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规则教育(三)一蹴而就成不了规则意识

2016-05-11   发表于 天门聚焦   阅读 4761   回复 0
建立规则意识 不可一蹴而就 李飞 幼儿期是规则意识萌发、规则行为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是一个“了解规则—形成习惯—认同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父母担负着重大责任,带着孩子建立规则意识,通过问题厘清、以身示范,最后帮助孩子把规则意识内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帮助孩子了解规则 当孩子不遵守规则或是耍赖的时候,父母一般会问:“我该怎么办?”其实,先了解“为什么”才是更重要的。只有让幼儿了解了规则的意义,才能对行为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公共场所不能随地扔垃圾,既是对环卫工人的尊重,又能为大家的身心健康创造好的环境;人人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就保证了车辆的畅通和行人的安全;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拿之前必须要征求别人意见,这些都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建立的基本规则。 当孩子没有做出符合成人期待的行为时,父母可以从孩子年龄、情境等各方面去厘清问题,是孩子本身具有行为障碍;还是幼儿认知出现问题,理解出现偏差;或是孩子纯粹属于兴奋玩闹。此时父母就要仔细观察,如果是属于行为障碍,这就需要矫正或治疗;认知出现问题,父母就要耐心引导,用浅显的话语加上孩子生活经验中的例子循循善诱;而如果是因为玩耍兴奋,那么父母就要清楚地告诉孩子自己的要求与期待,明确地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可以做,孩子在认知上就能理解一些规则的概念,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父母就要提醒他,这是不对的。 说明规则引领并示范 父母“讲道理”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有一定作用,但还需要父母的引领与示范,配合必要的实际行为的演练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例如,幼儿经常把玩具乱丢不爱收拾,一些父母会很抓狂,妈妈的反应经常是:“你看你到处乱扔东西,能不能收拾好?”但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只会意识到“妈妈不喜欢我乱扔玩具,我要把玩具放在妈妈喜欢的地方,否则妈妈会生气。”孩子体会到的是妈妈的生气,他并没有认识到规则的意义。 而如果妈妈这样做也许会有不同的结果:“你晚上在哪儿睡觉啊?”“在床上。”“对啊,你躺在床上睡觉舒服,这些玩具也要回到它们自己的床上睡觉才舒服!”变形金刚的床在哪里?小汽车的床在哪里?喜羊羊的床在哪里?妈妈要带着孩子一一去收拾。这个过程不要指望一次就能解决问题,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要有耐心,要一遍一遍地示范,带着孩子一起做,然后要逐渐放手,看着孩子做,直至孩子能够独立完成。对于其他规则的建立同样如此,说明标准,引领并示范,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就会逐步建立。 鼓励促进规则意识内化 当幼儿能够比较主动地遵守某种规则时,父母仍需要给予不断强化,如通过点头、微笑或口头表扬,及时肯定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或通过奖励玩具、延长游戏时间等方法,树立幼儿持续遵守规则的自信心。只有把幼儿遵守规则的行为转化为孩子的自我概念时,父母的引导工作才算完成。 如前所述,当孩子已经能够收拾玩具时,父母就要表达出对孩子的赞许,让孩子知道他在父母面前是很棒的。父母也可以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客人面前如此评价孩子:“宝宝现在进步很大,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你看我们家以前很乱,现在都是他的功劳。”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父母要把握好幼儿期这一关键阶段,认真观察孩子的特质,尽可能亲力亲为与孩子互动,耐心去引导,更要以身作则,为幼儿的行为发展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者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回复0
用手机APP,阅读发表更方便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