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晓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1年

维港掠风

文苑 2012-06-12 阅读 2.1万 回复 28
六月苦夏才刚开始,就被一场猝不及防的病毒性.感冒全面围攻!

咳嗽、胸闷、流涕、头晕……几乎所有的症状,都与感冒辞海一一对上号。

很久没有这种生病的经历了,仿佛周身浸透在乏力难受的泥沼里,难受之极,却又挣脱不开。

骨子里抽出了丝丝任性的逆骨,做什么都不顺心,看什么都烦。

如困兽犹斗,在一方小小的天空里,隔着空气犯难。不好看别人不顺眼,只好跟自己纠结。

于是临时起意,策划了一场很随性的出游。

决定很仓促,9点出发的时候还在想,再过半个小时电话就不在服务区了,表找我,表烦我,嘿嘿哈嘿。

红磡——铜锣湾——湾仔码头,相距不远,一路悠游。

周围的喧嚣、人群的熙熙攘攘、建筑的密集、语言的五花八门,带来了一种很微妙的效应,有一种很辽阔的无边际的自由感在蔓延。

置身于热闹非凡的街头闹市时,脑子里居然蹦出了一句呼应的语言——大隐隐于市。

搭乘天星小轮,抵达维港,已是半下午。

在维港散步、游玩的人,悠闲乐哉,丝毫没有在意头顶团团浓厚的乌云。

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大聚集,悠游在维港的海风中,又给心灵带来一丝碰撞,仿佛一伸手就接触到了世界。

到这个点,才有了拍照的冲动,虽然只是一个小DC。

轮廓深邃的外国小美妞、精致帅气的西洋帅哥、肤色黝黑风情万种的印度女郎,哇瑟瑟,随便逮一个都是一番风景。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一对靓丽的韩国游客走过来,很礼貌地用韩语问好,然后笔画着要拍合影,此时当然二话不说就开拍了。拍完后还偷偷地想,如果知道的韩语多一点,估计还可以交流几句,O(∩_∩)O哈哈~

