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个儿子好?
2014-05-09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4万
回复 4
关注
张大爷务农,有两个儿子,张达和张晓,相隔两岁。大儿子张达在家听话,好孩子;在校也听话,好学生。年年评为三好,奖状贴满墙。所以张大爷即使倾家动产也让他读书,直到大学毕业考上公务员,在市政府当秘书。张达当上公务员,分得新房,娶了老婆李芬,生了儿子张杰。村里人说张大爷大儿子当大官了,很羡慕。张达老婆李芬是高中同学,医科大学毕业的,在市医院当医生。问题就出在李芬有洁癖,结婚生孩子都不让别人进屋,包括张大爷老俩口。比如添孙子,张大爷老俩口自然高兴,捉了八只母鸡进城探望,而李芬吩咐张达,安排老俩口住旅社,吃食堂,只在医院探望,鸡子处理给食堂。老俩口感到很尴尬,当天就返回了,感叹说,娶了媳妇丢了儿子。相亲们找张达,也被李芬拒之门外,说要找到办公室。乡下人哪敢进市政府的门,于是都返回去。从此断了亲戚朋友的来往。张达在市政府当秘书还是很受尊重的,年年先进。市长的开幕闭幕或者开工竣工等讲话,都是出自张达的手笔。不过,他不善交际,在官场混了几十年都没有提拔。其实,张达也很为难。李芬对他管得很紧很严,凡是工资外快都得如实上缴,连理发的钱都要找老婆要。不抽烟,不饮酒,堪为模范丈夫。张达每年带儿子回乡看望父母,李芬是不会去的,嫌农村脏,过不惯。而且只给张达一千伍佰元,给父母一千元,零花五百,另外带些政府发的而李芬不需要的礼品。快去快回,当天打回转。长此以往,张大爷老俩口也不指望了,老乡更不稀罕了。再说小儿子张晓,从小就被母亲护着,贪玩不读书。张晓读小学时,张大爷去接他,老师说,张晓根本没有上学,经常逃学。张大爷回到村里找,原来赵晓在树上掏鸟窝。张大爷把张晓拉回去,一顿好打。老伴说他家庭暴力。义务教育不兴留级,张晓顺利地上了初中。一次,学校组织调查,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同班同学都说语文老师讲得好,到底是高级。唯独张晓说其他科没有意见,只是语文老师讲课有时听不懂。校长纳闷了,询问班主任罗老师。罗老师笑着说,其他科他都在睡觉,自然没有意见,只有语文才听得懂,但讲文言文他就听不懂了。校长恍然大悟。张晓中考自然过不了关,避免交考试费,他干脆没有报名,把考试费买东西吃了。烹调技校却录取了张晓。张晓在烹调技校学得一手做菜的手艺,绝活。所以,还未毕业,当地餐馆都争着要他。张晓在烹调技校毕业后,到一家大餐馆当厨师,做的菜大家都喜欢,于是张师傅出名了。薪水比老大张达的高几倍,家里修了两层的小洋楼。娶了一个农村的贤惠老婆,生了一个女儿。张大爷老俩口眉开眼笑。村里婚丧喜事都去找张晓,餐馆总是优惠;张晓的小学和初中办事都去找张晓,餐馆一概优惠。初中老师赞扬罗老师培养了一个名人,为人才事业做出了贡献,为学校做出贡献。罗老师笑而不语,这事只有校长和代课老师心里明白。张晓夫妻孝顺,每晚给张大爷泡脚洗脚搓脚。张大爷一次洗脚说:儿子,还记仇么?小时打你疼么?张晓望着父亲,眼看父亲已经老了,感激地说:咋不记得,那时还想等您老了,打不赢了,就揍您。疼,不过,一会就好了,您下手不重。唉,小时不懂事,如果不是您管着,我还有今天么!张大爷感叹地说,还是小儿子好!
修改钟祥论坛号
温馨提示
- 用户账号安全系统已全面升级
- 1、以前的登录“用户名”变为“昵称”,仍对外展示
- 2、新增“钟祥论坛号”一项,用作登录,不对外显示,账号更安全
- 3、老用户的钟祥论坛号默认为昵称,建议修改下更安全
- 4、升级后共有三项:钟祥论坛号(登录用)、手机号(登录用)和昵称(显示用)
赞过的人