五载,周墀长庆二年(八二二年)以“《木鸡赋》及第”,浩虚舟亦长庆二年及第,此《木鸡赋》即为当年试题。于此可推,《赋谱》或成书于此后不久,即文宗太和、开成年间(八二七—八四○年)。曰本僧圆仁于承和十四年(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八四七年)所上《入唐新求圣教目录》,内有《诗赋格》一卷,“赋格”或即此《赋谱》。

  此书讨论律赋句法、结构、用韵、题目等内容,是唐人赋格中惟一流传至今之作,对人们把握和研究律赋之特征并深化对唐代科举考试之认识不无裨益。

  由于此书很早传入曰本,故对曰本汉文学颇有影响。如藤原宗忠(一○六二—一一四一年)《作文大体·杂笔大体》中已有袭用,了尊于弘安十年(一二八七年)所撰《悉昙轮略图抄》,其卷七论文笔事,言诗有“发句、胸句、腰句、落句”;言笔有“发句、傍字、长句、轻、重、疏、密、平、杂、壮句、紧句、漫句、送句”等,亦显然受到《赋谱》影响。

  哈哈儿据张伯伟编校,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繁体竖排本《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录校制作。

  凡赋句有壮、紧、长、隔、漫、发、送合织成,不可偏舍。

  壮 三字句也

  若“水流湿,火就燥”;“悦礼乐,敦《诗》《书》”;“万国会,百工休”之类,缀发语之下为便,不要常用。

  紧 四字句也。

  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四海会同,六府孔修”,“银车隆代,金鼎作国”之类,亦缀发语之下为便,至今所用也。

  长 上二字下三字句也,其类又多上三字下三字。

  若“石以表其贞,变以彰其异”之类,是五也。“感上仁于孝道,合中瑞于祥经”,是六也。“因依而上下相遇,修分而贞刚失全”,是七也。“当白日而长空四朗,披青天而平云中断”,是八也。“笑我者谓量力而徒尔,见机者料成功之远而”,是九也。六、七者堪常用,八次之,九次之。其者时有之得。但有似紧,体势不堪成紧,则不得已而施之。必也不须缀紧,承发下可也。

  隔
  隔句对者,其辞云。隔体有六:轻、重、疏、密、平、杂。

  轻隔者,如上有四字,下六字。若“器将道志,五色发以成文。化尽欢心,百兽舞而叶曲”之类也。

  重隔,上六下四。如“化轻裾于五色,犹认罗衣。变纤手于一拳,以迷纨质”之类是也。

  疏隔,上三,下不限多少。若“酒之先,必资于麹蘖。室之用,终在乎户牗”。“条而来,异绿虵之宛转。忽而往,同飞燕之轻盈”,“俯而察,焕乎呈科斗之文。静而观,炯尔见雕虫之艺”等是也。

  密隔,上五已上,下六已上字。若“徵老聃之说,柔弱胜于刚强。验夫子之文,积善由乎驯致”,“咏《团扇》之见托,班姬恨起于长门。履坚冰以是阶,袁安叹惊于陋巷”等是也。

  平隔者,上下或四或五字等。若“小山桂树,权奇可比。丘林桃花,颜色相似”,“进寸而退尺,常一以贯之。日往而月来,则就其深矣”等是也。

  杂隔者,或上四,下五、七、八;或下四,上亦五、七、八字。若“悔不可追,空劳于驷马。行而无迹,岂系于九衢”,“孤烟不散,若袭香炉峰之前。圆月斜临,似对镜卢山之上”,“得用而行,将陈力于休明之世。自强不息,必苦节于少壮之年”,“及素秋之节,信谓逢时。当明德之年,何忧淹望”,“采大汉强干之宜,裂地以爵。法有周维城之制,分土而王”,“虚矫者怀不材之疑,安能自持。贾勇者有攻坚之惧,岂敢争先”等是也。