在人群中交换心境,在风景里吐纳心得,感冒病毒仿佛都烟消云外了。虽然,最后还是被“勒令”去挂了个门诊号。

姑娘的头发很飘逸
黑哥提供了最大的笑点
风情万种的印度女郎,回个头嘛






农村的孩子,都有过“捡旧”的经验,对于节衣缩食的年代,旧衣服的N次利用,既低碳又省钱。
小时候,我有过无数次“捡旧“的经历,穿着表姐们剩下的早已过时的衣服,虽偶尔会心生羡慕,但依旧平平淡淡度过了很多年。
那时的袖子,磨破了也舍不得换新的,补补再穿。那时的袜子,通常会穿出三个洞来,依然是补补继续穿。
有一年住校,妈妈去学校给我送菜、送新鞋。由于正在上课,妈妈便托小卖部一个熟识的阿姨帮我把东西送上去。
阿姨忘了我的名字,只记得是这个班上的。当老师拿着东西不知道给谁时,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翻翻里面的东西让大家自己认。
新做的鞋,不熟悉;新换的一个大菜瓶,很陌生;新蒸的馒头,没印象……直到老师翻出一双打了补丁的袜子时,我才醒悟过来,原来这包东西是我的。
在哄堂大笑中,我红着脸领回了东西。小小的年纪已有了羞耻心,暗地里还埋怨过母亲的粗心,以致让我那稚嫩的心灵受了创伤,以及掉了我那不堪一提的面子。
后来渐渐长大,入世越深,感触便越深。
曾在夜半露浓时,爬起来和爸妈一起割黄豆,直到天明;曾在炎炎夏暑时,跟着爸妈一起担忧,纠结着地里的抗旱和排涝;也曾在“秋风起,九月一”到来的时候,为那一大笔学费发愁;……
理解到农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处,对有些事情也渐渐看淡了。
在贫瘠的岁月里,记忆是苍白的沙滩,当偶然一抹鲜亮跃出时,我便如同一头反刍的老牛,回味弥久。
记忆里的鲜亮,是亲戚买的花裙子和花棉袄,鲜艳的色泽、良好的质地,让我穿了好些年。
直到长裙穿成了短裙,大衣穿成了中袖,才恋恋不舍地将它们置入下一轮“捡旧”的旅程。
多年后,工作了,有了稳定的收入。在一段时间工作压力大时,也曾打着犒劳自己的名义,买下一件件衣服,一双双鞋子。不贵,但架不住积少成多。
后来我常常反思,这一些疯狂的举动,到底是为了减压,还是为了弥补幼年时的缺憾?
虽然掐紧了钱包和银行卡,衣物依然在不知不觉当中堆积起来。
习惯了素衣行走、素面朝天,猛然间清理那些衣物以及护肤品时,发觉它们真成了一时情绪的消耗品,买了囤了,却不用了。 顿时出现一种痛心的感觉,这般浪费,为何、为何?
12年4月,朋友轻装上路时,留下一大箱衣服,说:带不走了,你看着处理吧!
忙着搬公司搬家的事,琐事横行、鸡飞狗跳,忙中偷闲也整理了一堆衣服。鸡肋、鸡肋,我念叨着,扔了可惜,留着浪费。
突然想到回湘西当支教老师的前同事X,或许在那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地方,会有孩子需要这样一些衣服。
在网上迅速联系到了X,和他聊了聊当地的情况。“最远的孩子,父母离异,随爷爷奶奶生活,要走两个小时的路才能到学校。”
十多岁的孩子,每天翻山越岭,想想那样的画面,都让人心疼。
如果衣服孩子们穿不了怎么办?我在网络这头发出疑问。
还有学生家长啊!X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回公司,发出号召,马上又收到一些衣物。
但有同事提醒:这样不好吧!我以前老穿表哥们的旧衣服,感觉好受伤。
他的话让我想起了多年前贫穷苍白的童年,穿上新衣后的愉悦之情,似乎仍深深萦绕在心底。
我们想到了爱心的播洒,我们想到了闲置物品的再次利用,却独独忘了去考虑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是否会有“被人怜悯和同情”的悲哀。
逛街时,看到打折的童装,鲜艳的裙子,精致翩跹。忍不住跟X发去信息,要来那个最远的孩子的身高体重,然后根据号码,买下裙子。
“我代表孩子谢谢你,太好了。”X在另一头激动地说道。
呵呵,没多大事。我在这头笑笑。
没谁知道,多年前,一个小女孩稚嫩而敏感的心思,有多么沉重!
几天前,X在一次班会上,分发了从深圳邮过去的衣服。我看到那个小女孩拿着新裙子,羞涩地笑着。
小燕子,穿花衣!这种心情,我很理解。
清晓,2012年5月17日,即时


师奶军嫂
他来自西北新疆,一个像树一样有担当的男子。
她来自特区深圳,娇小玲珑,一笑便是两个甜甜的酒窝。
原本,他们的世界很远,如果说缘分,二人唯一的牵连便是选择了同一个城市——中部武汉,分别就读二所大学。
直到出现一个特别的契机——
一天他给朋友打电话,拨错了一个号码,打到她的手机上。
她没有不耐烦,声音不疾不徐,仿若春风。
可能是电话中那甜美而富有礼貌的声音吸引了他,也可能是军官这一职业吸引了她,素不相识的二人居然聊到了一起。
一曲校园恋情,谱得美好纯真。
毕业后,他成了驻港部队的一员,守护着东方之珠的安宁。
而她留在一河之隔的深圳,像所有的军嫂一样,用寂寞陪着,等着爱人如春雨般珍贵的假期。
虽然条件艰苦,她还是选择了最让他放心的方式,准备好了军婚所需的全部资料,打了结婚证,将名字牢牢地并列在他的后面。
婚后,双方老人的日常生活,她一手包揽。从奶奶要吃的同仁堂的中药、双方父母每周一次雷打不动的问候,到新疆阿婆想他们时会不会哭,甚至连刚上大学的小姑是否要恋爱,都考虑进去了。
在香港时,他带着她逛街,迷失在繁华的旺角街头,琳琅满目的商品,她看中的每一件,都和家里的每一个人一一对应。而自己,却俭之再俭,连一支洗面奶都要货比三家。
2011年8月,万众瞩目的大运会在深圳隆重举行。作为组委会成员,她做了一份长达60多页的迎大运工作部署文件,3月到9月,她身兼会务、材料、文秘、组织、协调,拧紧了一根弦,梦中都是跟大运相关的工作。9月末开大运庆功宴,她被推选为代表上台感言,下台后感慨得热泪盈眶。
大运结束后,她赏给自己一个LV——LONG VACATION!30天的假期,她跨越大半个中国,从深圳去香港陪老公,还有用大半的时间从深圳直飞新疆陪着公公婆婆,尽着最朴实的孝道。
一年前,得知我和另一个师妹在深圳,她高兴地乘车赶过来。我们订了一家湘菜馆,三个女子吃得不亦乐乎。久违而熟悉的辣,让她感慨万分。
印象中,在武汉熏染过的人,即便是小桥流水的江南甜女子,也惦记着那直接而热情的辣。只是这些年,她的小宇宙装了很多人,无时无刻不想着他们,却独独忘了自己的口味和喜好。
记得当年,她是校园风云人物,为人做事都是典范。她一手带出了两届师弟师妹,用笑脸和问候带着几百号人走过忐忑不安的大学过渡期。
记得当年,她怀揣轰轰烈烈的新闻梦想,捉着一支生花妙笔,将深度报道、评论写得有声有色,跟着前辈寻访红色古迹,报道发出去掷地有声。
我们管她叫师姐,带着膜拜和依恋的眼神。
她自嘲,请叫我师奶!
师奶,粤地对家庭主妇最直白的称呼。
再一次忆起新闻人的热血梦想时,她的眼神似乎隔着前尘,恍若昨世。
在温软琐碎的时光里,她默默地将自己缩小、再缩小,站在祖国背后,站在军人背后,以一个师奶的姿态。
清晓于2012年1月12日写于深圳。首发。
我决定情人节在家里玩一天连连看,轻点鼠标,消灭一对是一对···一对又一对又一对又一对!
——引言

818俺的情人节。

上午:上班,非常辛勤地上班,看网站想创意以及做校对。
下午:开会,喝着功夫茶,吃着点心,和同事天马行空聊天开思路。

原本很正常的日子,和往常一样,偏偏下午开会时,透过开着的门,看到一抱着大束玫瑰的帅哥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
终于,帅哥推开了我们小会议室的门,轻问:请问你们这里有一位陈小姐吗?
几美女面面相觑,相继摇头。
结果俺们主任曰:这里有四位陈小姐,请问你是不是送给四位?
帅哥脸红了,曰:是不是这个号码,138xxxxxxx。
我们狂笑,赶紧把害羞着的帅哥请走了。
因为这个小插曲,俺们终于意识到,哦,今天真是情人节呀。

会议持续到下班时分,回来匆匆看了一下同事们的签名,居然发现一位改成了:我决定情人节在家里玩一天连连看,轻点鼠标,消灭一对是一对···一对又一对又一对又一对!

俺大笑不已,赶紧跟着改了签名。

晚上玩了一盘水晶连连看,看着鼠标轻点,一对对相似的水晶球消失掉,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其实,这哪里是消灭,明明是成全嘛!
两个相似的水晶球原本隔得远远的,被鼠标点点就可以连起来过情人节了,多轻松多幸福呀,人家牛郎织女还得搭个鹊桥呢,哈哈~
附二张截图:



第六关,才想起截图

第七关了,结果头昏眼花,没多久就挂了

借水版,
祝看帖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幸福甜蜜,看帖的光棍早日找到另一半!




辛酸的年
温暖的年
再也回不来的年
年,百感交集的年<二>
酥心糖 年前回家,特地跑到附近的某家连锁超市购物,以便长途车上补充能量。

年货以喜庆的姿态和色彩撞击着眼球,吸引着不少购置年货的人。

“酥心糖是什么,不知道好不好吃?”点心摊子旁边,一对夫妇看着五颜六色的酥心糖,小声议论着。

我诧异地看了他们一眼,朴实、稳重,可以确定这是工厂打工一族。

过了一会儿,二人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小心翼翼地向一旁打磅的工作人员询问。可惜工作人员再形象的解释也无法将内里滋味描述出来。

“要不带点回去给孩子吃吧!”那个爸爸对妈妈建议道。

绕了一圈,当我的购物篮已装了小半的时候,我看到他们往袋子里装着花花绿绿的酥心糖,临走时,那个男人又抓了一把。

说不清的滋味!