  此六隔,皆为文之要,堪常用,但务晕澹耳。就中轻、重为最。杂次之,疏、密次之,平为下。

  漫
  不对合,少则三四字,多则二三句。若“昔汉武”,“贤哉南容”,“我圣上之有国”,“甚哉言之出口也,电激风趋,过乎驰驱”,“守静胜之深诫,冀一鸣而在此”,“历历游游,宜乎凉秋”,“诚哉性习之说,我将为教之先”等是也。漫之为体,或奇或俗。当时好句,施之尾可也,施之头亦得也。项、腹不必用焉。

  发
  发语有三种:原始、提引、起寓。若“原夫”、“若夫”、“观夫”、“稽夫”、“伊昔”、“其始也”之类,是原始也。若“洎夫”、“且夫”、“然后”、“然则”、“岂徒”、“借如”、“则曰”、“佥曰”、“矧夫”、“于是”、“已而”、“故是”、“是故”、“故得”、“是以”、“尔乃”、“乃知”、“是从”、“观夫”之类,是提引也。“观其”、“稽其”等也,或通用之。如“士有”、“客有”、“儒有”、“我皇”、“国家”、“嗟乎”、“至矣哉”、“大矣哉”之类,是起寓也。原始发项,起寓发头、尾,提引在中。

  送
  送语,“者也”、“而已”、“哉”之类也。

  凡句字少者居上,多者居下。紧、长、隔以次相随。但长句有六、七字者,八、九字者,相连不要。以八、九字者似隔故也。自余不须。且长、隔虽遥相望,要异体为佳。其用字“之”、“于”、“而”等,晕澹为绮矣。

  凡赋以隔为身体,紧为耳目,长为手足,发为唇舌,壮为粉黛,漫为冠履。苟手足护其身,唇舌叶其度;身体在中而肥健,耳目在上而清明;粉黛待其时而必施,冠履得其美而即用,则赋之神妙也。

  凡赋体分段,各有所归。但古赋段或多或少。若《登楼》三段,《天台》四段之类是也。至今新体,分为四段:初三、四对,约卅字为头;次三对,约卌字为项;次二百余字为腹;最末约卌字为尾。就腹中更分为五:初约卌字为胸;次约卌字为上腹,次约卌字为中腹;次约卌字为下腹;次约卌字为腰。都八段,段段转韵发语为常体。

  其头初紧、次长、次隔,即项原始、紧。若《大道不器》云:“道自心得,器因物成。将守死以为善,岂随时而易名。率性而行,举莫知其小大。以学而致,受无见于满盈。稽夫广狭异宜,施张殊类”之类是也。次长、次隔。即胸,发、紧、长、隔至腰。如此,或有一两个以壮代紧。若居紧上及两长连续者,仇也。

  夫体相变互,相晕澹,是为清才。即尾起寓,若长、次隔、终漫一两句。若《苏武不拜》云:“使乎使乎,信安危之所重”之类是也。得全经为佳。

  约略一赋内用六、七紧,八、九长,八隔,一壮,一漫,六、七发;或四、五、六紧,十二、三长,五、六、七隔,三、四、五发,二、三漫、壮;或八、九紧,八、九长,七、八隔,四、五发,二、三漫、壮、长;或八、九隔,三漫、壮,或无壮;皆通。计首尾三百六十左右字。但官字有限,用意折衷耳。

  近来官韵多勒八字,而赋体八段,宜乎一韵管一段,则转韵必待发语,递相牵缀,实得其便。若《木鸡》是也。若韵有宽窄,词有短长,则转韵不必待发语,发语不必由转韵,逐文理体制以缀属耳。若“泉泛珠盘”韵是宽,故四对中含发;“用”韵窄,故二对而已,下不待发之类是也。又有连数句为一对,即押官韵两个尽者。若《驷不及舌》云:“嗟乎,以骎骎之足,追言言之辱,岂能之而不欲。盖窒喋喋之喧,喻骏骏之奔。在戒之而不言。”是则“言”与“欲”并官韵,而“欲”字故以“足”、“辱”协,即与“言”为一对。如此之辈,赋之解证,时复有之,必巧乃可。若不然者,恐职为乱阶。