不知道他们闯过熙熙攘攘的春运大潮,回到久违的老家时,这一大捧花花绿绿的零食,能否成为他们的骄傲,又有多少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口。
风中的小企鹅 初六,从老家去天门,途径赵台。

作为天西交通要道,赵台这里有很多南来北往的车,去市内、省会,甚至更远的地方。

桥边,有一大家子人,大包小包,仿若要进行一场浩大的迁徙。

一个2、3岁的小孩子,裹着妈妈的红色羽绒服,围着家人转来转去,长长的袖子拖在两侧,就像一个红色的小企鹅。

我想,此刻活泼好动的她,身上应该是温暖的,因为裹着家人满满的关爱。

只是,当年幼的她跟着父母东奔西跑,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度过自己的童年时,是否会在多年后想到儿时那贫寒而温暖的一幕。
渐行渐远的年味 临行前,为了给同事们带一点江汉平原的特产,我翻遍了整个小镇,也没找到最普通的酥饼。

从以前返校到毕业后返回公司,我都以家里无任何添加剂的绿色酥饼为荣。做酥饼的步骤繁琐,选料虽不金贵但很慎重,加上家人的手工,蕴含在酥饼里的含义更显深厚。而今少了酥饼随行,总有一些遗憾在心头。

小镇街小,但五脏俱全。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不乏电视广告上常见的物品,当然也掺杂着不知名的小众品牌或者直截了当的山寨品。只是,淹没在商品的海洋中,依然找不到一样我想要的。

在街上还没有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时,人们对年的态度慎重而虔诚。一进腊月就开始为年操劳,准备好过年的菜肴以及孩子的零嘴。为了做酥饼,通常几家人合起来,凑齐每个步骤的好手,然后花上一天半天的时间来对待这一份过年可以拿去拜年的大礼。

而今,家家户户用街上买来的年货招待亲朋,用名贵的烟酒走亲访友,金额虽重了礼也大了,但却带了一丝敷衍的味道。

我想我是执拗的,埋首在旧时光里,汲取着那久远而偏执的诚意。

可是社会发展那么快,哪有回头的列车,带上寻找年味的我们呢?

清晓有感于2012元宵节。深圳。
PS:另有回家思考专辑,详见【今日天门】版山寨品、一次性、车祸年,百感交集的年<一>
http://bbs.datianme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9516&page=1#pid1233178pid1233178

腊月的思念

文苑 2012-01-17 阅读 1.9万 回复 25

在《读者》上看过一篇卷首语,作者统计了一下回家的次数,一年最多回家看父母2次,那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可能也就60多次……

见一次少一次,每一次都是倒计时。

紧迫感油然而生。

一到腊月,回家的心思就如同化不开的巧克力,丝丝缠绕在心间。不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而是“人在囧途,也要壮大春运的人潮”。

以前的腊月,过得从容而快乐。充裕的假期,可以放开了去玩,去闹。写完寒假作业,便是耐心地候在厨房里,等着那刚出炉的美食。

在天西(多宝、拖市、张港)独有的年味里,有馒头的清香、蒸卷缺(音)的可口,还有做酥饼时的热闹。

小年前一个礼拜,主妇们便开始发面团,打米浆。面团一定要以前发好的酵坨子,这样能做出有嚼劲的馒头;而米浆一定要上一层下一层铺上厚厚的草木灰,好吸干里面的水分。

在村里,过年时馒头和卷缺的质量,意味着主妇的功力。所以基本上劳碌了一年的主妇,这个时侯都会卯足了劲,做出喷香松软的大馒头以及好吃的卷缺来。

记得以前上高中,一个老师提到天西过年时蒸的馒头,说裹一个枕巾就可以当枕头了。他的形容没有丝毫夸张,当你看到那巨大长条的馒头时,就会意识到了。

卷缺有一个传说,据传是明朝时给某位皇子做了在囚车上吃的,外表普通,但里面的材料很丰富。我想这个故事应该是真的,只是我们家喜欢吃素卷缺,不喜欢太多内容。做卷缺很好玩,卷缺蒸好后,主妇们配好品红水,拿着抹了油的抹布给卷缺抹上一层胭脂。过年来客人了,将卷缺切成薄薄的片,在小碗里码出一个形状来,放在屉笼里蒸,蒸好再拿一个大碗倒过来。红白相间的卷缺端出去,好看又好吃。