  凡赋题有虚、实、古、今、比喻、双关,当量其体势,乃裁制之。

  虚
  无形像之事,先叙其事理,令可以发明。若《大道不器》云:“道自心得,器因物成。将守死以为善,岂随时而易名。”《性习相近远》云:“噫!下自人,上达君。感德以慎立,而性由习分。习而生常,将俾乎善恶区别。慎之在始,必辨乎是非纠纷”之类也。

  实
  有形像之物,则究其物像,体其形势。若《隟尘》云:“惟隟有光,惟尘是依。”《土牛》云:“服牛是比,合土成美。”《月中桂》云:““月满于东,桂芳其中”等是也。虽有形像,意在比喻,则引其物像,以证事理。《如石投水》云:“石至坚兮水至清。坚者可投之必中,清者可受而不盈。”比“义兮如君臣之叶德,事兮因谏纳而垂名”。《竹箭有筠》云:“喻人守礼,如竹有筠。”《驷不及舌》云:“甚哉言之出口也,电激风趋,过乎驰驱。”《木鸡》云:“惟昔有人,心至术精,得鸡之情”等是。“水”、“石”、“鸡”、“驷”者实,而“纳谏”、“慎言”者虚,故引实证虚也。

  古昔之事,则发其事,举其人。若《通天台》之“咨汉武兮恭玄风,建曾台兮冠灵宫”。《群玉山赋》云:“穆王与偓佺之伦,为玉山之会。”《舒姑化泉》云:“漂水之上,盖山之前,昔有处女”之类是也。而白行简《望夫化为石》无切类石事者,惜哉!

  今事则举所见,述所感。若《大史颁朔》云:“国家法古之制,则天之理。”《泛渭赋》云:“亭亭华山下有渭”之类是也。又有以古事如今事者,即须如赋今事,因引古事以证之。若《冬日可爱》引赵衰,《碎虎魄枕》引宋武之类。而《兽炭》未及羊琇,《鹤处鸡群》如遗乎嵇绍,实可为恨。

  比喻有二:曰明,曰暗。若明比喻,即以被喻之事为干,以为喻之物为支。每干支相含,至了为佳,不以双关。但头中一对,叙比喻之由,切似双关之体可也。至长三、四句不可用。若《秋露如珠》,“露”是被喻之物,“珠”是为喻之物,故云“风入金而方劲,露如珠而正团。映蟾辉而回列,疑蚌割而俱攒。”“磨南容之诗,可复千嗟。别江生之赋,斯吟是月。”月之与圭双关,不可为准。

  若暗比喻,即以为喻之事为宗,而内含被喻之事。亦不用为双关,如《朱丝绳》、《求玄珠》之类是。“丝”之与“绳”,“玄”之与“珠”,并得双关。“丝蝇”之与“真”、“玄珠”之与“道”,不可双关。而《炙輠》云:“惟輠以积膏而润,惟人以积学而才。润则浸之所致,才刚厥修乃来。”《千金市骏骨》云:“良金可聚,骏骨难遇。传名岂限乎死生,贾价宁亲乎金具。”或广述物类,或远徵事始,却似古赋头。《望夫化为石》云:“至坚者石,最灵者人。”是破题也。“何精诚之所感,忽变化也如神。离思无穷,已极伤春之目。贞心弥固,俄成可转之身。”是小赋也。“原夫念远增怀,凭高流眄。心摇摇而有待,目眇眇而不见。”是事始也。

又《陶母截发赋》项:“原夫兰客方来,蕙心斯至。顾巾橐而无取,俯杯盘而内愧。”是头既尽截发之义,项更徵截发之由来。故曰新赋之体,项者,古赋之头也。借如谢惠连《雪赋》:“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是古赋头,欲近雪,先叙时候物候也。《瑞雪赋》云:“圣有作兮德动天,雪为瑞而表丰年。匪君臣之合契,岂感应之昭室。若乃玄律将暮,曾冰正坚。”是新赋先近瑞雪了,项叙物类也。入胸已后,缘情体物,纵横成绮。六义备于其间,至尾末举一赋之大统而结之,具如上说。

  自宋玉《登徒》、相如《子虚》之后,世相放效,多假设之词。贞元以来,不用假设。若今事必颁,著述则任为之,若元稹《郊天日祥云五色赋》是也。



茶经楼赋

文苑 2014-02-24 阅读 1.5万 回复 8


茶经楼赋
◇郭义泉    鱼池毕,水面一,塘埂兀,西湖重出。绿水清澈,波如玉叠,浩浩淼淼,溶入天日。巍巍经楼,湖旁新立,陆羽之茶经楼也。级级台阶,犹如天梯。两道长廊,相托主楼,直入云隙,不知其几千万尺。  玉石雕像,仙风道骨,朝东而立,先生之圣像也;宫殿庙宇,光彩熠熠,朝南而居,先生之纪念馆也。四季花卉,递相开放,奇香阵阵陈,醉游人也。此楼东之盛景也。  湖光如镜,辉映楼影;亭台相望,拱楼雄姿;喷泉高咏,吟诵茶经。此楼南之佳境也。  塔寺相辉,钟声阵阵,千古传,幼时茶圣,煮茶地也。楼寺携手雁叫关,山石相伏阁榭间。玉碑林立,经诗共辉,人道是,盛唐鸿渐诗友,留遗篇也。廊子缦回,修道飘逸,长桥卧波,一湖分南北。竹林团簇如云,朵朵新翠;奇树参差似带,条条油绿。轻风飒飒,传天籁之声;柔波层层,展娉婷之姿。此楼西之美景也。  美哉,好个西湖,引来野鸭,群群嬉游;留住白鹭,对对共舞。小艇荷间穿行,孩童波中弄水,老妇亭中眺望,老翁道中慢步,少年林中放歌,壮士楼前伫立……  好个经楼,一湖美景,目不暇接,将尔烘托。让人留恋,叫人忘返。  朝观夜品,赏美景也;目观口读,诵茶经也;烟斜雾横,煮茗茶也;杯举目闭,品香茗也;明星荧荧,开相机也;白帛扰扰,展画卷也;清香袅袅,醉佳客也;画卷幅幅,勾游人也。  壮哉,好个经楼,让人敬仰,叫人思慕。级级台阶,何止百级;层层楼高,何止数丈;根根立柱,何止抱粗。柱放异彩,瓦闪金光。虽有层层檐牙高啄,却无叠叠钩心斗角也。此,得先生之志,展先生之德邪?一砖一瓦,表民意也;一石一木,凝民心也。  嗟呼,以一农书而造一高楼,千古之奇,以一经楼而造一园林,万国之奇,吾从未闻也,此,乃天下第一楼也。一书,非天门之幸,一楼,非湖北之幸,一园,非中华之幸。一书一楼,一楼一园,乃天下之幸也。唐著经书,今造经楼,距千二百年矣。  古往今来,中外诸国,富人多矣。亿万之资,敌国之巨,无一造楼而供人膜拜矣。非金钱不能为,乃人心不可为也。经书如日月,光辉万载,金钱似烟云,逝于弹指。  呜呼!著书清苦,惠人千秋,此为人之道也,后人立楼以怀念,乃获经书之惠也。无以金钱修楼为供,人为金钱所苦也,空手而来,撒手而去,有何用哉。惠人为乐,人不忘其惠也。  先生著书,未知有此楼,未思有此楼也。今立此楼,非先生之愿,乃后人之心也。后人明此生存之理,为先生之道,亦使后人而复念后人矣。



http://www.tmwcn.com/xwzx/tmxw/tmzh/201402/t20140221_283813.html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wù),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


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也作“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lù)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 ),多于周身之帛(bó)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ōu)哑(yā),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郭义泉的《茶经楼赋》明显是模仿《阿房宫赋》,而《阿房宫赋》是韵文,是押韵
的!《松江赋》评委把骈文当成辞赋的悲剧,恐怕又将上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