酥饼,是天西特产,也是我最喜欢给同学、同事带的礼物。

酥饼做起来很麻烦,一般要耗费一家人或及家人大半天的时间。爱吃酥饼,但我更爱一家人围在一起做酥饼时的融融之乐。家人各自分工,有擀面皮的,有做糖心的,还有专职做饼的,记得当初老妈给我分配了一个职务——伙夫,职责:码酥饼再加烤酥饼。话说,当年还没烤糊过,挺光荣的!:lol

可惜,由于酥饼制作困难,好多人家都开始上街买酥饼过春节,过年时那种各司其责、聊着天话着地的轻松氛围再也找不到了。

腊月很冷,梅花加了一个“腊”,都有了寒的味道。

腊月严重不适合我这种应该生活在赤道上的人,可我还是很思念这个一年就一次的季节,因为在这一时节所有的忙碌和拥挤,都意味着团圆!

清晓,2012年1月17日,深圳。


雪花万里路

文苑 2011-12-05 阅读 1.8万 回复 41



几年后,还记得一场三月的雪。
我以为,过了寒冬腊月,迟到的雪,也会染上春的暖。
可惜,即便是错过季节的雪花,亦固守着它的冰冷。
仿佛时光的轮盘往回拨了几个月,重新回到了那个银装素裹的冬。
三月初的某个清晨,天飘着小雪,我重披冬日的战甲,呵一呵冰凉的手,踏上了一场寻医之途。
前一晚,接到姨的电话,说要带叔来武汉确诊,已联系好武汉某所权威医院的知名专家。
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他们来说,武汉是一个既陌生又带着希冀的城市。电话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忐忑不安,还有内心的纠结。奔往武汉,为了一个能一锤定音的结果,仿佛是一场战役,还没开始,便在内心敲起了鼓。
而侄女儿我,则是他们在这个城市唯一的慰藉,尽管彼时我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无根基无背景,甚至连道路都不熟。
我坐在公交上,看着窗外的雪花纷纷扬扬,落入人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看着车内慢慢升起来的蒸汽,将车窗涂得模糊不明。
透过司机前面的窗,可以看到黑压压的天,沉沉地压下来。
眼神和心思都无法对焦,离医院越近,恐慌便越强。
在接到姨的电话前,我还接到过几个电话,包括家人唯独瞒着姨的真相,内容让人心惊胆战,有让人窒息的痛。
姨和叔的寻医之路,到底是个怎样的旅途啊?
下车后,雪依然淡定地飞着舞着。
撑着伞仍有一种无法着力的压抑,于是展开羽绒服上的帽子扣在头上,匆匆往医院里奔去。
一路找寻都比较顺利,招待所的位置和价格、附近的超市,甚至连专家的大头照简介都一一找到了。
我松了一口气。
如果这一场善意的谎言,能让他们内心多一些希望,我愿意用我最大的力量去成全。
小半天,基本上该准备的事项都已经备好。
车上就接到姨的电话,我一路速行。下了人行天桥后,终于看到等待着的二人,接过他们的行李,问候了几句。
他们咧嘴笑笑,我的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即便是苦笑,我也愿意他们这样笑着,能笑至少说明内心还有希望。
叔整个人如同缩水,瘦了一大圈,整个人又黄又枯,人早没了先前的精神。
姨的神色,虽憔悴不堪,且犹疑恐慌,但目光还是坚定如初。
我在心里叹着气,我不曾提起我心疼此刻倔强着的她。
雪不知不觉间已没了影踪,乌沉沉的天有一丝明透的光,似乎要变天了。
果然,在叔安定下来后,招待所的窗户边透进缕缕阳光。出门后,才惊讶地发觉,夕阳余晖绚烂明亮。
我们心照不宣,都没再提风雪里的那段旅程,以及风雪背后的千般煎熬万般担忧。
几个月后,善意的谎言被无情戳破。
我没来得及送叔最后一程,我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飘着雪的三月。
雪花万里路,我想,那与命运抗争的一路,叔和姨二人一定是幸福着的,因为带着希望的光!
清晓. 南国 . 2011年12月5日与飞雪无痕、公子千同题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